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廷芳的个人简介
别廷芳(1883~1940),字香斋,西峡县阳城乡张堂村人。宛西自治首领,自治业绩斐然,历任内乡县民团第二团团长、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团司令等职。别廷芳由一个屠共产党人的刽子手,最终成为由接受共产党的联合抗日的主张,同共产党联合抗日,直至拥护共产党的开明人士。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给别廷芳的评价是“怪人伟业”。
简介
别廷芳(1883-1940年),字香斋,原内乡县丹水镇张堂村(今西峡县阳城乡)人,别出生于小绅士家庭,9岁入私塾,19岁因父病故而辍学。别退学后,广结伙伴,常邀人游荡狩猎,练得一手好枪法,处事心狠手辣,村人莫不畏服。
别廷芳从1928年的十年中逐步完善了以“自卫、自治、自养”为内容的乡村自治措施。
在政治上实行严密的保甲制度。他在全县实行十户一甲,设甲长;十甲一保,设保长;十保一联保,设联保主任;联保以上设区,各区成立“调解委员会”,处理地方事务。为防止外地人入境,民国20年(1931年),又颁发了五证,即出门证、迁移证、乞丐证、小贩证、通行证,作为保甲制度的补充办法,严加对平民及游民的管制和约束。
在教育上,他禁止青年到外地求学,主张在本地广办学校,培养拥护他的“人才”。
清朝末年,南阳各地盗匪丛生,别廷芳在剿匪战斗中势力不断扩张起来, 民国15年(1926年)12月任内乡县民团总指挥持势暗杀内乡县县长彭旭后,公然执掌县政,独揽内乡县的军、政、财、文大权。别廷芳的势力逐渐扩大到宛西四县后,利用手中的大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实行地方自治,军事上,人枪共计2万余; 在政治上,别廷芳实行保甲制度;在教育上,他广办学校235所,强制推行民众扫盲教育措施。在经济上,创办工业,大办农业,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河改地。
他执法不徇私情,信奉“治乱世用重典”这个政治信条,坚定实施苛政政策。凡违反别氏政令者,轻则棍责,重则枪杀。平民与官员在别氏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致使内乡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路不拾遗,夜不守户。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给别廷芳的评价是“怪人伟业”。
别廷芳为巩固个人的土皇帝的地位,枪杀内乡县第一任中共县委书记马华敏。曾两次带兵配合国民党军队堵截过境的红四方面军,红三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杀害红军战士百余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别廷芳任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拥有十万人枪,成为鄂豫陕边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地方民团武装势力。 中共豫西南地委负责人郭以青、彭宝华等对别廷芳进行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之后,别廷芳停止了反共活动, 愿意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并保证永不反共。随后别廷芳派一个团的武装驻防确山县竹沟新四军八团队留守处一带,同新四军联合设防,准备抗击入侵日军。在1939年5月,在第一次新唐抗战中,别廷芳亲率精锐民团武装7千余人,配合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大破日军,累计毙伤日军3千余人。
别廷芳与地方自治
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始于1929年,其目标是“以自卫保护自治,以自治促进自养,以自养根治穷和乱”。并兼用“治乱世而用重典”和“执法严,不徇私”的法则,使当时的内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法官兵亦不敢骚扰的局面。
别廷芳地方自治首先从军事入手,他将内乡(当时包括西峡)全县凡16岁至40岁的男丁,除公务人员、在校学生及病残者外,按年龄、体力、家庭男丁的多寡分编为9个团,12个常备营和18个后备营以及由16岁至40岁未参加常备营、后备营的男丁组建成预备队。常备营即为职业兵;后备营是经过训练后发给枪支返家务农,一旦有事,招之即来;预备队具有警察性质,维护地方治安。1928年~1929年间,别廷芳在西峡口和内乡县城创办军官学校(教导团),培养军事骨干以增强民团的军事素质。几年时间,便形成了持枪团丁两万余人,经过训练的无枪壮丁一万余人的武装力量,成为他在内乡推行地方自治的支柱和后盾。1928年,别廷芳高薪聘请造枪工人,并在后寨办起了造枪厂。生产“后寨造”步枪。随后,又聘请技师、招收工人,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到1940年的十余年间,该厂共生产步枪20000余支,轻重机枪5000挺,手提花眼机枪1500多挺;八二迫击炮150多门,炮弹、手榴弹各数万发。该厂生产的枪炮子弹,全归宛西民团使用,使其武器装备大为加强。
政治在政治上,别廷芳建立了严密的 保甲制度。早在1927年,别廷芳就下令取消 各自为政的寨局,全县建立16个区(次年又改为9个区)、72个联保、720个保。每10户为1甲,设甲长。10甲为1保,设 保长。10保为1联保,设联保主任。8个联保为一区,设区长。甲长与百姓,甲长与保长,保长与联保主任,联保主任与区长实行“ 连坐”。即一人犯法全家连坐,一家犯法,保甲连坐。为防止溃兵散勇侵扰危害,外地 歹人入境作恶,从1931年起,别廷芳在 内乡全县推行“五大证”,以防群众出入本县县境,便于纠查,凡无证者、外地人不准入境,确保社会秩序安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别廷芳的政治威望,为他推行地方自治,提供了政治条件。
经济在经济上,别廷芳大办农业, 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河改地。自1929年开始,邀请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和植树造林经验的 陈凤桐、贺体等人筹划和领导 内乡县的工业、农业和林业生产。每年冬天,便征调数以万计的 民工, 浚河挖渠,修堤筑坝,植树造林。经过多年经营,在内乡县境内的 湍河、默河、 丁河、 老鹳河等河岸增开稻田670多顷,山坡、河岸、路旁植树8000多万株,修筑渠堤145道。1934年,别廷芳亲自主持参加修筑起石龙堰大渠(又称 别公堰),用来发电,并能灌溉666.7公顷土地,至今仍在发挥着效益。别廷芳还大力创办工业。开办了 水电厂、灯泡厂、丝绸厂、玻璃厂、 造纸厂、 铁锅厂、酿酒厂、 农具修造所等。别廷芳还颁布了推行禁止吸大烟、禁吸纸烟、禁用洋靛、禁用 洋货、禁止赌博的“五大禁”的命令,以此保护地方工业,整顿社会风尚。
财政别廷芳为确保财政经济,又实施三项重大举措。一是在内乡县境内发行“内乡县金融流通券”( 纸币),建立独立的 金融体系。这种纸币后来扩大流通到南阳全区以及相邻的许昌、 漯河一带。流通券投放市场后,逐渐控制了金融,为推行 地方自治,奠定了经济基础。另外,别廷芳还在内乡县的西 峡口南寨成立“内乡金融 流通合作社”和“借贷所”,以低息贷款扶持 农工商人的生产运销。其后,又在县城、 七峪等集镇设立了同类组织。二是丈量土地,清理田赋,制定“稞石册”。别廷芳在统一内乡过程中,发现田赋混乱,百姓负担不均,加之各区乡 保甲长层层浮加和从中渔利。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从1929年起,集中训练了200个 能写会算的人分派到各地,各区选出土地陈报员,再进行训练。由经过训练的1000多人,对全县的所有土地进行丈量,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写清亩数和 银两稞石数,并规定出 土地等级,以等级定稞石,经过丈量,全县共查出土地8.7多万公顷,确定稞石15 万石,银两11000多两,折合 银元64万多元。不仅改变了田赋混乱、负担不均的现象,而且增加了 政府收入。三是整理 契税,确定商业税收制度。1929年,别廷芳在内乡县城设立契税管理局,并委派了局长,在全县9个区各设一名征收员,专门对从事买卖土地、房产者进行征税。这批收入,三成上交省方,七成留归地方,增加了地方财政来源。
教育在教育方面,别廷芳注意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他提倡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还讲授 地方自治,讲授植树、种田、修路、办电等知识。别廷芳在其 幕僚、属下程炳传、符春轩、陈凤桐等人合力下,编写了 《地方自治》、《治河改地》、《植树经验谈》、《民众课本》等书,作为在校学生和强制推行民众扫盲的必修课程。别廷芳曾说过,立法贵于信始,行法在于得人。不得于人,不信于始,虽 圣哲无以为治。因而,他广办学校,发展教育,为地方自治培养各方面人才。别廷芳由举办训练班发展到办专业教育、普通 中小学教育和 成人教育。1931年,别廷芳在 西峡口 南关 关帝庙创办公文讲习所,训练自治指导人员。1933年建立农林自治指导班,培养地方自治骨干。同年,与 邓县、镇平、淅川合办培养小学教师的 宛西乡村 师范,并设有培养地方自治干部的自治班。当时的区长、 乡长、联保主任、 保长多是宛西乡村师范学校毕业的(俗称 天宁寺师范)。该学校既开设理论课程,又在学校开辟的实验区里从事修路、种田、造林等实验,还将 体育课改为军事训练课。据1938年统计,内乡县共办小学235所,各区、保均设立小学。宛西乡村师范学校1所。另外,全县各保至少办1所民众学校( 夜校),进行扫盲、识字教育。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别廷芳还聘请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 张含清等人,到内乡县训练师资。1936年,别廷芳下令 内乡县教育局等,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鉴定。对不合格人员再进行集训,别廷芳通过自己创办的各类学校培养的人员,派至各区、乡,担任自治指导员、联保主任、保长、教育委员、学校校长、农场或林场场长等职,使其推行地方自治有了组织保证。同时,通过各类学校的创办,使内乡县呈现出文化猛进、教育繁荣的局面。
自治结果别廷芳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内乡县呈现出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繁荣的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其原因是:一是顺乎民心。清末民初时期,政治腐败,内外交困,地方官员的贪污中饱,豪绅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加重,使农村凋敝,民不聊生,不少农民求生无路,被迫铤而走险;一些地痞流氓乘机拉杆结伙,四处抢劫,政府软弱无力,左右不了大局;新旧军阀各据一方,你争我夺,连年混战;地方上的各种武力,为求生存和发展,自找靠山,攻城掠地,胜者占地为王,败者溃散为匪。加之内乡县地处豫陕交界,境内大山绵延,交通不便,易于隐蔽,加重了全县的贫困与混乱。这种局面,不仅农民无法改变,就连当时的政府也无能为力。这种局面,不但严重威胁着地主阶级的安全和利益,而且也使一般穷苦民众有地不能耕,有工不能作,损失之重,骇人听闻。所以,治穷治乱已成为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要求。当时,中国共产党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未能为这里的老百姓所了解、所接受。在乡村建设派的理论风靡全国的情况下,别廷芳把他的自治理论与孙中山的建国大纲联系起来,从根治穷乱做起,就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也确能解决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这使得别廷芳推行的地方自治顺乎民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二是纳贤容能。别廷芳当初虽提出了实行内乡地方自治,但到底怎样自治,如何建设内乡,他并没有具体办法,后来所以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地方自治办法,是由于他善于听取、接受一些志士仁人的建议,并任用了一些自治派人物的结果。最早向别廷芳提出建设内乡的,是在冯玉祥部任职的中共地下党员陈凤桐。1930年,陈凤桐回内乡赤眉省亲,向别廷芳介绍了中外形势,提出了建设内乡县的具体建议。如禁止种大烟、禁止吸大烟;解放妇女,禁止缠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调查户口、丈量土地;禁止贪污,打倒恶霸,消灭剥削压迫;发展交通,植树造林,治河改地;免除苛捐杂税;办工厂、振兴实业等。向别廷芳介绍地方自治理论与实践的,是镇平县的彭禹廷。彭禹廷推荐别廷芳参观河北省定县霍城村创办的国民学校,介绍其实行村治和制定村治条约,以及20年成为模范村的情况,还介绍了他与梁漱溟创办百泉乡村师范学校,推行乡村建设,实行地方自治,以期达到“村村无讼,家家有余”的理论。这一切,为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具体帮助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的,是在河南省地方自治筹备处、自治协会、自治学社等处任职,办过《河南自治报》和杂志,并被任命为豫西、豫西南地区地方自治督察员的杨仪山。1933年杨仪山到内乡后,被别廷芳挽留七年之久。杨仪山在内乡期间,经常奔走于农村、机关、学校和别廷芳的司令部,讲地方自治,培养自治干部,成为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的“指导员”。另外,别廷芳还注意吸取山东地方自治的经验,桐柏县治河改地的经验等。三是严刑重法。别廷芳生长成长在乱世,深知“坏人不除,政治决难进步”。他仿照历代统治者的办法,“治乱世,用重典”,把违背他意志的人统统视为坏人,轻者责罚,重者杀头、活埋。为禁吸纸烟,他打过卖纸烟的小贩,罚过吸纸烟的官员和群众;为治盗窃,他杀过偷掰包谷穗的小孩和偷扒红薯的农民;为保护公路,他打过没执行“雨后铺沙,雪后扫雪”规定的联保主任;对妨碍他的势力或个人,坚决消灭之;对反对他而不便处决的人,则利用打黑枪的办法铲除之。
这种办法,确实错杀了很多人。
别廷芳在宛西推行地方自治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内乡推行地方自治十几年,兵匪横行、各种势力独霸一方的局面为之一变。军政统一,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四通八达的公路、电话网,不仅改变了交通通讯条件,而且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山争地,与河争地,丈量土地,引进优良品种,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产量,减轻了负担。各区保广设学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修建水渠、发电厂、酿酒公司等,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对后来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是为全民抗战作了准备。别廷芳在宛西大规模推行地方自治之际,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从我国东北向华北扩大侵略之时。我们虽不能说当时的别廷芳主观上已经认识到了民族的危亡,因而作好抵抗外敌侵略的准备,但他推行地方自治的结果,客观上却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首先,宛西各县社会秩序安定、生产发展、财富增加,交通通讯事业亦有长足发展,加之天然的地理环境,为后来河南省会开封及豫北、豫东大片国土沦陷后,河南省军政机关、学校迁此,以坚持抗战,准备了条件。宛西各县作为河南的抗战后方长达七年之久,不能不说与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所取得的成果有关。其次,别廷芳在推行地方自治过程中,实行寓兵于工、寓兵于农的政策,普遍建立自卫武装,并训练各县壮丁。至抗战全面爆发,别廷芳拥有训练有素的壮丁20余万。这批壮丁,不仅是前线抗日军队的来源和后方维持社会秩序、防止汉奸敌特破坏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直接配合正规军与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日军发动随枣战役时,一度侵占河南的新野、唐河。别廷芳一方面命令唐河、泌阳、桐柏、新野四县民团投入战斗,一方面从南阳、内乡、镇平、淅川调集民团七千人,配合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勇猛前进,强袭敌人,一克新野,再克唐河。然后进行总反攻,大破敌军,毙敌七千余人,缴获战利品很多,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明令嘉奖。三是为抗战初期中共在宛属地区发展提供了方便。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捷报频传。这种情况,使以前镇压过共产党,时任河南省第六区(宛属)抗敌自卫团司令的别廷芳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检讨了自己以前对共产党缺乏了解,明确向当时中共河南省委负责同志表示,愿意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坚决不打共产党,更不能当汉奸。并表示今后新四军需要帮助时,坚决帮忙。从抗战全面爆发到别廷芳病逝的四年里,他一直与中共保持较好的关系,从各方面给中共以帮助。中共地下党员在南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亲临现场,表示支持;对中共在其辖区内活动,他采取睁只眼、闭只眼,不加追问的策略;对中共在中原地区的战略支点竹沟镇,不仅给予枪弹接济,而且还派部进驻附近,保卫其安全。别廷芳为抗战初期中共在豫西南地区发展壮大,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掩护、输送干部,建立与扩大抗日武装,提供了方便。
造枪厂
别廷芳用来装备民团的枪支共有三个来源。除按稞石(土地面积单位)摊派和抢收私家枪、客军枪外,就是在自家后寨自造。后寨名叫石创寨,与别廷芳据守的老虎寨一岭相连,群众称其老虎寨。别廷芳扩充势力,准备造枪是1927年。1929年造枪厂成立,当时厂址在前寨,只有22人,期间只生产25发花眼手提机枪。后因此寨面积小,加上1932年又购进一批机器,随将此厂迁到半山腰中的铁佛寺,以原寺院为主,又盖了一部分房屋,全盛 时工人达到440人,拥有各种机器38台,其中一丈以上的大型车床4台,新增德制15匹马力柴油机作动力,开始批量生产步枪、重机枪、150毫米大炮,八二追击炮等,1937年经过整顿,人员减为200人,为了保密,将厂址 迁到后寨,称为后寨造枪厂。后寨造枪厂是内乡地方民团司令部设立,规模虽小,防范十分严密,全厂二百多人中,除12名师傅是从外地招聘外,其他人员都从本地挑选,凡进厂作工都要有人介绍作保。
该厂所需钢材全是从上海、汉口购买,由水路沿长江、汉水运至李官桥,然后用牛车运回。该厂的设备、技术、材料等方面在当时都具有一定水平。其主要产品有七九步枪,手提花眼机枪,轻重机枪,最后发展到能够制造150毫米大炮,八二追击炮。从1929年建立至1940年,12年间,累计生产步枪两万支,手提花眼机枪1500支,轻机枪5000支,重机枪200挺,150毫米大炮4门,八二迫击炮156门,炮弹10万多发,并有少量手枪。1940年,别廷芳病死后,机器和人相继迁到西峡口电灯公司,对外称“工农器具制造厂”。
建国后,吸收别氏造枪厂的技术力量,创办西峡猎枪厂,是全国生产猎枪的定点厂家,产品行销全国,名气很大。现在,阳城乡的四个汽车配件铸造企业的铸造技术不能说与后寨的造枪技术没有一点渊源。
枪厂遗址位于西峡县城东南12公里,距阳城乡张堂村部5公里。目前,造枪厂仍有3间房子安然坐落在四个寨门中间,部分造枪的破废机床至今遗留在当地群众家中。现在,后寨的四个寨门,即东、西、南、北门保存完好。1米见方的大青石砌筑得严实浑厚,最高处达9.2米。从防御工程上看,四个寨门每个是一个整体,都建在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带。四个寨门的共同特点是高、险、艰。尤其是东寨门,上面的一棵千年古树在云淡天高的时候可以观看到70余里以外的建筑物和风景。山寨平均高度在815米。
历史典故
廷芳虽一字不识,但是为人廉洁正直,凡事以身作则,对地方建设极为努力。办学校、筑水坝、修电厂、护道路,俱有成效。所辖七县之内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不特盗匪绝迹,即不法官兵亦不敢骚扰。据说,某次有河南驻军樊钟秀所部一团在豫西扰民,被民团包围缴械。所缴械则悉数送还樊氏司令部。自此以后,再没有官兵敢在该区胡为。
别廷芳既有此种势力与胸襟,因而他留下来的故事也特别多。据说,在他治区之内向无盗窃情事。过路客商如有被窃的,廷芳必查出原物归还。一次,有一过路布商被偷掉一匹布。此商人贪小利,向别氏报告说有布二匹被窃。别乃下令严查,最后只查出一匹,再严诘此布商,卒发现他多报一匹图骗。别氏乃将布商与窃贼一并枪毙示儆,嗣后再无人敢作谎报。
豫西盛产西瓜,往年因偷瓜者多,瓜农损失甚大,廷芳乃布告四方“偷瓜者死”。一日,他的女婿途中口渴,就在附近瓜田内取一西瓜吃了。事为别廷芳所知,竟即刻吩咐卫兵,推出枪毙。其独生女儿在旁见状大恐,抱住父亲,嚎啕大哭,为乃夫求情,并诉说,如果丈夫被杀,女儿终身靠谁呢?廷芳把女儿推开说:“枪毙了他,有我养你一辈子!”卒将女婿枪决。
另一次,别廷芳巡查发现一田地一个小孩鬼鬼祟祟的拿着几个玉米穗跑出来,别廷芳随问旁边老农得知这不是小孩家的地,当即怒斥小孩:小时都这样,长大了还不是大盗!随之枪毙。
在豫西烟、赌、香烟皆在严禁之列。当时在河南各县,鸦片几乎公开买卖。但是廷芳规定,他的区域内鸦片与香烟过境则可,买卖则不可。抗战之初,物价波动甚巨。某次廷芳忽发现他的儿子囤积了一批鸦片,便立刻责令烧毁。他儿子辩说:“政府还许可公开买卖呢!你不许在境内买卖,也该让我运出境去!”
廷芳说:“政府许可,咱家不许可!”
他儿子不敢再辩,便当众把鸦片全部烧毁了。
别廷芳为人正直强硬,汤恩伯的部队曾到过南阳,但是他的士兵风气很坏,夜间出去抢掠,被别廷芳知道后当天晚上命手下将汤恩伯部队一百多人全部活埋 。
在攻打下邓县的一个村子后其手下更是将村子中的男女老少全部活埋夷为平地。
别廷芳最后脑充血症而死,年不过五十七、八岁。廷芳一生廉洁,幼时家中仅有三亩地,死后遗产仍是三亩地,也可说很难得的了。
民国军事史中记载的别廷芳及其武装
宛属邓、内、镇、渐地主封建武装,以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别廷芳为首。别系内乡丹水人,出身小地主家庭,读过十年私塾,满脑子封建思想。当年中原军阀连绵内战,农村土匪横行,他号召有丁出兵,有地出枪组织民团。由于他歪曲诸葛亮“治乱世用重典”的法家治国原则,对劳苦群众进行残酷的镇压,对阻碍其扩张的土劣进行无情打击,遂受到地主阶级拥护,至1929年,别廷芳并吞各小股民团,被举为邓、镇、内、浙四县民团司令。人枪约计五万。
别廷芳所以当时名噪一时,还由于他取得旧官僚彭禹亭的协助。彭熟读四书五经,他曾任冯玉祥部队察哈尔都统张之江的秘书,1929年秋返回故乡镇平。他在西北军受“乡村建设”改良主义影响,建议别廷芳干一番大事不能只靠杀人,要创办学校培养“地方自治”人才,和成立军官训练团,效法曾国藩组建湘军办法,在南阳地区组建一支能战的“宛军”。别采纳彭的建议,立即在内乡天守寺设立内乡师范学校,内设师范与自治两班,由彭任校长兼自治班教员,讲授乡村建设理论,毕业后分配自治班学员任保长或联保主任。由西北军任过团长的别廷芳侄儿别光典在内乡城隆庙成立军官教导团,将地主子弟训练成军官,按冯玉样西北军模式训练别的“宛军”。不久,又在西峡口成立第二所军官教导团,调训各团连、排级下级军官,加强对民团的控制。
彭禹亭协助别廷芳除通过办师范控制起区、乡基层政权学校和办教导团掌握起民团外,还在经济上设计出一套敛财的办法:他为掌握全县经济命脉,派员到乡间丈量土地,规定每三亩地为一石稞,每石稞每年先交税大洋二十元,另外规定每石稞每年夏秋两季要交粮食二升半。再加上常备队的服装费和给养、薪水及民团编训费等,当时农民每稞石要交纳四、五斗之多,达到农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别廷芳还发行纸币流通券,在其控制区内强迫人民使用。甚至流通到南召、方城、叶县等地。自1930年到1934年,别还命令种鸦片,抽收烟捐,最初每亩收烟捐大洋十元,以后又改为每亩烟土五两,将大量鸦片烟运汉口推销。别还纵容其儿子别瑞久经营商业,开设的店铺表面是杂贷店、百货店、山货店,内幕全是走私越货、贩卖毒品,别的生意一直作到上海,汉口、汉中、宝鸡、西安、兰州、重庆等地。别廷芳统治内乡十余年,别瑞久仰仗其父声势,置有田产每年收租六百多石。商号数家,鸦片烟三十余缸,银元一百多箱,成为宛西的首富。当然彭禹亭协助别廷芳在宛西推行“乡村自治”运动,也做了点有益的事:由于别严刑竣法,社会治安较好;动员农民从事建设,公路畅通到各村砦;兴修水利,开垦出大量良田;荒山、渠旁广植树木,绿化了乡村等,均为时人所称赞。
别廷芳掌握数万地主民团,盘据宛西数县,由于民国以来政局多变,赵倜、吴佩孚、冯玉祥部队战败路过其防区,大多被缴械,将被俘官兵活埋。国民党统治中原后,刘峙、卫立煌几次想扣押别,因别手中掌握数万民团,未敢动手。抗战初期,蒋介石在武汉新自召见,安抚别廷芳帮其控制豫陕鄂边这一战略要地。由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委别为“河南省第六区自卫军司令”。让其辖早已控制的宛属十三县地主武装。别拥有枪二十余万支,其势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别廷芳宛属民团武装,受地主阶级思想毒害很深,极端仇视共产党和进步事业,接受冯玉祥西北军式训练,又有较强的战斗力。十年内战期间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均避其锋。抗战爆发,别拒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令其部下袭击襄阳、确山、桐柏、沁阳四县交界处新四军竹沟办事处,屠杀新四军家属无数,抢夺被服数千套,酿成哄动全国的竹沟惨案。1946年6月,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突围部队通过该区,更遭到民团控制山隘顽强阻击,给新四军突围部队以极大危害。这个为害宛西二十余年的别廷芳虽在1940年病死,由地主阶级按照安阳袁世凯墓式修建陵园将这位土皇帝葬埋于内乡县阳成山,但其党掌握二十八个团的保安团武装,控制豫陕鄂三省要冲,阻碍解放军巩固豫陕鄂根据地和进一步向汉水流域发展。为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发起宛西战役,先摧毁这一封建堡垒,以巩固后方控制汉水中段,使豫西和桐柏两区连成一片。
《别廷芳传奇》
该剧以的真人真事杜撰而成。
别出生被弃荒山,寺庙住持捡回抚养习武,后被父母认领归家就读私塾,婚后因老人去世,辍学务农。
辛亥之秋,政纲失驭,盗匪劫乱,祸及民生,别组织乡民剿击防堵,屡歼匪首,但却遭劣绅挑唆,身受讼案,锒铛入狱。讼事结后,又聚寨练兵,实力雄厚,被邀进西峡城保安拒匪,授民团团长之职,推行全民皆兵,并督率团队,扫清县境匪患。
在应付兵连祸结的复杂环境之余,编造户口,肃清匪源,裁并局寨,编制团队,训练干部,勒戒烟民,禁绝游惰,调查地亩,清理赋税,平均负担,,民心所向。
宛西联防,组织宛西地方人民自卫团,倡议三自政策,实现三民主义,以自卫保障自治,以自治促进自养,各县成立自卫团,共戴别为领袖,统一宛西自卫编制,架设电话,策划生产建设,贯彻三自方针。是年,别调集十多个民团兵力,先后剿灭外地入侵的数万匪徒,声威远播,匪徒闻风丧胆。
匪患既除,别致力于地方建设。推行五证,便于盘查,奠安地方。带领民众,修筑公路,分段养护,商家行旅称便。着手植树治河,筑坝造林,疏河归漕,治理河身,开挖沟畦,修筑沙堤,引洪淤田。别还跋涉山川,周历督导,不避霜雪,亲力亲为。别创意开渠修堰,引水浇田万余亩,又改凿渠道,建设水力发电,使山城成为中原首家不夜之城。别又动员改坡地为梯田,化瘠土为沃壤,广种经济林。又建立玻璃、酒业、印刷、枪炮等十数家工厂,以振实业。别深感自治有赖于治人,有效利用改造庙宇、祠堂大办学校,创建宛西乡村师范学校,训练自治人员和小学教师、办夜校开展扫盲。
时任省主席的刘峙惟恐宛西自治是慢化共产,谋害暗杀宛西自治骨干彭禹廷、宁洗古,亦曾多次谋杀别廷芳,别施计和其做起猫虎游戏,使刘未曾得手。
抗战军兴,别的意见书上达后,被任国民政府六部民众动员计划委员会委员。新的南阳专员上任后,别廷芳被公推宛属十三县联防主任,出兵东剿,匪患即除。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之后,除派出特别代表团外,还亲和时任国军副参谋长白崇禧一道,前往南阳拜会别廷芳,面谈合作抗日良策。
别奉召赴汉,晋谒蒋介石,蒋奖勉有加,许以实职酬庸,别掬诚谢绝,面委别为南阳抗敌自卫军少将司令。
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到南阳旅馆部属对别廷芳的方略。彭雪枫派员和别会谈,团结抗日。别也派兵到竹沟保护新四军驻地免遭匪徒骚扰。
日寇东由信阳侵犯桐柏,南由隋枣分道北进,窜犯新野、唐河,别调集南阳兵力和民众配合国军,数天之战,终使日寇狼狈溃退。蒋宠赐别陆海空一级勋章,晋升中将,豫鄂陕边游击司令。国民政府慰问团又亲莅西峡赠“豫宛之杰”锦旗,殊荣亦数。
奉时任豫省主席卫立煌在洛阳参加的军事会议上,蒙受汤恩伯的奚落诬陷,唇枪舌战之后,被卫立煌削弱了抗日自卫军兵权,含愤吐血而逝。
时任国民政府高官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等送挽题词,彭雪枫深表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