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园晨
时间:2023-12-03 11:02:27编辑:小周
戴园晨的个人简介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2006年8月被中国社科院推选为荣誉学部委员。 主要论著有:《过渡时期的国家税收》《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中国价格问题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不宽松的现实与宽松的实现――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研究》《并非自由的选择――改革时期的通货膨胀及其对策》《中国经济新论》等基本资料
姓名:戴园晨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26年 籍贯:浙江省海宁县人 职务:历任财政部科长 职称:教授;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个人概述
戴园晨,1926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1946年毕业于江苏学院。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此后在考试院工作。1949年5月在华东财政部工作;1954年大区撤销后调中央财政部工作。历任财政部科长及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1980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职业生涯
《过渡时期的国家税收》(1954)、《苏联税制研究》(1956)、《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1986)、《中国价格问题探索》 戴园晨在《苏联税制研究》一书中,强调不能照搬苏联税制的某些经验。1956年12月著文反对“普遍降低论”,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一定要普遍降低消费品价格,可采用提高职工工资和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方法,这样可使职工更直接地体验到生产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工资增长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1957年初发表两篇重要论文,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论点公开进行探讨,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具有价值,价值规律不仅在流通领域而且在生产领域也起调节作用。在生产资料价格方面,他反对教条式照搬苏联的具体做法,实行普遍降价,他指出这种“一刀砍”的做法会助长生产资料使用不合理甚至浪费。价格调整的实质是调整国家、部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决不仅仅是“估价”和“核算”问题,从中他指出,应该看到,企业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体制问题。1963年,提出了“财政后备论”,认为组织预算平衡和预算、信贷、物资的平衡,必须有财政后备,把这种储存后备作为控制器,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现象。同时他 指出,国家保险业的存废对于储存后备的多寡有着影响。1982年,他指出,中国不能采取凯恩斯学说,不能实行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政策。实行温和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会事与愿违,导致国民经济不平衡,阻滞经济发展,并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后果。在价格改革理论方面,他指出,理论价格的测算和讨论虽有按哪一种利润率计算定价的分歧,但这个讨论本身是把计划固定价作为价格体制模式作为前提的,它忽视了价值实现和供求变化,因此应该让价格回到交换中去,才能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因此在改革不合理价格体系时,必须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消除计划价格的逆调节。1985年,他指出货币不宜超前发行,货币流通宜持稳定。货币超前发行只适应于因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场合,而因“投资饥饿症”引起的投资需求过量增长下不宜搞货币超前发行。自1985年以来,他发表了诸多探讨如何使宏观经济管理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的文章,他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模式转换是和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的,宏观决策的关键是处理好宏观经济各项目标之间的配组。1986年他出版了中国宏观经济学的第一本专著《社会个人荣誉
《 主义宏观经济学》。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困境,著文指出企业改革以重新构造微观基础,包括价格改革在内的运行机制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这三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连环套,想绕开价格改革而把企业改革成为相对独立商品生产者是不现实的。因而他指出改革必须采取小配套渐进的办法,逐步展开连环套。中共十三大以后,他多次著文指出社会主义不是纯而又纯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是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唯一可行途径,要承认资产收益的合法性。
上一篇:博洛格
下一篇: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