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齐
时间:2023-12-08 11:09:04编辑:小周
达瓦齐的个人简介
清乾隆时期蒙古准噶尔部首领。乾隆二十年(1775年),清遣大军讨伐,他兵败被擒。后遇赦,封亲王,使居京师。人物简介
策妄阿拉布坦谋臣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葛尔丹策零死后,他得阿睦尔撒纳的拥护和支持,自立为首领,后与阿睦尔撒纳不和,互相攻伐,阿睦尔撒纳乃降清。生平详解
汗位之争 乾隆十年(1745 年)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故。准噶尔内部为了争夺统治权,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讧,各封建主互相倾轧,内战纷起。 噶尔丹策零卒后,其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因“母贵”继位,但他荒淫无道,暴虐百姓,被部众废弃。乾隆十五年(1750年) ,部众拥戴噶尔丹策零庶长子喇嘛达尔札为首领。在位期间,他对内和清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对外坚决抵制咄咄逼人的沙俄侵略势力,成为沙俄继续南侵的障碍。乾隆十七年(1752年) ,沙俄派人欲收买和硕特拉藏汗之孙,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达瓦齐来推翻喇嘛达尔札,妄图使他们取而代之,建立傀儡政权,阴谋未能得逞,后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叛逃至哈萨克,喇嘛达尔扎即派兵前往擒拿。 同年底,阿睦尔撒纳唆使达瓦齐暗选精兵一千五百行,由达勒奇岭山路间道赴伊犁,采取买通内奸和突然袭击的手段,杀死喇嘛达尔扎,篡夺了汗位。 反目成仇 达瓦齐为汗后,为表彰阿睦尔撒纳所立汗马功劳,将塔尔巴哈台牧地赐之。对清朝则采取归附态度,但达瓦齐为人荒淫无度,不理政事,相比喇嘛达尔扎的无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准噶尔人人嗟怨,故归降的纳默库济尔噶乘机起事,欲取而代之。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和策划下,粉碎了夺权活动,杀死了政敌。但阿睦尔撒纳觊觎准噶尔汗位已非一日,只是因为他不是准噶尔直系血统,得不到贵族支持,因此以拥立达瓦齐为名,积极培植个人势力,抢夺地盘,妄图取而代之。乾隆十八年(1753 年) ,阿睦尔撤纳公开向达瓦齐提出要求与他划分厄鲁特诸部,遭拒绝后,开始进行掠夺自立。乾隆十九年(1754 年) ,达瓦齐亲率兵马直至额尔齐斯河进行征伐,阿睦尔撒纳不敌,陷于绝境,被迫投向清朝。 众叛亲离 面对准噶尔统治集团的内讧和残暴统治,天山南北各民族人民或反叛逃亡,或投奔清朝,大批厄鲁特部众离开了准噶尔地区。乾隆十五年(1750年) ,准噶尔宰桑萨喇尔反对达瓦齐,率部众千余户内附。乾隆十八年(1753年) ,杜尔伯特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不满与准噶尔的排挤欺凌与控制,认为:“依准噶尔,非计也,不如归天朝为永聚计。”率部众三千七百多户,一万五千余人内附。同年八月,辉持部阿睦尔撒纳和其它宰桑、台吉,“偕和硕特台吉班珠尔等间道来降”。这对于一直将“先朝数十年未竟之绪”(《啸亭杂录》卷3) 而耿耿于怀的乾隆皇帝来说,不仅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准噶尔部的各种情况,为出兵准噶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反叛失败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时清朝全国形势已趋统一,只有西北边疆地区还在准噶尔贵族的统治之中,时时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和北部蒙古族地区的安宁。清朝政府为彻底解除来自西北边疆的威胁,一直为统一西北作积极准备。厄鲁特三车凌和阿睦尔撒纳的内附,使清朝完全掌握了准噶尔内讧和互相残杀以及达瓦齐众叛亲离的情况。准噶尔的内乱使乾隆下定决心乘势出兵西域,完成最后统一西北大业。据昭《啸亭杂录》卷3《西域用兵始末》载,阿睦尔撒纳曾向乾隆建议“塞外秋弥时,我马肥彼马亦肥,不如春月乘其未备,且不能远遁,可一战擒之,无后患。又准部东境以额尔齐斯河与中国交界,本杜尔伯特原屯地,近接阿尔泰山,可屯田备饷,宜先遣兵万人据形势,而大兵二万整队继进”,应该在第二年牧区青草缺乏时进军。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亲自拟定了讨伐准噶尔的檄文,阐明了出兵准部的原因和目的。 乾隆二十年(1755 年) 二月,清军兵分两路:北路由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由乌里雅苏台进军;西路命永常为定西将军,萨喇尔为定边右副将军,由巴里坤向伊犁地区进发。 由于厄鲁特和西域各族人民对准噶尔贵族的内江和残暴统治十分不满,希望早日实现统一和安定局面,也由于清朝政府制订和贯彻了对准噶尔比较稳妥的政策,因而清政府统一西北的行动,受到牧民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当清军往征达瓦齐途中,准噶尔“大者数千户,小者数百户,携酮酪,献羊马、络绎道左,行数千里,无一人抗颜者”。达瓦齐没有料到清军会提前行动,部下的不战而降使其阵脚大乱,仅带亲信七十余人逃往天山以南投奔乌什,结果为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 幸运结局 达瓦齐被押送至北京后,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农历4月27日,乾隆帝以册封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喜塔拉氏为皇子嘉亲王的福晋为由,大赦天下,释放达瓦齐,免死加恩封为亲王,入旗籍,赐地京师,充分显示了乾隆皇帝怀柔远人的用心。
上一篇:陈意岚
下一篇:陈燕(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