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朝

时间:2023-12-13 22:34:58编辑:小周

程芳朝的个人简介

《我们家的炊事员》,并荣获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程芳朝1611~167),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

人物简介

程芳朝(1611~1676),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六年,迁秘书院修撰,翻译五经。九年,任会试同考官,转左春坊左谕德。十一年,提督北直学政,后晋国史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出使安南。康熙五年(1666),特任册封安南正使,转太常寺卿。不久归里,66岁卒。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

陡起墩故事

从嬉子湖水上码头乘快艇南下不到二十分钟,便可来到“五斤花”地――陡起敦,它位于双店村木咀头不远。

清顺帝时,有位史地师慕名来到这五斤花地,有一天他领着几个穷人在此挖处荒坟,叮嘱挖至墓下躺埋著的青石就别下手,给位地主老爷葬祖,图个“官(棺)上加官(棺)”。这几个穷人就是不服,偏偏挖开了石碑,没想到顷刻间一对仙鹤从碑底下临空飞出。史地师惊醒过来连忙一仗击去,嘴里还一边骂:“看你劣畜发几家”,可怜一只从半空中落入菜子湖,另一只向江南方向逃去。一夜间,其失足水面处长起一片立足小岛将伤鹤托起,这就是“陡起敦”的来历。

再说有一年,后来出任安南正使、太常寺正卿的程芳朝寄居陡起墩,贫寒之至竟买不起年肉,就欲求祖籍贵池、在此地做买卖的屠户赊帐,哪知主人不在家,小徒第虽羡慕其才但又不好做主,只好选了个毛糙猪头叫他将就着过年。没料到回家将猪头刚汶着,屠户气凶凶揣门而进,不管三七二十一拎起猪头就走。奚落之下,程芳朝抄起虾宕哆哆嗦嗦下湖捞了点虾子回来。除夕夜,一家人围着碗猪头汤羞愤不已。“妻子莫要泪涟涟,无肉有汤也过年,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年来日日年。”踌躇满志的程芳朝反复劝妻举筷:“金筷夹银虾!”。没想到正在此时,漆黑的外面象一只仙鹤在鸣叫:“状元出在五斤花――”他猛的一惊,注目倾听,还是那句“状元出在五斤花。”,一家蹊饶不已,“五斤花”是啥意思?几天后程芳朝终于弄明白,这五斤花之地无论丰年还是歉年可收五斤棉花。不久,程芳朝借了些银两买这块五斤花地,千里迢迢将一世祖父母老柩迁安此地。这陡起墩果然是着好地,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程芳朝参加殿试,一举高中一甲二名榜眼。

程芳朝发迹以后第一次出使安南,途径池州,不料官船搁浅于近岸,他传令池州府将城内外大小肉案悉数搬来搭桥,从此池州屠户卖肉无肉案一直沿袭至今。他的“肉案搭浮桥”趣闻轶事,至今还在民间广泛传诵。

栲栳山居记――程芳朝

邑西南诸山。以栲栳一峰特出。为郡山之首。下数里则屋脊岭。纠合众峰。北向朝宗。两山之间。一河环绕百余里。诘曲逼仄。每一里凡三里。渡河无有名区胜迹。可为放目骋足之地。故游履罕到。惟猿鹿生斯聚斯而已。乙亥正月秦晋流寇逾黄道楚。大肆焚掠。人民奔走。而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时以此中险狭窄隘。不为贼饵。弃庐而入者数万户。予亦携家累相与寄身命於绝崖深谷之间。仓忙惊悸中。得一田姓人家屋数椽。差可舒息。

桐城榜眼程芳朝报恩

清朝同治四年,桐城程芳朝考中“榜眼”,在京城做了官,他立即派八人大轿回桐城西乡抬一位驼背老人到京城同享荣华富贵。原来程芳朝少时在私塾读书,每次带的米都不够吃。他天天早上把一份粥凉了,切成三块,每顿吃一块,饿着肚子苦读,久而久之,身体消瘦,面无血色,象个害久病的人。这可急坏了私塾里烧饭的宋驼子,他想周济程芳朝,怎奈自己也穷得叮当响,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来想去,想到量米用的竹筒子上,每当收量程芳朝的米时,他便暗暗把竹筒倒过来。底朝上口朝下,看上去满满一筒米,实际只有一小把。

日子久了,程芳朝不免心中犯疑。一次他趁驼背厨师打米时,悄悄一瞟,终于发现了奥妙,心中顿生感激之情,等到四下无人,便轻声地说:“老伯伯,多亏你的帮助。可是我们非亲非故,你为什么要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来照顾我呀?”驼背厨师红着眼圈说:“不为什么,只为你是个最可怜、最聪明的孩子。在那些公子哥儿袋里多量一把米,对他们并无多大损失,可对你却是关系到身体和前途的大事呀!”程芳朝太感动了,他一生一世都没有忘记驼背厨师这几句话。所以一旦做了官,就立即把驼背厨师接到府里去了。

林厨师巧助程芳朝

程芳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顺治四年(647)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康熙五年(1666)特任册封安南正使,转太常寺卿,加一级。后请求归里,年66卒。

程芳朝自幼无依,由亲房伯父带至外地私塾读书。因伯父收入有限,接济的粮米往往不够。程芳朝就读的私塾,厨师姓林,为人善良,对程芳朝这样穷苦的学生更加怜爱。他有个用来量米的竹筒,做饭时用筒子从每个学生米袋中量起一筒米。每当量到程芳朝的米袋子时,心中便阵阵酸楚:这孩子太可怜了。公开少量或不量是不行的,自己又无法周济,苦苦思虑,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将量筒倒过来,用筒底量米。这样,看上去满满一筒,实际仅有一把米。程芳朝见自己的米袋子减少缓慢,感到十分纳闷。有一日,他终于解开了其中的奥妙,心中对林厨师感激不已。自此,更加用功苦读,终于得中榜眼,没有辜负林厨师的一片苦心。

程芳朝行草中堂

近期赏读一幅程芳朝行草中堂,绢本,全绫裱,纵208厘米,横51厘米。该中堂系程芳朝为祝贺伯父心南先生七十寿辰而作。书作内容为律诗二首,文曰:“草堂春暖日迟迟,杖履花间事事宜。樵竖陇云归野唱,耕儿初雨放朝犁。床头瓮熟新成酒,竹里香生未探芝。浪说神仙行地上,吾家今有老庞眉。”“十年索伴在长安,子舍迢遥入望难。书到喜传能健饭,客来随意足交欢。自怜持檄徒劳梦,谩道燕鱼作意看。千里称觞无可似,全凭笔墨劝加餐。”诗后附言说明作者作书的意图:“小诗二首,呈祝心南伯父七十初度。”落款:“侄芳朝”。下钤朱印一枚,篆书,文曰:“笠庵”。

程芳朝,字其相,号笠庵,顺治丙戌举人,丁亥(1647)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授内国史院编修;不久迁秘书院修撰,翻译五经;后又出任会试同考官,转任春坊左谕德;十一年提督北直学政(明代永乐初年建都北京后,称直隶北京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迁国史院侍讲学士。笔者所见许多资料,对程芳朝的生卒年月均未记载,近日翻读《程氏宗谱》,才查清其生卒年月。据《程氏宗谱》载:程芳朝生于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卒于康熙十五年(1676),享年66岁。又据《香祖笔记》载:“程公芳朝以丁亥榜眼及第,至侍读学士,升太常寺卿。”《池北偶谈》也载:明嘉靖二十年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本朝康熙三年,黎维卒,遣侍读学士程芳朝充安南正使,前往安南谕祭维,五年册封黎维禧为安南国王。在安南期间,程芳朝“宣畅德威,不抗不抑,临走时,远人争赋诗饯送”。他为安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后任詹事府少詹事,转太常寺卿,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潘蜀藻称:“公尝奉宣于御前,伏几作大字。上嘉其端劲,方欲大用之。”晚年借疾归里,时人评他:“为人平易正直,悃无华,天性纯厚,不事园亭丝竹之娱……乞休归,杜门却扫,弗与人事。”

该中堂,书写得体,雄强茂密,精力内含,瘦劲有法,高胜绝人。运笔流畅,行如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一种结构沉着、真情流动、点画飞扬的感觉,字字体现出颜体行草书风格之妙。通观整幅中堂,可见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尽显其中。正因为如此,程芳朝的书法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评价甚高。与他同时期的著名学者、诗人方文在《方山夜集》中称颂他:“昕夕惟闭门,读书穷四部。墨妙宗平原,艺苑称独步。”程芳朝的书法作品传世很少,此件作品虽历经九百年,仍然保存完好,非常珍贵。

程芳朝轶事

程芳朝,名钰,字其相,号立奄。清初桐城人。顺治四年(1647)殿试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康熙五年(1666)特任册封安南正使,转太常寺卿,加一级。后请求归里,年66卒。

程芳朝幼时家贫,但一心治学,求学期间,因家贫常无力交纳口粮,书院伙房有一伙夫,姓林,是个驼背的老人,人称“林驼子”。林厨念程芳朝可怜,常在程芳朝所带大米不足时以量米竹筒底部量每日做饭的大米,帮其度过难关。

某年夏天,时近中午,程芳朝路过一同学家,同学正在收成熟的梨子,见程芳朝来家,立即停止摘梨,毫无待客之意,程芳朝识趣走开了,程芳朝只得朝下一家同学家走去,同学家正在杀鸡准备改善生活,见程芳朝来家,立即把抓在手中准备宰杀的鸡放了,客气了几句留程吃饭,程见此景哪里还有心情,寒喧几句离开了。程芳朝忍着饥饿朝下一家同学家走去,一进院门,见同学正在摘丝瓜准备下面吃,见程芳朝来到,热情地招待程芳朝吃了一顿热呼呼的丝瓜面。

某年岁末,程芳朝归家过年,至家已年三十了,家中实无余钱买肉过年,程芳朝为不让妻儿失望,只得亲自上邻人池州籍胡屠夫家赊肉,胡屠夫外出收账,仅小徒弟在家,小徒弟虽久慕程芳朝的学识和为人,但做不得主,经不住程芳朝相求,仅赊给他一只毛糙猪头,程芳朝提着猪头回到家里,将猪头洗尽下锅桑菜阋患胰擞行┗缧裙辏涣舷挛绾婪蚴照斯榧遥⊥降芙恢恢硗飞薷囊晃牟幻某谭汲鹜降芙硗芬兀⊥降芪薹ㄖ坏蒙铣谭汲魅。闯碳乙豢矗硗芬牙迷诠铮话旆ㄖ坏糜靡恢惑衫榻硗防坛龃撸谭汲醋乓还吞溃倏纯匆慌粤骼岬钠薅档溃骸拔移薏灰崃傲埃奕庥刑酪补辍S谐蝗帐痹俗杖漳昀慈漳辍!

程芳朝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顺治四年(1647)殿试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可谓高中皇榜,一飞冲天。有一年,程芳朝任安南史巡查,行至安徽池洲地界,程芳朝命船泊于江心,任由地方官接船而不下船。池州地方官急坏了,看来程大人是要合适的人来接才肯下船,首先请来的程芳朝读书时同学,程不下船,作诗一首:“东风不卸梨,弯刀不杀鸡。丝瓜下雀面,苏州程伯宜。”坚不下船,诸同学听后,个个羞愧难当,悔不该当年对程芳朝的慢待。池州界地方官想来想去,实无办法。恰此时有一捞狗屎的驼背老人行至江边,打听何事,听后说:大人可让我一试,老人站立江边,对船喊到:程大人,林驼子接您下船了。”船舱中程芳朝听到熟悉的声音,走出来一看,乃是当年书院恩人林厨子,立即通知靠岸下船,但有一条件,必须用猪肉案子当浮桥。池州官员立即差人收集市场上的猪肉案子,搭成浮桥,方接得程大人下船来,程芳朝召林驼子前来答话,你有何要求,本大人一定想法满足你,报答你当年之恩。林驼子道:“只求程大人许我一人捞池州府的狗屎。”众人大笑,程大人摇摇头笑说:“这个许得。”此后池州府卖肉的屠户都不用肉案子,而是挂起来卖的风俗延续至今。

PS:幼年听老人口传本乡程榜眼的轶事,其中求学的艰辛、同学的冷漠、屠户的无情、林厨善良相助和当官后程大人所为,现在想起来似有另一番滋味。也许这些并非是真实的历史,但民间编篡的故事并代代相传下来,似乎在传达着一种思想,也曾浏览过其他版本程榜眼的故事,其中多言林厨义助,程榜眼报恩一节,故续上件听来的陈榜眼轶事,权作茶余饭后闲谈,以免遗失。“苏州程伯宜”此句也问过老人们,也许是程芳朝在苏州居过?未考。

历史评价

他能诗文。清代诗人们称颂他:“听夕阳惟闭门,读书穷四部。墨妙宗平原,艺苑称独步。”也善于书法,尤其擅长行草。他的书法特点是书写得体、雄强茂密、精力内含、瘦劲有法,高深绝人。运笔流畅,行如流水,一气呵成。结构沉着,真情流动,点画飞扬。体现出他深得颜体行草风格之妙。

上一篇:曹贵妃

下一篇:蔡敏(华中师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