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殿

时间:2023-12-04 18:32:52编辑:小周

道殿的个人简介

道殿(1056年11月~1128年9月),生于辽清宁二年,俗姓杜,字法幢,山西云中(今山西省怀仁县)人。作为汉传佛教首创显密二宗圆通之法的开山鼻祖,他同时也是准提法门的缔造者,也是准提信仰的传承者,道殿在世界佛教界都有着与大唐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同等的地位。

道殿幼年在位于山西怀仁县海北头乡高镇子村的龙泉寺出家。15岁学习律学,青年拜名师修行于燕京(今北京)白塔寺,后来四方参学,博达多闻。道殿一生专注于显密圆通的研究和实践,影响甚大,著《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四卷,是其思想的代表作品,并把准提法作为圆融显密的主要法门,辽道宗因此赐予他“显密圆通法师”之号。晚年隐于河北蔚县之金河寺,辽延庆五年(1128)九月,道殿圆寂于金河寺,终年72岁。

人物生平

道殿,俗姓杜,辽代佛学大师,生于辽清宁二年(1056)十一月,卒于辽延庆五年(1128)九月。道殿原籍山西云中(今山西怀仁),幼时家境清贫,辽咸雍元年(1065),9岁的道殿在龙泉寺(位于今山西怀仁市海北头乡高镇子村)出家受菩萨戒。辽咸雍七年(1071),15岁的道殿到中京参学佛法,后又至燕京今北京西城妙应寺),从名师沙门首道受教。辽大康九年(1083),27岁的道殿到河北蔚县任金河寺主持,并开始创作撰写轰动世界佛教界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大安四年(1088),《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四卷问世,道殿当时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名声大噪。辽寿昌二年(1096),道殿被辽道宗接见,受封“显密圆通法师”称号,驻锡于永安寺(今白塔寺)传播密宗,举扬宗风。辽昌寿三年(1097)三月十五日,亲自主持修建“释迦舍利之塔”,内有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两千,无垢光陀罗尼经五部。辽寿昌五年(1099),43岁的道殿离开永安寺,回到河北蔚县金河寺,同年7月,辽道宗耶律洪基亲临该寺与道殿会面。辽延庆五年(1128)九月,道殿于金河寺圆寂,享年72岁。

佛门领袖

道宗之时,讲论《大日经》及其《义释》的风气很流行,有一批专门讲论此经释为特长的义学僧,有名者授之以讲主的名衔,如辩慧大德赐紫沙门蕴潜就被称为“讲《神变》口(经或主)”,兴宗、道宗之时,讲论《大日经》及其《义释》最为有名的就是觉苑,皇帝命他开讲《大日经义释演密抄》的法会,名僧大德一百余人请求觉苑抄解《义释》,可见觉苑之影响和名望,而道殿17岁左右到燕京学佛,就从师于觉苑和沙门首道。

在从沙门道首学习时,道殿融合佛教诸家如法相等宗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主张如来显密同说,龙树显密双弘,倡导显密圆通。

与佛教密教相对而言,显教是以语言文字阐明佛教教义的教派,当时的净土、华严、天台等诸宗皆属显教。而准提法门从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p金刚智等引进之后,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密宗至辽代以华严宗倡率的密法得到空前鼎兴的发展,时至今日已在中国流传千余年而不朽。

当时密教包括密教义学和新译瑜伽密教尤其在辽代极为盛行,传统的密教信仰在民间已经得到普及,其显著特征是“遥承唐密,近取新传,融会华严之学,倡导显密圆通。从此,显密两宗之间有了门户之争,持人长短,更相嫌恨,至数百年而未已。面对显密两教之间的不断争论,有几位大德坐不住了,于是站出来调和矛盾,他主张“如来显密”同源共流,倡导显密圆通,以求殊致同归。他们就是以道殿和觉苑为首的几位高僧,其中道殿法师尤为著名。

辽大康九年(1083),27岁的道殿到河北蔚县任金河寺主持,并开始创作撰写轰动世界佛教界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大安四年(1088),《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四卷问世,道殿当时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名声大噪。

在很多佛学著作中一般将道殿依照道宗命赐的“显密圆通法师”而尊其为“法师”的较多,也有尊其为“大师”的。道殿在辽代就已经被尊为法师,这说明那时的道殿已经在佛教界有显著的成就和至高的地位。那么经过元明两朝准提法门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取得的奇迹般的成果,道殿不仅仅是法师了,他足以可被尊为祖师。

独立学者、知名作家殷谦认为,尊道殿为祖师的理由有三:首先,如我在开始所说的,准提法门从唐开元年间引进之后,当时法界中只知大日如来,不识观音准提,而到后来在道殿显密圆通思想的影响下,准提信仰及其法门在元明两代得到超前轶后的发展,盛况峥嵘,如:“至如诸佛菩萨充满刹尘,独有观音与准提之救世最为灵验。而法界中,亦无一人不知有观音与准提者……”(《佛母准提修忏仪序》,明?天界觉浪),又如:“准提菩萨近百余年前稍知趋向,今则遍宇内仰威神,几与补陀竞爽。”(《遍行堂集?准提阁记》,清?澹归今是)密教至辽、元两代已取得占领佛教“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其次,密教的崛起使已经根深蒂固的显教大为不满,当时显密二教盎盂相击,互剥痛疮,到了冰炭不相容的地步。自此有诸多僧人试图缓和显密二教的关系,但是收效甚微,直到道殿所著《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问世,才使这一严峻而尴尬的局面发生根本性扭转,他屏弃经说,别出新意,提出了显密双修,妙道圆通的著名思想,他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称:“显密之两途,皆证圣之要律,入真之妙道。”道殿成功调解了显密二教之间的矛盾,并得到佛教界的认同,显密得以圆融而风靡至今,道殿功不可没。

道殿祖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可谓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标杆性人物,由其传承并弘扬的准提佛母在他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问世之后才得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尤其从元明伊始至今家喻户晓,天下闻名,举世无双,而他一手缔造的准提法更是领异标新,独树一帜,成为佛教经典中不可复制的宝贵玄籍,正如吕建福所说,这部著作是道殿“自修密部,并无师承”。后来以《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所新创准提法为依据的相关著作又相继问世,并融入更多华严、净土、天台、禅宗等思想精华,这使《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更具中国汉地佛教之特色,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师模和典范,该书主张“密教准提法”和“显教华严学”双修两不误,可以说个主张满足了所有僧徒的心愿,在当时非常流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影响深远,几乎取代了唐代所有关于准提佛母的佛教典籍,可谓是祖师立教,代代相承。

道殿最后归隐于五台山金河寺,潜心着述,终将一生言行结集成《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五台山是指东五台山,是河北省蔚县境内小五台山。小五台山是道殿一生活动的主要之地,在此弘扬显密圆通之法,教授弟子,一时形成极大的影响,其显宗思想归为华严宗,并融显密于一法――准提法门。

在修法方面,佛教界以持诵准提咒为法门的修行者,也颇有其人。道殿的亲授弟子陈觉和性嘉就是著名的代表,也是继道殿之后的准提法门的传承者之一。能海上师是近代显密圆通的著名爱国高僧;禅门学者南怀瑾的门生之一、台湾十方禅林开山方丈首愚法师以弘扬《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系的准提法着称于时;此外,位于山西省怀仁县的道殿禅修院和准提文化研究院,以及尊立的全球最高的准提佛母铜像,也逐渐被佛教界所知,怀仁县还有一寺院以此一菩萨为名,号曰“准提寺”,修建准提寺和尊立准提佛母铜像,以及创办道殿禅修院、准提文化研究院的人是立志于传承和弘扬准提法信仰的居士吉祥金刚,俗姓王,名红兵,致力于创建实体和研究准提文化,以传承准提信仰。从整体看来,准提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似有愈来愈盛的趋势。

人物评价

主要成就

道殿的显密圆通思想流布极为广泛,而且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对于佛教来说,心要法门是修行和实践的先决基础,它的确立意义重大,修行者只要明白了到达毗卢法界的心要,方能具体修行“普贤行海”。用现在的话来说,道殿祖师非常重视修行应用学,也就是在修行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办法来达到实际效用。为此,道殿提出如何修“普贤行海”的具体次第,其内容包括五种密教修行“观门”:“诸法如梦幻观”、“真如绝相观”、“事理无碍观”、“帝网无尽观”和“无障碍法界观”,《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所述的“观门”以“无障碍法界观”为首作为法界统观之舵盘,尤其是 “帝网无尽观”的修行方法格外引人注意,内容包括密教的修行五门:“礼敬”、“供养”、“忏悔”、“发愿”和“持诵”。于持诵门中,修行者闭目,静心,排除杂念邪思,继而“想尽虚空遍法界尘尘刹刹,帝网无尽三宝前,各有帝网无尽身。每一身各持帝网无尽真言教法、诸佛菩萨名号。”如南怀瑾先生所说:“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从普贤行入三摩地》,南怀瑾讲述)显密圆教,在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身持诵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圆满。显密圆通思想大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道殿祖师将准提法门“中国化”,使得这种修持法门更接地气,他所推崇显密平等,无高下之分,尤其重视准提法,只要有心修持,人人皆可成佛,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只要持诵密总神咒,都可灭障成德,继而超凡入圣。道殿说:“今密教中,说以超凡入圣也答云今密教中说。以真言不思议力。令凡夫三业同如来三业而得持诵。又密宗神咒。若据所知所解。即唯是诸佛境界。今位因凡夫。虽非知解但当持诵。自然灭障成德超凡入圣也。”
道殿的意思是虽然密咒意境很高,但作为凡夫俗子也是可以持诵的,只要用心持诵,所获功效与显教修行的成就一样,没有什么差别。道殿祖师对修行由显入密的观点和思路,弥补了准提法如《七佛俱服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中所倡导的“重视行持”而“少谈理论”之偏颇,使佛教修行者将目光纷纷投向密教,侧重于道殿祖师大力弘扬的准提法门。
其次,道殿为弘扬准提信仰,为一切人大开绿灯,打开方便之门,使密教往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时间普及到了民间,家传户诵,香火不绝。道殿强调修持准提法门可“不择染净”,如:“三为准提不择染净得持诵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等,皆持诵,不同余咒,须要持戒,方得诵习。”(《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辽?道[辰殳]撰)道殿的这一观点也并非没有依据,在唐代僧人善无畏的译本《七佛俱服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和三藏沙门无畏所译的《七俱服独部法》之中,就有“不共说法”,如:“佛言此咒印能灭十恶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洁速得菩提。若在家人。纵不断酒肉妻子。但依我法无不成就。”也就是说,不必非要持守清规戒律,只要虔诚依照七佛俱服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和《七俱服独部法》,以及道殿所提出的成佛心要修习,便可成佛。再看道殿对此解释:“今为俗流之辈,带妻挟子,饮酒吠肉,是其常业,虽逢僧人教示,习性难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议法救脱,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
因为有清规戒律的门槛限制,对于那些在家的,并且人有妻有子的,甚至于吃肉饮酒的,修习佛教这种圣神庄严的事他们也许想都不敢想,虽然有心向佛,终因诸多禁忌而退缩了,这就是之前佛教不能进入普通百姓家的重要原因,而道殿的准提法修行出台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门槛被砍掉,使更多人进入佛门,成为俗家弟子,可见为了普度众生和弘扬佛教,道殿刻意经营,可谓是用心良苦。

正如独立文化学者殷谦在其发表的学术文章《道殿祖师显密思想简论及其籍贯考》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通过道殿祖师而熟知准提佛母,准提佛母是诸佛法之源,她是一切佛和菩萨修行所必持的仪轨,是进入诸法门中的第一道门,知名文化学者殷谦在其有关准提文化的研究论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准提佛母是诸佛诸菩萨之母,这里的母指的是母体,是万法的源头,诸佛诸菩萨修行首先要从准提法入门,她就好比英文26个字母,没有这26个字母,整个英语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准提佛母是诸佛之母,准提法门是万法之门。”准提佛母普度众生的仁爱,更给人们以美好的想象和抚慰,来到这里,在准提佛母铜像下瞻仰佛母慈祥的面容,感悟人生的真谛,无论是生活里的沉重,还是追求中的失落;无论人生挫折,还是情感空虚,都会在与佛母默默的交流中得到慰藉,获得温暖和力量以及希望。”

道殿故里

山西省怀仁县是佛教界领袖、辽代圣僧道殿祖师的故乡。作为汉传佛教首创显密二宗圆通之法的开山鼻祖,他同时也是准提法门的缔造者,传承准提信仰第一人,道殿这个名字在世界佛教界有着与大唐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同等的地位,道殿祖师无疑为自己的家乡怀仁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2015年,赴北京、河北蔚县进行考古研究,考证得出佛教准提信仰传承者、《显密圆通成佛新要集》作者道殿祖师籍贯为山西怀仁人,殷谦首次提出“文殊道场在五台,准提道场在怀仁”的说法,并多次提议山西怀仁县应大力发展以大元历史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其次怀仁还应发展佛教旅游产业,“梵天净土,圣地怀仁”――怀仁可以称得上是“大辽圣僧故里,准提佛母之都”。

道殿纪念馆、道殿禅修院坐落于怀仁县金沙滩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整个景区共分为“准提佛母铜像景区”、“佛教文化禅修区”、“文化村生态公园游憩区”、“民俗村饮食娱乐休闲度假养生区”四个区域,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这里都要举办隆重的准提佛母盛大法会,四方游客,兴会而至,云集怀仁,瞻仰朝拜准提佛母,祈愿风调雨顺。清晨,在众人的簇拥下,高僧严格按照宗教仪轨,手捧佛母金身,沿着青石古道徐徐前行,供两边的广大游客信众顶礼膜拜。一路上,僧众诵经声此起彼伏,气氛肃穆而凝重,使这座全世界唯一准提道场沐浴在天籁般的梵音中,沉浸在圣僧献身于佛文化事业的凄美而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历史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准提佛母成为一个以慈善仁爱为本的化身或符号,她所展示的是人间大爱,是和谐之爱。

这里有道殿纪念馆、准提院、道殿禅院,包括弥勒殿,其中包含钟鼓楼、放生池等景观,还有准提殿,其中包含善缘互助中心以及大雄宝殿等景观。道殿祖师故里,并不仅仅是宗教的圣殿,而更是普通人的天堂。

道殿禅院中的石山嶙峋有致,龙泉甘甜凛冽。据史料记载,怀仁人道殿祖师自幼在龙泉寺出家,因龙泉寺早已化为尘缘,而这里的道殿禅院正是龙泉寺,可以想象到当时少年的道殿在这里出家,每日持诵准提真言,最终成为一代宗师而闻名于世,他为国尽忠造福百姓,深受人们爱戴。

这里历史文化厚重,准提院和道殿禅院,自然秀美,顺水而势。绿树丛中隐现的红墙碧瓦,随风飘来的晨钟暮鼓,以及僧人抑扬顿挫的诵经声,让人感慨岁月虽然无情流逝,而民族文化薪火传承,源远流长。多次受到辽道宗皇帝接见,并被元朝皇帝忽必烈尊为上师的怀仁人道殿祖师,则以其传承和弘扬准提信仰、缔造准提显密圆通法门而闻名于世,这里尊立着世界最高的准提佛母铜像,屹立着道殿禅院,和道殿纪念馆,在宏大、华贵和庄严之中,体现出繁华隆重的佛家气派,那更是一种千年文化所浸淫出来的壮美。

准提院里的法像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天上人间,梵音缭绕,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佛家仙气,而准提书院由全国诸位高僧大德与文人骚客亲笔题写的书画作品,妙笔抒真品,宝墨耀佛门,因而被称之为“准提门下皆佛子,东来紫气成仙画”。

姓名小考

由于“道殿”这两个字和他的著作《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出世的时间说法不同,故而争议不断,从以下列举的记载来看,作者的署名以及其年代舛讹百出,使人不知所以。

《大正藏》(第46册目次、《昭和法宝总目录》第1册500页-680页),《勘同目录》及《着译目录》所载:“元?道[厄殳]”;《碛砂藏、嘉兴大藏经分册目录、分册目录、分类目录、总索引》(208页,1998年台北,新文丰版)等目次又:“唐?道[厄殳]”;《佛教大藏经总目录、索引》(538页,1979年,台北佛教出版社)又:“宋?道殿”;《嘉兴大藏经》(32册,171页,1988年,台北新文丰版)之《阅藏知津》(卷四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条:“宋?北辽金河寺沙门释道[厄殳]”;《祀正藏经目录索引》(《祀正藏经》第70册,1980年,台北新文丰版)《目录》100页作:“道殿”,而《索引》181页又作“道[厄殳]”;吕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吕澄佛学论著选集》卷三,1883页,1991年,齐鲁书社)又:“辽?道[辰殳]撰,应历八(九五八)”。

以上作者署名之不同,其中《碛砂藏》所载“唐?道[厄殳]”,显然此版本最早。翻遍各种字典辞海都查不出这“厄殳”或“辰殳”字来,也不知此二字应作何注音,于是,在后来我所见的凡涉及这二字者,皆用“厄”和“殳”或“辰”和“殳”来组合,在发表或出版论文和论著时,往往将其名称写成“道(厄+殳)”或“道(辰+殳)”。想来作者手稿字迹或为草书或行书,较难辨认,以至在印刷时仿刻一个生僻字,不知出何经典。分析认为人一般不会用一个字典和辞海中都查不到的字来作名字,可以推测“道辰殳”或“道厄殳”应为作者之法号。

籍贯小考

经过学者殷谦详考,他认为佛教准提信仰的传承者、佛教圆融显密的主要法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的缔造者道殿祖师正是山西怀仁人。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作者为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殿,其弟子释性嘉在后序中介绍:“讳道殿,字法幢,俗姓杜氏,云中人也。家传十善,世禀五常,始从龆龀之年,习于儒释之典。天然聪辩,性自仁贤。博学则侔罗什之多闻……恒思至理匿在筌蹄,每念生灵懵于修证。由是寻原讨本,采异搜奇,研精甫仅于十旬,析理遂成于一卷,号之曰:《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并供佛利生仪》。”又据《大正藏》(四六本)陈觉(辽道宗时任宣政殿学士等)在该书序中介绍:“今显密圆通法师者,时推英悟,天假辩聪,髫Y礼于名师,十五历于学肆,参禅访道,博达多闻,内精五教之宗,外善百家之奥……因是错综灵编,纂集心要,文成一卷,理尽万途……可见辽代高僧道殿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

《京西门白塔因缘志》、《辨伪录》等史料中记载道殿自幼在龙山寺出家,后来徙居燕京(今北京)的永安寺,晚年时归隐河北蔚县的五台山,于此处的金河寺完成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这一佛教显密的经典著作,并示寂于此。道殿法师是山西怀仁人的依据有二:

一、《显密圆通建舍利塔记补续》:“道殿,字法幢,俗姓杜氏,云中人也。弟子性嘉云:u2018家传十善,世禀五常u2019,始龀入龙泉寺沙门,十五,乃讫息三台清凉寺,持诵准提真言不释,次诵一字大轮咒不阕。” 由此说来,道殿祖师出生于怀仁县一个信奉佛教的儒门世家,自幼时就出家持戒,谨承修习儒学及佛学经典,参禅访道,曾隐居清凉山研习大藏经。

这里所指的三台清凉寺正是位于山西怀仁县的清凉山清凉寺。乾隆《蔚县志》(卷五):“五台山在城东一百里,其山五峰突起,俗称小五台,又东五台,以别于晋之清凉山。”《明史?地理志》:“怀仁在大同西南,西有清凉山,南有桑干河。”又《怀仁县新志?形胜篇》:“旧志云:u2018怀仁黄花耸其前,三台拥其后,东映镇海,西嘘峪口u2019”意为怀仁有黄花岭屹立在前,三台山环拥其后;东临镇海(今位于怀仁县海北头乡高镇子村,旧为镇海堡,古时有海,名曰镇海,海北头由此而来。),南有桑干河。怀仁县民间有“先有三台山,后有五台山”之说,三台山即清凉山,传说文殊菩萨赴山西五台山弘法途径这里时曾营驻于此传法,所以清凉山也是文殊菩萨的第一道场。

二、龙泉寺位于今怀仁县海北头乡高镇子村,据《怀仁县新志》(清光绪三十二年)记载:“龙泉寺在镇海堡,旧名龙山寺,唐时建。”由此可见,道殿法师出生在怀仁,幼年在怀仁出家,青年修行于燕京,晚年示寂于河北蔚县之金河寺,此一点毋庸置疑。《汉书?地理志》:“云中郡有沙南县。”此为云中县之前身,《辽史?地理志》记载,“怀仁县本汉沙南县”,东汉末并为云中一县,又名云中城,置云中镇,这就是怀仁县之前身;北魏时县废,辽时析分云中县,置怀仁县,金初仍为怀仁县,至“金贞v二年五月升为云州”,“元仍改怀仁县。”(怀仁县新志清?光绪三十二年)。

地理位置搞清楚了,就不难发现关于道殿祖师是大同人的说法其实是佛学者的一种误读,由于后来的佛学家在凡涉及道殿的文字中,见道殿弟子释性嘉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后序中提及道殿乃是“云中人也”,便皆误解为大同人,并在此句特别如是注解,一误而百错,如是将错就错下去,这种失误并非一例,此前更有佛学家南怀瑾先生将道殿祖师误认为是唐时人,似乎他对道殿的名讳并未详考。可见史家之豕虎传讹以及学者之重纰缪,对治学和研究的负面影响也非同一般。

立佛母金身碑

纵览天下名山沃壤,惟释氏所宅者居多。岂重峦叠嶂、川岫蕴灵,以致之欤? 抑亦佛神非幽境不足以居之欤?稽考经籍,如文殊道场之五台、地藏道场之九华、观音道场之普陀、普贤道场之峨眉、迦叶道场之鸡足、法华圣地之天台、禅宗祖庭之嵩岳,皆风景名胜,悉为梵天之宫。虽遭尘劫,废彻修葺,然不泯绝,恒若神为之v翊。

雁北怀仁,山隙搿F湮鞫镉蟹迓停阊业t,名曰清凉山。闻悉释迦涅盘,文殊东往经涉此山,现身说法,化及群众三月有余,诸天庇佑,以成胜会。文殊师利所过之处,清水取之不竭,红糜朝种夕收,金牛驾辕轹山。佛光鸿显,天造神韵,文殊因曰:“妙又分三气,灵山始清凉”,故又名曰其三台山。然文殊师利觉斯地促,不能以容众善,因往五台山启建道场。

辽兴宗景福间,有僧见此天然锦壤,乃创大刹,名曰清凉寺。怀仁人道殿始龀入龙泉寺沙门,十五乃讫息三台清凉寺,持诵准提真言不释,次诵一字大轮咒不阕。元至元间,元世祖忽必烈乃敕命于此垒L而成塔,名曰华严塔。至元十二年,忽必烈感通道殿授记,敕命于圣僧故里怀仁建白衣寺及白塔以奉安。陵谷变更,荐罹骚驿,清凉寺损于兵V猎洌雷婧霰亓译访唇ǎ椿儆诩臼乐遥氖庠痕荜{已久,盖不知其几。至大清咸丰间,知县赵德漳修营兴建,今残垣虽存,翳为芜旷。

今朝后继,雁北徒众企寂兴作,鼓劲振励。有准提居士吉祥金刚辈,俗姓王,名红兵,素尚佛乘,好修善果,夙闻道殿少年礼佛圣迹,因殚精谒赞,屡诣三台。见旧址石幢俱在,而动辄礼宜梵,遍睹灵光煜~,或于光中见兰提鹫刹及法筵锦绣,三台圣境;或见佛影、菩萨及罗汉冉冉,移持不灭;或见准提佛母之丈六金身庄严宝相;或见道殿祖师盘磴于宝塔法祀礼诵。于是乎虔祗颢天而赞,叹曰奇哉!是今,准提居士吉祥金刚与诸众缁侣乃发宏愿,曰:准提传人道殿祖师修习之所,千年圣迹如斯,吾侪既为准提弟子,何忍视其隳P而不悯乎?乃即移故基于此,夷泯坎,清弭秽荟,立誓兴复准提为己责,纵万死畴敢背贰。

不负亡师道殿之幽托,锐志以图准提复兴,自筹资金尊立准提宝相,奔走谒曰:佛母灵迹,宝像方兴,遂罹灾变,仰赖十方檀越同结胜缘。四海僧众闻之忻然,可谓得道者多助也,一时从者千人,有贫者施力,富者舍财。戮力齐心,治芜D,辇运砾石,夷其堙坎。匠作雕塾谑粘ほ剀诒冢⒆继峤鹕碛谡校换しㄓ兴鸶沼形唬媸τ刑谩

髹O藻缋,甫当完粹,逾月讫功。梓匠尊立准提佛母金身,高十二丈七尺。宝莲之下又建数楹,浮图、寮房、墙屋之置,不一而足,六檀合福,轮饰焕奕;法器、蟾恰⒎鹨糁瑁灰黄渚撸虼5珈希罅迩尻啤G坝锌兹福鸶赵诤螅罘鸺踊ぁT逵趁妨海叮蛔靶藿字ǎ揭戳⑿「螅ㄐ蕹挚呤洌诜钆谀欠稹⒙崮欠稹⑹湾饶材岱穑笥伊形氖狻⑵障投笫浚允惕笫吞焐瘛⑾愕剖陶摺l帽展兀薷;郏桓蠹淅扔钗ㄌ茫缶庸垡簟⒙藓海曳钭继岱鹉浮⒌夭厥酢G嗟苹凭恚ふ宸稹2懵ス愕睿八麓浞桑蝗鸹κ鳎竦捉鸪兀D题宏廓,藻扃华甍;金碧交映,云日相辉,诚北方禅林之冠。

佛母金身之外,缔建龙泉寺。红莲鲜鲜,流水潺潺,宝殿巍巍,重攵攵耄诜钭继岽说赖钭媸Α7翳翳,奕奕堂堂,其境之幽椋咽鲥h,虽江南福地亦莫过于此,宜乎圣僧所栖,绝尘脱俗者之所隐也。

周眄宝座之后,碑碣法幢林立,修佛之路坦荡。法眷碑、镜坛碑指归于真门根源,矧惟道殿祖师显密圆通之准提法门勒之贞石,以垂不朽。此成佛之显密兼学心要至理,庆逢盛世,教乘之化炽炎,佛法当兴,归于至化,眷此梵界之宝,镌K于碑文,裨益万方,恭愿法轮常转,佛光普照,六合时邕,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

自今怀仁宗风始振耀,宏施法雨之润泽斯民,同享太平,何僭之有哉?惟愿俾来者知兴建之艰劬,终始嗣续,传于永世。荐以颂曰:梵天净土,圣地怀仁。景星庆云,峰峦嵬I。曼殊室利,曾兹驻锡。圣僧故里,佛母之都。圣迹犹存,神光赫奕。北创梵宇,准提法窟。宗教之传,山川改色。传祚绵绵,弥万斯年。

( 岁在乙未年戊子冬月初九,殷谦于怀仁撰)

历史典故

忽必烈进驻北京,在塔里发现了这枚“至元通宝”的铜币以及置于净瓶内的道殿法师的舍利,当时元与南宋对峙,尚未统一,而铜币上的“至元”二字正是元代的年号,这让忽必烈大为惊诧,悟出原是道殿法师为他授记。

明万历《顺天府志》(卷二)记载:“妙应寺有敕建碑。”这里所指的敕建碑,正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间由如意祥迈长老奉敕撰写的《圣旨特建释翘舍利灵通之塔碑文》的刻石。道殿法师在临终前修建了“释迦舍利之塔”,内置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两千,无垢光陀罗尼经五部,“至元通宝”铜币一枚。明崇祯初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记载:“至元八年,世祖发视之……瓶底一钱,钱文至元通宝四字也。世祖惊异,乃加崇饰铜网石栏焉”。

人物评价

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极高道殿祖师是山西怀仁人,他品格极其清高,可谓是尘外孤标,独步云间,由于道殿祖师对准提法门的大力宣扬,这对此后准提信仰的流行和兴盛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道殿法师的舍利塔在永安寺,即今北京白塔寺的白塔,法门寺隐没于唐代,而白塔寺流芳至今,可见准提法感应之大,不可思议。(独立学者 殷谦)

准提佛母形象

准提,又作准胝、准泥、准提观音、准提佛母、佛母准提。意译作清净,是护持佛法、并为短命众生延寿护命之菩萨。禅宗以准提为观音部之一尊,深加尊崇。日本台密以准提入于佛母中,以为佛部之尊。日本东密则以准提为六观音之一,摄于莲华部中六观音(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中。盖观音分入六道,为济度众生之应化身。位于胎藏界曼荼罗之遍知院,身着轻罗绰袖之衣,腰系绶带,手腕佩以白螺,呈十八臂三目之相。在《白宝口抄》卷第六十中的准提法,记载著准提佛母形像的象征意义,下分别解说其意义:

1.身体黄白色:黄色表地大,地大种子字为u2018u2019,代表胎藏界;白色代表水大,水大种子字为u2018u2019字,代表金刚界。准提菩萨的身体黄白色是表征其理智不二、定慧一体的缘故,有诸佛能出生万德之义。

2.种种庄严其身:准提菩萨以种种庄严其身,腰著白衣,衣上有花纹,身著轻罗绰袖天衣,以缓带系腰,以朝霞络身,身有白轻罗棉之纹。此种种庄严,象征以种种尘沙法为庄严,那也是象征凡夫以菩提为烦恼,而菩萨则以烦恼为菩提。

3.身像周圆光明光焰:菩萨身像光明光焰,象征能以智慧光明破除妄心黑。

4.以白螺为钏(手镯):印度以白螺为宝的缘故,所以以白螺为手钏,而因为螺具有张显说法的意义,准提菩萨又为释迦牟尼佛化现,专表说法。白色是表白净大悲,白螺的音声更是殊胜,所以以白螺来表示广弘佛法。

5.具有三目:准提菩萨的脸上有三个眼睛,表示理、智、事三义,或表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又表具足佛眼、法眼、慧眼;又表不纵不横,三谛一如平等的涵义。

6.左右上二手作说法相:左右上二手作说法印,是表此尊于六观音中,主要以度化人道为主,他能破三障,示现三眼之智,来说法利生。

7.右第二手结施无畏印:右掌五根手指开立,表五智的光明,施予一切众生无畏。由于此尊以人道化主,于娑婆世界号施无畏者,能布施一切众生无畏,以此手表大悲深重。

8.右第三手持剑:表示能以智慧剑来降伏四魔三障,破除三毒、五欲等烦恼。

9.右第四手持数珠(念珠):数珠代表智慧,亦表转*轮之义。而数珠的母珠头象征本师阿弥陀佛,数珠线端为观音,这是以观音大悲力为线端,来贯穿一百零八种的烦恼,每转一珠,断除一烦恼的缘故,能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修正成就一百零八种三昧。一一皆具足诸法妙德神力不可思议,一一悉具足无量身、口、意本誓三昧。

10.右第五手持u2018微惹布罗迦果u2019:u2018微惹布罗迦果u2019有说吉祥果,他的形状青圆,又或有一说石榴,表圆满万行万善的种子,彰显佛果圆满功德的意涵,而佛母尊多持此物,以其子多的缘故,表能出生诸佛之义。

11.右第六手持钺斧:钺斧能摧破一切,以此来表征准提菩萨能摧破无明与难断的惑障,没有余漏。

12.右第七手持钩:表示能钩召一切众生,令入本有内证的法界宫。又表此尊具有召入如来寂静智德的缘故,所以持钩。

13.右第八手持跋折罗(三股金刚杵):u2018跋折罗u2019即:三股杵,表能摧灭贪嗔痴三毒,彰显三部诸尊,是三部佛母。

14.右第九手持宝N:宝N是贯穿花叶所串成的花N,表万德庄严之义,具平等性智的功德。

15.左第二手持如意宝幢:如意宝幢,表高立清净菩提心的宝幢,对无福慧的贫乏众生,施予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愿求。

16.左第三手持莲花:开敷的红莲花是人人欣爱之色,因此尊是度化人道之主,所以特别以手持莲花来表此特德。又因莲花表自性清净的缘故,代表一切诸法自性清净的意义,能清净人界中的三毒五欲等一切非法的事。

17.左第四手持澡罐:澡罐是指水瓶,瓶表能盛满一切物之义。指准提菩萨能出生三部诸尊的特德。

18.左第五手持索:索是指I索,I索表能降伏恶魔,所佛教中的忿怒尊大都持索。由于准提菩萨能系缚难调伏者,不令倾动,引入本有的佛智。

19.左第六手持轮:轮是转动摧破之义,代表能破除二十五种生死流转存有,轮回流转寂灭,轮才停止。

20.左第七手持法螺:表能演说诸法来利益群生。吹大法螺表能演说大法,作师a子吼时,山中野兽类皆被降伏,今以大螺声表能降伏众生一切烦恼或障碍。

21.左第八手持贤瓶:此贤瓶也是准提菩萨的三昧耶形,代表智慧。贤瓶内装有甘露水,表示准提菩萨能以甘露水施予一切众生,令其开敷本有觉性之花。

22.左第九手持般若梵箧:般若梵箧表智慧之体,因为十方三世诸佛,皆依此般若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义的缘故,准提菩萨为诸佛能生之母,所以手持梵箧。

上一篇:德辅

下一篇: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