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诚的个人简介
毕诚,男,1957年出生于湖北浠水。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常务副校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湖北师范学院磁湖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人物简介
毕诚,男,1957年出生于湖北浠水。1975年参军,197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 教育学 博士学位,而后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1993年开始在北京兼职创办私立学校。1998―1999年借调 教育部办公厅。2000―2002年先后参加 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政策调研及 国家财政部、 人事部和 教育部教师工资制度改革问题调研。2003―2008年担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后主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工作。现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常务副校长,兼任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湖北师范学院磁湖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学习经历
浠水一中(1971-197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79-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硕士(1983-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博士(1985-1988年)。
专业方向: 教育学、 中国教育史、 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教育、人力资源与教育、 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 教育学、 中国教育史、 中国传统文化、人力资源与教育、 教师教育。从“七五”期间开始,先后承担和主持国家级、 省部级课题等40余项。研究领域宽泛,学术成果丰富。
2003年以来担任 博士生导师、中央教科所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师。迄今为止,培养 博士后6人、访问学者15人。
多年来,淡泊名利,潜心学问,注重科研实效性,自觉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创新与变革结合,先后在创办学校、政策调研、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教师培训、名校长培养以及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负责中国教科院、 南京市教育局和兰州教育局名校长联合创办的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培养出教育家型校长近千名,打造出基础教育最有影响力校长培训品牌。
研究成果
专著代表作《长城上的中国DD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991)、《中国宫廷教育》(1991)、《儒学的转折》(1992),《教育社会学导论》(1992年)、《 中国教育史》(1994)、《诸葛亮百战奇谋》(1995)、《中国教育》(1997)、《中国古代家庭教育》(1993)、《科教兴国与教育创新》(2002)、(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人教育史》(2004)等。
主编丛书《中外教育名著评介》(3卷本)、《中国教师通史》(3卷本)、《中学生路标》(8卷本)、《晏阳初全集》(3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4卷本)、《科教兴国与教育创新》(6卷本)、《孔学知识词典》、《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等多套,参与翻译和编写辞书多种。
学术论文《论教育与文化》、《论教育科学中国化的内在条件》、《“学而优则仕”辨析》、《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乡村:中国文化之本》、《未来社会的教育》、《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聚集对策研究》、《教育现代化与儒家教育》、《中国呼唤教育创新》、《江泽民教育论述与科教兴国》、《教师自主发展与师道传统创新》、《谈学论道》等200余篇。
获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两项。获国家 人事部重大政策调研奖一项。
学术交流
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在 美国、 加拿大等大学考察和交流多次。
围绕 教师教育、教育家成长、科学教育、师德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专题,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学作专题报告数百余场。
先后策划并举办大型教育论坛数十场,并在论坛做主题报告。
研究历程
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首先学习学校教育专业,而后师从著名教育家毛礼锐先生,主攻中国古代教育史方向,兼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教育社会学。同时参加了由 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书院系列学习。扎实的学习功底为教育科研打下扎实基础。
在中央教科所主要从事研究工作,用16年时间完成了从中国古代教育史向当代教育史的系统性过渡。本世纪以来,主要研究中国教育与文化的现实问题,在重大教育政策和社会问题研究方面,多次参与 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政策调研,撰写了多分有力度的政策调研报告。
学术上喜欢特立独行,坚持个性自由性格,敢于突破禁区,主张学以致用,着力研究方法创新,在阳明学派、中国教育社会学思想发展史、中国家庭教育、新中国教育、基础教育、科学教育、 教师教育和民办教育等领域多有公认的开拓性研究成果。
主持和从事的研究项目:
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教育行政区划改革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