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慈

时间:2023-12-12 23:44:59编辑:小周

陈少慈的个人简介

陈少慈,字华仙人,广东潮汕人,中国著名古书画鉴赏家,诗人,辞赋家,书法家;师承我国著名书画大家鸣天,长于诗书画鉴赏,书法和辞赋撰写。曾以《潮汕赋》名声大振,得到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肯定和褒奖,《大公报》主要版面...

陈少慈

陈少慈,字华仙人,广东潮汕人,中国著名古书画鉴赏家,诗人,辞赋家,书法家;师承我国著名书画大家鸣天,长于诗书画鉴赏,书法和辞赋撰写。曾以《潮汕赋》名声大振,得到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肯定和褒奖,《大公报》主要版面刊登其文,近日以深圳著名八个景点为题材撰写《鹏城八景》,在业界广为流传。

生平乐于寻古觅迹,遍游三山五岳,拜访各大名家,其艺术底蕴博彩众长,自成一家,纳化之处,皆以赋辞行迹,抒发情恰,赞美祖国人杰地灵,山河秀美。

曾任:国家外交部艺术高级顾问、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十堰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艺术品鉴赏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聘:,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理事、深圳市专家联合会研究员、深圳市专家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深圳潮商会副秘书长,泰泷斋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人,赤壁画院院士等;

多年来作品有《陈少慈诗联集》、《小春秋》、《鹏城八景》、《潮汕赋》、《名人撰联集》、《东江赋》等等;

作品欣赏

潮 汕 赋

借五岳浩气,纳昆仑龙恩。抱神龟玉柱,揽日月辰星。晒天地万物,威镇①潮汕矣。

粤闽之交,襟海背山。美丽富饶,无欲有容。夏无醒者,冬绝严寒。史载潮土,五千余年。秦汉以降,各族和睦。山风海涛,涤荡心胸。共历沧桑,柔中寓刚。刻苦耐劳,谦恭和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江河行地,日月经天。涛声依旧,潮人永存。卓越贡献,举世闻名。薪尽火传,历久弥许。兼告开放,源远流长。

尤睹潮史,源于两晋。时郡立揭,福享流域。西辖粤惠,东连闽浦。北跨兴梅,南据海涯。天地之间,生灵万物。各茁奇葩,无不攀天。为添意如,浦惠两地。另立郡卫。重溯海阳。唐宋贤俊,岭南丽珠。韩公文道,永铭潮汕。璀璨文化,独树一帜。风流人物,萌芽千秋。八俊七贤②,功勋无量。

绣山丽水,环绕三江。两寺相映,玄山开元③。鸿雁群集,海碧蓝天。令其天意,府居潮安。地灵人杰,盛水洞天。大明大德,清月清风④。时冠二林,文武状元⑤。

今朝盛世,天地和谐。巍巍新都,四市九县。土沃园博,瀚林之乡。江山如画,海纳百川。宏港明珠,独占鳌头。春秋彭湃,民众夸赞。林君子丰,时振英港。

许氏涤新,经书立传。庄翁世平,德高望重。泰斗宗熙,谱写史章。陶朱嘉诚,楷模一鉴。高贤林立,胜举难书。俊彦贤达,漫笔延闻。

潮人当今,千千万万。根扎广宇,四海和颜。五洲共济,百业辉煌。尤以商贾,驰名宇环。大鹏展翅,龙凤高翔。亿万裔孙,旭日朝阳。金黎鼎盛,奇花异树。

目目芳菲,无一不妍。古今美德,团聚骨肉。风呈水起,诚信相传。故曰“三江水汇脉相连,傲骨花开四海妍。八俊七贤今再现,潮人商贾遍大千”。

美哉、美哉!。。厚德 载 物,潮汕潮人也

丁亥春月华仙人陈少慈写于泰龙斋

词汇解释:

①威镇:指潮汕人杰地灵,五神灵气相助。

②八俊七贤:七贤为.许申 .张夔 刘允 林巽 王大宝 .卢侗 .吴复古;八俊为.翁万达 林大钦 郭之奇 黄奇道 .

萧端蒙 许国佐 罗万杰 林大春。

③玄山开元:指碣石玄武山寺;潮洲开元寺。

④大明大德,清月清风:指明朝和清潮,同时也是用艺术的角度来描述。

⑤时冠二林,文武状元:潮州明朝嘉靖年间文状元林大钦,清朝康熙武状元林德镛。

学者们评陈少慈作品

潮汕赋

郑伯农

赋是一种古老的文体。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说:“赋自《诗》出,分歧异派。”按古籍记载,最早写赋的是战国荀卿。到了两汉,进入到赋的黄金时代。可以说,赋是那个时期最显赫的文学形式,公卿大臣、骚人墨客无不写赋。汉朝的文学大家,如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都是写赋的行家里手,留下了诸多不朽名篇。《汉书艺文志》记有赋九百篇,作者六十余位。“赋者铺也”。作为诗的一个变种,它的演唱方式不是“引吭高歌”、“一倡三叹”,而是“不歌而诵”。用今天的话来讲,它不是“咏叹调”,而是“郎诵调”。所以,节奏较快,比一般的歌曲能容纳更繁多的内容,善于铺排,善于叙事。

自东汉班固《两都赋》问世以来,以赋写名景胜也,迅速蔚然成风,两千年来络绎不绝。张衡的《二京赋》继《两都赋》之后再次引起“轰动效应”。左思的《三都赋》直令“洛阳纸贵”。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千古绝唱,世世代代为万民所争诵。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从复苏走向复兴,赋这种古老的文体也重新引起文学家的兴趣。魏明伦、许兆焕等方家,都曾为自己的家乡写过赋。最近《光明日报》开设“百城赋”专栏,再次弘扬了以赋写名景胜地的悠久传统,也再次把这种古老的文体推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之下。

《潮汕赋》的作者陈少慈是一位中年汉子。他从小热爱文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学,但从未进入过文科大学的殿堂。中学毕业参军离家,转业后投身企业界,从事商贸工作。经历风雨沦桑后的陈少慈不改对文学的痴迷,把全部业余时间都花在研文习艺上。他对诗书画都很有兴趣,时有新作问世。这首《潮汕赋》是他歌颂家乡的呕心沥血之作。

潮汕是水乡、侨乡、商贸之乡、文化之乡,自古闻名于天下。一千多年前,大文豪韩愈曾被贬到此地当刺史,播下了文化火种。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著名国学家铙宗颐,都是潮汕人。作者在五百多字的古文中,用生动的笔墨勾勒了潮汕的历史沿革、山川草木、人文习俗和当今巨变,笔底透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自豪之情。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简约古朴、气势不凡。古代骈文多为四、六句。陈先生的《潮汕赋》以四言为主,杂以少量五言、七言。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我以为古朴庄重有余,略欠汪洋恣肆。赋作为一种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文体,善于铺排点染,通过状物和叙事来抒发情感。西晋挚虞说:“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挚虞的这段话主要是批评汉朝流行的“大赋”,对于今天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以为,陈先生如能在形象化、抒情化上再下一点功夫,他的创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读陈先生的赋,我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

自上个世纪初的白话运动以来,我国产生了一批新的文体。它们顺应了历史前进的需要,对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艺画廊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推崇新文体走到冷落以至排斥旧文体,这不能不是历史前进中出现的曲折,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继续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怎样才能全面地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我们要继承前人的创作成果,用它来丰富今人的文化生活。但是光有这一条是不够的,还要继承和革新前人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经验,用它来表现今天的新生活。近百年来出现的文学新品种,充其量也就是文学天地中的半壁江山,仅靠它们是不可能全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譬如老百姓过年,需要大量新的楹联,而我们的文学部门几乎是很少考虑这方面的社会需求。又譬如我国产生了许多新的旅游景点,需要相应的诗词歌赋楹联与之相搭配,以提高它的文化品位;即使是老的景区,也需要新的诗词歌赋楹联。而我们在这方面也很少有所作为。解决这一类难题,要靠专业文学家的努力,也要靠陈少慈这样年轻作者的奋斗。他们很执著,很痴迷。他们不追求热门,愿意干那些并不显赫,但确实于文化建设有益的事,能够填补文学事业的空白。所以,陈少慈这样业余作家的出现,令我十分欣喜,令我由衷地为他鼓与呼。

笔者系:全国著名作家、学者;现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艺报主编辑。

读陈少慈所撰朝京门楹联

李靖国

惠州朝京门重建,向全国征集楹联。笔者有幸,与几位教授、学者、博士赏析了这批征联。深圳文物收藏家陈少慈先生闻之,在参加一次画展之际,即席挥毫,撰一楹联悬挂于城楼大厅双柱之上:

朝州明月,月月丽水秀西湖

京海旭日,日日神光普东江

陈先生并赋诗一首,诗曰:“一门通南北,两岸气吼天。登台摘日月,眨眼诗千篇。”笔者其时恰好在场,反复吟诵了陈少慈的楹联与诗歌,感到气势阔大,但于诗、联格律上有所失粘。尽管现今赋诗填词撰联,已有许多人早就突破了格律的桎梏,特别是普通话“四声”中,没有“入”声,作诗撰联,很难把握。陈少慈先生收藏诸多名家字画,于诗联规矩,不可能不懂。于是,我请他用家乡话(闽南语)重新朗诵对联,发现平仄仍未入律。大抵少慈先生爱其力作,不愿以“声”害“意”罢。但我是个墨守成规的“顽固派”,便力劝陈先生仍应守律,戴着镣铐跳舞。陈先生当场表示接受我的意见。

不久,陈先生专程到惠州,约我聚谈,并展示自己的新作:

朝外晨星/垂辉粤海东坡第

京门皓月/朗照鹅城西子湖

这副新联,从现代对楹联的宽松要求来说,基本合律。楹联格律,最基本的要求,是上联末字仄声,下联末字平声。此联上联末字“第”对下联末字“湖”,仄对平,符合“底线”要求。传统对联,如上下联各两个分句者,则前后分句末字平仄须相反。此联上联“星”对“第”(平对仄),下联“日”对“湖”(仄对平);又符合深一层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妨对此联的内容来一番点评。

朝京门,明洪武三年(1370),惠州地方官扩建城池,始增此门,当年为北门。洪武二十二年(1389),惠州设卫,再扩规模,改北门为“朝京门”,始传其名。古城墙为六百多年历史的见证,又经受多次战火洗礼。近年来,惠州的水利建设,注重与文化大省的格局同步。水利修到哪里,哪里就凸现水与人文和谐的特色。惠州市委市政府选定北门故址,重建城楼,使古老的朝京门重启生机,与具有抗击“百年一遇”洪涝的大堤融为一体。面临浩淼东江,背倚旖旎西湖,揽山色于胸怀,摄湖光于方寸,诚历史吟诵胜地,人文旅游佳境。陈少慈先生的楹联,正是以朝京门为出发点,观照惠州的光辉历史,讴歌鹅城的璀璨文化。“朝外晨星”对“京门皓月”,取“朝”“京”各一字,首字标其目,“晨星”对“皓月”,时间上早晨对夜晚,平声对仄声。古人写“星”、 “月”诗词,何计其多。但写星、月共辉,又臻于妙境者不常见。曹操“月明星稀”句,千载以下脍炙人口,陈先生联语乃从杜甫《五律·旅游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化出,杜诗显宏伟气势,陈联求和谐意境,“垂辉”对“朗照”大体工稳。“粤海”泛指岭南,特指广东。毛泽东赠柳亚子,有“饮茶粤海”之句,鹅城乃惠州之借代。“粤海”对“鹅城”,地名对地名,“仄仄”对“平平”,可谓妥贴。“东坡第”当指苏轼当年贬谪惠州时的寓所,这是一段光辉的史话。他垂老罹难,数迁寓所,都在西湖周边,惠州的父老乡亲欢迎他热爱他。以“东坡第”对“西子湖”,既是史实,又切人文,最好不过。

古人做联方法,不外乎三。一是集前人成句而成联;二是从前人诗文脱化而成联;三是自撰新联。陈少慈此联,乃是二、三两法之结合。文采既灿然,书法又自成一格。至于其组句技巧、用字手法等则不遑论述,惟陈先生的敬业精神、谦逊态度,特别是他对惠州洋溢之热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一楹联,他数次奔走在惠州、深圳两城之间,则更令人感动,现在这样执着的人实难多见,故特作文以记之。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委员,惠州政协主席,惠州学院副院长

上一篇:初千惠

下一篇:曾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