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赫德的个人简介
杜赫德(duHalde,法国,1674-1743),1674年2月1日生于巴黎,1692年9月8日进入耶稣会,1708年在巴黎书院任教。
简介
杜赫德,1674年2月1日生于巴黎,1692年9月8日进入耶稣会,1708年在巴黎书院任教。随后杜赫德被选为郭弼恩的继承人,郭弼恩是皇帝的忏悔神甫勒特利(P.Le Tellier)的秘书,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各国耶稣会士们信函。1729年脱落梧(P.Trevou)去世后,杜赫德担任雷让之子奥尔良公爵的忏悔神甫。1743年杜赫德逝世于巴黎。
履历
入华耶稣会士寄回了大量书籍和信件,从而促成了欧洲18世纪的“中国热”,在这些书中最有影响的是《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华帝国全志》、《中国杂纂》,它们被称为西方汉学的三大名著及“法国古汉学的不朽著作”。其中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影响尤为广大,该书全名是《中华帝国及其所属鞑靼地区的地理、历史、编年纪、政治及博物》(Description ge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et,plysiquede Lu2019Empirede La Chineetdela Tartarie Chinoise),该书在1738年被翻释为英文。杜赫德尽管没有到过中国,但他对丰富的材料进行整理后,编辑成一本条理清晰、资料丰富的著作――《中华帝国全志》。
对中国语言认识的整体水平
《中华帝国全志》中的语言观代表了当时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语言认识的整体水平:
第一,对汉语特性的认识。杜赫德认为汉语和欧洲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汉语不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而欧洲各种语言都是由一定的基本字母所构成的文字。杜赫德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六种笔画所组成的。这两个特点杜赫德抓得比较准的,他甚至突发奇想,认为欧洲文字也可以分为六个或七个笔画。他认为中文有两种语言形式,“第一种是为普通民众所说,并依据各省的方言来发的语言,第二种是官方语言(Mandarin language),类似于拉丁语在欧洲所处的领导地位”。
第二,对汉语语音的介绍。用罗马字母拼写汉字是入华耶稣会士一直努力所做之事,杜赫德将传教士信中有关汉语发音的内容做了归纳。他认为汉语的发音和欧洲语言的发音方式是不同的,汉语在发音时是上齿突出,下齿后缩,而一般西方语言发音时是上下齿都向前突出。
第三,对中文语法的认识。从杜赫德概括传教士的材料来看,他们大体是以西方语言的语法特点为框架来解释中文语法特点的。作为一个外国传教士,当面对完全异于其语言传统的语言时也只能如此。书中以词类为基本线索梳理中文的语法,将中文分为名词、代词、动词、介词、副词、数词等来加以逐一介绍。杜赫德认为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二者区别不大。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位置,就发挥不同的功能,或作为“名词”,或作为“动词”。在杜赫德的著作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他的丰富的感情使他能想像得到除他自己的观点以外的其他观点;另一方面,他在使公众认识中国的同时,与这个遥远的国度息息相通。他密切注视着读者的趣味,以便不伤害他们的细腻的情感。
成就
杜赫德神甫在中国思想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18世纪,经常把中国作为榜样而加以引述的有两类作家:“自然神论者和经济学家。这两类人在耶稣会士中都有奉为大师的人”。在这些具有深刻影响的大师中,德高望重的当首推杜赫德。
“杜赫德”是他的汉语名字。虽然他终身未曾到过中国,但却出版了非常详实的介绍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著作,1735年出版《中华帝国全志》,全名为《中华帝国及其所属鞑靼地区的地理、历史、编年纪、政治和博物》,被誉为“法国汉学三大奠基作之一”,该书轰动了欧洲,几年之内便出版了3次法文版、2次英文版,另外俄文和德文本也出版发行。
作为《耶纸会士书简集》的编辑、《中华帝国志》的作者,杜赫德在公众面前成了耶酥会士们关于中国事物的发言人和专家。他热爱他从未见过的中国。
78 殷弘绪神父致同一耶稣会的杜赫德神父的信
我尊敬的神父:
主内平安!
我在一段时间内始终犹豫不决,是否向您通报我在中文书籍中发现的某些秘密和其他相当奇特的观点。因为我既没有闲暇,也没有适当的时机对此进行核实以确定其真实性。但我通过一位著名科学院院士在此背景下所作的精妙思辨,而对此坚信不疑。下面就看一下他在1722年的科学院的《历史》卷中对此是怎样表述其意见的:
“对于此类奇观,自然学家应该是最不轻信的博物学家(物理学家),但他们并未以一种很轻蔑的姿态拒绝它们,他们为研究这一切提供了最有利的部署。他们比其他人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对自然界的所知能有多深的程度。”
这就是鼓励我根据中国作者们的惟一资料,而对他们的某些发现所作出的冒险性判断,我将向您通报这一切。当它们只能被运用于我们的艺术学家们的犀利目光时,它们就不再是完全无用的了。此外,当这些发现以不能互相协调的东西为目标时,你就会很乐意地允许我在介绍它时,不再保持任何秩序了。
中国人声称找到了制作珍珠的艺术,而且这些珍珠在某种意义上几近于天然产品。中国的贵妇人们非常钟爱大珍珠,她们一般均将此用于点缀其首饰。东鞑靼的河流可以向她们提供这种珍珠,但它们不及人们从印度向她们提供的那些珍珠漂亮。人造珍珠仍不失其高价,而且是随着它们与天然珍珠的相似程度而定价。
中国人对于在欧洲仿造的那些珍珠不太器重。这就让人充分地看出,他们认为这些珍珠大大低劣于他们自己仿造的那些珍珠。他们从中看到的有利因素,便是这些珍珠是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开始产生、形成、生长和臻于完美的。他们是从鱼腹本身中得到珍珠的,这种珍异物于鱼腹中以一个真正的珍珠质一样的方式生成。
中国人声称,取来你们在淡水中发现的一只最大的牡蛎,然后把它放在一个盛有半盆露水的脸盆中;再将此盆置于一个偏僻的地方,以使它能很容易地接受天然露水。您应该注意,任何女子都不能接近珍珠,在那里既不能听到犬吠声,也不能听到公鸡和母鸡的鸣叫声。然后再取来珍珠种子(珧珠),人们一般都在医药中使用这种物质。接着将这种物质粉碎成一种纤细的粉末,以至于人们摸不出来了。然后再采摘一种叫做“十大功劳”的灌木(一种冬青)的叶子,将叶子洗净后再从中榨出汁来,人们用此来调和珍珠种子的粉末。养殖人以此而造成豌豆粒大小的丸子,再完全用取自珍珠(江珧)内部的闪光薄片的细粉末裹起来。最后,为了使这种豌豆粒大的小丸完全呈圆形,要在一块漆板上滚动,一直到不再有任何凸凹之处为止;等到它们相当干燥,不会粘住为之造形的人手为止。继此之后,他们又在温和的阳光下把这些小丸完全晾晒干燥。当原料准备就绪后,打开牡蛎的嘴巴,从中塞入刚刚加工的珍珠。接着再按照我将向您指出的方式,将这只“母牡蛎”饲养一百天。但每天都要非常准时地为之喂食,既不能提前,也不准推后,即使是只相差几分钟也不行。百日期限一到,您就会得到一颗头等珍珠(露珠)。剩下的事便只是将它剥离出来了。
我们的作者绝不会忘记指出,人们应该用什么药剂来合成这种喂养珍珠的食物。他提到了“人参”,又叫做le china (中国药)或者白芨根,也就是白芨。这是一种比鱼胶更加滋补的植物根。他还提到了另一种药用植物根白芍。据他认为,必须按每种成分取1个德拉克马古希腊重量单位,约合3.24克的重量,然后研成很细微的粉末,连同经加热而净化的蜂蜜,制成一粒去壳大米长的药丸。继此之后,便将这一切分成一百份,以供应明文规定的一百天喂养。
我觉得这篇阐述并非没有困难。如果能够参阅的话,它尚需要作出澄清。因为归根结底,怎样打开牡蛎壳而又不伤害其生命呢?或者是否要等待牡蛎自动张开贝壳呢?怎样撬开牡蛎的嘴以将准备好的珍珠放进去呢?或者是只要把珍珠塞进贝壳的体内就足够了呢?同样,为了分发每天供给牡蛎的食物,人们是否仅满足于将之投掷于水面上,牡蛎必然会夺而食之呢?或者是作者想说人们是为牡蛎填食呢?我觉得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作出澄清。
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在中国有些人专门为加工这类珍珠而辛劳。如果他们不是坚信可以从中获得巨额利润,那么他们就肯定不会使用在医药中颇受器重的珍珠种子。中国人也可能感到,他们通过自己向牡蛎提供的食物,便在珍珠质(江珧)上形成了多枚小珍珠,从而对他们为培育大珍珠而耗用的那些小珍珠作出了补偿。
无论如何,我觉得中国人对于真正的珍珠之来源,掌握了许多知识。中国人对于珍珠之江珧,对一个偏僻而远离巨大噪声和剧烈刺耳声音的地点之选择;纯洁的空气、露水,直到珍珠形成所需要的漫长时间;他们提供的用于取代取自植物汁液的饲料,大雨在使河水暴涨之后将这些饲料冲到了珍珠养殖场中;从人们所承认的情况来看,这些饲料会使珍珠养殖场变肥沃。所有这些背景都使人清楚地看到,他们求助于艺术,试图于其操作过程中模拟天然条件。
我们的作者在介绍以某种天然方式培育珍珠的秘密之后,又补充了其他某些秘诀,均是为了在珍珠失去光泽后,再使之重新变得美丽照人的秘诀。
然而,炼丹术士返回来了,夫人所作的某些示意首先使他获知了所发生的一切。在受到该官吏有关他迅速返归的一番恭维之后,他便去参观了点金工程,却发现一切都乱套了。他惊呼:这是实验室受下流无耻行为玷污的确凿证据。他大发雷霆,推翻了炼丹坩埚和炉子,甚至想一并杀死其妻及仆人。夫人跪在他的脚下,含泪请求原谅,承认她受到了勾引。仆人们哭泣着诅咒他们进入一个极其可恶的房间的日子。炼丹术士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狂怒,大声地吼叫,发誓要立即去见官告状,并且向曾污辱了他的老翁讨回公道。在中国,一次已得到证实的通奸是一种应被处死的罪行,并且能毁掉最富裕的名门世家。那个不幸的老翁被吓得惊慌失措,试图避免受惩罚的耻辱和损失其财产,于是便全力以赴地缓和那个怒不可遏的炼丹术士。他向炼丹术士提议支付巨额金银,以补偿夫人的受辱,送给他大量各种宝石和首饰。炼丹术士及其夫人非常痛苦地被说服了,他们最终许诺不再将这场讼案闹得更加沸沸扬扬,于是便退了出来,其心中庆幸如此成功地找到了点金术。
我尊敬的神父,我希望那部中文书向我提供的这些节录,能有某种用途。我至少希望让人告知,这些人在探求真正原因方面的天才如何,无论是他们在物理学中取得了什么进步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