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瑾

时间:2023-12-05 21:36:33编辑:小周

樊志瑾的个人简介

樊志瑾,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南通市第二届名教师,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基本内容

1951年7月出生于如东县一个教师家庭。1976年2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在如东中学任教至今。1984年11月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7月至今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从教30年来,樊志瑾同志不断探索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径,致力于德育科研和德育创新,努力构建“课程渗透――环境熏陶――活动强化――实践养成――管理保证――科研深化”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6个,其中,由她主持的省级教育重点课题《中学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获得一等奖;由她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中学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对推动中学党组织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主编出版《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同窗格言――中学德育工作新路径》两部德育专著,参与《专业化视野中的中学班主任》一书编写工作,先后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0多篇。进入新世纪,她又进行生态型德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有关经验文章在全国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得到中央教科所专家的充分肯定。

1985年,樊志瑾同志在全省率先创建中学生青年学生党校,并一直担任青年学生党校校长和教员,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政治上地进步。主持编写的《中学生党的基础知识读本》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学生党校教材。学校青年学生党校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青年学生党校。她所组织开展的经典特色教育活动被多家媒体推介。

从教以来,樊志瑾同志一直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奋斗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并形成了“激活主体,诱发创造,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反映其教育生涯的文章《总有一种真情让我感动》被收入生活教育丛书《生活教育与教师发展》。

樊志瑾同志多年担任南通市教育学会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作,凭借其长期从事中学德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丰富实践和理论积淀,精心组织研究活动,发挥了学术带头人地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

樊志瑾同志曾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园丁、江苏省学校德育先进工作者、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江苏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正式出版的论著论文目录

1、《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10年出版)

2、《同窗格言――中学德育工作新路径》 (作家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3、《专业化视野中的中学班主任》 第四章《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班级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社会实践――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中国德育》2001年第1期)

5、青年班主任的“第一轮现象”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浅探

(《德育天地》2003年第2期)

6、把握两个层面,抓实三个阶段,实现四个转变

――用素质教育理念构建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的探索

(《中国德育》2004年第3期)

7、高中教育应为青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师专教育》2002年第6期)

8、以科研为导 提升德育水平 (《学校管理》2002年第6期)

9、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构建科研型德育体系

(《师院教育》2003年第1期 (《南通教育》2002年第2期)

10、用德育校本课程理念展开“同窗格言”系列活动

(《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7期)

11、新课改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名师之路》2004年第6期)

12、总有一种真情让我感动 (《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7期)

13、让生命与民族精神相伴同行 (《名师之路》2005年第3期)

14、以科研为先导建设优质德育高速公路 (《德育天地》2001年第3期)

15、不占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政治教育》2002年第9期)

16、利用网络技术,提升中学德育效能 (《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8期)

17、利用网络技术,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 (《南通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8、创新办学体制,拓展育人功能,努力办好高中学生党校

(《德育天地》2003年第4期)

19、新时期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实践和思考 (《江苏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0、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党建工作探索 (《德育天地》1998年第3期)

21、“中学德育活动课程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2000年10月 )

22、“中学德育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子课题研究报告

(《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班主任新思维》2000年9月)

23、坚持整体教育,立足奠基育人

(中央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研究》1989年第4期)

24、优等生中的危险信号

(中科院青少年研究所《青年研究》1981年第20期)

25、重推优,促党建 (《学校管理》2000年第4期)

26、办好家长学校,共育四有新人 (《家庭教育》1999年7、8月号)

27、让父母在“莫愁新父母学校”的摇篮中的成长

(《家教与成才》2006年第3期)

28、非权力影响对学校管理的作用 (《学校管理》1989年第6期)

29、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内部评估体系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3期)

30、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众行为的负效应及调控方法 (《中小学教育管理》1997年第6期)

31、心理咨询组成立后的调查与思考 (《班主任之友》1996年第7期)

32、响鼓还须重锤敲――如东县中学培养学生干部的实践和思考

(《江海青年》1997年第10期)

34、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如东教育》1997年第6期)

33、政治教师的人格与教学效应 (《如东教育》1996年第11期)

35、发挥党员群体优势,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南通教育报》1991年6月25日《江苏教育报》1992年4月1日转载)

36、创建“三校三课”的教育新格局 (《江苏教育报》1998年12月6日)

37、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障碍 (《南通教育》1998年11月22日)

38、坚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导向 (《南通教育报》1990年10月10日)

39、让青年学生炽热的追求从中学时代开始 (《南通党建》1995年第5期)

40、抓实三个课堂,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创办高中学生党校的做法和体会

(《中国教育报》1996年7月9日)

41、领先三支力量,办好家长学校 (《南通教育》1999年4月12日)

42、学校门前的这道风景该不该刹? (《南通教育》1998年10月5日)

43、理解与导向 (《南通教育报》1989年4月10日)

44、怎样当一个合格的校长 (《南通教育报》1989年8月25日)

45、议会制≠议会制国家 (《中学生时代政治报》1994年4月4日)

46、尊重、信任、关心

――如东县中学开展知识分子工作成效明显 (《南通党建》1998年第5期)

47、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不断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如东教育》1997年第1期)

48、适应现代教育,建设一支跨世纪的班主任队伍 (《如东教育》1997年第8期)

49、浅谈素质教育观下的中学德育 (《如东教育》1998年第4期)

50、面向二十一世纪,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路 (《如东教育》1998年第8期)

51、办好家长学校,共育“四有”新人 (《如东教育》1999年第3期)

52、“孔雀东南飞”现象探析 (《沿海教育》2000年第6期)

53、在“十四岁――我们共同的生日”主题班会上的讲话

(《演讲与口才》1998年第8期,此文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初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材)

54、越活越年轻 (《德育报》1995年4月24日)

55、此类现象非笑话 (《德育报》1994年4月1日)

56、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障碍及矫正艺术 (《南通教育报》1998年第6期)

上一篇:陈陆(消防指挥员)

下一篇:邓中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