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之钟

时间:2023-12-11 20:11:44编辑:小周

鲍之钟的个人简介

鲍之钟(1740-1802),清诗人。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鲍皋之子。之钟少负隽才,文采秀逸,以《初月赋》为山东诸城刘墉所知。乾隆下江南,之钟献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历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升户部郎中

基本资料

姓名:鲍之钟

性别:男

字:论山

号:雅堂

出生年月:1740

朝代:清朝

籍贯:丹徒

民族:汉族

身份:诗人

人物简介

鲍之钟(1740-1802),清诗人。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鲍皋之子。之钟少负隽才,文采秀逸,以《初月赋》为山东诸城刘墉所知。乾隆下江南,之钟献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历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升户部郎中。居官以风骨闻。为

权臣和|所压,浮沉郎署。好拔引寒俊。流连诗酒以终。之钟诗有家法,父为“京口三诗人”之一。官京师时,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多,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

著有《论山诗稿》、《山海经韵语》。

详细资料

鲍之钟是清代镇江一个有名的诗人,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鲍皋,字步江,号海门,是当地有名的“京口三诗人”之一。乾隆元年(1736年),鲍皋被推荐参加朝廷的应试,举博学鸿词,因病而辞。鲍皋不仅自己写得一手好诗,他的儿子鲍之钟和三个女儿鲍之芬、鲍之蕙、鲍之兰都能吟诗,“一门风雅,为时所称”。鲍之钟少负俊才,文采秀逸,以一首《初月赋》而闻名于乡里,被当时的学官刘墉赏识,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乾隆皇帝南巡时,他被推荐献上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考中进士,以后多次外放考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到贵州担任了乡试副主考,五十一年(1786年)又担任了广东乡试的副主考,五十二年(1787年)担任了会试的同考官。鲍之钟多次担任过考官,阅卷拔人。但他自己参加科考时却遇到了麻烦。清人陈康祺撰写的史料笔《郎潜纪闻》讲了一段鲍之钟在会试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说是在乾隆三十四年会试后,皇帝在阅看朝考进呈的卷子时,对拟取科举前列的严本、王世维、鲍之钟、程沅的卷子发生了怀疑,认为有隐藏名姓之嫌。

第一名的试卷里有句“人心本浑然也,而要必严办于动静之殊”,考生名叫严本。第二名卷里有“维皇降衷”,考生叫王世维,皇,王也。第三名“包含上下”,考生叫鲍之钟。鲍,包也,在上下,在其中也。这些到底是附会,还是作弊,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由于当时参与阅卷的官员都是乾隆信任的大臣,没有就此兴大狱,从宽免究。但乾隆皇帝心里还是有疑问,要求军机大臣会同原阅卷官重新看一遍全部考生的试卷。结果把原来的前三名,排到了倒数的位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个谜。

其实,鲍之钟的文才乾隆皇帝是应该有印象的。当年乾隆皇帝下诏成立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时,曾先后从翰林院、内阁、国子监和南巡所到之处选拔了一大批饱学之士,分别充任该书的总裁、纂修、提调和分校官。鲍之钟就是被乾隆皇帝在南巡当中选拔出的人才之一。乾隆皇帝每次出巡,都会由他亲自出题,来考试敬献诗赋的士子,从中挑选出满意的人才,带到京城量才取用,取得过很不错的效果。第一次南巡考试江苏、安徽、浙江进献诗赋的士子时,江南(江苏、安徽)取了一等5名,依名次顺序是蒋雍植、钱大昕、吴R、褚寅亮、吴志鸿。浙江取中一等3名,即谢墉、陈鸿宝、王右曾,均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以后五次南巡,每次取中的士子,名额又有了一些增加。

通过这样的考试,乾隆皇帝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政界重臣,有的成为学界泰斗,有的成为诗文书画方面的名家。他第一次取中的江南一等第二名的钱大昕,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学政、少詹事,精研经史,诗文俱佳,著有《二十二史考异》《元史艺文志》《潜C堂文集》等几十种著作,被公认为清代经史权威、学界泰斗、文坛大家。浙江的一等第一名谢墉,历任编修、内阁学士、殿试读卷官、吏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国史馆副总裁、四库全书馆的总阅官。以后几次取中的士子也是人才济济。像孙士毅,历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云南巡抚、两广总督、吏部尚书、大学士。王昶,历任鸿胪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士子中不少人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有些人还是重要人物,对编纂《四库全书》做出了突出贡献。据史料记载,当时被选到四库全书馆任事的官员有17人,其中鲍之钟被挑选到四库全书馆担任分校官。他和其他被选中的副总裁沈初,总阅官谢墉,总纂官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翰林院提调官冯应榴,武英殿提调官韦谦恒,总目协勘官程晋芳,纂修官、分校官金榜、王念孙、张培、沈叔埏、杨揆、赵怀玉等人,为《四库全书》的编辑出了不少力,也尝尽了编书的酸甜苦辣。

在四库全书馆担任分校官,是一种荣誉和谋生之道,也要负很大的责任。稍有分心,就要受到罚俸、降官的处罚。虽然干好了,可以得到品尝皇帝奖赏的哈密瓜的机会,甚至升官,进翰林,但更多的是受处罚。编书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校勘人员逃过处罚的。当时,《四库全书》校勘有一套严格的赏罚制度,有功者赏,出错者罚,一般每隔三个月会考核一次,发现错误及时更改。总裁错3次,复校错2次者,均要交部察验。书内发现错误,书的总校要记过1次,分校要记过2次。有一次考核中,担任总校的孙溶被记过370次,何思筠被记过293次,徐以坤被记过265次。分校官康仪均为78次,最少的王念孙为2次。每一次就有数十人被送部察验,领受处罚。总校官责任最大,也最容易出错,陆费墀曾被罚得倾家荡产。在分校官中,鲍之钟受到记过2次罚俸处分,同其他的分校官比,还算是轻的。

鲍之钟居官以风骨闻。四库全书馆离任后,他的官职升到了户部郎中,但由于性格耿直,受到权臣和坤的压制,一直止步不前,官职再没有动过。晚年,他喜欢流连诗酒,以结交文友为乐。在京城时,他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密,被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著有《论山诗钞》等。

五言律诗

晚抵彭城渡河

乱山行欲尽,落日大河横。

水长频移渡,堤高半掩城。

黄楼迷处所,白塔最分明。

暝色沙桥路,弓衣数骑行。

沅陵七夕同德树堂江上夜坐

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

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

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

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

七言律诗

广陵中秋待月

竹西高馆坐披云,霁少阴多客思纷。

秋到此时刚一半,月从何处得三分。

镫残别馆和烟湿,叶走空阶杂雨闻。

似有箫声桥畔路,酒阑惆怅杜司勋。

题谢芗泉侍御金焦放舟图

谢公只爱东山住,未识金焦两点青。

何似称诗狂御史,相将放棹古中泠。

天空铙吹惊秋籁,波静鱼龙避使星。

我自菰蒲惭旧隐,十年孤负草堂灵。

赠严冬友

淮南秋杪见飞鸿,萍梗无端接远风。

海内有情吾辈在,天涯多病几人同。

殷勤酒盏违官阁,珍重吟笺托钓筒。

柳色已残梅信早,凭谁折寄慰匆匆。

古风系列

暮抵潭柘寺

峰峰带夕阳,倏已落山背。

参差楼殿影,远山藤萝外。

沿缘白石湾,豁开青莲界。

郁然松桧深,金刹山门大。

撞钟千指集,洗钵诸天会。

遂登般若坛,一览众峰最。

暝色到来迟,苍崖犹可绘。

寻幽非易竟,日夕亦云浴

一觉到僧床,潺潺枕边濑。

历游三山大悲诸寺

山深趣不穷,寺古荒亦妙。

我来值秋晚,霜叶红如烧。

径曲遂幽寻,峰明宜远眺。

坡陀上下竺,历落东西庙。

白塔出青林,红亭围碧沼。

苍黄非一状,岩壑各争峭。

崦外递钟声,云中闻语笑。

兴余留不尽,佳处求其要。

返景入空林,髯庸娼小?

鲍氏起源

鲍(Bào 鲍)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3、出自他族中有鲍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② 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鲍者。

③ 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

④ 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姓。

⑤ 今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上一篇:车力巨人

下一篇:代维达斯·西尔维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