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琰(明代官员)的个人简介
董琰(1353~1420)字子庄。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少时聪颖勤奋。
简介
5岁诵诗,13岁能文。洪武四年(1371)乡试中举,次年会试未中,以后未再赴试,到四川成都、嘉定(今乐山)府等地游历四年,后又出游荆湘。此后,以经学教授于乡10余年。
主要事迹
洪武二十五年(1392),应聘入京,出为云南训导。他向学子讲学说史7年,使“人鲜知教”的荒僻之区教化大行。调任广东交州府茂名知县,任职5年,以廉肃为务、勤政爱民、细心治化,为士民所敬佩。
永乐二年(1404),董琰被大学士杨士奇所荐,入翰林院编修,参与《永乐大典》纂修。他识见高明,学问渊博,为同僚推服。5年书成,被荐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时崇仁吴溥任京师国子监司业,故有“两京司业属临川(府)”之美誉。在司业4年,他正学规、明纪律,亲自课业,赏罚分明。因事得罪上司,被罢。后成祖察知,启为赵王府右长史,与左长史赵享道一起辅导赵简王朱高燧,朝夕进讲修齐治平之大经大法,随时匡正高燧的不当之处,使王多有所悟,“王爱之重之,他人莫及”。十八年春,回家而卒。
著作
他为人耿直,名扬文场,著有《周易订疑》、《周易义原本》、《幼诵诗集》、《随寓集》和《司业子庄集》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