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春

时间:2023-12-12 16:34:43编辑:小周

杜庆春的个人简介

杜庆春, 男,1971年生。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1997年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任教。2005年考入电影文化及批评研究方向的博士,目前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理论与批评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1997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美学专业毕业,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

从1997年开始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至今。

2003年起参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编辑工作。

在北京电影学院主要担任《电影理论原理》、《影片分析》课程。为学院路十六院校教学共同体主讲一学年的“世界电影与文化”。

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现代艺术》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10万字左右的学术文章。在各类电影书籍中参与编写文字数万字,并且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电影2002》的编撰顾问。

参与编写《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广电总局重点科研项目)、《电影美学》等学术专著。

2003年完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周年纪念丛书的其中三卷的编辑工作。

正在参与杨远婴的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项目的撰写工作。

正在独立进行北京电影学院“后冷战好莱坞意识形态分析”的科研项目。

论文

《血缘、男人圈和后现代社会的古典悲剧:阿尔诺·德帕拉欣的〈雷奥,遨游巨人世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大众喝这样的绿茶吗?》,《艺术评论》创刊号 2003年10月

《一只不必学会奔跑的孔雀:时间空洞和时间细节中的自我虚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菊花、毒药和被暴露的计时器:满城尽带黄金甲笨拙的威权叙事》《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未解决状况的影像策略:奉俊昊电影的问题意识、反省与类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编著

《想象与艺术精神:欧洲电影导演研究》(侯克明 杜庆春)、《理论与批评:全球化语境下的影像与思维》(王志敏 杜庆春)、《理论与批评:影像传播中的身份政治与历史叙事》(王志敏 杜庆春),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社会实践和人间观察: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杜庆春 张民),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

参加活动

2001年首届中国独立映像展 评委主席

2002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

2004第四届全球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评委

2004年10月16-19日 湖北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汉正街研究"

10月18日 讲座"影像经验下的身体、建筑空间与城市"

2005年3月 第五届全球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评委

2005年11月6日至11月9日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 "南京城:艺术家访问计划"并做"1980年代以来中国都市电影中的公共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学术讲座

2007年 开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北京的都市空间和影像呈现:都市新生大型社区的空间、景观、人际关系和文化研究 项目组长 项目批准号:06JA75011-44003

监制:

《静静的嘛呢石》2005 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

娱评摘选

杜庆春:十年电影票房,兴奋剂还是春药?

岂止是十年

一个十年过去了,只是感叹,尤其对于我而言由三十而四十,这十年有一种大转折的意识。翻看中国电影从2000年到2010年,虽然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转折了,但是这十年,还是可以足够感叹。从大局而言,这十年意味深长。

200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冠军是《生死抉择》,这个电影票房过亿了,但是这里面肯定是一种特殊性,这部电影估计大多数人都忘记这部电影怎么就叫做这么一个咬牙切齿的名字。其实,它是讲反腐败的,这么特殊,票房从哪里来的我就不调查了。这个年代,真正的市场性的票房是《没完没了》和《一声叹息》,两部片子都是3000多万的票房。这两个都是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的电影,冯小刚当时走在市场的前列,但是市场的规模也就是这个数量级。2000年这个开年,把中国电影的1990年代从低谷开始缓慢反弹,缓慢转型的味道说了个透彻。

上一篇:邓忠庭

下一篇:常安(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