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峰的个人简介
陈一峰,号大容山人,1960年生于广西玉林。广东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州画院特聘画家,解放军75737部队文化顾问。擅长中国画,兼长油画及连环画,作品二十多次入选国级、省级大型画展,其中5次获优秀奖,2次最高奖,1次金奖,是中国当代极具写意精神的大写意人物画家。
陈一峰以草书入画,“乡土系列”作品沉雄苍厚,粗犷大气,大璞不雕,大巧若拙。“中华风骨系列”作品豪逸奔放,酣畅简淡,沉雄苍厚,随心所欲,天机独运,已步入“画气不画形”的自由境界。“都市系列”作品豪逸疏宕,人物造型于奔放洒脱中见工稳。陈一峰的大写意人物画昭示着一种清、虚、玄、远的生命精神,一种不落言筌、无言大美的审美意趣,一种阴惨阳舒、通天尽人的文化哲理。
著名大写意人物画家
个人简历陈一峰,号大容山人,1960年生于广西玉林,当代著名大写意人物画家。已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卢沉先生,生前称陈一峰其人其画:“厚积薄发,潜质极佳”。
学习经历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
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班
200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高研班
工作经历1982-1994年在广西玉林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美术创作及辅导工作
1987-1989年游历全国30多省市考察数十个民族之风土人情
1994年调入广东惠州学院美术系任教至今
学术活动1981年油画《喜遇》参加中国美术馆藏品展
1991年在南宁广西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四人水墨画展
1997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八人水墨画展
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中国画《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入选广东省第一届中国画展
1999年中国画《三月笙歌》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0年中国画《厚土》入选广东省第二届中国画展
2001年油画《母亲》入选庆祝建党8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2002年中国画《瑶老庚》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2年中国画《三个女人》入选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
2003年国画《背负大山的人》入选全国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油画《醉人的冬》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4年油画《母亲》、中国画《信天游》入选庆祝建国5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2005年中国画《钟馗》、《牧羊女》等参加“中国实力派画家香港邀请展”
2006年中国画《远方的足音》、《雪域的汉子》等入选广东星河特展
2006年中国画《喝奶茶》、《母亲》入选“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
2007年中国画《远方(之二)》、《高原人》等参加北京宋庄水墨同盟邀请展
2007年中国画《岁月》、《高原的早晨》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u2022全国中国画创新作品展
2008年中国画《悠悠岁月》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2年中国画《钟馗》等7幅作品参加玉林市"南流江畔故乡情---玉州籍中国画十二名家壬辰龙年邀请展"
2012年在广西玉林市东鹏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3年中国画《悠悠岁月》等4幅作品参加玉林市"故乡如歌---玉州籍画家画玉州美术作品展"
2013年2月在广西玉林市星驰大厦举办二人水墨联展
2013年10月在北京尚群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3年10月《东坡读书图》等5幅作品参加广西博物馆“玉州画院精品展”
2013年11月在北京艺融美术馆举办三人水墨联展
2014年1月,作品《老子出关》、《徐渭像》参加第三节全国九城艺术联展(北京)名家推荐展;
2014年7月,作品《美人图四条屏》、《古人诗意四条屏》参加陕西国画院主办西安“灼灼丹青?臻品水墨中国画条屏展”;
2014年7月,作品《厚土》参加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文化厅、广东美协等主办的“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4年11月,作品《东坡品荔》参加广州艺术博览会、广州美协等主办的“水墨家园?岭南国画名家邀请展》
获奖作品2003年油画《醉人的冬》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当代油画艺术展,并获优秀奖
2004年连环画《山魂》(与雍生合作)入选陕西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5年中国画《高原人》入选广东第四届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
2005年中国画《高原的早晨》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6年中国画《高原之晨》入选广东美术大展,并获优秀奖
2008年中国画《远方(之一)》入选广东第五届中国画展,并获金奖
2014年中国画《厚土》入选广东美术大展,并获优秀奖
作品收藏1981年油画《喜遇》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国画《喝奶茶》广东汉华堂收藏
2011年国画《垂钓图》佛山有美堂美术馆收藏
2012年国画《钟馗神威图》玉林东鹏艺术会所收藏
2012年国画《东坡品荔图》玉林民间收藏会所收藏
2013年国画《知音图》玉林星驰会所收藏
作品出版1993年出版《陈一峰速写集》
2004年出版《陈一峰扇面集》
2007年出版《陈一峰艺术创作状态》
2000年中国画《战争》入选《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画集
2009年出版《中国当代十人u2022 陈一峰作品集》
2012年7幅作品入选《南流江畔故乡情---玉州籍中国画十二名家作品集》
2013年4幅作品入选《玉州画院---中国画名家作品集》
作品发表论文《创作断想》、《现代水墨人物形意的转换》、《安祥的艺术》、《谈水墨人物写意》、《画案随想》、《谈现代水墨人物写意的发展与思考》、《论中国画的“写意”特征》、《以气论画---浅析气与中国画的关系》等以及国画《战争》、《和平》、《厚土》、《高原之晨》、《黄土之音》、《那山的早晨》、《高原人》、《远方》系列、《悠悠岁月》系列、《野行图》、《钟馗》系列、等数十幅作品分别发表在《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美术》、《江苏画刊》、《画廊》、《美术界》、《文艺争鸣》、《美术报》等专业刊物。
代表作品国画《战争》 200×900cm 1998年
国画《和平》 200×900cm 1998年
国画《那山的早晨》200×500cm2008年
《美术报》画家版从2011年3月5日至2012年2月18日发表的---当代大写意画家之24幅连载作品
(大写意人物:每平方尺5万元,大写意山水花鸟:每平方尺3万元,书法:每平方尺1万元)
画案随笔论画品最高者,多写意之作也。何谓写?与书法同源,不是描摹,忌造作,放笔而直写胸臆。意者,澄怀味象,是情感,是精神,是境界,是象外之物。
凡写意者通常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激情拼发,在如醉如癫的状态中,生命充满了变数,下笔不再是程式性的累积,而是充满偶然性的建构;另一种是宁静平和,似缓缓流水,自然而然地进入幽远神秘的如来之境。
摹客观所见之物得下,画胸中之块垒为中,写心中之逸气上也。
“六法”里的“气韵生动”只有在水墨写意的表现中才能淋漓尽致。“气”乃是生命的呼吸,气韵是节奏的律动,是无声的音乐。气散,得形而神灭;气聚,忘形而神生。
艺术犹如宗教,皆追求真、善、美,它是崇高的、神秘的,远离世俗的利欲。在实践的过程中,笔墨不仅是一种技术语言,它也是一种修炼的方式,充满了禅的意味,因而成为了艺术家通往天堂最圣洁的载体。
艺术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其终极目的是思想的自由、个性的解放以及灵魂的升华。人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动物,然而在进化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本能。与自然科学相比,艺术是人类寻找本能的最佳途径,除了少数的天才,大多数的人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跋涉,经历许多的艰难困苦,甚至地狱般的煎熬,才能唤醒灵魂深处久已麻木的神经。 (陈一峰 广东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
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大写意是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人物画是一个晚熟的画种,它是在工笔人物画取得辉煌成就以后,才开始显露创造生机的。五代画家石恪将水墨法运用于人物画创作,开创了大写意人物画创作的新天地。之后,宋代梁楷进一步拓展了水墨写意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的大写意作品,成为水墨大写意人物画发展的里程碑。然而,梁楷之后,大写意人物画一蹶不振,几成绝响。明清时期,始有吴伟、张路、徐渭以及黄慎、任伯年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山水花鸟画家旁涉写意人物画,但是他们的创作仍缺乏恢弘气象。二十世纪前期以降直至当下,人物画则主要是在写实主义、中西融合的大方向下发展演进,无疑疏离了大写意的艺术精神,以至于其间辩难、纠葛不断,观念莫衷一是。
“大”者,是一种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阳刚大气,大象无形,大璞不雕,大巧若拙,鄙斥阴柔小巧的低气格、小境界,超越具体之形的束缚,是心象、意象至大至高的审美境界。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大”既喻示一种审美观念,也表征一种崇高的、包容的意识。
“写”者,是观念的建构,是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突出特征。写意画不说“画”,而说“写”,无疑凸显了书法的重要性。写意画中的线条宜放笔直写,融进书法的笔法与意蕴,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心性,传达着创作者的生命意识、审美意趣与思维方式。“写”的意味直接关乎画面之气的流衍,而且只有“写”,才能融通心手,直指人心,并有偶然性、生发性笔墨生机的勃发。
“意”者,是情感,是精神,是境界,重在心象的营构与主观精神的表达;而“形”则是指客观具体的物象,重在形状、体积、位置、结构等把握与再现。“意”形而上,“形”则形而下,因此,客观的“形”要转换为主观的“意象”才能得到精神的升华。
(陈一峰 广东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
以气论画古人认为,“气”为“至精之宝”,有真气、有元气之说,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万物皆有生命,都是天地阴阳二气的造化,故人之行为举止喜好莫不与“气”息息相关。 “气”又有心性的指标作用,由人之“气”能看出人的性格优劣与品德的高下,故“气”乃形色之本,察之见贤愚。绘画亦然,画如其人,故余观画,比察其“气”,自得高下也。
“气”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就犹如蕴藏在石中的玉,就如沙堆里的金子,就如同黑暗里的光亮。“气”蕴藏在笔墨之中,在画面整体之中,使作品充满了生机和精神。形是具体的,物质的,“气”是抽象的,精神的,“气”蕴含于形之中,形因此而具元神。神通则气顺,神安则气静。笔墨御“气”而行,可以变得圆融浑厚,从而使笔墨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得此道者,不会因局部的得失而泄气,也不因旁人的好恶而影响其心神。气吞万象,有容乃大。
画乃心之声,观之而知其美恶。气如神,驰之则达如来之境。真正有修养的画家,善于掌握工具和技巧,善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精神。
形不过是一种器,一种媒介,是表现画家主体精神的一种载体。表面“形”的真实或许能表现“象”的美丑,但气韵通达才能产生神逸之境。但气的通达才能赋予作品生命,才能产生神逸之境。一个有修养格调的中国画家,最重要追求的是以表现自己的品格和境界。因此,不是表现形色,更重要的是画面神气的把握。气宽可包罗万象,气和可以圆融含蓄耐人寻味,气刚则充满激情和张力,气清正则表现其品格境界的高逸。
能辨识画里“气”的深浅,分析其用笔或形色的浮躁或宁静,便可知作者的品性和修养的善恶高低。笔气通达园融舒和,画即蕴含了勃勃生机;反之,如笔气急促断续浮躁,则画必有病。每每画里的“气”与人通,人之呼吸,因人而异,快慢不一,得道者必修身练气,相对于画面上的形色,笔墨气韵才是辨别画品高低之根本,其不为形色所拘,随机生发,随心所欲,无处不达,一气呵成。名为写形,实为写气,惟恍惟惚,似与不似,不拘其形之精细,只求气之通达。气无声无形,然善观画者,则可闻其呼吸,见其往复。
纵观古今,画品高者,则其能养气御气也。为利欲所趋者,必心浮气燥,哗众于其技,取宠于形色,不多论也。(陈一峰 广东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
大匠运斤,技进于道----陈一峰水墨大写意人物画释读陈一峰是一位水墨大写意人物画家,我与他有着较长时间的交往,其人其画,常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欣羡与感动,并伴随着一种释读之的强烈愿望,此情积淀日久,终于发而为文。
陈一峰的水墨大写意人物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系列:乡土系列、中华风骨系列、都市系列。这三大系列基本体现了画家的创作实绩,彰显了画家的审美追求与对于大写意文脉精神的持守。
“乡土系列”是陈一峰大写意人物画的最初探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陈一峰避开当时全国正方兴未艾的新潮美术的喧嚣,偕友人背负行囊周游全国,他沉浸着大学时代即已萌芽于胸的乡土情结,多次深入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发掘着那里原生态的风情之美,他对古老、淳朴的生活方式与单纯、真诚的人际关系有着一种莫名的精神感动,时刻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值得指出的是,在后来的创作中,陈一峰并没有囿于客观的呈露,他从现实主义出发,而又能超越现实,基本离弃了人物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情节性、故事性与细节性,直抉人物心灵深处宗教般的虔诚与宁静,使人物的精神状态获得了一种纯粹、超然与原生态的美――这种审美特征愈往后来愈加明显。如他创作的《高原少女》、《远方》、《喝奶茶》、《高原人》、《高原的早晨》、《高原牧歌》、《远方的足音》等,都带有这种意味。在他的笔底,高原藏民那因适应特定地理环境而不无沧桑、虔敬之感的眼神,那因世风未熏而略显迟缓、矜持的体态,犹如远方的蛩蛩足音,响彻观赏者的灵魂深处,令人震撼,令人感喟。在笔墨运用上,他基本实现了从写实造型到意象造型的超越,他将雪域高原上那原始、奇特、苍朴、率真的大美通过沉雄苍厚、粗犷大气而又略带几分拖沓的笔墨展现出来,大璞不雕,大巧若拙。
“中华风骨系列”是陈一峰人物画创作的核心。所谓“中华风骨”,主要包括历史上的儒、道、释三教人物。在他的笔下,举凡历史上具有丰功伟绩、奇情异能的英雄、儒哲、高士、淄流,无不是他图绘表现的对象。在创作中,陈一峰常以稍略夸张的笔墨放大人物的体态特征,捕捉人物的特异表情,神契人物的心理状态,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气质:他画《老子出关》,则见道家始祖面容清癯,眸光如水,一派仙风道骨、天机独揽的气象;他画《曹操观海》,但见一代枭雄峨冠博带,目光如炬,神情肃穆,全然一派博大伟岸、高迈轩昂的气宇;他画《广陵散》,但见竹林名士嵇康手挥五弦,目空广宇,俯仰自得,全然一种疏诞遒迈、独存孤迥的风韵;他画《陶潜采菊》,则见田园隐者荷锄著笠,姿态悠然,眸光清朗,一派淡定萧散、怡然自乐的韵度;他画《太白醉酒》,但见“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人”醉眼朦胧,醉态可掬,却凛凛然自有一种睥睨尘寰、洒脱傲岸的气度;他画《张旭狂书》,则见一代草圣解衣般礴,仰天长啸,奔蛇走虺,一派惊才风逸、卓尔不群的气概;他画《东坡读书》,则见一代文豪神情专注,双目眯缝,若有所思,一种达观高迈、超然儒雅的气质……除具体历史人物以外,陈一峰还创作了一系列的古典人物图式,如:《又得浮生半日闲》、《骑驴看唱本》、《高士图》、《赏梅图》、《觅句图》、《读书图》、《对弈图》、《抱琴图》、《醉酒图》等,多是文人雅士赏心乐事、诗酒人生的写照,其人物形象无不精神流露,气质宛然纸面。应该说,“中华风骨系列”只是陈一峰“回归传统”的一种图式表征,而其深层蕴涵则是通过创作,与古代的高人逸士、英雄儒哲进行心灵对话,以达深契传统文化精神之目的――这也许就是他所谓“闭关修炼”的更深一层涵义。经过这种对话与修炼,陈一峰的人物造型与笔墨神韵开始发生质的飞跃。在他的笔底,意象造型的特征进一步凸显,笔墨或豪逸奔放,或酣畅简淡,或沉雄苍厚,皆随心所欲,天机独运,他逐渐步入“画气不画形”的自由境界。
如果说“乡土系列”是陈一峰大写意人物画的创作起点,“中华风骨系列”是他的创作回归,那么“都市系列”可以说是陈一峰的创作调节。“都市系列”主要是一些现代都市的少女、少妇、农民工等,与前述两大系列创作不太一样的是,陈一峰在该系列中充分发挥了素描、速写的功能,因而人物造型于奔放洒脱中见工稳。而一以贯之的是,人物的神情、气质和精神状态依然是他的关注重心,他能于对象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际捕捉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并以“似与不似”的造型完成其创作。陈一峰有深厚、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功底,但这并没有成为其大写意笔墨趣味发挥的障碍,相反,他的都市人物创作已完全泯灭了素描、速写的痕迹,而又在人物造型结构上表现出更为独到的理解与把握――这与当下或“谨毛失貌”、“君形者亡”,或以怪异、荒诞为审美极致的人物画造型倾向恰成鲜明对比。由于现代都市人物的精神气质与古典人物存在天壤之别,加之创作目的不一,大写意的发挥难免受到某种程度的局限,但这或许正是陈一峰创作状态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这种调节,使他的大写意既不滑向狂怪、粗野,也不导致拘谨、逼仄。
陈一峰在大写意人物画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自己的一套大写意笔墨观念,这些笔墨观念与他心中的大写意精神无疑是一以贯之的。首先,他以“气”论笔墨,强调“气韵生动”。而且在长期的笔墨修炼中,他逐渐领悟到“笔墨气韵”与创作状态、创作心境的密切关系。因而,他作画时十分投入,精神几乎完全沉浸在挥毫泼墨的过程之中,全然不顾旁人的褒贬毁誉。他作画时通常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酒后微醺,一种是凝神静虑。这使他进入一种不撄外物、神明恍惚、灵机勃发的禅意境界,他的笔墨获得了一种大气流衍、生生不息的意韵。其次,他还强调笔墨的偶然性与生发性,讲究“以书入画”,强调“写”的意味。在实践上,他以流畅、松动而又略见滞涩、洇化的线条勾勒女人体,其中不乏速写式的率意,但又参以中国白描的圆润、遒劲,骨法用笔的意味十分明显;而在着装人物创作上,则出以浑厚、滋润的笔墨,点、勾勒、晕染、皴擦并用,笔中见墨,墨中见笔,水晕墨章,气韵生动。而且,他用笔用墨十分“入纸”,讲究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直至画面一片“金铁烟云”,墨骨隐现,墨气化醇,天机一片。再者,他还特别注重笔墨与造型的结合。他心存万象,发之于心而归乎笔墨之运行,其间无不圆融如意,直抉写意之神髓。而最重要的,他还主张以笔墨合“道”,契“大象无形”之境。他所论之“道”,有两种内涵:一是宏大阳刚的民族正大气象(儒家色彩之“道”);一是“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道”(道家色彩之“道”)。陈一峰有感于大写意笔墨精神的失落,疾呼大写意之魂归来,他从历史文化的高度,阐扬民族的正大气象,鄙斥阴柔小巧的低气格、小境界,因而它所强调的笔墨之“道”,无疑也获得了某种道义精神与担当意识,从而染上了一层儒学色彩。因而,他的大写意精神无疑兼容了儒道文化精神,彰显了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弘气象。
苦心孤诣的观念建构与沉潜日久的创作实践,使陈一峰的大写意人物画创作展现出文人写意的精神风范,其绘画风格也日益突出、成熟。从总体上看,陈一峰的大写意人物画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沉雄朴拙,浑厚阔大。诚然,在主流风格以外,其画风也不乏豪逸疏宕的一面――这似乎更契合他的品性。“沉雄朴拙”与“豪逸疏宕”似乎是审美的两极,陈一峰的创作是如何兼容的呢?形成这种近乎“对立性”画风的内外因素是什么?
首先应该阐明的是,“沉雄朴拙”与“豪逸疏宕”的兼容并举与陈一峰论画兼容儒道两家文化精神有关,陈一峰一方面追求“雄浑、庄严、苍茫、静穆、恢宏的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与“深沉雄大、阳刚大气的民族正大气象”,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的疏放气质近乎道家的生命精神,从而使其画风趋向于豪逸疏宕的一面。
关于“沉雄朴拙,浑厚阔大”画风的成因,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早期的绘画经历与游历,造成了他对沉雄、朴拙、浑厚、阔大、崇高、静穆、率真之美的认同与追求。陈一峰本是学油画出身,擅长古典油画技法,但后来又深受后印象派、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油画风格的影响,塞尚坚实的形体结构与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所造成的宏伟、稳定的艺术风格以及梵高火焰般的笔触、高更综合象征的色块,野兽派马蒂斯的粗放笔触表现与鲁奥粗犷的线条、深重的背景、简约的形象所营造的沉实与神秘,以及表现主义的变形、夸张与重笔触表现力等无不给予他后来的大写意人物画创作以潜在的影响和灵感。而早年漫游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的经历,更使他的审美观念发生巨变。对于朴拙之美的思考与认同,化为其以后水墨写意的审美追求。与此同时,雄浑壮阔的黄土、雪域高原也在无形中孕育了他心中的审美意识。其次,对于汉唐艺术尤其是雕塑艺术的精神领悟,使他在审美情感上趋向于沉雄阔大、阳刚浑厚。他认为,铺采の摹⑵然趾甑暮焊澈突羧ゲ∧骨澳瞧乒抛尽⒒肽轮势拥氖薜瘢俏颐敲褡寰裥矍亢缆醯南笳鳎卧幕囊跞崮诹惨苍谀持殖潭壬戏从沉宋颐敲褡寰竦乃ヂ洹㈠钊酢R蚨拇醋饔绕涫怯⑿廴宋锏幕婊醋鳎非笠恢值袼馨愕募崾怠⒑裰刂校史ǔ廖裙抛荆院衿用T僬撸允榉ㄒ帐醯淖暄杏肴》ǎ彩顾旎岬匠列燮幼尽⒐叛藕裰氐钠笾馈K诖笮匆庵胁我圆菔榈姆啥非笃朴朐衔兜谋硐郑币灿幸馕兆ァ⑹摹⑼叩钡牟悦9牌樱谌氡誓馊ぃ怪飨虺列酆裰亍A硗猓沾炒笮匆獾谋誓瘢》ㄇ叭耍┕墼既。彩切纬善洹俺列燮幼荆牒窭蟆被绲闹匾蛩亍T谒谋氏拢獠兜牟院瘢氚资男鬯粒车钠幼镜龋坪醵加行┯白印6档靡惶岬氖牵幕婊ぞ咭捕云洹俺列燮幼荆牒窭蟆被缭斐闪四持殖潭鹊闹妗7布乱环寤雍疗媚娜耍薏欢运娜绱蟊柿粝律羁逃∠蟆K幕蚀执蟆⒍逃玻话闳思负跷薹ㄊ褂茫谒氖种校虻眯挠κ郑尤髯匀纭<词故腔宋锏难劬Φ认附谛圆课唬乱环逡泊硬换槐剩⒛茉谠吮驶幽墓讨薪宋锏木衿时硐值昧芾炀≈隆C实奶匦晕抟稍斐闪艘恢痔厥獾谋誓の叮绱蟊剩钟捕毯粒匀挥胍跞嵝∏伞⒕感忝赖姆绺I格难入。
至于其画风中“豪逸疏宕”的一面,笔者更愿意从画家的气质、品性与生命精神的角度寻绎其成因――中国自古就有“画如其人”的品鉴传统,知其人乃能论其画,观其画也能知其人。陈一峰似乎有着挥之不去的名士情结,在他的笔下,老子、庄子、嵇康、阮籍、刘伶、陶渊明、李白、怀素、苏轼等都成为他的礼赞对象,他曾将这些创作名之曰:“中华风骨”。对此稍作审视,就不难发现,这些人物的身上都拥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基因,其道玄色彩十分浓烈――其中当然也有儒道释合一的,他们的旷逸风神令后人至今欣羡不已。我们身处现代社会,所到之处,红尘滚滚,物欲横流,陈一峰的“中华风骨”系列无疑成为我们躁动灵魂的镇静剂。而在笔者看来,陈一峰是一个“逸”人,如同他画中的道玄人物一样;其绘画则是一种“逸”格,其画品通于人品,人品之“逸”与画格之“逸”融贯一体――这或许正是“大写意”秘旨之所在,“写意”者,“写”画家生命精神之“意”也,此“意”融贯宇宙鸿蒙之“道”,得意而忘象,舍形悦影,通天尽人。以此精神品画,辄知若仅执着于“形神兼备”者,乃仍脱略一层,舍本而求末也。
与陈一峰有过接触的人,无不对他痴迷于艺翰的“殉道精神”有所了解,陈一峰可谓十足的“画痴”。如果说“画痴”与“殉道精神”就是一种“逸”的表现,那么他身上的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疏放散淡气质,更是一种“逸”的内在因子。“疏放散淡”不仅是指人物行为上的特征,同时它又是一种与独立人格意识、自由人生观念、审美生活情趣密切相关的精神状态,其哲学基础无疑源自老庄,但它绝非简单地疏离人伦与世间,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即世而又超世的状态,身在红尘,心系尘外,疏离现实之事功,放纵生命之本真,谋求精神之逍遥。应该说,陈一峰的疏放散淡气质更源自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在他的画室,几乎随处可见老庄之类的书籍,如同他对茶酒的喜好,这种阅读无疑进一步涵养了他的性情。这种涵养不是一种无意义的“附庸风雅”,因为在他看来,大写意画家必具备不撄外物、疏放超逸的心境,其画品方可入至境。
陈一峰的疏放散淡品性还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而酒进而助益了他的豪逸疏宕画风。在古代人物中,陈一峰对李白分外会心,不但反复图绘李白醉酒的形象,而且身体力行,常对酒当歌,借酒示狂。而更为难得的是,多数人酒后无法作画,但陈一峰却最擅酒酣耳热之际挥毫泼墨。酒发天籁,酒激灵府,此时的陈一峰空诸依傍,解衣般礴,大匠运斤,纵横挥洒。时或兴起,以嘴吮毫,墨水满口,也浑然不觉。酒意与创作激情相得益彰,使陈一峰的画风更趋豪逸疏宕,其间洋溢着自由、超迈的生命精神。
疏放散淡之人多为“逸”人,“逸”人也多疏放散淡。“疏放散淡”与“逸”无疑具有相通的人格内涵。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上,“逸”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品鉴观念和审美范畴,最重要的,它还是一种生命精神。“逸”作为一种内涵丰厚的精神范畴,存着一种特定的生存价值取向与审美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取向之间的转化和浑沦圆融,是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造就的独特精神文化现象。自宋代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确立“逸”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最高品位,文人写意遂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文人人格“萧条高寄”的典型。文人写意重神观意气,轻体形摹状,以逸笔草草写胸中清气,故常以形象的简远淡泊、疏宕萧散、清逸出尘为特征。陈一峰以“逸”人作“逸”画(大写意),兼及豪放品性与酒之助益,其画风焉能不豪逸疏宕?
陈一峰水墨大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脱尽尘滓的心境、遗世独立的才情、穿透历史的眼光与娴习笔墨、会通哲理的修养始终是通向大写意至高境界的“不二法门”。这诚如陈衡恪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所指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大写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绘画品类和技法,它还昭示着一种清、虚、玄、远的生命精神,一种不落言筌、无言大美的审美意趣,一种阴惨阳舒、通天尽人的文化哲理。这样的艺术,首先要求画家做足画外功夫,以无为拔俗、光风霁月之品性与纵意所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性情,超越荣辱穷达,泯灭功利痴嗔,洗尽铅华;同时,读书养气,娴习笔墨,以画叩道,彻悟中国文化精神,心源之水方可与笔墨“和以天倪”,技进于道,从而臻于大写意高远之境。
(王先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
著名建筑师
简介陈一峰,198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1995年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1994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北京倚林佳园获首都建筑汇报展专家评选奖。
无论张文成还是崔恺,在谈到陈一峰的工作室时,都说这个工作室偏重的方向会是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方面。陈一峰自己在谈到这个话题时,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我以前是做公用建筑的,1999年回到中国建筑设计院,之前一直在深圳、海南从事相关工作。刚毕业的时候做公建也得过很多奖,比如说做医院。回来以后因为头两个项目做的是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而且比较成功,从此以后委托给我的住宅项目就比较多,所以就一直在住宅方面从事建筑创作。” 说起来多少有些偶然,但在他心里对此却有“一杆秤”:“公建一般是要投标,而在这个过程中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我在住宅方面的项目都是人家委托上门的,我就想现成的为什么不做?这样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化和细化住宅设计上。同时我也觉得做住宅很有意思和挑战性,原因就是现在住宅比公建难做。因为一个住宅或一个小区,规模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里面各种住宅楼的形式也比较多,工作上也比较复杂。房地产公司很多是民营的,博士、硕士的比例很大,而且很多都是从国外归来的精英,对设计的要求比较高.
主要作品(截至2007年)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楼(1990年) 建成
2. 沈阳万科新城(24万O居住区建筑设计) 建成
3. 长春万科新城(25万O居住区规划、一期设计) 建成
4. 北京倚林佳园 (15万O含TOWNHOUSE,获北京优秀工程奖,入围亚洲建筑学会奖) 建成
5. 北京珠江帝景(90万O酒店、公寓、办公、住宅综合体) 建成
6. 北京珠江国际城(含TOWNHOUSE规划、户型) 建成
7. 北京星河城(100万O居住区建筑设计) 建成
8. 昆明银海山水间住宅小区(7万O居住区建筑设计) 建成
9. 北京靠山居居住小区(10万OTOWNHOUSE建筑设计) 建成
10.圆明园厢白旗居住小区(案名褐石,此项目获今年建筑学会规划金奖)建成
11.香山清琴(9万O独栋别墅区)建成
12.无锡高山御花园(高档别墅区) 建成
13.云南大理文献小区(7万O 高档别墅区及度假别墅) 设计
14.沈阳清韵百园小区(15万O 高档别墅区) 设计
15.燕郊普罗旺斯 汇福苑(40万O 住宅区) 施工中
16.重庆百年同创 (28万 O住宅区) 设计
17.石家庄阿尔卡迪亚 (86万 O住宅区) 设计
前福建美协主席
简介陈玉峰,2008年改名陈一峰,男,汉族,1943年生,福建惠安人,厦门张雄书画院艺术顾问。1964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72年任福建省歌舞剧院美术设计,1978年调福建省文化厅美展办公室,1980年任《福建艺术》美术编辑,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4年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92年当选福建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995年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8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99年当选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2008年离任后改名陈一峰。
主要从事国画、水彩、水粉画创作,对油画、版画、水彩、漆画、宣传画、连环画、插图均有研究,主攻山水、人物,尤以国画山水见长。常有作品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有,也常有作品参加国内外展出。1979年水粉画《花》在福建获奖,参加全国美展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十七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在国内外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作品曾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展览公司、菲律宾文化中心及原澳门总督韦奇立将军、原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收藏。曾应邀访问美国、加拿大、秘鲁、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及香港、澳门地区并办展。奖,并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大展。学术论文《现代水墨人物形意关系的转换》和《创作断想》、《画案随想》、《安祥的艺术》先后在《美术观察》、《美术观察》、《美术界》等专业期刊上发表。
出版作品个人专集《陈玉峰画集》、《一峰画集》。主张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渊源直追宋、元,以自然为本,兼收各画种之长,融入现代意识,取新意入画。山水每平方尺15000元。
计算机专家
2000年底,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的陈一峰年仅26岁,成为牛津大学毕业的最年轻的中国籍计算机科学博士。之后,他受聘英国Ieicester大学,成为少数进入英国大学执教的中国学者。
陈一峰的父亲曾任温州四中语文教师,后调北京工作;母亲也是温州人,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官。而他自己则出生于温州,上小学期间到北京读书。父母经常教育他热爱科学,从小培育他动脑又动手的能力。在环境、家庭的熏陶下,陈一峰在中小学期间不仅各门功课成绩优秀,而且热爱课外科技活动和小制作,经常参加北京少年宫的科技小组活动。1984年,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当时远在美国供职联合国总部的陈一峰母亲闻讯后,从海外捧回一台电脑。这台电脑不算高档,但为孩子赢得能领先同龄人一步的机会。当时,国内计算机没有现在这样普及,家庭拥有电脑还是稀罕物。陈一峰果然像他父母所预料的,很快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放了学,就在计算机前摆弄。他先在北京少年宫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后又跟就读中学里的信息技术课老师学习。最后,竟自己啃起一本又一本大学计算机专业书,有的书还是全英文的。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想尽办法,自己反复琢磨,想把它攻下来。实在弄不懂,他不怕路途遥远,跑到经人介绍而熟悉的大学老师那里请教,非要彻底弄懂不可。
有的孩子在玩电脑时,长期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此耽误了其他功课的学习,又影响了身体。而陈一峰认为计算机是一种科学工具,为人所控制,所使用,人不能被计算机所控制,所奴役。因此,他不仅深入到计算机各个领域,而且运用自如,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这个科学工具,更好地学习英语、数学等各门课程,提高学习效率,使计算机学习与各门功课学习相得益彰。
“苍天不负有心人”,陈一峰以品学兼优的成绩,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科技之星”,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最高奖“金帆奖”。在计算机的发明创造方面,还获得了北京市少年金奖。
由于陈一峰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坚强的毅力与非凡的创造力,1992年秋季,他被免试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在名师的指引下,他成长得很快,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四年的本科课程,还主动在清华大学选修研究生课程,并积极参加北大计算机系系主任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本科生阶段就能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计算机技术学术报告会上发表论文,一时成为北大的一则新闻。
陈一峰北大毕业后,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多所名牌大学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录取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后来,他在香港王宽诚基金会的资助下,选择了英国牛津大学这一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学府深造。
国内一些媒体报导过,聪明的孩子到国外著名大学留学,可以轻轻松松,轻而易举地获得学位。陈一峰以亲身经历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至少英国牛津大学不是这样。牛津大学计算机系的教学以严谨和深奥著称于世,要求严,考试难度大。一次考试中,一位教授有意出了一道命题隐含有错误的题目来考他们。陈一峰别具只眼,识破了题目的错误所在。应试的各国研究生中唯独陈一峰一人匠心独运,在更正题目错误的基础上作了正确的解答,获得了该系最高奖学金。
梅花香自苦寒来。去年,陈一峰回到母校北大,汇报自己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应邀到澳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名牌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讲学,使国内同行了解英美国家在信息科学前沿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学业有成,但在陈一峰看来,追求无止境,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