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虎的个人简介
刘安世宋朝魏(今山西省)人,字器之。早年追随司马光求学,司马光教以人生最重要的是要以“诚”立身处世,要做到“诚”字,当从不妄语开始做起。安世受教,勤学不倦,后来中举进士,累升为谏议大夫,本着严正的态度,立于朝廷,遇事敢言,评论政事,刚正忠直,不畏强权,据理力争,往往当面折服,一时深受朝廷上下恭敬畏惧,称他为“殿上虎”。原文
(刘)安世 仪状魁硕, 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 触忤, 祸且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 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
在职 累岁, 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 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 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 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 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 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字词翻译与注释
1. 安世:即 刘安世,宋代大臣。
2. 谏官:即 谏议大夫,纠正皇帝言行过失的官员。
3. 拜命:接受任命
4. 白:禀告
5. 不肖:没才能
6. 在言路:指当谏官
7. 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
8. 脱:假使
9. 触忤:触怒(皇帝)
10. 诤臣:直言敢谏的大臣
11. 累岁:多年
12. 面折:当面指责人的过失
13. 延争:在朝廷上(跟皇帝)争论
14. 简:古代官员上朝时手里所拿的用于记事的手版
15. 却立:退后站立
16. 抗辞:直言批评
17. 蓄缩 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8. 至:到
19. 伺:等到,等待
20. 除:任命
21. 咨:咨询、请教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 太仆卿。(安世)登 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 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 起居舍人,兼 左司谏,进左 谏议大夫。安世 仪状魁硕, 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 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 累岁, 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 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 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阐发
尽职。尽职也是人的美德。 刘安世身为谏官,理应廷争面折。岂能曲意奉旨。有个典故叫“ 董狐笔”,赞美史官 董狐尽职。春秋时, 晋灵公要杀 赵盾,赵盾出逃,未出国境,听说 赵穿杀了晋灵公,就回朝另立国君,自己当了宰相。史官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公布于朝廷。赵盾说:“这不是事实。”董狐斥责说:“你身为正卿,逃奔而不出国境,回来又不讨贼,不是你搞的阴谋又是谁!”孔子对董狐的评价是:“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