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五的个人简介
陈庆五(1907―1935),字喜泉,又名原壁,南郑县安坎乡人。个人简介
陈庆五(1907―1935),字喜泉,又名原壁,南郑县安坎乡人。
人物经历
1922年考入汉中单级师范,参加其表兄汉中联中学生何挺颖及孙绍亭等组织的读书社,阅读《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考入省立汉中第五师范学校。1927年夏毕业于省立汉中第五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注)。秋天,陈庆五至四川成都,考入岷江大学历史系积极参加成都学潮,反对四川军阀抓捕青年学生,他在报上发表《马蹄声声》的讽刺文章,招来当局的缉拿。陈庆五被迫转入四川师范大学学习,仍然积极参加学潮斗争,写了《皇姑的桂冠》等一些揭露封建、唤醒民众的诗歌散文。成都学潮遭到四川当局的镇压。陈庆五等汉中籍学生转往新津簇桥镇等地农村,开展革命活动,但继续被追捕。1930年冬陈庆五等人在四川党组织的帮助下,徒步返回汉中。陈庆五回南郑后,先后以黄官岭小学校长和协税女子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31年2月,中共高台寺小学支部成立,偶彦民任书记,陈庆五任组织委员。4月,偶彦民陈庆五建立石咀子农协会。6月,农协会处决了伪排头程海章。10月,周家坪,协税、流西河党支部分别建立。随即在高台寺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共南(郑)褒(夺)西南区委员会,受陕南特委领导,偶彦民任书记,陈庆五任组织委员。
1932年春,南褒西南区委又分别建立了三洞桥、石咀子、陈家河沟党支部,发动了打粮差的斗争,处决了国民党大西区分部书记协税镇长陈金亭,释放被押的抗捐饥民120人,烧毁镇公所摊派捐款的花名册。夏天,陈庆五调陕南特委工作,以特委巡视员之职指导洋县县委工作,其公开身份是洋县中学教员。
1932年除夕,陈庆五与赵德懋、偶彦民、陈小屏到汉中城内挂匾巷杨奠藩家,参加陕南特委军委工作会议。由于杨奠藩的“卫士”泄密,特务包围了会场。杨奠藩、偶彦民被捕,其他人突围出城。陕南特委随即派赵德懋夫妻离开南郑,回凤县老家开展建党工作。德懋受聘为凤县西街小学训育主任,于1933年5月建立了中共凤县支部干事会。
1933年8月,应赵德懋的请求,陕南特委派陈庆五和陈小屏到凤县协助赵德懋开展工作。庆五、德懋在凤县西街小学教书,发展了六名党员,凤县党支部发展到11人,他们向学生灌输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印传单,写标语,向群众宣传革命。1933年11月6日晚,凤县国民党军警包围了西街小学。庆五、德懋在学生掩护下,越墙脱险,至双石铺小学,叫上在此教书的陈小屏同奔天水。途经唐藏时,与德懋的同学高星北相遇,无意中泄漏了真情,高星北急向天水胡宗南部告密。当三人住进天水西关明德客栈时,德懋又在街上遇见了汉中联中同学中的三个敌对分子。次日晚,庆五、德懋被捕,陈小平脱险回南郑。
陈庆五、赵德懋在胡宗南第一师军法处受尽酷刑,但从未吐露一字机密。因无证据,敌人以所谓“危害民国罪”判刑六年,关进天水第三监狱。
在狱中,他们向难友宣传共产主义,秘密发展党员,成立狱中党支部和陇南人民抗日支队。1936年正月初一晚,狱中看守官员多回家团聚。看守班长张鼎位(中共党员)放出陈庆五、赵德懋,去看守所提出六枝长枪,又搜集其他武器,捆绑起看守兵,打开牢门。
陈庆五、赵德懋率领140多名难友,出天水南门,向陇南山区进发。行至罗家堡时,被胡宗南部追上,支队进行了英勇战斗,直到子弹打完,陈庆五、赵德懋等14人被捕。1936年正月初七日晨,陈庆五等14名陇南人民抗日支队战士,在天水北关外太山庙山根下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