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弟的个人简介
陈必弟(1915―2006)出生在加拿大的温雷帕克市,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的俄勒冈。1933年至1938年在奥尔根大学学习,其间以交换生的身份于1936年至1937年到中国广东的岭南大学学习。返美后,于1938年毕业于奥尔根大学。1940年10月,随张纪正来到中国。自1983年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历任第六、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基本内容
陈必弟(1915―2006)出生在加拿大的温雷帕克市,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的俄勒冈。1933年至1938年在奥尔根大学学习,其间以交换生的身份于1936年至1937年到中国广东的岭南大学学习。返美后,于1938年毕业于奥尔根大学。1940年10月,随张纪正来到中国。自1983年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历任第六、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陈必弟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这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从此,陈必弟成为华籍美人。她的儿子张博道回忆,从那以后,陈必弟总自称是“滑稽美人”。
陈必弟是位勇敢的西方女性。1936年至1937年,她以交换生的身份到中国广东的岭南大学学习。1937年抗战爆发,她结束在岭南大学的学习北上,从香港经上海、南京,到达北平。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陈必弟滞留北平,亲眼目睹了一批批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而负伤的中国军人无人护理的惨状。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她参加了外国团体组织的伤员护理工作。为了让世界了解日军暴行,陈必弟秘密买下美国记者在沦陷区拍摄的日军残杀中国人的照片,冒险将它送到美国,其中有一张登在美国的报纸上,这引起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她返美后,结识了中国留学生张纪正,后结为夫妻。1940年10月,陈必弟随张纪正来到中国,在天津安了家。
在天津安家后,陈必弟接到美国领事馆的函电,安排她全家离华回美工作,并承担一切费用。她立即到美国领事馆表达了她的留华意愿。后来,她进入天津的津沽大学教英语。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过程中,她曾多次捐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陈必弟调到北京外文出版社,担任英语改稿工作。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张纪正和陈必弟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1979年,几个孩子都想到美国去闯荡闯荡,就决定去申请美国护照。按当时的规定,因他们出生时陈必弟还是美国国籍,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能申请护照。但陈必弟当时却反对子女们出国,她希望几个孩子多为中国尽力。张博道回忆,当时母亲认识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但却一直不肯告诉他们大使馆的电话号码,眼看申请护照的时间要到了,后来,还是张博道的妹妹把那个电话号码翻了出来,他们才和大使馆联系上。
在几个子女陆续在美国定居后,陈必弟虽此后多次赴美探亲,但却谢绝了子女和亲友的挽留,放弃了随时可以定居美国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直至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