杜正胜

时间:2023-11-30 08:29:42编辑:小周

杜正胜的个人简介

杜正胜,1944年6月10日生出生,台湾高雄县人,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研究。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人类学组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人、“教育部”顾问室顾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杜正胜 - 人物简介

杜正胜(1944年6月10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县永安乡,现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也是知名的中国上古史学者。杜正胜虽然是最富争议的官员之一,但历任三届“内阁”而不倒,这在走马灯式“换血”的民进党当局“尤属难得”。有台湾媒体认为,杜正胜之所以能成为“政坛不倒翁”,在于屡屡出手迎合陈水扁当局的“台独”动作,如修改岛内教科书、策动“中正纪念堂”“正名”等等。杜正胜已婚,育有1子1女。

杜正胜 - 祖籍概况

台湾高雄县永安乡位于台湾高雄县西北沿海,北临茄b乡,东邻冈山镇,东北连路竹乡,西滨台湾海峡,南接弥陀乡,乡境内有台电兴达火力发电厂及中油天然气接收站,是南台湾重要的能源接收及发送中心。本乡属于平原地形,东边地势略高,海岸线上有湖景观,且有红树林,气候上则属热带季风气候。乡内设有永安工业区,故居民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但养殖渔业也颇为发达。永安乡旧名“乌林树”,系因早期此地海岸充满红树林而得名,此外也有“竹仔港”的称呼。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将此地划归高雄州冈山郡弥陀庄管辖。战后初期仍为高雄县弥陀乡的一部分,直到1950年才从弥陀乡分出,以乡内有“旧永安e”、“新永安e”,并取永保乡境平安之义,定名为永安乡至今。

杜正胜 - 学术背景

杜正胜毕业於台湾国立台湾大学v史系、所,并曾赴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等学府研究。
杜正胜专长为中国先秦时期的社会史、文化史及医疗史,但有些评论认为他将中国视为外国。
杜正胜的1976年起步入学界,起初在台湾东吴大学v史学系担任讲师、随後升等为副教授,之後再转往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人类学组主任,1986年则又至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担任v史研究所所长,并於1992年获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95年至2000年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杜正胜1944年6月10日生于台湾高雄县永安乡,1966年毕业于位于台湾台南市的台南师范学校(现台湾国立台南大学),1970年从国立台湾大学v史系毕业,1974年取得台湾国立台湾大学v史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并转往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ciences)研究2年,1976年回台後在台北东吴大学v史学系担任讲师,升任副教授後於1980年转任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1983年到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人,1984年回台後升任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3月至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做明耀访问学人,1986年2月出任台湾国立清华大学v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1987年转任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第四组(人类学组)主任,1993年卸任,期间曾主编《大陆杂志》、《新史学》2份刊物,并於1989到1992年间兼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1992年,他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第19届院士,并由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资助到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做1年访问学人,1992年由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古代社会与国家》让他回台後得到台湾行政院新闻局1993年的金鼎奖,1994年到1995年他兼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顾问室的顾问,1995年4月起,他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直到2000年5月19日他接任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前1天为止,他担任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还继续兼任台湾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直到2004年5月20日出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时才辞去。

杜正胜 - 个人成绩

杜正胜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这段期间,于1995到1998年间兼任中华民国国立编译馆(当时负责编印全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国民中学认识台湾(社会篇)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主编和总订正“认识台湾(社会篇)”课程的教科书,部分人士对这本教科书的某些观点不同,引起不小的风波,先前1997年,他担任中华民国国立编译馆“高级中学v史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时,提出以“同心圆”理论编写中学v史教科书的主张。
杜正胜其馀的重要著作有1979年的《周代城邦》(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的《编户齐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的《景印解说番社采风图》(台北,中央研究院v史语言研究所),他的杂文散论结集有《v史的再生》(台北,社会大学出版社,1989)、《古典与现实之间》(台北,三民书局,1996)、《台湾心 台湾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人间神国》(台北,太平洋文化基金会,1999)《走过关键十年》(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0),主编《中国文化史》(王健文、李孝悌、刘静贞、邱仲麟、陈弱水著,台北,三民书局,1995)等。

杜正胜 - 仕途之路

杜正胜1989年开始兼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1994至1995年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顾问室顾问,2000年民进党执政後,杜正胜以其台湾主体意识(他是前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相当倚重的文胆,为李登辉总统起草许多重要的文告和讲稿,就如江春男之于陈水扁一样)背景出掌象徵中国文化艺术法统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曾经引起当时社会诸多讨论;2004年陈水扁二度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后,杜正胜以其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小学及大学教员,并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资v获得任命为教育部部长。

杜正胜 - 言行语录

枯藤老树(2004年12月)
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古词,文章虽美,但跟台湾却没有什么关系。

典型苑在(2006年2月)
致赠已故教授沈谦挽联,题词“典型苑在”,为“典型宛在”之误。

罄竹难书(2006年5月)
陈水扁以成语“罄竹难书”来形容义工奉献,被“立委”质疑,杜正胜为其解释,说“罄竹难书”原意为“用进竹子都写不完”,不一定是负面用词。他举唐朝皮日休《移元征君书》里“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为例,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汉语大词典》解释罄竹难书U“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 罄竹难书在古书中的用法正负互见。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采负面义;而同时期的《孙膑兵法》中有“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则单纯指方法很多难以胜数,为正面用法。虽然罄竹难书最初系一中性形容,但后世多采其负面意义。教育部所颁《电子辞典》释其义曰:“……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因此陈水扁的引用,以及杜正胜的解释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和讨论。

三只小猪(2007年1月)
台湾教育部的网络版成语典,将“三只小猪”等西方童话及“罗生门”等电影片名编入附录的“专题成语”,引起舆论批评。教育部成语典编辑召集人李表示“三只小猪”绝非成语,只是“参考语料”,放在成语典附录纯供参考,被误为成语他认错道歉。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杜正胜对此表示:成语应与时俱进,“三只小猪”作为成语并无不当。杜正胜在另一场合又说:“我是胡适的信徒,向来反对用成语典故,且成语使人思想懒惰。成语与现代生活无关,使用成语也是国文教育失败。”他的发言引发更多争论。

国王的新衣(2007年1月)
为“教育部”“成语典”再提出解释,指成语应使用大家熟悉的典故,“如果我说你不要再穿国王的新衣,大家都了解。”

杜正胜 - 杜正胜效应

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在绿营出现两极反应,民进党三宝“立委”全力相挺,部分浅绿“立委”一听到“杜正胜”就紧张地说“不要害我”。民进党“立委”郑运鹏说,杜正胜不是名模,不必正襟危坐,但杜正胜讨人厌,却会破坏民进党选情。许多民进党“立委”担心媒体太放大“杜正胜效应”,可能影响绿营选情。但有官员透露,杜正胜在前线挡子弹,长官可以省去很多麻烦,部分政策在“立法院”可以低空闯关,杜现在的位子是“不动如山”,选前不可能异动。绿营“立委”对杜正胜有意见,但多半只敢私下抱怨,不然隔天办公室的电话,可能就会被挺杜的深绿选民给灌爆。民进党“大宝”“立委”林重谟还透露杜正胜的“深绿实力”,他说,虽然谢长廷和苏贞昌在“行政院长”任内都对杜有意见,有人早就想叫杜下台,但“独派”力挺杜正胜,不然杜早就下台了;选前若撤换杜将更麻烦。

郑运鹏表示,媒体多少有污名化杜正胜,不管是打瞌睡或挖鼻孔,都和教育本业并没有关系,虽然无关于适不适任教育部长的问题,但杜的EQ没进步,却会给长官困扰;杜正胜的儿子还发生享特权的新闻,民众会因为讨厌杜正胜,而怪到民进党头上。

上一篇:邓慧如

下一篇:邓向阳(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