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科峰(医生)的个人简介
窦科峰(1956年2月-),男,生于陕西乾县,200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
擅长复杂肝、胆、胰、脾及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1970年参军,1973年被部队推荐到第四军医大学护校学习。
1975年窦科峰从护校毕业,被安排到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普外科,成了一名男护士。
1977年经科室推荐参加高考,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窦科峰再次回到曾经做护士的普外科当了临床大夫。
1988年至2001年他先后获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2年他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研修,系统掌握了肝脏肿瘤、肝脏移植及胆道肿瘤等国际前沿领域知识。
1997年起担任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二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领域
擅长复杂肝、胆、胰、脾及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个人职务
管理职务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
学术兼职国际肝胆胰外二科协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普外及器官移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长链非编码RNA-Neat1调控p53/BECN1参与移植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M2型极化巨噬细胞促复合胰腺脱细胞支架血管化的机制研究
巨噬细胞在异种脱细胞肝基质体内重塑中表型转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hAT-III和hTFPI修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纠正异种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紊乱的研究
肝损伤后肝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协同再生的分子机制
利用SAGE技术对大鼠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基因表达模式的系统研究
人肝癌ScFv-Fc分子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人肝癌特异性抗体的筛选与功能鉴定
MHC四聚体与蓖麻毒素A链交联物诱导大鼠肝移植耐受。
项目成果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学基金10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窦科峰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先后主持开展了氧自由基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与防治、MHC四聚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肝癌单链抗体库的构建筛选研究等,目前正在研究自体干细胞移植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和肝癌干细胞等基础研究,经过严格筛选,已经得到一株肝癌特异性抗体,有望在肝癌治疗中获得突破,率先发现微量元素铜、锌等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并且研制出中药“肝胆康”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肝脏微循环等对肝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肝外伤的救治、肝巨大肿瘤切除和肝脏移植对肝缺血损伤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防治方法。
窦科峰教授积极倡导活体器官移植,先后主持开展了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部分移植术、血型不同的辅助性原位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和当时国内最小年龄的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并继续保持着国内活体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并广泛开展各种全肝移植术式,成功完成世界最高海拔复杂条件下的肝移植、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的肝-肾-胰联合移植、单肝段移植等创新手术。此后又创造性的开展了异位(脾窝)辅助性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以上探索,为终末期肝病和部分先天代谢性肝脏疾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从而缓解了供肝短缺的难题。
2013年6月7日窦科峰带领团队与多学科专家携手,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转基因猪-藏酋猴异种异位脾窝辅助性肝部分移植手术实验,移植肝脏和受体猴存活14天,一举打破此种高难度移植手术动物术后存活9天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在以猪为供体的异种肝脏移植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异种器官移植走向临床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此外,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结肠癌肝转移等,取得满意疗效。他所采用的沿肝血管瘤包膜分离,完整切除的方法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提出“切瘤不切肝”的理论,改变了以往切瘤必须切肝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获得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