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昌禹的个人简介
崔昌禹,男,朝鲜族,1963年生,建筑学专家,工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昌禹在日本研究和工作的10年期间曾承担了结构形态创构方法等科研项目,提出了理论方法来确定空间结构形态的设计方法―“改进进化论方法”和“高度调整法”,并努力推广到实际工程设计中去,在国内外首次利用理论方法设计了十多项大跨空间结构,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得到了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2.9-1986.7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工 结构工程学士学位;
1990.9-1993.3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空间结构工程 获硕士学位;
1998.4-1999.3 日本大学工学部1998年9月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进修);
1999.4-2002.3 名古屋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研究科 获博士学位;
2002.4-2004.3 名古屋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研究科(佐々木构造计画研究所研究员) 共同研究员。
工作经历:
1986.8 -1990.8 吉林延边建筑设计院 助理工程师;
1993.4 -1994.3 大连大港建筑设计公司 工程师;
1994.4 -1997.3 现代建筑设计院 总工程师;
2002.4-2006.10 日本:佐々木构造计画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员;
6.2006.11-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日本建筑学会会员。项目负责人。
负责的基金/项目: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构形态创构理论与应用 2007.01-2009.12。
研究方向
新型空间结构体系;
自由曲面结构;
结构形态创构理论。
主要贡献
在日本研究和工作的10年期间曾承担了结构形态创构方法等科研项目,提出了理论方法来确定空间结构形态的设计方法―“改进进化论方法”和“高度调整法”,并努力推广到实际工程设计中去,在国内外首次利用理论方法设计了十多项大跨空间结构,得到了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在上海喜马拉雅中心的抽象建筑造型表现中,崔昌禹参与了其复杂受力情况的计算分析,独立编制程序,经过强度验算为建筑师提供了合理的曲面构造方案。
曲面结构是与建筑表现密切相关的“形状抵抗型”空间结构。曲面结构形态的选择、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审美性等对建筑物的所有要求。上海喜马拉雅中心的建筑师构思是典型的构造曲面表现方法。
在他的研究论文中提到 “曲面结构(如壳体)的受力性能主要取决于结构的曲面形状。利用曲面高度参数与结构应变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自由曲面创构方法来保证结构达到“薄”而“刚”的统一。该方法基于有限元法,通过计算应变能对曲面高度的微分,并根据应变能变化的敏感程度对曲面高度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一个结构应变能最小的合理结构形态。利用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参数(约束条件,空间条件)得到多种合理曲面形态,供设计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以对建筑意图所设定的初始形状进行修改,求得近似合理的结构几何形状。工程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所得到的曲面结构基本以薄膜应力为主,而且能保证足够的刚度。” 该方法为建筑师设计复杂曲面提供了可能,提供了科学的受力依据,同时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建筑曲面表构思。
工程设计:
1.西班牙BLANES BARCELOANA的 LIFE PARK文化设施(准备施工);
2.日本北方生涯学习中心(已完工);
3.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已完工);
4.日本福冈公园设施,(已完工);
5.卡特尔国家博物馆等国际投标方案及实际设计项目(正在施工);
6.日本 各务原市瘸 ☆ㄏ毪紊ㄒ淹旯ぃ
学术论文:
1. C.CUI,H.OHMORI and M.SASAKI, Computational Morphogenesis Of 3d Structures By Extensed ESO Method,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hell and Spatial Structures(IASS),Vol.44, pp.51-61,2003.
2. 崔昌禹、大森博司、佐々木睦朗、张ESO法による构造形态の创生-三次元构造への张-、日本建筑学会构造系论文集、第576号、pp.79-86,2004。
3. 崔昌禹、 严慧、结构形态创构方法-改进进化论方法的建立与它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报、2006.10。
4. 崔昌禹、 严慧、自由曲面结构形态创构方法-高度调整方法的建立与它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