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年的个人简介
陈宪年,1978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后不久又考取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调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现任佛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佛山市国学研究会会长、佛山市图书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
陈宪年,1998年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兼学报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美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社科联委员,佛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个人成果
先后出版《创作个性论》 、《文艺的审美阐释》、《中国文学与死亡意识》(合著)、《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隋唐卷》(合著),主编教材《美学原理》。
其中《创作个性论》荣获安徽文学奖(政府奖)、安徽图书奖(政府奖),并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在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艺的审美阐释》、《中国文学与死亡意识》先后获佛山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学与死亡意识》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历练
个人经历
1978年的初秋,陈宪年和一批有志青年、莘莘学子经过漫长、艰苦的磨炼、考验,终于踏进了荒芜了十年
的大学校园。强烈地求知欲和思想解放大潮的兴起,在这一茬青年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动力。陈宪年和大多数学子一样,孜孜不倦地阅读、思索文学理论、文学作品、文学史,如饥似渴地吸收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这为这一代人后来的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陈宪年破格提升教授,被选拔为省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乃至被引进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从踏进大学校园那天起,陈宪年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自己热爱的文艺研究、文学批评终身为伴,教书育人,传递薪火。功夫不负苦心人,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三年的研究生攻读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大学中文系教师,讲授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
社会的变革、商品经济的兴起给大学这座象牙塔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文学研究与批评不再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也不再成为引领社会转型、时代发展的新潮,耐不住寂寞的高校教师和文学研究者或辞职下海,或弃文从政,或调出改行。陈宪年则不为所动,一门心思搞学术、搞研究,阅读、思考、写作成为他教学工作之余的唯一活动。专著《创作个性论》(独著)、 《艺术与生命》 (合著)正是这一活动带来的战利品,也是这一时期潜心学术、潜心文艺研究的结晶。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童庆炳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宪年的《创作个性论》是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获得的又一重要成果。......陈先生之作具有理论开拓的价值。但重要的还不在它是u2018第一u2019部,而在它的丰厚的内容和新鲜的创见。” 《创作个性论》荣获安徽文学奖(政府奖)、安徽图书奖(政府奖),并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在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物评价
被引进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后,陈宪年教授虽先后担任了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和学报主编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但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之余,仍初衷不改,潜心文学艺术的探索、研
究,接连出版了学术专著《文艺的审美阐释》(独著)、《中国文学与死亡意识》(合著)、《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隋唐卷》(合著),主编教材《美学原理》。其中《文艺的审美阐释》、《中国文学与死亡意识》先后获佛山市“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文学与死亡意识》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而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课题《艺术通感研究》也进展顺利,已发表多篇中期成果。 作为一名教师,陈宪年教授深知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但他更明白,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教师自己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保证。从教二十多年来,陈宪年教授的职称、职位变了,环境、对象变了,但坚持给研究生、本科生乃至函授生上课的信念不变,来到佛山不足十年,已先后给人文学院等院、系讲授过《文学概论》、《美学原理》、《文艺心理学》、《创作个性研究》、《艺术欣赏研究》、《学术论文指导》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文艺、从事文艺工作的弟子。
个人感悟
在陈宪年所带的研究生或指导,推荐的研究生中,已有六人考取博士,两人晋升为教授,其中几位已在国内文艺批评、文艺研究界展露头角。陈教授对此颇为自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明显区别于谈自己成就时的平和、安宁。每有弟子著作寄来或新论发表,陈宪年教授都会认真阅读并提出中肯意见,而身边在读研究生弟子的文章,则从文章框架到词句润色都浸透着陈教授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