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光的个人简介
陈普光,岭表酋长陈龙树之子,泷州永宁县令(武德五年以永熙县改名,今广东罗定西南),泷州溪峒豪族。道场建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由时任泷州永宁县令的陈普光与僧人惠积主持建造。道场位置在龙龛岩洞的洞口石室前,东南方向...基本内容
陈普光,岭表酋长陈龙树之子,泷州永宁县令(武德五年以永熙县改名,今广东罗定西南),泷州溪峒豪族。
道场建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由时任泷州永宁县令的陈普光与僧人惠积主持建造。道场位置在龙龛岩洞的洞口石室前,东南方向,一座两进。在道场正殿神龛的北壁画有一幅“当阳像”,即当朝皇帝李渊的画像。左右两旁厢房,绘有飞仙、宝塔、罗汉、圣僧的壁画。道场众僧礼佛,“洪钟一扣,响彻三十三天,石磬再鸣,还闻十八地狱,红幡外飓,彩影乱于云霓,香烟内腾,素气通于迥就。”为此,道场成为岭南一著名佛教圣地。
道场的第一、二代主僧分别为本地人惠积和宝亮。在唐高宗李治上元年间(674―676年),当地人陈普光的长子陈叔琼,在神龛中建造“当阳连地尊像”一座,即唐高宗李治的立地像。
公元690―698年之间,有效趾郡(即现越南)僧人宝聪,来龙龛道场顶礼膜拜,并与陈叔琼一道,对道场作了进一步的修建,宝聪并作主持。
陈普光死后,陈叔琼的三位胞弟陈叔、陈叔玮、陈叔便令其门宗于道场之南(正门内)建造释迦牟尼尊像一座。该道场曾于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年)进行过第一次重修。到武则天年代,尤其崇尚佛教。武则天自号“金轮圣神皇帝”(“金轮圣神”是佛教名词)。
至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在全国上下一片崇佛的环境影响下,由陈普光的孙辈主办,对道场进行第二次重修。这是大规模的重修,其时请当朝位列公聊、且在国都长安供职的泷州(现罗定市)人陈集原撰文以纪念此盛事。于是,陈集原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龙龛道场铭并序》。
辟道场一事,其同胞陈集原所作《龙龛道场铭》有述:
“武德四年,有摩阿大檀越永宁县令陈普光,因此经行,遂回心口,愿立道场,即有僧惠积,宿缘善业,响应相从。惠积情慕纯陀,巧自天性,即於龛之北壁,画当阳像,左右两厢,飞仙宝塔,罗汉圣僧。虽年代久远,丹ぬ如(阙一字)粉色凝沈,采影犹在。洪钟一叩,向除淆十三天;石磬再鸣,远闻十八地狱。虬蟠外扬,彩影乱于 霓;香烟内腾,素气通於迥(阙一字)。故得法流猾 ,释教被於无垠;元化遐覃,振锡穷於有截。岂如白马驼经,灵泉创於方丈;缁衣阐教,庐山顿其威仪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