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治山的个人简介
程治山,教授,男,汉族,1961年生于天津市。现任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人物履历
历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天津生态学会理事等职。
2017年3月,任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
2017年3月22日,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定,任命程治山为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教学工作
长期从事《农业生态学》、《生态农业概论》、《农业区划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跟踪学科前沿,积累相关资料。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科研工作
先后承担完成了市级科技攻关或研究项目5项。其中“天津南郊区传字营村农业结构模型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研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并于1993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芦笋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为七五重点攻关课题,1994年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津郊低洼盐碱荒地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研究”为市八五重点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4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对策的研究”项目已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的天津市重点科技项目“天津市蓟县科教先导型农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进展顺利,效果突出。
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1992年,完成了“农科教学规律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研究”,成果获1993年院优秀教学成果奖。2000年,承担完成了天津市教委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21世纪天津高等农业教育的研究”及“高等农业教育本科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两项目均已通过结题验收,取得显著成果,并在我院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总结研究成果,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自编讲义《生态农业概论》1部,并在教育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
发表论文
“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整合效应”,发表于《生态农业研究》(1994);
“津郊荒地改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组建功能分析”,发表于《生态农业研究》(1996); “Preliminary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uburbs”,发表于《Potentialitie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Rural Develop ment》(1989,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论区域生态农业规划实施对策”,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1992);
“Application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n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for Chuanziying Village”,发表于《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1992,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生态工程建设与传字营的生态农业”,发表于《环境科学研究》(1992);
“生态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传字营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评价”,发表于《环境与发展》(1993,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盐碱荒地开发利用途径和策略浅析”,发表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1993,农业出版社);
“津郊农业生态系统在演革中的定位特点、操作策略”,发表于《青年学术精粹》(1995);“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动态因果关系及调控”,发表于《天津农林科技》(1999);
“芦笋采后环境因素与生理变化的关系对贮藏的影响”,发表于《华北农学报》(1995); “芦笋采后衰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调控”,发表于《特产研究》(1995);
“芦笋采后老化内因初探”,发表于《天津农业科学》(1995);?
“芦笋采后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发表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
“芦笋采后茎结构变化及老化快速鉴定方法”,发表于《天津农业科学》(1997);
“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实施效益分析”,发表于《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 论文选》(1988);
“天津南郊区传字营村农业结构模型与生态农业建设对策”,1989年获天津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增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1999);
“论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与实施”,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
“完善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发表于《天津高教研究》(1991);
“引导学生建立双重u2018youhuanu2019意识――谈农科教学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