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的个人简介
陈济棠(1890―1954年),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人,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有“南天王”之称。主粤期间,对广东的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建设颇多。广州工商业和市政建设成绩卓著,广州物价相对稳定,市场繁荣,市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因发动“两广事变”反蒋失败,1936年被逼下野,1949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海南岛解放前夕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1954年在台湾去世。陈济棠 - 个人概况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次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任职。1920年起在粤军第1师历任营、团、旅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和南征邓本殷。1926年兼任钦廉警备司令。1927年曾率部在汤坑(属丰顺)地区阻击进入广东的南昌起义军。1928年任国民党军第4军军长。1929年任广东各部队编遣特派员、第8路军总指挥,掌握广东军权。在蒋桂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出兵支援蒋介石作战。1931年参与宁粤之争,反对蒋介石,所部扩编为第1集团军,任总司令。次年宁粤之争弥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党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此后,曾任赣粤闽边区“剿共”副司令和赣粤闽湘鄂“剿共”军南路总司令,参加第四、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1935年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联络李宗仁等发动“两广事变”,举兵反对蒋介石,失败后下野。1949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海南岛解放前夕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
陈济棠 - 儒将?虎将
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22岁的陈济棠由机枪连排长干起,直到45岁“荣升”一级陆军上将,成为主宰南方的一代枭雄。“在广东人的心目中,陈济棠有‘福将’之称。所谓‘福将’,其特征第一是逢凶化吉,第二是坐享其成,第三是无端发达。”(程思远语)。纵观陈济棠的一生,至少有五次遭遇“奇祸”,但每次都大难不死。他每次升迁,几乎都是“不劳而获”,靠别人的倒霉或走运坐享其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9年取代李济深主掌广东。
1928年1月,李济深将自己统辖的粤军整编为3个军,陈济棠升任第4军军长,驻防在广州。1929年初,陈济棠利用蒋、桂酝酿战争,李济深被蒋介石扣押的机会,一举取代李济深第8路军总指挥的职位,成为独霸广东的“南天王”。
在陈济棠发迹以前,中国曾有过所谓的两大“儒将”,即南方的陈炯明和北方的吴佩孚。但相比他们,陈显然更具“儒将”资格,不仅长得更“斯文”、“有型”,而且更有学问和修养。最能说明陈的“儒将”风度与作为的,莫过这几点:一是热衷和注重教育;二是善待知识分子;三是尊孔崇礼。
陈济棠先后创办了鹎诖笱А⒅猩酵际楣荨⒐阒菀衾盅г骸⒐阒莨窖г杭笆×⑾亓⑹Ψ堆#⑹谷〉闹行⊙糠直鹕仙20和46个百分点。陈济棠一直认为,教育“是立国张本,是永久的事业”。为推进他在广东的建设大业,陈对各种专业人士,尤其是留学归来的科技人员,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待遇优厚。
此外,陈还是一员“虎将”。但其“虎威”和将才,多数表现在“剿匪”方面。不论是剿土匪,还是剿“叛匪”(其他地方军阀,如桂系),陈都很有一套,且屡屡奏捷。唯有剿“共匪”,虽终生不遗余力,却“乏善可陈”。而从其“反蒋”的“虎头蛇尾”并一败涂地来看,其军事才能,充其量也只配当一个少将军长,尽管那时的粤军,已被他用世界一流装备武装成中国最“先进”的军队。
陈济棠 - 反共?放共
反共
1925年国民革命军成立时,李济深的部队被改编为第4军,陈济棠出任第4军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过第2次东征。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时,陈济棠奉命驻防在广东的高、雷、钦、廉地区,兼任钦廉警备司令,担负巩固广东根据地的任务。陈济棠积极反共,曾率领部队追击过南昌起义军,镇压过共产党人发动的广州起义,并在争夺广东地盘的战斗中,击败了粤籍老将张发奎的部队,协助李济深巩固了对广东的统治。1929年取代李济深主掌广东。
陈济棠在主掌广东期间,因担心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被除掉。他一面利用国民党内反蒋的元老派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作为自己的政治屏障;一面接受蒋的贿赂,并派兵“剿共”,为蒋效劳,以保持“南天王”的地位。1932年3月,蒋介石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任命陈济棠为赣、粤,闽、湘边区“剿匪”副总司令(总司令蒋介石)。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陈济棠被任命为南路军总司令,指挥十一个师又一个旅,构筑碉堡,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阻止红军向南发展,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11月,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电粤桂方面,请一致行动。陈济棠怕失掉广东地盘,表示“不忍苟同”。不久,他派兵入闽,配合蒋介石镇压福建人民政府,把十九路军最后编成的黄春和旅缴了械,杀害了政治部主任徐悲鸿。
放共
1933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苏区时,蒋介石曾指令陈济棠的10万粤军从南粤进攻苏区。陈济棠看透蒋介石既消灭红军,又削弱地方派系实力的惯用伎俩,不但按兵不动、坐壁上观,还接受“枪口一致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抗日主张,而派手下高参杨幼敏亲自将3万发子弹赠送给红军。
1934年9月,陈济棠派密使与当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联系,双方分别派出潘汉年、何长工和杨幼敏等人秘密谈判,达成了就地停战、互相通商、互通情报、设立后方医院和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1934年10月下旬,陈济棠按照协定,让出了一条40里宽的通道,让突围的红军通过广东进入湖南。
蒋介石获悉红军通过陈济棠的防线后,给陈济棠发了份措辞严厉的电报:“拥兵自重按兵不动,任由共匪西蹿,贻我国民革命军以千秋万世污点”。并急令“集中兵力27个团,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堵截,以赎落衍”,否则“本委员长执法以绳”。
陈济棠慑于蒋介石淫威,令叶肇、李汉魂和李振球师分头沿乐昌、坪石尾追红军入湘,作出反共的积极姿态,以表“恭顺”。 而此时,红军已突破湘江,向贵州方向行进。
陈济棠 - 治粤政绩
陈济棠“治粤八年,确有建树”。在他主持下,广东,尤其是广州,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都有很大发展,广州更一跃而成为南中国的“首善之区”和繁华大都市(人口达112万)。那时,市郊农民常将农产品“拿到香港市场去卖,卖了钱,一头洋面粉,一头洋饼干,挑回家吃”;“茶楼二分之一以下的厅堂生意最热闹,可见平民和劳动界的享受普遍”;而“外人初到广州游览,常叹广州近年物质之进步。盖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颇足眩人耳目。”
陈济棠先后兴建各类工厂,港口公路,大中小学等。广州百业繁荣,市政建设成绩显著,如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等,以及30多条马路,皆是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兴建。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广东三年施政计划》
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写了40万字的《广东三年施政计划》。描绘了广东1932~1935年的美好蓝图,可看作“陈济棠神话”的一个提纲。根据这个计划,广东将建立规模庞大的省营工业体系,并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全面发展。而随着该计划的实施,制糖业便成了带动整个广东经济起飞的“龙头”。
除白糖以外,“士敏土”(水泥)也是陈济棠积累建设资金的“摇钱树”之一。位于西村工业区内的士敏土厂于1931年6月正式投产,很快就供不应求。另一盈利产业钨砂专卖,陈主要都是将其收入用于“以厂养厂”,补贴其他大部分亏损的省营企业。
1933年2月15日,横跨珠江两岸的第一座大桥――海珠桥建成通车,这无疑又是陈三年计划的一个标志性成就。其余类似的“陈氏手笔”还有:广州市政府合署大楼、海珠新堤、洲头咀内港、西南航空公司、中山大学新校舍、市立气象台及30条新辟马路等。而于1934年开工,1937年落成的爱群大厦,便成了“陈济棠时代”的压轴之作。
文化教育
陈济堂在治理广东时,对办教育具有浓厚兴趣。1932年10月,他在广东省第三次教育会议上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一国之内,如不尊重学者,试问学术从何进步?文化从何增高?国将从何而立?”。
在三年施政计划中,规定教育方面实行“训育主义化”(三民主义)和“教育职业化,学生劳动化”二原则。他认为:“现代求学者仍未脱科举时代之恶劣心理,以服务于军政机关为唯一之出路,其危险实不忍言……基于此目的,学校须增设职业课程,并增设职业学校。大学之文法、政、经等科之扩充,应适可而止,并悉力扩充农、矿、工、商等。乡村学校尤须实行农场化。”
捐资办大学
1931年,西南政务委员会决定建设中山大学新校,选址石牌五山地区。1934年,当中山大学新校舍进入二期工程建设时,由于资金不足,面临停工危险。陈济棠身为中山大学董事,在中山大学董事会议上,提出“仿照赈灾办法,由合省党政军各机关捐款为新校建筑费”的方案。政府接纳了陈济棠的提议,并付诸实施。这一强迫性做法,虽引起不少军政人员的不满,但却使中山大学的建设度过困难期。
鹎诖笱б彩浅录锰某槌闪⒌摹!鹎凇笔枪竦吃瞎庞Ψ业淖郑庞Ψ叶猿录锰挠刑嵝鳌3录锰脑诠阒莨竦场八娜蠡帷鄙咸嵋榇窗煲凰麓笱ё魑湍睢5笔惫愣÷砩洗邮】庵胁Τ200多万元作为开办费。1934年成立的鹎诖笱В罄床⑷胧浯笱В渲鹎诖笱Ψ堆г海腔鲜Ψ洞笱У那吧怼
陈济棠 - 败走香港
1936年6月,陈济棠联络李宗仁、白崇禧, 以抗日为名,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在此之前,李、白曾多次劝其反蒋,但他怕反蒋不成,反丢了地盘,不肯贸然相从。但在1936年,日本进一步侵入华北。蒋介石高唱“攘外必先安内”,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陈济棠派其兄陈维周到南京刺探到蒋介石对西南的新政策,探悉了蒋介石解决西南的三大原则,即:彻底解决广西的李、白,由中央协助广东出兵;驱逐肖佛成等反蒋的元老离粤;广东仍维持原来局面。陈济棠认为,“蒋既可授意广东解决广西,又何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与其坐待中央部署妥当,各个击破,何妨抢先一步,采取主动呢?”但陈济棠的空军大队被蒋介石重金收买。7月14日,余汉谋在大庾宣誓就任蒋介石任命的第四路军总司令和广东绥靖主任,并发表通电,敦促陈济棠于24小时内离开广东。同日,第2军军长张达也被蒋收买,声明服从中央,并着手迎接余汉谋来广州上任。18日,空军司令黄光锐、参谋长陈桌林分乘3架飞机于香港机场降落,各种飞机72架先后飞到南昌机场投蒋。
陈济棠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只得于18日电余汉谋以广东抬安相托,并发表告袍泽,告同胞书,声言下野。随即,他前往香港。至此,纷扰了50多天的“两广事变”遂告结束,同时也结束了陈济棠对广东的割据局面。
陈济棠到香港后,蒋介石派黄镇球去安慰他,说将来借重他的地方还多。此后陈济棠即出洋考察。1937年冬天,南京政府为蒋介石祝寿。陈济棠把购买军火机器的200万元定单和1000万元光洋捐给南京政府,对国家捐献之多,为下野军人之冠。
1937年回国后,陈济棠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海南行政长官兼海南警备司令。1950年到台湾,任总统府战略v问。1954年11月3日卒于台湾,厚葬于台北市新北投。陈济棠举殡时,台北及香港都有盛大的送葬仪仗。
陈济棠 - 笃信阴阳命相
陈济棠,一生笃信阴阳命相、堪舆卜算之术,并以之为行为准绳,因此产生许多荒唐滑稽的笑话。陈济棠的迷信荒诞有家学渊源。长兄陈济华,有残疾,对术士、卜卦、星相之学,颇有心得。陈济棠曾在他开设的私塾中读书,耳濡目染,幼年即迷信。他的五哥陈济湘(又名陈维周),精通算卦之道,是家乡防城县(今防城区)有名的术士,陈济棠对他很崇拜。他的妻子莫秀英更以她肚脐上的“砂痣”,与陈济棠的“砂掌”相配,而看中当时只是一个连长的陈济棠。
在陈济棠的军旅生涯中,有三次遇险经历。第一次是陈济棠任江西督办公署参谋长时,乘船从梧州到德庆,路遇狂风,船触礁下沉。他已淹入江中,幸有同伴用竹竿在水中搅捞,他恰好触及竹竿,顺竿上爬,保住性命。第二次是,陈济棠得救后,与黄绍f同到广州粤军司令部办事,事毕本拟住南园酒店,因故改住东亚酒店。而就在当晚南园酒店发生枪战,有刺客要暗杀他,幸而已换住处,而得脱险。第三次是陈济棠带妻子儿女五人去广州郊外赏梅花,归途遇番禺县游击队袭击,卫兵抵抗时,陈的座车司机择路而逃,因车速过快,刹车不及,先撞在树上,后翻入河中。除陈济棠一人轻伤外,家人竟无恙。
三次遇险,大难不死,事本偶然,陈济棠却更相信命运。他在家里摆起了香案,设起乩坛,天天求祖上、神灵和菩萨保佑,到后来,竟发展到举凡大事小事,行动之前都要先扶乩一下,预卜祸福,再行定夺。陈济棠任用官吏、提拔干部都要先算一卦,看此人的“八字”是否与他父亲的“八字”相冲;再看此人面上或身上其他部位有无“反骨”,最后决定是否任用与提拔。
关于陈1936年反蒋的两广事变,民间颇多传闻。陈济棠先由其兄陈维周为蒋介石面相,预知蒋在1936年将有一劫。事变前亦曾替陈济棠占卦,得“机不可失”。不料蒋介石在1936年之劫为西安事变,而“机不可失”之“机”所指是“飞机”(陈济棠部的空军),而非“机会”。 “机不可失”,即“飞机不可丢失”。当时,陈济堂拥有最强大的空军。但蒋介石策动陈部空军倒戈,致陈济棠反蒋失败。
陈济棠 - 捐资家乡、助学
捐资防城
陈济堂十分支持家乡防城县(今广西防城区)的教育,曾捐款防城办学,建有“谦授图书馆”保留至今。同时陈济棠捐资所建的还有东兴(今广西东兴市)旧县委、防城旧银行、旧新华书店,以及防城伯南公园和救济院(防城中医院)。
1926年,陈济棠将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奉命率部驻防广东南路――钦廉各县。防城县教育局长刘永荣力举兴学计划,得到了陈济棠的大力支持。他委托刘永荣局长在故乡筹办一所中学,并商定由其兄陈维周(时任防城县县长)力成此事。接着,陈济棠又委托刘永荣以他的名义在地方发动募捐,他自己带头捐资,共筹资七万多元,作为建校的经费。在防城县立第一小学的基础上开始扩建中学校舍。防城第一所中学诞生,名为防城中学。
1930年,陈济棠、陈维周又发起兴办高中,并带头捐资。陈济棠先生亲自审核筹建方案,其兄陈维周多次到防城中学勘察选址。1931年8月1日举行校舍奠基典礼,1934年3月新建的高中校舍落成。同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一个班,后来还设有两个师范班。
捐资茂名
陈济棠把爱妻的家篆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运用自身的影响力为茂名办了几件实事:
1、修建茂名飞机场。
陈济棠主粤后,即在广州建立西南航空公司,辟有沪粤等五条航线,开创了广东民航事业。1930年,电令茂名县政府在城南石仔岭兴建飞机场。是年5月21日破土,同年6月28日峻工。机场面积288769平方米,耗资毫银5259.92元。建成后民航军用均可。民航则设茂名(今高州)――广州航线。十日一班,曾试航数月,每张客票收毫银30元。抗日战争后期,盟军飞机曾在此空投军用物资及降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机场由空军某部委托地方代管。1958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决定,保留原茂名飞机作为空军的后备机场,直属空军某部管辖。后又委托县林业局代管。1985年12月,经广州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批准,省林业厅拔款,省民航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前来指导施工,由高州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力重修飞机跑道及配套建筑物,作为高州、信宜、阳春等在飞播造林及森林除虫使用,并为农业提供各种服务。此机场规模虽不大,但当年在县级建机场实属罕见。
2、鉴江桥。
鉴江桥是陈济棠在广东施政计划中的定点项目之一,指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饬省建设厅拨款,发交西江广云段罗信路工程专员刘庆勋承头兴建。1935年2月26日正式动工,翌年2月25日竣工。此桥是鉴江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泥永久桥,该桥横跨高州城西门街口与西岸村头的鉴江河面,全长152.5米,宽7.93米采用桩承台悬臂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分七跨,总计耗资118,247.20元。大桥建成后,茂信(宜)、茂宝(墟)、茂壶(洞)各路均由此桥行车过人。此桥曾被日机轰炸过一次,洪水摧垮两节,后经修复,今仍为交通要道。
3、高州德明中学。
1934年1月,陈济棠与广东的国民党政要胡汉民、林云陔、黄麟书、林翼中等,为了纪念孙中山(别号德明)先生,于香港创办德明中学。1940年又在茂名县城南车仔岭创办德明分校。1941年香港沦陷,陈、莫偕家人脱险回到高州,蛰居储良杏花村。时江茂森也由港归里,于是共谋把香港德明本校亦迁并于分校。当时除向学生收缴学费谷之外,每年由县政府补助10000元作为办学经费。1949年以前,该校在校生有高初中共18班,750多人。校内设备亦比较完善,有供全校照明用的发电机,亦有游泳池。解放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接办,改为高州一中,校舍逐步更新,扩建,各种教学设置日趋完备。
4、广南医院。
1941年冬,陈济棠香港脱险,回到茂名,全家定居杏花村,目睹乡间缺医少药,便着手在分界墟筹建广南医院,得到各界支持。该院于1942年秋破土动工,次年春竣工,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设门诊部、留医部。医疗设备有X光机一台,较精密的显微镜一架、大容量电冰箱一个,救护车一辆,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各种医疗器械一批。开办初期,陈济棠派出自己两名私人医生(上海同济医大毕业)、八名护士为骨干,另加聘七八名医务人员,共同做好医疗工作。开办的头三年,实行为贫苦民众免费服务。三年后仍不收诊金,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小伤小病的求医者都给予开“赠单”,免收药费。无论医疗技术或是服务态度,都获得群众好评。为了保证医院的费用,当时除了分界墟的猪行、牛行、烟行、盐行的市场租金划归医院作为办院经费外,陈济棠夫妇还拨出400石租田作为办院基金。
1947年,陈济棠任两广宣慰使期间,又在茂名县城西关街筹建广南医院。由广东省第七区督察专员林时清为筹委会主任,茂名县长缪任仁,县参议长江友松为副主任,梁金铎等10余人为委员。陈利用其特殊身份,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救济物资中拨来大批建筑材料、医疗器械和药品,作为开办之用。该院于1949年秋建成。占地10多亩,建设面积约1330平方米。其主楼为一幢二层,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解放后,建于分界、高城的两所广南医院都有新的发展。分界广南医院建筑面积已扩大到近万平方米,现有医务人员近百人。
陈济棠 - 婚姻家庭
陈济棠的妻子莫秀英,人称莫五姑。在18世纪末年,出生于高州分界储良山村。1915年,陈济棠任连长的时候,奉令进驻在阳江、电白一带。一日,在电白潭板遇一女子,因家境清贫,难以糊口,寄居电白外祖母家;适逢灾年,一老一少,饥寒交迫,受尽折磨,欲自寻短见。得陈济棠相救,带回军营,赠衣相食,多般抚慰。
莫秀英温恭尔雅,聪明俊俏,陈济棠很是喜欢,后经同事再三相劝,遂于军中设宴,娶了莫秀英为妻。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陈济棠偕莫秀英随军转战粤海,常打胜仗,青云直上:1916年,升营长;1922年连升团长、旅长;1926年升师长;1928年升第四军军长,兼广东西区绥靖委员;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翌年兼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南绥靖处处长。至是,广东之军政大权,统由陈济棠所执掌,人称“南天王”。
莫五姑在陈济堂主政广东时,立劝丈夫积德行善,在广东做下很多好事善事,如湛江的“秀英码头”,乃是一项令湛江人至今还称颂的善举。 莫秀英聪颖机灵,深谋远虑,陈济棠得此贤内助,得心应手。1947年莫秀英病逝,陈济棠泣血写下《悼内》诗十一首(见《笔架山》91?47期?第四版)。“灵前家庙炷心香,夜夜经声达上苍;丧我贤良伤肺腑,每逢虞祭泪成行。”,“今生最惨丧贤良,夜半孤灯写悼亡;半世救人欢难自救,可怜儿女梦哭娘。”
陈济棠共有18个子女,莫五姑为他生下7男4女:陈树恒、陈树沧、陈树中、陈树家、陈树柏、陈树润、陈树杰、陈佩馨、陈宝馨、陈兰馨、陈寅馨。其第十子――陈树柏,是美国圣克拉拉大学教授,1980年他携夫人回国探亲。 陈树柏1929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受家庭尚武的熏陶,他进入黄埔军校,是第22期学生。1950年他随军到台湾,退伍后,娶香港工业家千金林若星为妻,双双赴美求学深造。由于军人背景,陈树柏在美国首先考进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攻读电机工程学,以后才又进入伊利诺艾大学,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
陈济棠 - 人物评价
“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在怀念他。”――邓小平接见陈济棠之子陈树柏时说。
“民国十六七年,兄弟曾到广州,现已隔七八年。现在之广州,与以前之广州又不同,码头增多,市面扩大,建筑物、汽车都日有增加。”
――梁漱溟评价陈济棠建设成就。
“陈济棠的上台,结束了长期以来广东被外来军阀或政客霸占或统治的历史,开始了“粤人治粤”的新局面,因而易于获得广东人民的认同。”
――(《岭南文库?陈济棠》)作者 肖自力 。
“自从清末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一些具有近代色彩的工商企业,但是很遗憾,本来就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恰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落伍者。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陈济棠在这方面为广东做了一些补救工作,使广东倏然间成为中国潜心于工农商林文教等各业建设的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陈济棠》作者 钟卓安 。
陈济棠 - 相关文物
陈济棠公馆坐落于梅花村3号,是1931年号称“南天王”的广东省主席陈济棠建造的公馆。梅花村位于中山一路中段北侧,东起水均南街,西至福今路南端。因陈济棠在此建公馆时于马路两旁广植梅花而得名梅花村。陈公馆占地面积达5610平方米,楼房四幢,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公馆内有大片草地,建有假山、六角亭等,环境清幽。现此处已辟为广东省妇联办公室。
陈济棠别墅
位于从化广东温泉宾馆里。是一个位于小山坡上的小庭院。楼的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是镏金的五个大字“陈济棠别墅”。与西式建筑陈济棠公馆不一样,从外观上看,这栋别墅是传统宫殿式:楼高两层,白墙红柱,简单庄重的斗拱,琉璃瓦。据说,当时建别墅的军政要员,一般只敢用绿琉璃瓦,只有陈济棠,才敢用皇家才用的黄色瓦。
这栋别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非传统所用的砖木结构。这栋别墅是1936年,陈济棠在广州温泉开发高潮时,在从化温泉所建。抗日战争时,这里曾被一颗炮弹打中过一次,屋顶遭到轻微破坏,其他地方没有大碍。
陈济棠 - 相关书籍
基本信息
书名:《陈济棠》
作者:肖自力/ 陈芳
ISBN:9787218052632
页数:113
定价:10.0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6-3-1
内容简介
岭南文库丛书之一。陈济棠在20世纪30~40年代主掌广东,被称为“南天王”。主政期间在广东发展了一些市政设施及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谜一般的历史人物,一个很难用简明的标签来加以归类的人。在他的生前死后,毁誉交加,上层政治人物往往充斥着对他的厌恶与訾议,普通老百姓却对他不无好感,长久难以忘怀。他坚持反共,共产党人后来却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陈济棠 - 相关词条
中国国民党高层的结局 蒋介石:悬棺待葬 李宗仁:叶落归根陈诚:主政台湾 白崇禧:独死公馆 何应钦:失权有宠顾祝同:心思谁知 陈果夫:潦倒而死 陈立夫:期盼统一孔祥熙:客死异域 宋子文:因噎而亡 张群:百年老人 翁文灏:回归大陆 孙科:虎父犬子 吴铁城:晚年受辱 王云五:在商言利戴季陶:油尽灯枯吴鼎昌:病死香港 熊式辉:一介草民 张厉生:终遭遗弃 朱家骅:苦守学术 王世杰:凄然北望 顾维钧:外交奇才 宋美龄:世纪老人 吴国桢:书生本色 刘峙:嗟来之食 程潜:礼遇有加 薛岳:冯妇难当 卫立煌:北上回归 余汉谋:种菜赌棋 胡宗南:死非其所 傅作义:和平起义 阎锡山:离土而死 周至柔:仍受重用 王叔铭:钟情梨园 桂永清:短命总长 杜聿明:立地成佛 汤恩伯:死于日本 孙立人:清白难还 马鸿逵:晚景凄凉 马步芳:出逃中东 陶希圣:御用文人 曾琦:反共难成 张君劢:误入歧途
陈济棠 - 参考文献
[1]《陈济棠:“南天王”与老广州的“黄金时代”》
[2]《陈济棠》(作者 钟卓安)
[3]《岭南文库?陈济棠》(作者 肖自力/ 陈芳)
[4]《将门之后杰出学者陈树柏教授》(《人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