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应昌

时间:2023-12-05 16:13:02编辑:小周

窦应昌的个人简介

窦应昌(1871.3.26―1951.9.1),字瑞卿,号敬斋,陕西凤翔人。辛亥革命元老、近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著名书法家。1912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晚年兴办教育。著有《孔子年谱》等。

基本内容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元老窦应昌先生

孙中山总统府顾问窦应昌

窦应昌,近代民主革命家。1912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1917年任中华民国非常议会议员兼非常议会行政委员会陕西首席代表。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1923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30年任国民党党史纂修,以辛亥元老身份编写“总理年谱”。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吕剑人评价说:“清末,窦应昌、刘定五等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斗争,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的精神光彩照人。”。 窦应昌 先生传略

百度网、中华窦氏网

窦应昌(1871.3.26―1951.9.1),近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著名书法家。字瑞卿,号敬斋,陕西凤翔人。著有《孔子年谱》。《七十自述》、《陕西靖国军事略》、《凤翔府辛亥革命纪实》等文稿文革中散轶。

应昌少时家贫,随父诚庵公苦读。16岁取秀才,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历任凤翔正谊书院山长、凤翔府中学堂堂长及劝学所长。宣统三年加入同盟会,后转国民党员。1912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袁世凯复辟帝制,应昌愤然离京,联络同志通电全国,“讨袁护法”。

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应昌赴广州,追随孙中山,重组新政府,任中华民国非常议会议员兼非常议会行政委员会陕西首席代表。1921年4月,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应昌任总统府顾问。1923年3月,孙中山任陆海军大元帅,应昌任大元帅府参议。授一等大绶嘉禾章,二等文虎章。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以金钱赌选总统,应昌甚为愤慨,严词拒绝,并以“头可断,决不选曹锟”为誓,当时北京《朝日新闻报》以 “此老何倔强乃尔” 为题发表文章,大加赞赏。刘镇华督陕时,苛政虐民,惧窦弹劾,曾以重金相赠,应昌严拒不受,仍以“苛政殃民,横征暴敛”提案弹劾之。1928年蒋介石权力伸至北京,极尽拉拢之能事,均遭应昌拒绝。1930年,应昌任国民党党史纂修,以辛亥元老身份编写“总理年谱”。

1929年陕灾严重,应昌愤然出任陕灾救济会办,在陕西潼关和山西永济设立妇孺收容所,并兼任山西永济收容所所长,奔走京、津、沪、豫、晋、陕之间,呼吁募款,救济饥民,并捐献自己每月俸金80大洋。1932年,陕灾延续,应昌与朱子桥以救灾会赴京代表向当政及华洋义赈会请准大宗赈款,使陕西饥民赖以渡过灾荒。应昌时刻不忘兴学育才,在南京与孔子后裔孔德成创办庚子讲经会。应昌还重交通,喜吟诗。1932年,于南京与同仁创立“石城诗社”。 “九一八”事变后,应昌密切关注时局,力主自新、自强,反对不抵抗政策,反对腐败。应昌得悉凤翔人窦子良营长因抗日服刑于江东门陆军监狱,即积极予以营救。刘治洲先生被扣南京,应昌联合于右任、焦易堂、张继等多方斡旋营救。1936年,应昌家眷先行返陕。次年,南京政府迁渝前,在林森、于右任等人一再劝告和催促下,应昌于是年9月离开南京回陕。回陕后,与刘治洲于西安碑林创立“中华国学社”,应昌任监事长和讲师,以弘扬华夏传统文化。

应昌常以兴学育才为己任,每言“为国育才,为百年大计”,并常说:“大计百年成,贤才宜早树。”1928年,应昌捐资置地于家乡村西二里处筹建“中山学校”(原严家堂菩萨殿)。并委托严进轩办理具体事宜。 抗战暴发后,应昌又捐地捐钱于宋村创建孔子庙, 创办 “诚敬小学”。1948年,应昌出资200大洋,于窦家庄祖居之地修建“窦氏祠”(后为窦家庄小学校址),倡导尊祖敬老之风。回凤后,应昌住凤翔城行司巷 23号,主持陕西国学社凤翔分社事务,并于行司巷23号创办“庚子讲经会”。1940年至1946年冬,应昌任凤翔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凤翔成立参议会,应昌任参议会常委。1944年秋,抗战方酣,凤翔成立“青年从军委员会”,应昌任委员。1946年,应昌任凤翔县修志馆总纂。1948年,应昌应凤翔中学校长陶筱秋之请,任高中部国文教员,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喜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其乐无穷。”

应昌回凤后,除参与地方有益社会和民众的公务外,仍时刻心系民族存亡与兴衰。日军轰炸凤翔时,应昌正值在宋村家中憩住,他夜不能寐,一连几宿在屋外辗转走动,当村人问及时,应昌愤然答曰:“日军已占据我大片河山,如再进逼潼关,陕西亦岌岌可危,我何以能寐?有些国民革命的败类,业已投降日军作了汉奸,为虎作伥,叫我何以安寐?”晚年的窦应昌,时刻不忘唤起民众,教育民众。

公众场合演讲几乎成了他生活中的主旋律, 真可谓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大凡群众集会,庙会,唱大戏,喜庆之事,他都要登台演讲,捶胸顿足,喋喋不休,讲抗日,讲团结,讲和睦,讲仁爱信义,讲尊老爱幼,讲禁烟禁赌,讲和平中庸,教化民众做好事善事。“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甚至在为世俗者所不容的情况下,他还是演讲,演讲,一味地演讲;宣传,宣传,一味地宣传。

1949年末至1951年间,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应昌在宋村家中尚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解放后,时任凤翔县委书记的邰光瑞,曾两次亲临应昌家,邀其参加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年已八十高龄的窦应昌先生,因多种原因,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之中,死后竟无以为葬。尽管如此,他在卧病期间,还念念不忘社会发展,念念不忘家乡变化,念念不忘教育年轻一代……

应昌一生,秉性刚毅,守正不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忧国忧民,亦仁亦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应昌在书法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墨宝。其书法,在欧柳的根柢上,复变法颜鲁公,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敬斋书法极具刚、鲠、严、谨的正派风格,真所谓见其字如见其人。

窦应昌致两院议员函

两院同人均鉴:日前宪法会议场中,吴主席(即吴景濂)最强有力之理由,为宪法会议规则无变更议事日程之规定一语。要知本席此次提案,正为恢复宪法会议规则之使用,非坚请变更议事日程,为求宪法会议之顺序前进,迅速制成。以救垂危之国命,非迂回、曲折、泄沓玩忽,坐视人民之辛苦,垫隘无所底告而不恤。请同仁注意,特加注意!查宪法会议纪录第本十四号

中华民国九年(1920)一月三日(星期六)午后一时开议,本日议事日程如下:

中华民国宪法案(地方制度章第十一条至第十二条)(二读)

副议长吴景濂代理主席

参议院出席一百八十四人

众议院出席四百人续到三十七人

当时开议以后,有一派因主张任命省长,不能通过藉口表决,不合手续,坚请变更议事日程,消极抵制。本席当时颇不以消极抵制为然,每会必到,亦曾苦心调停,委曲求全。一面敦劝同人出席,一面函请吴主席对于议事日程稍加变更,以表示容纳之意。乃主席坚持到底,不稍让步,宪法会议因而停顿。至此以后,遂奔波流离,苦痛不堪言状矣。今日犹是中华民国也,宪法议场犹是第一届国会议员也,代理主席犹是吴付议长也,何以当时严守规则,不稍变更者。今忽然将地方制度章第十一长至第二十二条,变为第二至第四条耶?本席极钦佩主席向来坚决之态度,并日前宪法会议无变更议事日程之规定一语。特提出继续地方制度章第十一条第二项依次开议一案,藉以恢复宪法会议规则之信用。《语》云: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深愿我两院同仁为维持法律之尊严, 拯救人民之痛苦,平心静气而讨论之,俾此案及早成立通过。庶宪法可以速成,而反对宪法之战争,亦可以消弭,情急词迫,惟希

察照祗颂。

议祺!

窦应昌鞠躬

六月十一日

转自新编《凤翔县志》

窦应昌 先生诗词选

丙子暮春,携子侄步雍山东望三首

上上劂田冠九洲,

山名曰雍有来由。

追寻五今何来,

汉代祠堂成古邱。

周原朊朊爱岐阳,

屡庆丰年天降康。

只要人存斯政举,

凤鸣夙仰集梧桐。

后稷思文德配天,

A民粒食赖耕田。

有邰千祀人争羡,

校建农林亿万年。

丙子中秋有感

刚到中秋节,重阳尚未来。

苍松含晚翠,丹桂竞先开。

醉月呤深院,歌风吊古台。

不知东北土,何计可收回。

赋得万古斯文齐岣嵝

休与冰斯异,人当岣嵝过。

奇文镌籀篆,佳句颂苏歌。

歧下才真隽,峰尖字岂讹。

贞珉凭孰勒,大笔有人呵。

夏禹功如此,同宣绩若何。

树碑山峻峭,铭鼓石嵯峨。

点画今犹在,风霜久不磨。

读书成万遍,纸本任摩挲。

依韵和彭临九甲子元旦偶成

中天景运庆维新,日月光华旦复晨。

鱼跃鸢飞同乐境,水流花放太平春。

四方玉帛归民主,万国衣冠作上宾。

更祷苍生无限福,兵工一气受陶均。

丁亥年白露节K玉华观有感

年方弱冠严亲劳,应聘侯门效舌耕。

太白祠旁研古训,玉华观里聚群英。

西京文化传东鲁,先烈武功启后生。

尚友广交天下士,宣扬大道渐昌明。

丁亥年重K泮水和诗之

上元灯烛更辉煌,常念向来一瓣香。

东壁图书腾绚彩,西园翰墨放瑶光。

尊崇宪典思无荆瓷魍鞘俣怠

原祝斯文高北斗,吉人蔼蔼集@堂。

节近中秋,苍松含翠,时维九月,丹桂飘香。愿吟月而歌风,同登仁寿。藉抛U而引玉,恭祝健康,敬求正韵。

窦应昌鞠躬

九月十五日

敬启者 应昌

幼承庭训知稼穑之艰难,嗣受师传,从诗书之研讨,年十六岁,逢丁亥春正月初就外传,受业於胥觉庵夫子,夏四月应县试,受知於吕孟武夫子、杨怡庵夫子。秋七月应府试,受知於熙梦锡夫子,冬十月应学政h考试,受知於林迪臣夫子,拨入府庠。今年又逢丁亥,念ねジ约迹橙逖耷钪螅家灾剡K泮水,印於名片,籍志不忘,乃K横渠。张子贤裔仲绳同志人士,题赠七律一首,文曰:

日月光华东壁辉,春风丽景泮芹香。

乡邦前进重K日,桑梓后生首观光。

天佑斯人仁者寿,人多典则老成康。

新年濡儒传佳话,聊留韭羔献北堂。

(对联) 庚寅立春节

修道行慈可谓仁矣 博施济众必也圣乎

瑞庭窦应昌 时年七十九

窦应昌 先生传略

王丕卿(原凤翔县长)

窦应昌,字瑞卿,一字敬斋,凤翔柳林镇宋村人,世业农,家贫寒。父舌耕自给,应昌随父苦读,二十六岁,拔贡第一,光绪丁酉科,举于乡。清代末叶,曾任凤翔府正谊书院山长,高等小学堂堂长,凤翔府中学堂教员,劝学所长等职。辛亥革命后,加入同盟会,转为国民党员。一九一二年,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应昌秉性刚毅,正不阿,非义不取,一介必严,人皆敬佩。民国四年,袁世凯篡夺政权,妄想称帝,利欲熏心之官僚政客,劝进拥护者,比比皆是,而应昌站定政治民主之立场,毫不动摇,愤然离京,联合同志通电声讨,申张民意。 一九一七年,段祺瑞以北洋元老,掌握政权,为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组织督军团,逼走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应昌与议员王兆离、焦易堂、刘治洲等南赴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重组新政府,维护民主,任中华民国非常议会议员(又称反证法议员)兼非常会议行政委员、陕西省首席代表。中山先生被选为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后,应昌任总统顾问,大元帅府参议。奖一等大绶禾章,二等文虎章。

一九二三年,直系军阀曹锟,欲以金钱收买议员,举行贿选,谋取总统地位,应昌甚为愤慨,严词拒绝,而为曹承办贿选之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再三劝诱,并暗使议员王某持万元,求应昌接受,并说:“先生不为后日生活计耶!”应昌掷钞票于地说:“节操一失生命等于死亡,何有后日乎?”并在会场质问吴景濂你为什么要送万元给我,使我选曹锟为大总统呢?吾头可断,绝不选曹锟!吴景濂大为沮丧,无辞以对。选举时,终书孙文二字于选票,当时北京《朝日新闻所》以“此老倔强乃尔”为题,发表文章,作为赞扬。

刘镇华督陕后,为免受弹劾,联络陕西在京议员,托河南在京议员郭芳五, 以银币五百相赠,应昌严拒不受,仍以“苛政殃民,横征暴敛”作提案弹劾之。蒋介石势力到达北京,李宗任派桂籍议员王恒作代表,数次拉拢,要应昌为蒋服务,均被拒绝。但凡有益人民利益的赈灾救灾,兴学育才诸事,应昌莫不全力以赴。

一九二九年,西北大饥,陕灾尤重,鬻妻卖子,饿殍载道,触目惊心, 极为惨痛。应昌奋然出任陕灾救灾会会办,兼永济妇孺收容所所长,奔走于京、津、沪、豫、晋、陕之间,呼吁募款、请赈,日不暇息,并捐输每月薪金八十元,充作救灾之资。一九三二年,陕西饥馑延续未已,应昌与朱子桥等,以“救济会”住京代表,向政府,及“华洋议赈会”请到大批赈款,陕西饥民赖以渡过严重灾害。

应昌常以兴学育才引为己任,每言:“为国树人,乃百年大计,一息尚存,此志未敢或懈。 ”在南京倡组“庚子讲经会”。回陕后,任“中华国学社”常务理事,创办“国学讲习所”于西安碑林。归凤后,以书写润笔积累,在本村创建诚敬小学,不遗余力。

一九五一年卒于家,享年八十有二。

应昌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之阶级社会,从事旧民主革命,但以赋性赣直,洁身自爱,不积财,不置产, 两袖清风,殁后几天无以为葬。其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坚定不移精神,非义不取,廉洁自律之品德,诚足为人楷模矣。

忆窦应昌先生二三事

郑文翰

窦应昌先生是清末举人。辛革命后加入同盟会。特以反对北洋军阀曹锟贿选,闻名遐迩。先生习已于1951年逝世,一生耿介,高风亮节,感人事迹,历历可数。

抗日战争时期,先生城居赋闲,常去县民众教育馆看报纸。当时我是馆内干部,有幸亲聆教诲,他乐于以经书章句盘考青年,更兼谈书法,象谈及他跟随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国民政府任总统府顾问时,公余继续研习书法的往事。他重视临写法贴,在欧、柳的跟子上,复变法颜鲁公法贴,常练不懈,终于形成晚年字体。他的书法说论,启迪于我者良多,于是思以手泽,留作法本,岁嗫嚅恳求,讵料先生熟中栽培后辈,竟得笔充,令我喜出望外,相约于天朗气清之日,精选湖笔徽墨多次恭请挥手纸上,终于给我写完“张鸡山先生学讲话”数千言的法贴。每每细审其字,一股浩然之气,跃然纸上。笔力遒劲,结构谨严,恍如柱之石。一般是墨纸胶结,详审却有入木三分之感,我当年珍如瑰宝,随处携带,尝立师承之志,惜于十年动乱中毁于一旦,至今难忘。

先生每谈及他在南京任孙中山车府顾问时,总是喜盈眉宇,称他每日自距国府数里之外的寓所步行上班,途中一辆辆小汽车飞驰而过,一阵阵浮土迎面扑来,晴日犹可,雨天甚是脑人,车过处,泥水飞溅,故此老人说:“我在南京上班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啊!”其作风之清介,生活之俭朴堪为后辈楷模。

在旧社会,国民党政府禁烟务名,勒索是实,尽人皆知。处处六月三日总要开会纪念林则徐。此际,作为社会名流的窦先生,依例应邀登台演讲,他虚与委蛇,不入俗套,一不讲禁令内容,二不讲禁烟意义,却动用一种幽默的语词,似怒非怒,似笑非笑的情态,一手拈须说到:“年年禁烟哩,你既禁,就不要种,既种,就不要禁,也禁哩么,也种哩!”不啻对国民党的禁烟令以嘲笑和鞭笞,至今留为笑谈。

四十年前,常见先生于东街“集义生”药店买药时, 乘间与寓所后院的郑养伯先生谈天,我也在旁边,乐闻其经学知识。先生每谈话间,以手探入长衫衣袋取于食物投入口中咀嚼,我出于好奇,探询所食何物?先生答说“求仁得仁”,“清明在躬,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答问时,提示所食之物是为干焙胡桃仁、黑芝麻仁、白杏仁。先生岂怀“仁”终生耶,非特善颐养也,先生爱国,壮志未酬,而“仁”心将永存天地间。

窦应昌先生轶事二则 党文科

窦先生由南京返陕回凤翔县原籍不久,家住凤翔城内行司巷,与我的住宅相差距百余步,因之经常见面。我求他写字,在我的工作上常求他代我写应酬文章,接触频繁,故参他了解较深。我回忆起他有两件难忘的事,写出这篇资料以志敬仰怀念之意。

参加国大代选举

1936年5 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了《五?五宪法草案》后,依法成立国民代表大会,因而各省筹选国大代表工作蓬勃兴起。省、市、县分别成立选举委员会和选举事务所,订制选举办法,审定候选人。

翌年春,一切工作就绪,展开了选举工作。凤翔地区与乾县地区被划为一个选区,候选人由两地区各县提名,由省审核决定。凤翔提名窦应昌,乾县提名李墀,岐、扶、千、陇、宝等县均有名额,最后省核定了十名,名单下达各选区,将候选人印在选票上,选举时,选民愿选谁就在谁的名下划一圆圈为准。

凤翔在选举之日,县党部派干事赵渊亭,选举事务所派我协助赵渊亭为太尉村选区监选员,我二人携带选票和票匦去该村监选。当日选民齐集人数过多,只能让选民排队,鱼贯而入,当场领选票,亲自划圈,那时,多数选民没有文化,既不识字,也不会提笔。请求代笔,赵渊亭问选民:“你选谁?”选民答“我选窦应昌举人。”赵说“”你去,我给你代笔。”赵乃半遮半掩在选票上给李划了圈,一连许多人都是这样,当时我心中虽感不满,但碍于在会场不能闹笑话也无权阻止人家。有文化的选民都选了窦应昌,但为数不多,似些情况各选区皆然。当日选举结束,将票匦加封带城,次日在县政府在大礼堂当众开票,唱票人高唱姓名,计票人在黑板上划正字,一时李墀名下正字越划越多,间或唱一声窦应昌,唱名的声音拉的特别长,声调也高,计票人在窦应昌名下划一笔,但终属寥寥无几,观众俱都啧啧叹息。窦老这时在人群后边踱步,神情泰然。开票结束,李墀当选,窦老落选。事后有人问窦老说:“ 你这次竞选,事先在省方活动过没有?”窦老笑说:“我一生不屑于趟这条路,我不受人贿, 也不会贿别人,我只知气节,不知利禄,古人云:u2018声闻过庭, 君子耻之。u2019不当选国大代,何害于我?”

国会议员睡冰炕

窦老先生在返陕之初,林森、张继、焦易堂诸友好还时相问好,并时有馈送钱物,张继每月还定时送二百元补助生活费用,他在生活上尚属于宽裕,但日月流逝,人事沧桑,这些好友相继下世或去位,经济来源遂向前见拮据。至解放前夕,更是每况愈下。

1948年严冬, 一天风雨交加,年近八十高龄的窦老先生,头戴旧式暖帽,身穿棉布旧袍,蹒跚地走向城内,北大街柴集买山柴用以烧炕.恰好我那天也上集买柴,见状,心中非常不安,遂向前问候他,他说我没柴烧炕,昨夜通宵冰炕,我实在受不了,今天冒雪前来买柴。我买不起一驮柴,我想找个人两人合买一驮。我当时毫不犹豫地请他先回去,霎时我买了一驮二人各半驮,他老人家说很好。他走后我买了一驮,路经他门上,叫卖柴人与他送送进两大捆,我留两大捆。过了多日我又买过一次柴,又与他送去半驮。年终将临,他亲自来我家给我还柴钱,问我花了多少钱,我只是笑而不答,老先生怫然不悦。我只得说大约多少钱,老先生既而正色说“吾生誓不食嗟来之食,不受倘来之物,小子岂不我知?这钱你收下。”我迫于无奈,只得将钱收下,老先生始微笑而去。先生这种谨小慎微,一丝不苟的风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先父窦应昌

窦鸿庆

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一集,曾收载窦裕庆撰写的《回忆先父》一文,其内容来源有些是我长兄天庆之来历,有些是亲聆先严生前在多种场合言谈所涉及者。有些是过去家存原始实物所见,如当时陕西同盟会合影,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录《顺天时报》印发给各议员提案文件等处撷取。

家父当年所写《七十自述》,逐年记述翔实,与众藏书共置,览者甚众。惜经十年动乱浩劫,连同所撰《凤翔辛亥革命纪实》、《陕西靖国军略》等一切著述文稿以及国会非常会议证件、一等大绶嘉禾勋章等等,均荡然无存。其生平事迹深为乡里及家父友好所共知、所推崇,并传为口碑。西府五十年代人士莫不知有窦举人,通以“窦师父”尊称之。一九六二年吾邑王丕卿老先生在政协重修县志时,率先以家父为气节人物载入《县志》,将成为传世之作。

家父字瑞卿,一字敬斋,公元一八七零年三月二十六日生于陕西凤翔柳林镇宋村。世代耕读传家,家境清贫,先祖诚庵公,耿介刚直,舌耕为业,先父侍读。自幼备尝官府豪绅压榨欺凌,促成其愤发攻读,以求致治之道。成童即进学、弱冠承祖业,应聘城东候氏书馆。年二十有五中了清丁酉科拔贡,本科举人。遵祖训不入官场,专事文教业,历任凤翔府正谊书院山长,书院改中学堂,任堂长。聚西府英才于一堂,师生共研治国之道,咸痛清廷腐败,丧权辱国,对孙中山先生的倡导响往之,毅然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辛亥革命,被选为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在中山先生直接领导下参与国事,为三民主义忠实信徒,奔走京、津、沪、穗,不顾个人安危。历经讨袁、护法、护国、拒贿、北伐,无役不从。曾任大总统府顾问,大元帅府参议,荣受一等嘉禾勋章。晚年窘居陋室,生活堪虑。家父一生可以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八个字概括。

我家世代耕读传家,家父教诲我等勤俭劳动,毋忘平民本色,取堂名曰:“无逸”。随身携带袖珍本《完人之范》一册,经常参照激励,以期“养天地之气,法古今完人”。一生以教育为宗旨。晚年任中学教师,喜曰:“周而复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乐无穷。”一生清廉,除祖籍本乡有十亩耕地,数间瓦房外,惟有书籍盈室。尝曰:“人遗子,金满坛,我教子,惟一经。”“不学政客发横财,宜保全气节,毋累子孙。”所有书卷,凡诸生索借从无拒意。其生性鲠直,守正不阿,以勤补拙,以俭养廉,浩然正气是我等永远秉承的精神财富。

家父投身旧民主革命,特别是任国会议员之后,以总理训教为已任,以大同世界为远景,竭诚作人民公仆。历经护法、讨袁、拒贿,在国会全体会议上痛斥吴景濂,以致加速北京国会瓦解。国会解散,家父任家庭教师,鸿、裕随侍就读。

1929年,关中大饥,家父及时从事救灾工作,任陕灾急救会会协,陕西赈务会代表。陕西小军阀师长刘德才,同我家虽系远亲,但从无来往。一日忽来京寓,请家父和鸿、裕游览数日,登玉泉山高峰时,挟裕庆上下,反客为主,极尽殷勤。某日又以万元银票献之,家父勃然大怒,掷银票于地,大骂:“快滚!快滚!”刘俯身拾票而去。后闻刘窜往郑州,大购房产,被杨虎城将军侦捕,送西安处决。

南京国民党中央召集当年追随孙中山诸元老编写“总理年谱”专集,家父任纂修,党史会距家十里,日常步行上班,遂有“走人”之誉。公余之暇,与同仁有“石城诗社”外,又同孔子后裔孔德成创办“首都庚子诗经会”,定期在夫子庙朝天宫升座讲学,集研经义,愿“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载太平”。每值夏收,挽趋同袍袖割麦撒跑镰,当地农民齐呼“呱呱叫!”

“九一八”事变后,家父密切关注时局,力主自新、自强,反对不抵抗,反对腐败。得悉窦子良(凤翔人)营长因抗日服刑于东门陆军监狱,命鸿庆侍先慈往安慰,并告知已在营救中。刘治洲先生被扣至南京,家父联合于右任,焦易堂、张继、彭养先等多方斡旋营救。

日军大举侵华,家父遣我等回陕,西安事变,杨虎城电召家父,被阻潼关,鸿庆曾往接,至潼关则已被迫返南京。

南京政府迁渝前,家父引退回陕,虽经渝方一再邀请视事,致复以“晚年服务于桑梓,宣传抗战为已任。”承国民党政府林森主席、张继中委、于右任、焦易堂、居正诸院长亲函鼓励,重庆政府宣布为名誉纂修。回陕后,任省中华国学社社长,县参议会常委,县立中学国文教师,县志馆总纂等职。在宋村献出庄基地二亩,鬻书募资,创建“诚敬小学”于宋村。

家父书法具刚、鲠、严、谨的正派风格。见其字如见其人。尝自喟:“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余晚年得以重蹈文教旧业为慰。”生平好饮酒,献酒求墨宝者笑纳之,求请钻营者壁退!

一九四八年家父患病,一九五一年九月一日溘世。当时环室皆书籍,虽病中未尝释卷。身近处为密加圈点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其中一段批注曰“吾以信仰孔子大同学说,信仰孙中山先生,惟对这些书看得太晚了,中山先生主张的实现指日可待。”

一九八一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确认家父为“辛亥革命老人”。作为他的遗属,缅怀家父,我等至感荣幸。

上一篇:陈静(湖北卫视)

下一篇:布克斯特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