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洪

时间:2023-12-15 03:46:52编辑:小周

曹文洪的个人简介

曹文洪,男,黑龙江黑河人,出生于1963年10月。

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人物经历

1985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毕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职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职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9年1月,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试用期一年);

任免信息

2019年1月17日,任命曹文洪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试用期一年);

主要兼职

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水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际水力学协会(IAHR)会员

获奖情况

1. 黄河口治理与水资源研究,获得1998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获得200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获第六届钱宁泥沙科学奖个人奖(2001年)。

4. 黄河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的应用,获得1998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 土壤侵蚀的坡度界限研究,获得1999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6.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获得1997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7. 大凌河白石水库泥沙模型试验,获得1996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8. 灰色系统软件包的开发及其在流域产沙中的应用,获得1998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六届优秀青年成果一等奖。

9. 大凌河白石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分析报告,获1993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10. 嫩江北引渠首江道整治动床河工模型试验报告,获1999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11. 柳河上游治理对闹德海水库、下游河道及入辽泥沙影响的分析计算, 获1993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成果三等奖。

12. 三峡水库形态用其冲淤特性初步研究, 获1987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成果奖。

13. 县川河、偏关河、朱家川、红河流域水沙变化分析及其预测,获水利部科教司荣誉奖。

14. 1993年获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和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颁发的荣誉奖。

人物成就

主要从事江河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参加包括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30余项科研项目,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应用到实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被多个国际合作项目聘为专家,多次作为评审专家参加本行业科研成果的验收和评审,是水利学报、地理学报和泥沙研究等刊物的评审委员。撰写科研报告40余篇,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八项,2002年获钱宁泥沙科学奖。在河床演变与河道治理、泥沙运动与湿地演变机制、泥沙数学模拟、土壤侵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三十项余项,撰写科研报告40余篇,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八项。在河床演变与河道治理、泥沙运动与湿地演变机制、泥沙数学模拟、土壤侵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1.基础理论研究

(1)独立完成的"土壤侵蚀的坡度界限研究",解决了国内外关于侵蚀的界限坡度长期争论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同行专家公认,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99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1998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将湍流猝发理论用于潮流与波浪共同作用下挟沙能力研究,得出了物理概念清晰和充分考虑床面附近泥沙交换力学机理的挟沙能力公式,被同行专家誉为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4)将泥沙颗粒从床面扬起的过程概括为三种途径和模式,较好地解释了淤泥质河口海岸泥沙一经起动立即进入悬浮状态的现象。

(5)着重从湿地演变的动力机制与泥沙运动密切相关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度、植被和鸟类等分布与湿地高程的关系。

2. 数学模型研究

(1)研究开发的多系统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解决了黄河水沙变幅大,河床冲淤剧烈,水流与河床形态相互调整等关键性的复杂难题,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将流域产沙模型与河道泥沙模型进行连接计算的数学模型,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同行专家认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1998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作为数学模型专家和主要参加者完成了"UNDP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项目,建立起一套能反映河道来沙与河口海流输沙和河口延伸相互作用机理的一维、二维相结合的数学模型。用此模型预报了六个流路演变全过程和使用年限,为得出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达到100年的结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外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98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研制开发的适合黄河河口海岸应用的湿地形态模型,适应黄河口含沙量变幅大和海岸变化剧烈的特点,反映径流、潮流和波浪等动力作用下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被同行专家评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1)研究解决了石嘴山电厂扩建工程灰、渣、泥混合体输送阻力和在最大含沙量时保证管道不淤积的最小流速。

(2)实现了对极其复杂体型有压管道的激光流速量测,为刘家峡右岸水电站工程确定了分岔角度。

(3)针对水库的排沙运用方式及泄水建筑物布置形式进行多个方案比较试验,解决了多沙河流上修建的白石水库保持长期有效库容的问题。

(4)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解决了内蒙古达拉特电厂和黑龙江北部嫩江取水工程等多项工程的取水问题。

(5)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铯137(137CS)技术和卫星遥感照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江上游地区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长治"工程的减沙效益。

上一篇:陈英(将领)

下一篇:蔡宗健(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