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

时间:2023-12-03 04:19:17编辑:小周

陈果夫的个人简介

陈果夫(1892.10.5-1951.8.25),原名陈祖焘,字果夫,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人,为辛亥革命领袖陈其美之侄。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长期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同为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代表之一,合称四大家族。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后,在上海为军校招募新生兼采购物资。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掌管国民党党务,排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1927年春积极参与蒋介石“清党”反共。他曾几度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是第三、四、五、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长期掌管国民党党务。

词条概要

陈果夫,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9年,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干部学校;1918年起在上海经商;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49年去台湾。

人物介绍

陈果夫 ,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长期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同为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代表之一,合称四大家族。国民党政治家,浙江 湖州人。幼入浙江陆军小学,后受其二叔父陈其美影响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讨袁之役。民国建立之后,陈果夫认识了蒋中正,从此开始与蒋家结下一生的因缘。1920年,国民党内部共产党势力正日渐壮大,陈果夫应蒋中正之请,担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重整国民党。对国民党的贡献,不只是清党,陈果夫也在早期钱庄学习过钱业,北伐成功后建议组织华侨捐款保管委员会,并在上海筹措革命经费,代办黄埔军校一切的物资。他曾经担任过国民党的组织部部长、监察院副院长、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江苏省省主席、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大革命时期,1926年到广州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兼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7年和胞弟陈立夫(1899-2001)一道,组织“中央俱乐部”(CentralClub),在国民党内形成一个很有权势的CC系(取两兄弟英文姓名头一个字母的缩写),竭力控制国民党党务,负责党内外特务工作。1927年参与提出“对共党弹劾案”,积极执行《整理党务案》,鼓动并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残杀了大批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维护蒋介石统治。在国民党内有“蒋家军、陈家党”之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国民党监察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财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3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创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务调查统计局特务机关,简称“中统”,从事反革命特务活动,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后历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3处主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极力阻挠破坏国共合作,残害抗日爱国人士。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再次出任国民党中央财物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1946年任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依靠反动权势,长期巧取豪夺,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相勾结,同为官僚资产阶级典型代表,合称“四大家族”。1948年12月逃往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蒋介石为了改组国民党,并给蒋经国扫清政治道路,“二陈”即被开刀,重权尽失。因久有肺病,又历来清廉,在胞弟陈立夫去美国新泽西州定居后,家庭经济发生危机,无钱治疗加重的肺结核,导致病情难于控制。后虽得蒋介石特批5000银元接济,但已对病情无济于事。写过一首《故乡》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是中国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1年8月25日因病在台北逝世,终年59岁。生前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浙江省吴兴安葬。遗著编有《陈果夫先生遗书》(共10集)。

人物生平

1911年受陈其美革命活动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汉参加革命军,后随陈其美参加讨袁斗争。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后,在上海为军校招募新生兼采购物资。

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掌管国民党党务。

1927年春积极参与蒋介石“清党”反共。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国民党监察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财政委员会主席等职。

1933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创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务调查统计局特务机关,简称“中统”。

1938年后历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3处主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极力阻挠破坏国共合作,残害抗日爱国人士。

1945年再次出任国民党中央财物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

1946年任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依靠反动权势,长期巧取豪夺,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相勾结,同为官僚资产阶级典型代表,合称“四大家族”。

1948年12月随蒋介石败逃往台湾。

1950年蒋介石为了改组国民党,并给蒋经国扫清政治道路,“二陈”即被开刀,重权尽失。因久有肺病,又历来清廉,在胞弟陈立夫去美国新泽西州定居后,家庭经济发生危机,无钱治疗加重的肺结核,导致病情难于控制。

1951年8月25日因病在台北逝世,终年59岁。生前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浙江省吴兴安葬。遗著编有《陈果夫先生遗书》(共10集)传世。

生平事迹

叔父影响

陈果夫的叔父陈其美是辛亥革命元勋,与蒋介石曾为结拜兄弟。陈果夫年轻时于浙江陆军小学毕业,受陈其美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讨袁。1920年,在上海经营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东有蒋介石等国民党人,曾获利颇丰。所得利润部分用作支持孙中山革命。

国民党任职

1924年,蒋介石主持黄埔军校筹建,陈果夫在上海代其处理军用品采购、人材招揽等工作。1926年陈到广州,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并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7年4月初,与国民党内右派吴敬恒、张静江等提出弹劾共产党案,为之后的清党准备。1928年,蒋介石复出,陈果夫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实质负责国民党内组织,整理党务及进行清党。除重新审查登记国民党员,并开始设立调查组织,即后来专门负责反之“中统”。1929年任中央执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二陈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使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1932年,陈果夫为“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负责整治江苏及淮河水利。导淮工程后因抗战而停顿。抗战胜利后,陈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

陈果夫自辛亥革命时已染有肺结核病,经常咯血住院,抗战其间多次施手术。战后开始退出政坛,1948年12月,迁居台中休养。1951年8月25日因肺病于台北病逝。陈果夫无子嗣,陈立夫过继其长子陈泽安给陈果夫。

台湾时光

陈立夫走后,陈果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家庭经济也发生了危机。治疗肺结核,需要巨额医疗费,陈既无财产,也没有以前的地位,医疗费都是靠朋友支持。在国民党官僚中,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除了薪水外,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当时,“农民银行”看在老董事长的面子上,借给陈果夫一辆小车,用于治病。后来“农民银行”撤销,车还可以继续用,但汽油得自己解决。有车无油,也是枉然。怎样才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呢?陈果夫思前想后,只好放下架子,给当时台湾“交通银行”行长赵棣华写了封信:

赵行长钧鉴:

来台后,我身体一直不好,看病用去了我多年的积蓄,近来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实在是狼狈得很。我兼职农民银行董事长多年,给我的车马费不曾领过分文。以前用车方便,我也没打算领取这笔费用。现在生活难以为继,我想请农民银行将我以前没领的车马费补发给我,解决我有车无油窘境。您以为如何。 顺问

近祺!

陈果夫

赵棣华接到信后,连忙将陈果夫的窘况报告了蒋介石。

蒋介石与陈果夫毕竟是多年的交情,老蒋觉得,在政治上逼陈果夫交出权力,生活上还是应该给予照顾。于是,批给陈果夫5000银元作为医疗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

有了这笔钱,陈果夫才解脱了经济危机。

这年的9月,陈果夫病情加重。他咯血不止,什么药都用上了,都没有多大作用。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月,病情才被控制住。

10月5日,是陈果夫59岁的生日,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专程前往医院,看望陈果夫。

蒋介石父子坐了十几分钟,便离开了医院。

为了方便治病,1951年1月,陈果夫由台中迁往台北,住在台北青田街一幢公寓楼里。

夏天转眼来到了。

台北是一个盆地,夏天海风吹不进来,较台中炎热,空气湿度也大。入夏以后,陈果夫的病情加重了。他每天只能起床一个小时,时间稍长就支持不住。整天咳嗽不已,低烧不退,心脏也逐渐衰弱。他再次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用X光拍照,发现结核菌已侵入右肺,并由右肺侵入血管,由血管侵入脑后。这等于说,陈果夫的病已宣告不治。医生的治疗,只能是延缓他的生命。8月28日上午,陈果夫体温骤然升高。下午2点以后,开始昏迷不醒,进入弥留状态。延至4点52分,陈果夫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一年,他正好60岁。

陈果夫的死讯,传到台中他父亲陈其业那里。陈其业其时已81岁,老年丧子,其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他不顾劝阻,从台中赶到台北护丧。看到儿子的遗容,陈老先生放声大哭。远在美国的陈立夫,没有回台湾。这对于他来说,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蒋介石得知陈果夫去世的消息后,两次到殡仪馆吊唁。望着陈果夫的遗体,蒋介石神色肃穆,露出悲哀之情。他向陈果夫鞠躬,再鞠躬,仿佛要陈果夫在天之灵对他原谅。回去的路上,蒋介石坐在车内一言不发,似乎还沉浸在悲痛中。他对随从人员说:“果夫还年轻,他不应该这么早就走了啊!”回到办公室,蒋提笔写下了“痛失元良”几个大字,作为挽额,派人送到了殡仪馆。

陈果夫墓地选在台北市郊观音山右侧的一块山地上,1951年11月4日,陈果夫的灵柩送到了这里。在一阵阵鼓乐声中,棺木缓缓入土。

陈果夫就长眠在这块草木葱茏、四季常青的异乡土地上了。

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宋子文与孔祥熙去了美国,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惟有陈氏兄弟。此时,陈果夫病殁台北,陈立夫去了美国,二陈一逐一亡。这样的结局,恐怕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最后岁月

免职

1950年7月中旬,蒋介石下令免去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职务,裁撤“中央合作金库”(陈果夫任理事长),裁撤“中国农民银行”(陈果夫任董事长)办事机构,保留名义,从而一举削去CC系三大经济支柱。7月26日,蒋介石宣布“中央改造委员”和“中央评议委员”名单,陈果夫挂名为“中央评议委员”,仅仅是作为一个安慰而已,陈立夫则榜上无名。8月初,蒋介石下令改组农业教育电影公司(陈果夫任董事长),由蒋经国接办,削去了CC系的一大舆论阵地。就这样,陈果夫被蒋介石一撸到底,成为无职无权的光杆儿。

写信

1950年8月初,陈立夫与夫人带着一双儿女,来看望病中的陈果夫。陈立夫全家准备赴美,这次来,既是看望兄长,也是向他辞行。陈立夫离开台湾去美国,陈果夫事先知道,而且十分支持。认为台湾目前的状况是相互倾轧、残酷无情,随时都会飞来横祸。自己心里明白自己身体这么差,无法远行。弟弟这一走,不知几时才能回,也许这一次见面,就是永诀了。陈立夫决定去美之时,蒋介石派人送来了5万美金,说是资助他的路费。拿着这5万元钱,陈立夫明白蒋介石是要他赶快走人。

清贫

在国民党官僚中,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除了薪水外,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有一年,农民银行请他题词,他写道:“一文不取谓之清,深思熟虑谓之慎,刻苦耐劳谓之勤,注意时效谓之敏。”所以有人说,在国民党上层,讲求慎、勤、敏的虽不乏其人,而像陈果夫那样“清”的人还真不多见。陈立夫走后,陈果夫的家庭经济也发生了危机。治疗肺结核,需要巨额医疗费,既无财产,也没有以前的地位,医疗费都是靠朋友支持,因而用度日窘。这时陈果夫的身体已每况愈下。早在抗战后期,肺就已溃烂,只有在后背穿孔,每天从穿孔处排脓。赴台前夕,病情再度加剧,背后炎症流脓不止。到台湾后,遍请台、港名医会诊,病情暂时得到控制。当时“农民银行”看在老董事长的面子上,借给陈果夫一辆小车,用于治病。后来“农民银行”撤销,车还可以继续用,但汽油得自己解决。怎样才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呢?陈果夫思前想后,只好放下架子,给当时台湾“交通银行”行长赵棣华写信,索取自己作为兼职的车马费。

幸存

赵棣华接到信后,连忙将陈果夫的窘况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与陈果夫毕竟是多年的交情,蒋介石只是在政治上逼陈果夫交出权力,并不想置其于死地,生活上还是应该给予照顾。于是批给陈果夫5000银元作为医疗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有了这笔钱,陈果夫才解脱了经济危机。9月陈果夫病情加重,咯血不止,用什么药都没有多大作用。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月,病情才被控制住。10月5日是陈果夫58岁的生日,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专程前往医院看望陈果夫。蒋氏父子的到来,使得陈果夫大出意外。蒋介石关心地说:“果夫,我一直都很忙,没来看你。你目前身体恢复得怎样,是用西医还是用中医治疗?”陈果夫回答说:“医生说,目前先西药,等症状控制住时,再用中药补身体。”站在一旁的主治医生向蒋报告了陈果夫的病情。蒋介石“嗯”了一声,便嘱咐道:“果夫啊,你安心养病吧,其他的事情就不去想了。经济上有什么问题,你直接告诉我。”蒋介石父子坐了十几分钟,便离开了医院。

治病

为了方便治病,1951年1月由台中迁往台北,住在台北青田街一幢公寓楼里。台北医疗条件比台中好,看病拿药都很方便。但陈果夫住在这里却很不习惯。在台中,陈果夫情绪不好,还敢找朋友发发牢骚,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在台北他就不敢了,这里蒋介石的耳目太多,稍有不慎,马上就会反馈到蒋介石那里去。所以住在台北,陈果夫感觉很压抑,心情不好。有一次,一位老朋友从台中来看望陈果夫,当谈到自己的苦恼时,那位朋友说:“台中天高……”陈果夫马上接道:“皇帝远。”言毕,两人会心地大笑起来。

去世

夏天转眼来到了。台北是一个盆地,夏天海风吹不进来,较台中炎热,空气湿度也大。入夏以后,陈果夫的病情加重了。他每天只能起床一个小时,时间稍长就支持不住。整天咳嗽不止,低烧不退,心脏也逐渐衰弱。再次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用X光拍照,发现结核菌已侵入右肺,并由右肺侵入血管,由血管侵入脑后。这等于说,病已宣告不治。医生的治疗,只能是延缓他的生命。8月25日上午,陈果夫体温骤然升高。下午2点以后,开始昏迷不醒,进入弥留状态。延至4点52分,陈果夫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脏停止了跳动。

人物评价

他曾经担任过国民党的组织部部长、监察院副院长、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江苏省省主席、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这样的经历,陈果夫在国民党内自然遭人嫉妒,所谓CC派,所谓的四大豪门,指的就是陈果夫。CC派是国民党主要派系,很多人认为,CC派左右了国民党在抗战以后的重要走向,肯定CC派的人认为,CC派壮大了国民党,否定的人则认为,党同伐异,大陆失守,CC派难辞其咎。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虽被中国共产党宣传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经证明二陈主管党务而未见以公谋私敛财的证据,并未娶多妻亦无花名在外,在中国近代中被公认个人品行修养良好,也被肯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各种层面中影响力极深的两兄弟。

陈果夫临死前,总结一生,认为自己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住繁华都市多年,未曾入妓院、舞场、赌场之类,为无聊之消遣;管钱终不将钱作为私有,或为金钱所管,反之,愈不爱钱;读书未曾为书本所囿,或自以为知足;管人事不捉弄人,不私于人,更不自用私人;做官未曾作威作福,营私或运用政客,作固位之想及幸进之图;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接近商业工作,自己做到不做生意,不与人谈私利;办党务不作植党之想,办教育亦然;生病能摆脱烦恼,始终抱乐观与进取之心。

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指旧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利用反动政权,掠夺人民财富,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迅速形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这个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日本投降以后,达到了最高峰。

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只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四大家族掠夺全国人民膨胀官僚资本主要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通货膨胀、外汇管制和买卖黄金、实行专卖制度、统购统销等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在抗战前即已开始,抗战中不但金融垄断更为加强,而且将垄断扩展到工商业的各个部门。四大家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劳动人民的最大剥削者,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极大障碍。由于官僚资本残醋剥削所激起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是中国革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组成部分。

个人影响

他曾经担任过国民党的组织部部长、监察院副院长、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江苏省省主席、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这样的经历,陈果夫在国民党内自然遭人嫉妒,所谓CC派,所谓的四大豪门,指的就是陈果夫。CC派是国民党主要派系,很多人认为,CC派左右了国民党在抗战以后的重要走向,肯定CC派的人认为,CC派壮大了国民党,否定的人则认为,党同伐异,大陆失守,CC派难辞其咎。

相关题词

胜利联

题词一

胜利还乡,勿忘八年苦战;

和平建国,正是千载良机。

――题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对全国军民发表广播演说,公布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并宣布即日起放假3天。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陈果夫与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陈果夫已在病中,听说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他的病似乎好了一半,整天接待来访客人并与之长谈,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昼夜不眠。善于用诗文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10月21日,是民国元老居正70大寿,他以晚辈身份赠祝寿诗一首:“先知先觉居先生,仁爱心肠广济人。五十年来勤国事,而今司法更严明。在兹胜利双庆月,举杯宜称万众心。国泰乐成人益寿,再加七十不为增。一天早晨,陈果夫早早起床,迎着寒风在院里转了几圈,他染上肺病以后,一直习惯于早睡晚起,尤其早晨怕冷,稍有冷风侵人,便咳喘不止,他却一点不觉得冷,也不咳嗽吐痰,只觉得精神焕发,心花怒放。他面朝太阳踢踢腿,摆摆臂,活动了一会,仍觉得余兴未减,转身回屋,磨墨铺纸,凝神思索,挥笔写下了两副庆祝抗战胜利的喜联。

题词二

研究科学,必须赶上原子弹;

从事建设,不可习染旧官风。

――题抗战胜利

陈果夫的这些喜联,寄托了他在政治上希望和平建国,开创新风,经济上希望从事建设,在科学文化方面希望能赶上世界强国的迫切心情。

悼挽联

卧病一榻,著书等身,斗室神全心更健;

听雨连床,闻丧万里,高堂亲在世同悲。

――国民党副总裁陈诚挽陈果夫

惟绝学能济世活人,吾道不衰,有劳苦口谈医药;

为革命而抗俄反共,中原未复,无限伤心失导师。

――中医师马光亚代台湾中医公会撰挽陈果夫

死无余帛,生有忠谋,筹之密则疑之者多,守之严则攻之者力;

革命世家,尽瘁事国,明于医而诸病屡却,敏于政则庶绩咸熙。

――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狄膺挽陈果夫

上一篇:陈洪照

下一篇:陈东强(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