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三祖

时间:2023-12-03 10:52:37编辑:小周

曹氏三祖的个人简介

“曹氏三祖”是指曹魏政权太祖曹操(武帝)、世祖曹丕(文帝)和烈祖曹睿(明帝)。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概要

曹操(武帝)为太祖,曹丕(文帝)为世祖,曹睿(明帝)为烈祖,即所谓“曹氏三祖”是也.

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奸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为建安七子之一,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基本资料

中文名: 曹操

外文名: cao cao

别名: 曹孟德,阿瞒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 武王、武皇帝

庙号: 太祖

陵墓: 高陵

枭雄曹操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不过他的一生还是没完成自己的愿望,国家统一。

经典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满天下,已经不可能.

京戏舞台上,曹操的脸上常常被抹上白粉,表示此人阴险奸诈、不以真面目示人。这一传统影响深远,以至于人们一提起白脸,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

这其实是一起很不幸的事,因为曹操固有其狡诈、残暴的一面,但他的雄才大略和历史作用却是不能被否定的。

毛泽东就曾经多次提到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说唱戏的总把他扮成大白脸冤枉了他。

的确,曹操是个既复杂又伟大的历史人物,是一代雄杰,至于他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人们自有评判的标准。不过,从曹操亦正亦邪的性格来看,他更符合枭雄的称谓,我们不妨重新梳理关于曹操的事迹,揭开这个一代枭雄的真实面目。

惜才大度,世之雄主

尽管曹操杀人无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奔他,这首先和他爱才有关。

曹操爱才到底有多深?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

曹操讨伐陶谦之时,陈宫趁机在兖州反叛,以迎吕布。事变之后,曹操许多部下都跟着倒戈。当时兖州有个叫魏种的人,起初被曹操推举为官。兖州反叛的时候,曹操自信满满地说:“只有魏种不会辜负我。”谁知不久就传出魏种背叛的消息,曹操大怒,狠狠地说:“魏种,只要你不南逃到越,北逃到胡,我一定饶不了你。”后来魏种被活捉,大家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了,哪知曹操却迟迟不忍杀他,还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于是又将他松绑,依旧任用。当时毕谌、徐翕、毛晖等将也在兖州之乱中有不忠的表现,后来也都被重新启用。

官渡之战后,从袁绍营中搜出不少密信,多是许都军士及官员写给袁绍的,曹操得知后,不但没有一一查明处死,反而将这些书信统统烧毁,他说:“当时袁绍之强,连我自己都难以自保,何况别人。”然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除爱才之外,曹操还精通兵法,赏罚分明,重视农业,疏通水利,抑制豪强,鼓励教育,对于文学艺术也十分偏爱。无论是从个人魅力上,还是对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上,曹操都能吸引当时大量的英才豪俊前来投奔。

正如陈寿评价的那样,曹操最终能够独揽大权,成就大业,与他善于用人,推行法治,长于谋略,不计前嫌有莫大的关系,他无愧于当时谋略最为卓越的人。

尽管世人对曹操的贬抑与对他的赞扬一样多,但是他依然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千古第一枭雄。

任侠仗义,放浪游荡

曹操小的时候就比较坏,这个坏,或许只是聪明小孩的机灵和调皮,但是曹操的坏没有被父辈及时纠正,最后成了品质上的瑕疵。

《三国志》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这说明他天生就会耍小聪明,而且负气仗义,放纵不拘,总之不爱读书。那时候曹操年龄小,没表现出什么特殊的才能来,再加上出身也不那么高贵,所以当时的人没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由于游荡过度,每天就知道“飞鹰走狗”,曹操的叔父看不过去了,他几次跟曹父曹嵩说这个孩子不学好,得管教。曹嵩当然就常常责备曹操了。曹操心里就对叔父很不满意,但他还是放浪依旧。有一天,曹操在路口偶遇叔父,叔父刚要问话责备,曹操忽然躺倒在地上,把嘴一歪,不停地吐白沫。叔父一看吓坏了,赶紧问他怎么了,曹操说:“刚才吹来一阵恶风,我就犯病了。”于是叔父就回去跟曹嵩说:“你儿子刚才中风了”曹嵩就把曹操找来,一看,嘴巴鼻子都好好的,就问他:“听你叔父说你中风了,现在怎么样了?”曹操说:“没有啊,我好好的。”曹嵩就很奇怪,曹操接着说:“叔父一直对我不满意,所以他故意对您说我坏话。”曹嵩听了这个话,就起了疑心,从此也就不信他叔父的话了。于是曹操更加没人管了。

当时的人不仅不重视他,甚至还轻视他。《世说新语·方正篇》中记载了一个叫宗世林的人,此人与曹操同时代,南阳人。曹操年轻时想跟他交朋友,可宗世林“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看不起曹操。等到曹操成了司空,当了大官以后,他又找到这个宗世林,还要跟他交朋友,谁知道宗世林答道:“松柏之志犹存。”意思是说,你当了官我也看不起你。由此可见出身与人品对曹操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时有一个叫许劭的名士,以善于品评人物而闻名。汉朝选拔人才注重名声,所以他的评语对于时人非常重要。曹操也曾经带着厚礼去拜访他,客客气气地求他给自己做个评语。可许劭呢,对曹操早有耳闻,非常鄙视他的为人,所以不肯答应。曹操这边不肯罢休,三番五次地求,后来许劭没有办法,被迫给了他两句评语。结果这两句评语被后人传了又传,改了又改,成了评价曹操必选的句子。这两句话就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引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裴松之注解)曹操听后,“大悦而去”。

残忍多疑,杀人如麻

直到二十岁,曹操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在此之前,他受到了太尉桥玄等人的赏识,可谓贵人相助。在洛阳任上,他命人制造了十多根五色棒,放在县城四门,专门用来棒杀违法犯禁之人,就算豪强也逃不过。有一次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也被曹操打死。他这么一“严打”,治安虽然好了,但是严刑峻法实在有些残酷,这点也为后世所诟病。

曹操的残酷在后来终于发展为嗜杀。

汉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嵩为了避难,辞官投奔儿子曹操,结果途径徐州地界时,被太守陶谦的部将杀死,辎重财货全部被劫。曹操闻听后大怒,立即发兵讨伐徐州,恰巧这时有数十万流民从洛阳来到徐州避董卓之乱,不幸遇到曹操的军队,曹操为泄私愤,将这数十万流民全部坑杀。后来“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据《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四年》载)简直视无辜百姓的生命为草芥,任意践踏。后来曹操又欲攻打徐州,荀就告诫前次杀戮太重,当地百姓必然坚守反抗曹军,“无降心”,就算能攻破,“尚不可有也”。

后来在官渡之战大胜袁绍后,曹操也将袁绍的八万降军也一并坑杀,其余属将指挥的战役中杀人、屠城更是不可计数。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还有残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引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此事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未记载,并不足信,但它的确符合曹操多疑、滥杀无辜的性格。

除了无辜百姓,曹操对于政敌、异己乃至身边谋士的杀戮也很多。

首先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一党,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董承秘密接受献帝“衣带诏”,欲杀曹操,后被察觉,其党惨遭屠戮。据说连董承的女儿董贵妃,身怀六甲也未能幸免。

然后是边让、许攸、华佗、孔融、荀、崔琰、杨修等谋士,其中许攸、荀都是立过大功之人,华佗纯属误杀,崔琰则是被冤死的,边让、孔融、杨修则多是因为恃才负气,侮慢曹操而死。

总之,曹操多疑、多变、残忍的一面让他手上沾满了献血,稍不留神,身边的人就会倒霉。

简介

中文: 曹操

别名: 曹孟德,阿瞒,吉利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出生日期: 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其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等

庙号: 太祖

家庭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着名神童,传说中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对其爱护备至,死後又获厚葬。

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曲阳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J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唷⑿熘萋啦肌⒒茨显酰⒔邮芰苏判宓耐督怠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黄冈市境内)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可以去听那个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诚于西面的汉献帝;李嗟热嘶雎页ぐ玻椎垡恍欣潜反铀鞘窒绿用保晃奘诱哂校没鸫蚪僬哂校渚率咭灿校懿偈俏欢嗟募父鲋鞫酉椎鄣娜耍唤ò捕哪晔拢馕汉献骰魃惫赜鸷笏锶ㄉ媳砣敖瞥迹懿僖膊惶骸罢庑∽邮窍氚盐曳旁诨鹕峡景。 闭庖幌盗械难孕兄兴淙挥胁懿俚纳髦厝保凸凵喜荒芊袢鲜嵌猿⒌淖鹬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没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来,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来曹真、张A、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是个怎样的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其人,善军事,懂政治,功谋略,有才学,其作品亦有很多流传,读来不仅句式公整,而且气势磅礴,文字中可见其远大的政治抱负。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l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u2018宁我负人,毋人负我。u2019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三国志(注)》评价曹操:“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他一生征战,南攻孙吴,北讨乌桓,战功炳彪,独霸中原,成就了盖世的功业。但他又是一位精于气功养生的专家。

曹操生于东汉王朝将倾之际,“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却坚信气功锻炼可以长寿,这在他的诗中有所反应:“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大干一番事业的愿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着中央政权。他利用这一有利身分,招集了一大批当时的气功名家来到身边,传授气功养生的秘法,其中著名的有左慈、华佗、甘陵、甘始、封君达等人,他经常向这些人请教气功锻炼的方法与宜忌,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曹操向气功师皇甫隆求教的一封信,他说:“我听说您已年过百岁,而体力仍甚强壮,耳聪目明,脸色红润,请问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皇甫隆向他报告了自己的心得,他的健身功法是向当时年已178岁的修道者蒯京学的,名字就叫“炼精”。他说:“臣闻天地之间唯人为贵。故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乃名炼精。”曹操接到这封回信后,果然便信受奉行,长期坚持,这对他的健康有莫大的好处。

这种功法要求人闭目端坐,心神宁静,排除一切杂念,舌抵上腭,口唇微合。入静后,唾液渐渐从舌下涌出。待满口时,缓缓咽下,并用意念将之送入下丹田。另一种方法是:晨起漱口后,不拘坐卧,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闭口,令舌头在口中上下搅动,左右各18次,此时口中津液较多,用之漱口36次,分3次咽下,要“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唾液中除大量水分外,还含有球蛋白、粘蛋白、氨基酸、淀粉酶和溶菌酶及多种免疫球蛋白。坚持吞咽唾液可以洁口固齿,帮助消化,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因而对健康有益。

从中医角度看,这是道家气功修炼法的第一步:炼精化气。古人把丹田比作炉子,把唾液等精血津液比作药料放在丹田之中炼。要将它们炼成气、丹。气即能量,代表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等各种功能,将唾液等“炼精化气”,正是培养人体抵抗力的过程,怎能不对健康有益呢?

曹操看到前人的成就,对此“炼精”方法深信不疑,坚持了几十年。这使他的身体状况大为改善。虽然军旅劳顿,政务繁忙,但从未放弃。

除了这种气功锻炼方式之外,曹操还进行过多种气功锻炼。如叩齿、鸣天鼓等。平时,他更善于注意从点滴之处着手,努力追求健康。正如孙思邈的养生铭中所说:“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晨兴嗽玉津。安神宁悦乐,常当节五辛。”这些曹操全做到了。

曹操从少年时就身体健康,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并未使他过早衰老。加以长期的气功锻炼,使他更趋健康。若不是一时恼怒杀了华伦,导致头风失治,他活过七十是没问题的。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人物简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中文名: 曹丕

别名: 子桓、魏文帝

国籍: 曹魏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87年

逝世日期: 226年6月29日

职业: 皇帝

主要成就: 代汉称帝,建立曹魏

代表作品: 《典论》

庙号: 高祖、世祖

谥号: 文皇帝

陵墓: 首阳陵

在位年号: 黄初:220年十月―226年

生平简介

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改国号魏,为魏国的开国君王,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蜀汉攻吴国。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睿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在位年号

黄初(7年)220―226

为政事绩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六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

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後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

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5,创立九品中正制

6,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生平趣闻

魏文帝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

此于《与吴监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魏文帝在其诏书中也曾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由此可见,魏文帝的确对葡萄钟爱有佳。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原文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举茂才,不行。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五)年,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魏略曰:太祖不时立太子,太子自疑。是时有高元吕者,善相人,乃呼问之,对曰:“其贵乃不可言。”问:“寿几何?”元吕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后无几而立为王太子,至年四十而薨。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州,弘功茂绩,光於宇宙,朕用垂拱负锈旁亍L觳遗一老,永保余一人,早世潜神,哀悼伤切。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领冀州牧。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岂得谅之礼,究曾、闵之志哉?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祗厥绪,时亮庶功,以称朕意。於戏,可不勉与!”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Z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辛亥,赐诸侯王将相已下将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等。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掊克暴虐者,举其罪。王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r:“此何祥也?”r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r之言,其验兹乎!”魏书曰:王召见登,谓之曰:“昔成风闻楚丘之繇而敬事季友,邓晨信少公之言而自纳光武。登以笃老,服膺占术,记识天道,岂有是乎!”赐登谷三百斛,遣归家。

已卯,以前将军夏侯蠼桴觥⒎鲡诺ビ凇⒀申取⒂阢偻踅愿髑彩狗钕住N菏樵唬罕纾钍饭僮嘈拗亍⒗琛Ⅳ恕⒑椭埃杖絷惶欤笕赵滦浅揭苑钐焓薄3妓芍福何菏橛惺茄远晃牌渲耙病6『チ钤唬骸肮噬惺槠蜕涿d、奉常王、凉茂、郎中令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皆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并早即世,而子孙陵迟,恻然愍之,其皆拜子男为郎中。”

夏四月丁巳,饶安县言白雉见。魏书曰:赐饶安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T三日;太常以太牢祠宗庙。庚午,大将军夏侯啊N菏樵唬和跛胤亿敲欧АK锸⒃唬涸诶瘢熳涌尥侦蹲诿砻胖狻?揿冻敲牛渌病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蔽涞潞睢N郝栽唬阂允讨兄3莆涞潞罡担钤唬骸傲ā⑻⒊隼ノ嶂穑褪现涤删镏铮豁弥皂祈拢碇运剑誓苤铝侵郏乐ΑQб嗳酥祈乱病3企蒲Т笕澹阋跃Цê睿说┫θ胧蹋酌髌渲尽!笔窃拢腭瓷皆糁8省⑼跽章手诮担苑饬泻睢N菏樵唬撼酰8省⑼跽占奥势涫衾唇担醯媒凳橐允境唬骸扒坝辛钗崽窒时罢撸岵淮佣担挥钟杏刮峒敖袂锾致撸岵惶裼纸怠N粑何浜钜荒倍保凶缘弥ダ钽ΑN峤袼荡耍亲允且玻揭晕抵涔Υ箪抖镆病!

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华降。华后为兖州刺史,见王凌传。

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魏书曰:公卿相仪,王御华盖,视金鼓之节。庚午,遂南征。魏略曰:王将出征,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谏曰:“臣闻文王与纣之事,是时天下括囊无咎,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今大王体则乾坤,广开四聪,使贤愚各建所规。伏惟先王功无与比,而今能言之类,不称为德。故圣人曰得百姓之欢心。兵书曰战,危事也是以六国力战,强秦承弊,豳王不争,周道用兴。愚谓大王且当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卧,功业可成。而今创基,便复起兵,兵者凶器,必有凶扰,扰则思乱,乱出不意。臣谓此危,危于累卵。昔夏启隐神三年,易有不远而复,论有不惮改。诚原大王揆古察今,深谋远虑,与三事大夫算其长短。臣沐浴先王之遇,又初改政,复受重任,虽知言触龙鳞,阿谀近福,窃感所诵,危而不持。”奏通,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既而悔之,追原不及。

秋七月庚辰,令曰:“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於下也。管子曰: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於兵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备诉讼也;汤有总街之廷,以观民非也;武王有灵台之囿,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也。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魏略载王自手笔令曰:“(吾)前遣使宣国威灵,而达即来。吾惟春秋褒仪父,即封拜达,使还领新城太守。近复有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吾闻夙沙之民自缚其君以归神农,豳国之众襁负其子而入丰、镐,斯岂驱略迫胁之所致哉?乃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然也。以此而推,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甲午,军次於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於邑东。魏书曰:设伎乐百戏,令曰:“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复谯租税二年。”三老吏民上寿,日夕而罢。丙申,亲祠谯陵。孙盛曰:昔者先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内节天性,外施四海,存尽其敬,亡极其哀,思慕谅,寄政冢宰,故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於庶人”;夫然,故在三之义敦,臣子之恩笃,雍熙之化隆,经国之道固,圣人之所以通天地,厚人伦,显至教,敦风俗,斯万世不易之典,百王服膺之制也。是故丧礼素冠,郐人著庶见之讥,宰予降期,仲尼发不仁之叹,子颓忘戚,君子以为乐祸,鲁侯易服,春秋知其不终,岂不以坠至痛之诚心,丧哀乐之大节者哉?故虽三季之末,七雄之弊,犹未有废斩於旬朔之间,释麻杖於反哭之日者也。逮於汉文,变易古制,人道之纪,一旦而废,素夺於至尊,四海散其遏密,义感阙於群后,大化坠於君亲;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颓於百代矣。且武王载主而牧野不陈,晋襄墨而三帅为俘,应务济功,服其焉害?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贻厥之始而坠王化之基,及至受禅,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是以知王龄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八月,石邑县言凤皇集。

冬十(一)月癸卯,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椟殡敛,音卫。送致其家,官为设祭。”汉书高祖八月令曰:“士卒从军死,为。”应劭曰:“,小棺也,今谓之椟。”应璩百一诗曰:“车在道路,征夫不得休。”陆机大墓赋曰:“观细木而闷迟,睹洪椟而念。”丙午,行至曲蠡。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告祠高庙。

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於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V,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献帝传载禅代众事曰: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昔先王初建魏国,在境外者闻之未审,皆以为拜王。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必为魏公,未便王也。定天下者,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臣以合辞语镇南将军张鲁,鲁亦问合知书所出?合曰:孔子玉版也。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是后月馀,有亡人来,写得册文,卒如合辞。合长于内学,关右知名。鲁虽有怀国之心,沈溺异道变化,不果寤合之言。后密与臣议策质,国人不协,或欲西通,鲁即怒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

言发恻痛,诚有由然。合先迎王师,往岁病亡於邺。自臣在朝,每为所亲宣说此意,时未有宜,弗敢显言。殿下即位初年,祯祥众瑞,日月而至,有命自天,昭然著见。然圣德洞达,符表豫明,实乾坤挺庆,万国作孚。臣每庆贺,欲言合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况臣名行秽贱,入朝日浅,言为罪尤,自抑而已。今洪泽被四表,灵恩格天地,海内翕习,殊方归服,兆应并集,以扬休命,始终允臧。臣不胜喜舞,谨具表通。”王令曰:“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於神明,固非人力也。”

魏王侍中刘M、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稽之古代,未有不然者也。故尧称历数在躬,璇玑以明天道;周武未战而赤乌衔书;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孝宣仄微,字成木叶;光武布衣,名已勒谶。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非有言语之声,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徒县象以示人,微物以效意耳。自汉德之衰,渐染数世,桓、灵之末,皇极不建,暨於大乱,二十馀年。天之不泯,诞生明圣,以济其难,是以符谶先著,以彰至德。殿下践阼未期,而灵象变於上,群瑞应於下,四方不羁之民,归心向义,唯惧在后,虽典籍所传,未若今之盛也。臣妾远近,莫不凫藻。”王令曰:“犁牛之驳似虎,莠之幼似禾,事有似是而非者,今日是已。睹斯言事,良重吾不德。”于是尚书仆射宣告官寮,咸使闻知。

辛亥,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七月四日戊寅,黄龙见,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又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又有积虫大穴天子之宫,厥咎然,今蝗虫见,应之也。又曰: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厥应麒麟以戊己日至,厥应圣人受命。又曰:圣人清净行中正,贤人福至民从命,厥应麒麟来。春秋汉含孳曰:汉以魏,魏以徵。春秋玉版谶曰:代赤者魏公子。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今魏基昌于许,汉徵绝于许,乃今效见,如李云之言,许昌相应也。佐助期又曰:汉以蒙孙亡。说者以蒙孙汉二十四帝,童蒙愚昏,以弱亡。或以杂文为蒙其孙当失天下,以为汉帝非正嗣,少时为董侯,名不正,蒙乱之荒惑,其子孙以弱亡。孝经中黄谶曰: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此魏王之姓讳,著见图谶。易运期谶曰: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许字。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之,至于八百,无德者不及,至四百载。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正,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又高祖受命,数虽起乙未,然其兆徵始于获麟。获麟以来七百馀年,天之历数将以尽终。帝王之兴,不常一姓。太微中,黄帝坐常明,而赤帝坐常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凶亡之渐。自是以来四十馀年,又荧惑失色不明十有馀年。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复扫太微。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殿下即位,初践阼,德配天地,行合神明,恩泽盈溢,广被四表,格于上下。是以黄龙数见,凤皇仍翔,麒麟皆臻,白虎效仁,前后献见于郊甸;甘露醴泉,奇兽神物,众瑞并出。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昔黄帝受命,风后受河图;舜、禹有天下,凤皇翔,洛出书;汤之王,白鸟为符;文王为西伯,赤鸟衔丹书;武王伐殷,白鱼升舟;高祖始起,白蛇为徵。巨迹瑞应,皆为圣人兴。观汉前后之大灾,今兹之符瑞,察图谶之期运,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夫得岁星者,道始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高祖入秦,五星聚东井,有汉之分野也。今兹岁星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而天之瑞应,并集来臻,四方归附,襁负而至,兆民欣戴,咸乐嘉庆。春秋大传曰:周公何以不之鲁?盖以为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受命而王。周公反政,尸子以为孔子非之,以为周公不圣,不为兆民也。京房作易传曰:凡为王者,恶者去之,弱者夺之。易姓改代,天命应常,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伏惟殿下体尧舜之盛明,膺七百之禅代,当汤武之期运,值天命之移受,河洛所表,图谶所载,昭然明白,天下学士所共见也。臣职在史官,考符察徵,图谶效见,际会之期,谨以上闻。”王令曰:“昔周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仲尼叹其至德;公旦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终然复子明辟,书美其人。吾虽德不及二圣,敢忘高山景行之义哉?若夫唐尧、舜、禹之迹,皆以圣质茂德处之,故能上和灵o,下宁万姓,流称今日。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夙夜忧惧,弗敢遑宁,庶欲保全发齿,长守今日,以没於地,以全魏国,下见先王,以塞负荷之责。望狭志局,守此而已;虽屡蒙祥瑞,当之战惶,五色无主。若芝之言,岂所闻乎?心栗手悼,书不成字,辞不宣心。吾间作诗曰: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佐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庶欲守此辞以自终,卒不虚言也。宜宣示远近,使昭赤心。”于是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奏曰:“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令书恳切,允执谦让,虽舜、禹、汤、文,义无以过。然古先哲王所以受天命而不辞者,诚急遵皇天之意,副兆民之望,弗得已也。且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之。以为天文因人而变,至于河洛之书,著于洪范,则殷、周效而用之矣。斯言,诚帝王之明符,天道之大要也。是以由德应录者代兴于前,失道数尽者迭废于后,传讥苌弘欲支天之所坏,而说蔡墨雷乘乾之说,明神器之存亡,非人力所能建也。今汉室衰替,帝纲堕坠,天子之诏,歇灭无闻,皇天将舍旧而命新,百姓既去汉而为魏,昭然著明,是可知也。先王拨乱平世,将建洪基;至於殿下,以至德当历数之运,即位以来,天应人事,粲然大备,神灵图籍,兼仍往古,休徵嘉兆,跨越前代;是芝所取中黄、运期姓纬之谶,斯文乃著於前世,与汉并见。由是言之,天命久矣,非殿下所得而拒之也。神明之意,候望享,兆民JJ,咸注嘉原,惟殿下览图籍之明文,急天下之公义,辄宣令外内,布告州郡,使知符命著明,而殿下谦虚之意。”令曰:“下四方以明孤款心,是也。至于览馀辞,岂余所谓哉?宁所堪哉?诸卿指论,未若孤自料之审也。夫虚谈谬称,鄙薄所弗当也。且闻比来东征,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是以上惭众瑞,下愧士民。由斯言之,德尚未堪偏王,何言帝者也!宜止息此议,无重吾不德,使逝之后,不愧后之君子。”

癸丑,宣告群寮。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言:“令如左。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臣等闻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然则天地之灵,历数之运,去就之符,惟德所在。故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淫,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殿下践阼,至德广被,格于上下,天人感应,符瑞并臻,考之旧史,未有若今日之盛。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今八方JJ,大小注望,皇天乃眷,神人同谋,十分而九以委质,义过周文,所谓过恭也。臣妾上下,伏所不安。”令曰:“世之所不足者道义也,所有馀者苟妄也;常人之性,贱所不足,贵所有馀,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孤虽寡德,庶自免于常人之贵。夫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丹石微物,尚保斯质,况吾士人之末列,曾受教于君子哉?且於陵仲子以仁为富,柏成子高以义为贵,鲍焦感子贡之言,弃其蔬而槁死,薪者讥季札失辞,皆委重而弗视。吾独何人?昔周武,大圣也,使叔旦盟胶鬲于四内,使召公约微子於共头,故伯夷、叔齐相与笑之曰:昔神农氏之有天下,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以为周之伐殷以暴也。吾德非周武而义惭夷、齐,庶欲远苟妄之失道,立丹石之不夺,迈於陵之所富,蹈柏成之所贵,执鲍焦之贞至,遵薪者之清节。故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吾之斯志,岂可夺哉?”

乙卯,册诏魏王禅代天下曰:“惟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曰,咨尔魏王:夫命运否泰,依德升降,三代卜年,著于春秋,是以天命不于常,帝王不一姓,由来尚矣。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安、顺已降,世失其序,冲、质短祚,三世无嗣,皇纲肇亏,帝典颓沮。暨于朕躬,天降之灾,遭无妄厄运之会,值炎精幽昧之期。变兴辇毂,祸由阉宦。董卓乘衅,恶甚浇、s,劫迁省御,(太仆)〔火扑〕宫庙,遂使九州幅裂,强敌虎争,华夏鼎沸,蝮蛇塞路。当斯之时,尺土非复汉有,一夫岂复朕民?幸赖武王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夷凶暴,清定区夏,保V皇家。今王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御衡不迷,布德优远,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是以四方效珍,人神响应,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o,绍天明命,降二女,以嫔于魏。使使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玺绶,王其永君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敬之哉?”于是尚书令桓阶等奏曰:“汉氏以天子位禅之陛下,陛下以圣明之德,历数之序,承汉之禅,允当天心。夫天命弗可得辞,兆民之望弗可得违,臣请会列侯诸将、群臣陪隶,发玺书,顺天命,具礼仪列奏。”令曰:“当议孤终不当承之意而已。犹猎,还方有令。”尚书令等又奏曰:“昔尧、舜禅於文祖,至汉氏,以师征受命,畏天之威,不敢怠遑,便即位行在所之地。今当受禅代之命,宜会百寮群司,六军之士,皆在行位,使咸睹天命。营中促狭,可於平敞之处设坛场,奉答休命。臣辄与侍中常侍会议礼仪,太史官择吉日讫,复奏。”令曰:“吾殊不敢当之,外亦何豫事也!”

侍中刘M、常侍卫臻等奏议曰:“汉氏遵唐尧公天下之议,陛下以圣德膺历数之运,天人同欢,靡不得所,宜顺灵符,速践皇阼。问太史丞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直成,可受禅命,辄治坛场之处,所当施行别奏。”令曰;“属出见外,便设坛场,斯何谓乎?今当辞让不受诏也。但於帐前发玺书,威仪如常,且天寒,罢作坛士使归。”既发玺书,王令曰:“当奉还玺绶为让章。吾岂奉此诏承此贶邪?昔尧让天下於许由、子州支甫,舜亦让于善卷、石户之农、北人无择,或退而耕颍之阳,或辞以幽忧之疾,或远入山林,莫知其处,或携子入海,终身不反,或以为辱,自投深渊;且颜烛惧太朴之不完,守知足之明分,王子搜乐丹穴之潜处,被熏而不出,柳下惠不以三公之贵易其介,曾参不以晋、楚之富易其仁:斯九士者,咸高节而尚义,轻富而贱贵,故书名千载,于今称焉。求仁得仁,仁岂在远?孤独何为不如哉?义有蹈东海而逝,不奉汉朝之诏也。亟为上章还玺绶,宣之天下,使咸闻焉。”己未,宣告群僚,下魏,又下天下。

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百二十人上书曰:“伏读令书,深执克让,圣意恳恻,至诚外昭,臣等有所不安。何者?石户、北人,匹夫狂狷,行不合义,事不经见者,是以史迁谓之不然,诚非圣明所当希慕。且有虞不逆放勋之禅,夏禹亦无辞位之语,故传曰:舜陟帝位,若固有之。斯诚圣人知天命不可逆,历数弗可辞也。伏惟陛下应乾符运,至德发闻,升昭于天,是三灵降瑞,人神以和,休徵杂沓,万国响应,虽欲勿用,将焉避之?而固执谦虚,违天逆众,慕匹夫之微分,背上圣之所蹈,违经谶之明文,信百氏之穿凿,非所以奉答天命,光慰众望也。臣等昧死以请,辄整顿坛场,至吉日受命,如前奏,分别写令宣下。”王令曰:“昔柏成子高辞夏禹而匿野,颜阖辞鲁币而远迹,夫以王者之重,诸侯之贵,而二子忽之,何则?其节高也。故烈士徇荣名,义夫高贞介,虽蔬食瓢饮,乐在其中。是以仲尼师王骀,而子产嘉申徒。今诸卿皆孤股肱腹心,足以明孤,而今咸若斯,则诸卿游于形骸之内,而孤求为形骸之外,其不相知,未足多怪。亟为上章还玺绶,勿复纷纷也。”

辅国将军等一百二十人又奏曰:“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违,故孔子曰:周公其为不圣乎?以天下让。是天地日月轻去万物也。是以舜乡天下,不拜而受命。今火德气尽,炎上数终,帝迁明德,祚隆大魏。符瑞昭,受命既固,光天之下,神人同应,虽有虞仪凤,成周跃鱼,方今之事,未足以喻。而陛下违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眷命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之高衢,乘无穷之懿勋也。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令曰:“夫古圣王之治也,至德合乾坤,惠泽均造化,礼教优乎昆虫,仁恩洽乎草木,日月所照,戴天履地含气有生之类,靡不被服清风,沐浴玄德;是以金革不起,苛慝不作,风雨应节,祯祥触类而见。今百姓寒者未暖,饥者未饱,鳏者未室,寡者未嫁;权、备尚存,未可舞以干戚,方将整以齐斧;戎役未息於外,士民未安於内,耳未闻康哉之歌,目未睹击壤之戏,婴儿未可於高巢,馀粮未可以宿於田亩:人事未备,至於此也。夜未曜景星,治未通真人,河未出龙马,山未出象车,q荚未植阶庭,S莆未生庖厨,王母未献白环,渠搜未见珍裘:灵瑞未效,又如彼也。昔东户季子、容成、大庭、轩辕、赫胥之君,咸得以此就功勒名。今诸卿独不可少假孤精心竭虑,以和天人,以格至理,使彼众事备,群瑞效,然后安乃议此乎,何遽相愧相迫之如是也?速为让章,上还玺绶,无重吾不德也。”

侍中刘M等奏曰:“伏惟陛下以大圣之纯懿,当天命之历数,观天象则符瑞著明,考图纬则文义焕炳,察人事则四海齐心,稽前代则异世同归;而固拒禅命,未践尊位,圣意恳恻,臣等敢不奉诏?辄具章遣使者。”奉令曰:“泰伯三以天下让,人无得而称焉,仲尼叹其至德,孤独何人?”

庚申,魏王上书曰:“皇帝陛下:奉被今月乙卯玺书,伏听册命,五内惊震,精爽散越,不知所处。臣前上还相位,退守O国,圣恩听许。臣虽无古人量德度身自定之志,保己存性,实其私原。不寤陛下猥损过谬之命,发不世之诏,以加无德之臣。且闻尧禅重华,举其克谐之德,舜授文命,采其齐圣之美,犹下咨四岳,上观v玑。今臣德非虞、夏,行非二君,而承历数之谘,应选授之命,内自揆抚,无德以称。且许由匹夫,犹拒帝位,善卷布衣,而逆虞诏。臣虽鄙蔽,敢忘守节以当大命,不胜至原。谨拜章陈情,使行相国永寿少府粪土臣毛宗奏,并上玺绶。”

辛酉,给事中博士苏林、董巴上表曰:“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周在鹑火,魏在大梁。岁星行历十二次国,天子受命,诸侯以封。周文王始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故春秋传曰: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岁之所在,即我有周之分野也。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始受命,(为)时将讨黄巾。是岁改年为中平元年。建安元年,岁复在大梁,始拜大将军。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今二十五年,岁复在大梁,陛下受命。此魏得岁与周文王受命相应。今年青龙在庚子,诗推度灾曰:庚者更也,子者滋也,圣命天下治。又曰:王者布德於子,治成於丑。此言今年天更命圣人制治天下,布德於民也。魏以改制天下,与(时)协矣。颛顼受命,岁在豕韦,卫居其地,亦在豕韦,故春秋传曰:卫,颛顼之墟也。今十月斗之建,则颛顼受命之分也,始魏以十月受禅,此同符始祖受命之验也。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见于春秋世家。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於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臣闻天之去就,固有常分,圣人当之,昭然不疑,故尧捐骨肉而禅有虞,终无吝色,舜发陇亩而君天下,若固有之,其相受授,间不替漏;天下已传矣,所以急天命,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今汉期运已终,妖异绝之已审,阶下受天之命,符瑞告徵,丁宁详悉,反覆备至,虽言语相喻,无以代此。今既发诏书,玺绶未御,固执谦让,上逆天命,下违民望。臣谨案古之典籍,参以图纬,魏之行运及天道所在,即尊之验,在于今年此月,昭晰分明。唯阶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令曰:“凡斯皆宜圣德,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天瑞虽彰,须德而光;吾德薄之人,胡足以当之?今让,冀见听许,外内咸使闻知。”

壬戌,册诏曰:“皇帝问魏王言:遣宗奉庚申书到,所称引,闻之。朕惟汉家世逾二十,年过四百,运周数终,行祚已讫,天心已移,兆民望绝,天之所废,有自来矣。今大命有所}止,神器当归圣德,违众不顺,逆天不祥。王其体有虞之盛德,应历数之嘉会,是以祯祥告符,图谶表录,神人同应,受命咸宜。朕畏上帝,致位于王;天不可违,众不可拂。且重华不逆尧命,大禹不辞舜位,若夫由、卷匹夫,不载圣籍,固非皇材帝器所当称慕。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陟帝位,无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于是尚书令桓阶等奉曰:“今汉使音奉玺书到,臣等以为天命不可稽,神器不可渎。周武中流有白鱼之应,不待师期而大号已建,舜受大麓,桑J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故无固让之义,不以守节为贵,必道信於神灵,符合於天地而已。易曰: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於此?今陛下应期运之数,为皇天所子,而复稽滞於辞让,低回於大号,非所以则天地之道,副万国之望。臣等敢以死请,辄敕有司修治坛场,择吉日,受禅命,发玺绶。”令曰:“冀三让而不见听,何汲汲于斯乎?”

曹操次子。性格善谋多诈。父曹操,母卞夫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曹丕继位为丞相,他积极调节曹家与士族阶层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解决了曹操至死不能当皇帝的头疼问题,获得了士族的支持。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魏,自立为皇帝。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原许县)迁至洛阳。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把用人权从士族地主手中收归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导致魏国统治被士族垄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远不如自己的父亲曹操,各方面才能也比不上孙权。他曾三次亲自统军率数十万大军、水师伐东吴、蜀汉,皆大败而还。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平简介曹丕,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改国号魏,为魏国的开国君王,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蜀汉攻吴国。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睿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相关年表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立为魏世子。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曹操去世,曹丕嗣位为丞相,改元建康元年。二月,以贾诩为太尉。庚午,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大赦。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黄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春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丁卯,夫人甄氏卒。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三月乙丑,立齐公睿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u2018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u2019,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冬十月,孙权复击之。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孙权临江拒守,火攻魏军。曹丕负伤大败。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丁未,大司马曹仁薨。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甲申,太尉贾诩薨。黄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丁巳,曹丕去世,时年四十。为政事绩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六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曹丕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5,创立九品中正制6,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历史评价曹丕文采出众,略有政谋,巩固了魏国的基业。。然而曹丕为人无情无义,残酷迫害同室宗族。不尊汉室,自大无比。因此孙权称臣不能识别其计谋,曹操临终嘱咐之言(不可重用司马懿)未曾入耳。曹丕狠心无度,对女子喜新厌旧,杀害结发妻子甄皇后,由于房室过甚身体早衰,因此被孙权所败一病不起。但曹丕的政绩、文采,是历史说肯定的。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r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J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r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编辑本段]后妃子女皇后甄皇后甄氏,世称甄洛或甄宓,生魏明帝和东乡公主郭皇后郭女王郭郑ā度尽分斜疚廾抖迨贰分谐乒郑峙蹂衫罟笕松苄豕笕伺耸珂律苻ㄖ焓珂律芗鹫岩巧芰匦旒馨占茜哒偶芄彼渭苜踩问媳恢鹆跏虾合椎叟跏虾合椎叟游好鞯鄄茴D富屎笳缡显薨醪苄咐罟笕吮焙5客醪苻概耸珂律溲艋惩醪芗钢焓珂露6ㄍ醪芰啬赋鹫岩窃前醪芾衲感旒Ш惩醪茜吣杆占搴拥客醪芄蹦刚偶Ч闫桨醪苜材杆渭绻髂富屎笳缡隙耗┠辏缁岫床话病2懿俜詈合椎垡贫夹聿脑敖ò病薄=ò簿拍辏懿僬季葳呛螅谥泄辈看丛炝艘桓鲆在俏行牡南喽晕榷ǖ恼尉置妗M闭欣咳瞬牛纬闪艘浴叭堋薄捌咦印蔽淼呐哟蟮奈娜思拧!敖ò参难А蓖ǔJ侵复雍耗┙ò彩逼诘轿撼跽庖欢问奔涞奈难Т醋鳌U庖皇逼诘拇醋鳎谑⒏场⑽姆矫娑加辛诵碌耐黄疲从吵錾缁岫摇⑷嗣窳骼胧纳缁嵯质担约拔娜俗陨砜释üα⒁担徽购柰嫉脑洞蟊Ц海乔榭犊镅愿战。纬闪硕谰咛厣摹敖ò卜绻恰薄=ò彩贝怀莆泄难飞系幕平鹗贝敖ò参难А钡暮诵娜宋锊懿佟⒉茇А⒉苤惨彩钦庖皇逼谖奶成系南惹哂胫鞯颊摺2茇В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被曹操立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死,他继承曹操的官职和爵位,为丞相、魏王。这年冬天,他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历史上称魏文帝。曹丕博学多识,爱好文学,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上都有成就。他的诗作中以五言诗和七言诗成就最高。诗的题材主要围绕游子和思妇。曹丕的五言诗,以《杂诗二首》为代表。《杂诗》其一以“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起兴,描述出游子在外的凄凉情景。“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以通俗的笔法表现出游子对家乡深刻的思念以及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悲叹。《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四句用比喻、联想的手法引出自己远离故乡的感慨。而后四句“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把一个身居乱世而又流落异乡的人那种孤独不安的心情表达的深刻感人。曹丕的七言诗格调清丽婉转,最为著名的是《燕歌行》,它句句压韵,把景与情融于一体,语言清绮,感情凄怨,表现出女主人公孤独的心情以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王夫之这样评价《燕歌行》:“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燕歌行》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丕对开创七言诗新局面是功不可没的。曹丕的诗中,还有一些是记述民生疾苦和军旅生活。如《令》、《广陵于马上作》、《黎阳作》等,虽不比曹操的诗慷慨悲凉,气势也颇为雄厚。曹丕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他的散文典雅清峻,文气贯通,他所著《典论》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此外,他的《与吴质书》在书信种实用文体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抒情成分,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书信讲求文辞精美,注重文学色彩的风气。

魏明帝曹保204~239),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操、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为帝,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人物生平

曹笔遣茇г湔绶蛉怂有〉玫阶娓覆懿俚南舶220年被封为武德侯,次年封齐公,再次年封平原王。由于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因此曹泵挥泻芸毂涣⑽樱幸欢问奔洳茇踔链蛩懔⑺牧硪桓龆幼魑印R恢钡讲茇Р≈亟溃辈疟涣⑽印

魏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A、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魏明帝开始在洛阳大建宫殿,常用人力物力。来湖同年,他将他的养子曹芳封为齐王。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魏明帝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夏侯霸等人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从238年冬开始,魏明帝的健康开始恶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召司马懿和曹爽托孤,让他们辅佐年幼的曹芳,当日即逝世。

相关事迹

立为储君

魏略曰:文帝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后不获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长御问起居,郭后亦自以无子,遂加慈爱。文帝始以帝不悦,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魏末传曰: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镇定刚毅

曹笨诔陨傺裕畛痢⒏找恪⒚鞑臁⒐稀;瞥跗吣臧嗽拢锶ǔ宋汗ィ茁蚀缶ソ目ぁL匚钠妇莩羌崾亍4蟪级贾髡欧⒈龋此担骸八锶ㄏ坝谒剑愿矣谙麓抗ィ窍M宋抑槐浮O衷谝延胛钠赶嗑埽ビ胧氐男问拼蟛幌嗤詹桓揖昧簟!惫徊怀鏊希锶ê芸炀屯俗吡恕L投辏228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天水、南安、安定3郡叛魏降蜀,关中震动,朝野恐惧。朝臣不知如何对付,曹狈浅U蚨ǖ厮担骸爸罡鹆潦严展淌兀灰捉ァO衷谒远戳耍弦龅腥说恼绞酢4虬苤罡鹆潦且欢ǖ牧恕!庇谑牵捎医培A率步骑5万迎战,果然大败蜀师,并收复了安定等3郡。

注重法理

曹痹谖唬⒅胤怼K钌柚寐刹┦浚母锖悍ǎ贫┬侣伞S窒铝钌炯蛩佬烫蹩睿跎偎雷铮怀佬掏猓梢杂貌剖曜铮患醣拚戎蹋悦饪啻虺烧小2被褂眯闹剖惹K髡傥氖恐糜诔缥墓荩睦湮难Т醋鳌2蹦苁模评指肫渥娓覆懿佟⒏覆茇Р⒊莆褐叭妗薄G宕胁鄙⑽2卷,近人黄节著《魏武帝魏文帝诗注》,后附有曹笔13首。

劳民伤财

曹庇窒采莼门K纶ǔ缥牡睢⒄蜒舻睢⑻睢⒆苷鹿郏『阑苁拢兔裆瞬啤K蜗铝畲笱∶衽捎谀谕ァP矶啻蟪级圆钡纳莼蒙宦鲜杪炮桑徊币桓挪挥枥聿恰

景初三年(239年),曹辈∽洹!度·魏书》有《明帝纪》。

一.谋求太子

曹丕不仅是曹睿的父亲,还是他的启蒙老师。

曹睿刚懂事,曹丕就给他上了一课:这世上谁也不能相信,包括你自己的父亲;只有权力,才能给人真正的安全感。

曹睿之所以受到这番“教育”,全因他有个不一般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人甄妃。当年,她本已嫁入袁家,做了袁绍的儿媳妇,可曹丕垂涎她的美色,不顾她是个“二婚茬”,硬是把她弄到手,册封为妃。

公元205年,甄妃生下曹睿。之后不久,曹丕又喜欢上了美女郭氏。郭氏想独享宠爱,就天天在曹丕面前说甄妃的坏话。不巧的是,此时又传出甄妃与小叔子曹植“偷情”的风言风语,曹丕一怒,就将甄妃赐死,并让其尸体长发披面,口塞谷糠,意思是让她无脸见阎王,无法到阴间告状。

郭氏无子,甄妃死后,曹丕把曹睿交给郭氏抚养。曹睿眼看着母亲被父亲害死,悲愤难言,因此非常讨厌郭氏,但郭氏是父亲跟前的红人,为了生存,他又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安排。他知道,只有忍辱负重,将来当了皇帝,才能出人头地。

郭氏心中有鬼,很不喜欢曹睿,处处为难他。曹睿每天看着“后娘”的脸色说话行事,处处小心谨慎,时时遵守礼仪。渐渐地,他的殷勤博得了郭氏的好感。

即便如此,因为甄妃的事,曹丕仍未打算立曹睿为太子。直到曹睿15岁那年,事情才有了转机。

那天,曹睿跟随曹丕到郊外打猎,一只母鹿领着一只幼鹿从他们面前奔跑过去。曹丕弯弓搭箭,把母鹿射死了,然后转过身来,让曹睿射杀小鹿。曹睿望着那只惊恐的小鹿,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眼泪落了下来,他说:“陛下既然已经射死母鹿,我怎能再忍心射杀其子?”曹丕听后,不由得一阵心酸,当即把弓箭扔在地上,回宫了。

经过此事,曹丕心中有了立曹睿为皇太子的念头,但不知何故,他当时并未将“皇太子”的头衔给曹睿,只是封他当了平原王。

公元226年,曹丕病危,感觉自己熬不下去了,这才立下遗诏,立曹睿为皇太子。同年,曹丕驾崩,曹睿继位,定都洛阳。

二.曹睿的军事才华

曹睿虽当了皇帝,但这皇帝当得很不太平。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了夺取霸权,三国之间战争不断。

烽火连天的局势,给了曹睿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

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因甘肃三郡的守军集体叛变,弃魏投蜀,魏国上下顿时乱成一团。有人断言,魏国时日不多,很快就要玩儿完了。危急时刻,曹睿面不改色地从龙椅上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不就是丢了三个郡嘛,有啥可慌张的?待朕调兵遣将,定将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打得落花流水!

曹睿马上组织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亲自率军镇守长安,同时抽调5万名步骑兵,由大将张A带领,阻止蜀军的进攻。

与张A对阵的是蜀国将领马谡。马谡“好论军计”,惯于纸上谈兵。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北伐曹魏,马谡自告奋勇,提出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诸葛亮同意了马谡的请求。

不料,马谡到达街亭后,没按诸葛亮的指示“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劝马谡: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马谡不以为然,仍固执己见。结果,张A将马谡围困于山上,纵火烧山,蜀军不战即败。

街亭失守,战局骤变,诸葛亮不得不率军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街亭一役,说明诸葛亮并非事事都能神机妙算,却显示出曹睿能用人、会用人。

此后,诸葛亮又数次率军北伐曹魏。曹睿大胆起用司马懿等人,与蜀军对抗。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饰,羞辱司马懿。魏军将士得知主帅受辱,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曹睿,假意要求与蜀军决战。曹睿看完司马懿的奏章

上一篇:陈计伟

下一篇:布隆蒂斯·佐杜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