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钜夫

时间:2023-12-14 06:27:23编辑:小周

程钜夫的个人简介

概述程钜夫(1249―1318),初名文海,以字行。郢州京山(今属湖北)人。元代文学家。吴澄同学。宋亡后入大都(今北京),留宿卫。 元世祖试以笔札,改授应奉翰林文字,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历仕四朝,号为名臣。追封楚国公,谥文宪。文章雍容大雅,其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基本信息栏中文名,程钜夫外文名Cheng,Jufu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京山出生日期,1249年逝世日期1318年职业官员主要成就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代表作品《大天乙真庆万寿宫》等

人物生平

程钜夫(1249-1318年)元代诗人。本名文海,字钜夫,因避武宗仁惠宣孝皇帝海山的名字之讳,改用字代名,郢州京山(今湖北京山)人。号雪楼,又号远斋。元世祖至元初年,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元世祖曾召见他,问他南宋贾似道为何许人。他应对极详,世祖甚喜;给以笔扎,他书二十余幅以进,世祖大奇之。命置之翰林,因其年少,于是令应奉翰林文字,并面嘱朝政得失,朝臣邪正,都得进言。不久,进翰林院修撰,屡调集贤直学士,兼秘书监。公元1282年,奏呈取用江南仕人、南北之人同样当选、立考功簿、置贪赃簿、给江南官吏薪俸等,朝廷多采用之。公元1286年,陈请兴建国学;遣使江南寻访遗逸;御史台、廉访司宜南北之人通用。世祖嘉纳之。公元1287年,授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推荐赵孟睢⒂囗サ榷嗳耍皇雷嫜“沃锰ㄏ懿⑹谟栉难е啊;钩喑旅窦淅孜迨拢皇诩脱浚曰剐刑ā91289年,丞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他上书请清尚书之政,减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桑哥大怒,六次奏请杀掉他;世祖不许。公元1293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公元1300年,迁江南湖北道。到任后,首先对行省平章家奴中为民害者予以处罚,上下肃然。公元1308年,修《成宗实录》。公元1312年,修《武宗实录》。后以病乞归田里,特授光禄大夫。
程钜夫一生飞黄腾达。他5岁就学,由于长辈谆谆教诲,家学渊源深厚,他从幼年时代开始就显得出类拔萃,文思敏捷,过目成诵,17岁开始从学于龙渊先生胡自明,19岁开始游学于临川临汝书院,从学于徽庵先生程若庸,和翰林学士吴澄(谥号文正)是同窗,都是教育家李燔的三传弟子。公历1276年初,元兵南下,程钜夫的叔父程飞卿献出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城池投降了元朝。程钜夫作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元世祖极赏识程钜夫,改任翰林应奉,不久又进职为翰林修撰,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公元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畹20余人。至元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公元1300年(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所在均有政绩。公元1304年(大德八年)拜翰林学士。公元1308年(至大元年),修成宗实录。公元1310年(至大三年)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公元1312年(皇庆元年),修武宗实录,并议行贡举。公元1314年(延v元年)以老病求致仕还乡。元仁宗命廷臣以下在大都齐化门为他饯行。居家三年去世。公元1325年(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程钜夫为四朝元老,40余年间出入显要,朝廷典册多出其手,是元代前朝最主要的文臣之一。他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为朝野视为楷模。今存《雪楼集》行世。

相关事件

有一天,元世祖忽必烈召见程钜夫,让他书写笔札以观其才能,他立即写了二十多幅笔札呈上,忽必烈很惊奇,问他担任何职,他禀告说是一千户。忽必烈对近臣说:“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的确聪明有见识,可安排为翰林。”不久,求相火礼霍传旨召他至翰林院,因见他年轻,就任命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忽必烈嘱咐他:“从此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证,都应该为肤言之。”他顿首谢恩说:“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力以报答陛下。”程钜夫耿直敢言,深得忽必烈信任。末久升为翰林修撰,再任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这与其机遇、才能、忠诚、通晓典章制度,且又熟悉江南情况、能与宋遗民沟通感情是分不开的。当时元朝廷将人分为五等,一为蒙人,二为鲜卑人,三为色目人,四为汉人 (中原一带汉人),五为南人,即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本来南方汉人文化程度较高,但因原在南宋境内,元朝政府就有意去压制、歧视。为改变这种局面,公元1282年(至元十九年),程钜夫奏陈五事:一、取会江南仕籍;二、通南北之选;三、立考功历;四、置贪赃籍;五、供给江南官吏棒禄。这五件事是为了争取江南人与北方人有同等选拔提升的机会,享有同等待遇的权益,并制定章程,不管南人还是北方人,都应同样因功而获奖赏,因贪赃枉法而受惩罚。朝廷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他被任为翰林集贤学士同领会馆事。
公元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他当面向忽必烈提出:“首先应兴建国学,请求派遣使者到江南去,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都应参酌使用南北之人。”忽必烈欣然同意了。次年,立尚书省,忽必烈下诏以他为参政政事,他一再推辞。忽必烈计划任命他为御史中求,台臣说:“程钜夫是个南人,况且年轻,不可重用。”忽必烈大怒说:“你没有用过南人,怎么知道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都必须参插用南人。”于是钜夫仍以集贤直学士职,加拜侍御史台事,不久,朝廷派他奉诏往江南一带徵访贤能。
起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文字,自决定派人到江南搜访遗逸以后,忽必烈特地命令可以用汉字书写诏令。临行时对程钜夫说:“早就听说赵孟获、叶李二人有名望,请务必招此二人来。”钜夫到江南以后,除招致赵、叶两人进京外,又举荐了赵孟睢⒂喑汀⑼蛞欢酢⒄挪尽⒑慰榷嗳耍灰话才帕颂ㄏ芗拔难е啊n曳蚧氐匠⒑螅诿窦渌吹降闹握∩献喔噬希M兴慕庠诳凸凵希欣诮准睹艿幕汉汀S捎谕萍瞿先顺鍪说拇胧┯胨裣秃檬俊⑿巳逯匚牡奶扔胄卸蟠蠡汉土嗣珊褐涞拿褡迕埽彩姑扇酥鸾ソ邮芰撕喝说母叨任幕:罄丛⒛芄换指纯凭佟⒈嘈尥际榈任慕淌乱担挥刖胤蛞饧泄亍
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宰相桑哥专权,法令苛急,四方骚动。程钜夫时任江南行台御史,他毅然入朝上疏,请求弹劝桑哥。他面见皇上,直言票说:“臣听说天子之职,最重大的事就是选择宰相。宰相之职,最重要的事就是迸贤任能,如果不以进贤为急务,只是用心事在增殖财货上,这就不是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从前汉文帝向相国周勃问及刑狱与钱谷事,周勃回答不出来。推说,刑狱事应问廷尉,钱谷事应问治粟内史。汉文帝不悦,因为宰相要上理阴阳,下顺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这是宰相的职责。如今权奸用事,所任命的官员,大多是贪财邀利之人,江南一带,盗贼不断,就是因此之故。臣认为应罢除贪利之官,推行恤民之事,这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桑哥闻知大怒,将他竭留京师,不放回江南,并六次奏请杀他,但忽必烈均末准许。
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程钜夫出任闽海道肃政廉访便,他兴办学校,注重教化,一时僚吏畏其严明的法纪,百姓爱戴这位慈善的长官。大德四年,调任江南湖北肃政廉访使。到任后,首先就整治了行省平章事家中一个祸害百姓的家奴,引起了震动,一时上下法纪肃然。其时,他注意选拔人才。如龙兴富城(今羊城市)揭僳斯,刻苦好学,这时正在漫游湘汉,程钜夫听说有这样一位好学的年轻人,立即召见他,诵其诗文,大加赞赏,经他推荐,揭僳斯出任国史编修官,累官至侍讲学士。后来揭在文史上很在成就。
公元1304年(大德八年),他被调回朝中,召拜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公元1306年,因天旱时又突起风暴,星象有变。钜夫应诏奏陈洱灾除害之策,他提出敬天、尊祖、清心、持体、更化五条。成宗认为很正确,加以采纳。其时云南省臣提出:世祖忽必烈曾亲征云南,民众愿意在点苍山刻石以纪功德。皇上便下诏令钜夫撰文。公元1307年,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未久留为翰林学士。成宗崩,他奉命修《成宗实录》,于公元1308年(至大元年)完成。又拜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留为翰林学士承旨,公元1312年(皇庆元年),修成《武宗实录》。
公元1313年(皇庆二年),他应诏上奏陈桑林六事,触件宰相意。次日,仁宗派近臣去安慰他说:“中书省集议,惟卿所言最恰当,以后望畅所欲 言,不须顾忌。”于是诏钜夫与平章政事(宰相)李孟一同议政。参知政事许师敬欲推广贡举法,钜夫建议“经学当主程颐、朱喜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于是,仁宗命令钜夫起草诏令推行其主张。三个月以后,钜夫因病乞归故里,末获准许。诏令由太医给药物治疗,安排他儿子程大本为郊祖署令,以便就近侍养。并时时派近臣去看望他,安慰他说:“卿乃是世祖旧臣,惟忠惟贞,其勉加餐粥,只是要稍留京师,以宽肤心。”钜夫还是坚持要归故里,皇上只好特授他为光禄大夫赐上尊,在齐化门外设宴欢送,命廷臣以下均参加饮饯。派驿骑送他南还,并敖令各行省及地方官员时加慰问。钜夫回到了家乡,五年以后,这位历仕四朝、忠心耿直的名臣病故了,享年七十。

代表作品

程钜夫留下的《大天乙真庆万寿宫》乃武当山碑刻诗,就是道教在朝野上下备受推崇时所写。诗人在诗中写了武当山的风景壮观气象“羽轸之圩均房间,百云峨峨武当山。根盘千里阻且艰,七十二峰罗烟寰”,又写了相传真武大帝的“披发仗剑”,灭妖斩魔的威力,希望借助这种威力,使国土玉宇清澄,国安民富,普授恩泽,“愿神永永哀民艰,风扫秽浊无洞 。我皇万岁御九寰,兴圣怡愉长朱颜”。“哀民艰”、“扫秽浊”之句可看出诗人是作风正直、常虑国事的有识之士。

历史评价

《四库总目提要》一书中对程钜夫及其文章评价很高,赞誉他“宏才博学,被遇四朝,忠亮鲠直 ”,“文章亦舂容大雅,有北宋馆阁余风”,“其诗亦磊落俊伟,具有气格……古诗落落自将,七言尤多遒警。当其合作,不减元v诸人”(指苏东坡、司马光、黄庭坚等人)。他所著作的《雪楼集》45卷(今存30卷),包括函诏制册文10卷,序记书文15卷,还有部分诗歌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精当,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艺术价值,为治元史者所经常引用。

上一篇:陈章良

下一篇:丁强(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