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平的个人简介
陈剑平,男,1963年4月生于浙江宁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现任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个人履历
陈剑平, 男,1963年4月出生,浙江 宁波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现任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7月浙江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分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室工作,1989年7月特例晋升助理研究员,1991年7月特例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3月特批晋升研究员。1989年至1990年11月在英国 洛桑试验站进行合作研究,1992年11月至1995年12月赴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开展合作与攻读博士,并于1995年10月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
20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病毒和病毒病防治研究,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和欧共体等30个科研项目,首次揭示禾谷多黏菌与其传播病毒内在关系,系统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水稻和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病毒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介体真菌及传毒特性、抗源筛选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鉴定了54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发现12个新种,开展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和系统进化研究,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重要粮食作物病毒病综合防治工作,挽回巨大经济损失。出版专著3部(合计421.7万字)、论文集1册、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218篇(SCI收录97篇),专利5项,获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
职务职称
1.中国工程院院士
2.院长、研究员、首席专家(A类)
3.英国丹迪大学植物病毒学博士
4.浙江省植物病毒重点实验室主任
5.农业部动植物病毒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6.首批浙江省特级专家
7.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1.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3.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4.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5. 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
6.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7.农作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8.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1.禾谷多黏菌介体与其传播的植物病毒内在关系研究真菌传植物病毒是一类研究难度大、危害重的世界性病害,阐明真菌介体与其传播病毒内在关系,是建立真菌传植物病毒防治新体系的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但均未有实质性进展。他于80年代末在继承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建立了禾谷多黏菌砂培体系,搞清该菌生态、传毒和侵染潜力等特性,进而改正了菌体包埋和切片技术,通过上万个菌体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率先在该菌体内发现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和大麦黄花叶病毒,揭示了国际上30多年来未解决的真菌介体与其传播病毒的内在关系。该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获1992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种类、发病规律和防治研究该类病毒在国内外大小麦上造成严重危害,长期未能有效防治。他经过18年努力,探明世界范围内该类病毒共有9种,其中我国发生4种,阐明这些病毒分类与亲缘关系、血清学特性与基因组结构、田间发病规律及病毒互作关系,并筛选了大量多黏菌介体和病毒新抗源供抗病育种利用,建立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在苏浙沪病区推广应用1000多万亩次,取得明显成效,对病害流行、危害控制研究和防治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成果分别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2002和200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把上述成果和资料写成我国首部《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专著(145万字)出版,对植物病毒学发展,尤其是真菌传植物病毒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病原、发病规律及其持续控制技术研究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水稻和玉米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问题,他领导的课题组在普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探明我国发生的两病病原同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澄清了两病病原的长期混淆,在国际上首次测定了该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并开展病毒基因表达、抗体制备和水稻转化研究,为有关水稻和玉米病毒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与有关单位两病流行和防治成果集成,申报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二等奖。根据贡献,经协商,他为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