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临

时间:2023-12-11 21:11:09编辑:小周

邓大临的个人简介

邓大临,一作大林,字西起,号丹丘。常熟人。黄毓祺之门人。

人物简介

江阴失守后,“遍走江湖,欲得奇才剑客而友之,卒无所遇”,黄毓祺被清廷所杀,大临号泣,赎之归葬。后来成为道士,云游四海。

知识延伸--黄毓祺

黄毓祺(1579年-1648年),字介之,号大愚,江阴人。

月城黄氏九世孙,黄銮之曾孙,出生于万历七年(1579年),天启元年恩贡,崇祯年间与缪尊素成立“江上九子社”,主张“广言路,行改良,正朝政”,明末闭户读书,长斋事佛,与钱谦益有往来。周延儒早年曾与黄毓祺同窗共学,一日两人议论天下事,话不投机,毓祺用桌上砚台掷之,没打中,叹曰:“恨不杀此误国儿!”顺治二年(1645年)固守江阴,八月城破,毓祺潜渡海。明亡后,毓祺奔走各地,筹划义师抗清。顺治四年正月,组织船只千艘,起兵舟山海上,谋复常州,钱谦益、柳如是至海上犒师。前往崇明时,适飓风大作,船只大多被摧毁。亡命常熟、泰州。

顺治五年(1647年)四月,被陈之龙擒于通州(今南通)之法宝寺,搜出印信诗词。下海陵狱,狱中备受酷肆拷掠,狱吏问他“若欲何为?”回答:“求一死耳!”。后囚于广陵狱。狱中作诗曰:“剑树刀山掉臂过,长伸两脚自为摩。三千善逝原非佛,百万波旬岂是魔!潦倒不妨天亦醉,掀翻一任水生波。夜来梦作修罗手,其奈双丸忽跳何。”顺治六年己丑,死于金陵狱。尸体由邓大临“棺敛送归”,葬月城吴家村西。有妻徐氏、赵氏,共生四子三女。有子黄大湛、黄大淳、黄大洪。

邓姓起源

来源有三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3、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相关文章

著名抗清志士黄毓祺,字介子,号大愚,系“月城黄氏”第九世孙,义士黄銮(字世鸣,号宗周,1491-1562年)之曾孙。他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自幼好学,年轻时就负有盛名,天启元年(1621年)34岁时录取为恩贡生。他除精通诗文经史外,还兼通佛教典籍。曾与胞弟黄毓?i(字锡予,1589-1617年)及缪尊素(字太质)等人结“江上九子社”,为社长,“忧时感事,多发为诗歌。”其诗歌古文以“清超简古为宗,排傲雄杰,不屑寄人篱下”。崇祯年间,曾参加太仓人张溥为首的“复社”。崇祯首辅、宜兴周延儒(字玉绳,1593-1644年)未及第时,一度侨寓黄宅,曾与黄毓祺同窗共学。一日两人议论天下事,话不投机,黄毓祺怒吼一声说:“我恨不得杀死你这误国小子!”边说边拿起书桌上的砚台向周掷去,惜未掷中。后周在朝为官,果然庸懦贪鄙,最后因延误军机之罪,被崇祯勒令自杀。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大举进攻江阴。黄毓祺多次资助军饷抗清,并佐阎陈二典史作参谋,死守孤城。后与门人徐趋(字佩玉,?-1646年)、邓大临(常熟人,一作大林,字起西,号丹丘)等组织乡勇,“举兵行塘”,策应江阴抗清守城之战。江阴城破后,黄毓祺自取法名“印白”,隐居“古梅禅院”,伺机再起。次年,徐趋乘敌无备,率壮士十四人袭城,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献身。黄毓祺潜回江阴,目睹祖坟被掘,亲人尸骨抛散荒野,含泪重新营葬。事毕,又于浙江舟山起师抗清,失败后亡命常熟,钱谦益不敢收留,乃逃亡泰州。顺治四年(1647年)因“敕印”事发,被旧友出卖,于泰州一僧寺中被捕。其时官员诘问:“你还有什么要求?”黄毓祺义正辞严,视死如归,仅答:“求一死耳!”后押解金陵(今江苏南京)监狱。顺治五年(1648年)临刑前,“其门人告之期”,黄即按殡殓规格,自行穿戴整齐,双足交叠,端身正坐,从容而逝。当局“仍戮其尸,时年六十有一。”尸体由邓大临“棺敛送归”,葬月城吴家村西。

黄毓祺与徐氏、赵氏两位夫人共生四子三女。四子分别为黄(原名大湛,字子心,一字仔薪,号蓉峰,1613-1692年)、黄大淳(字子厚,1618-1687年)、黄大洪(字子声,号梗斋,1619-1684年)和黄大?剩ㄗ肿咏ィ?1637年-?)。当黄毓祺在金陵狱中时,先是“兄弟争死”,后“俱发旗下为奴”。黄妻周氏,宁死不当亡国奴,以自刎、投水、吞金、绝食等方式自杀未遂,最后于顺治七年(1650年)自缢身亡。黄兄弟远戍燕北,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后由僧人绍元“倾赀赎以归”。

黄毓祺死后,地方人士钦崇其一生忠义,曾私谥其号为“文烈”,供奉于月城古梅禅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入祀忠义祠,其著作有《古杏堂集》十卷,《大愚老人集》二卷、附录一卷。后者至今仍藏天津图书馆。此外,尚有《江上二黄先生遗稿》等。《江上诗钞》收其诗一卷

上一篇:程鸿烈

下一篇:蔡模(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