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瑞

时间:2023-12-18 10:46:58编辑:小周

陈先瑞的个人简介

英雄陈先瑞,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他四次转战陕南,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红军的“陕南王”。

人物简介

陈先瑞(1914-1996),安徽省金寨县人。15岁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中队长、二二四团营政治委员、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鄂陕边游击总司令,红七十四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团长,警备第一旅副旅长,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五师十五旅政治委员,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陕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九军副军长。引

建国后,历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生平

陈先瑞(1914~1995),金寨县双河镇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给地主放牛,家境贫寒,受尽欺凌。民国18 年8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先后任红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七团团部勤务兵,红四方面军手枪团班长,红二十五军手枪团分队长、中队长,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一营政委和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并多次立功。 民国23 年11 月,他随红二十五军长征,12 月到达陕南。月底,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的陈先瑞,奉命带领二二三团七连和少数干部到鄂陕边区的陨西、山阳、镇安等地打游击,开辟鄂陕根据地,并组建了鄂陕游击师,他被任命为司令。民国24 年2 月,鄂陕游击师改为鄂陕游击师总司令部,陈先瑞任司令员,统一指挥鄂陕边区的三、四、五、六、七、九路游击师和华阳游击大队,参加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7 月,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西征北上后,陈先瑞继续领导和坚持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9 月,鄂豫陕特委成立并组建红七十四师,陈先瑞任特委常委、红七十四师师长,率部独立坚持鄂豫陕边界地区的游击战争。在与党中央和红二十五军失去联系、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转战于鄂豫陕三省边界的24 个县境,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打破了敌人三次围攻,歼灭敌人正规军与地方反动武装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 余支,部队由组建时的700 多人发展到2000 多人,箝制了敌人十几个团的兵力,配合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地坚持了鄂豫陕边界地区的游击战争,并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赞扬。毛泽东在接见陈先瑞时说:“你叫陈先瑞,国民党的报纸把你的名字写成了陈光瑞,不管是u2018先u2019 还是u2018光u2019,你在国民党那里挂了号的。人家动用了几万军队围攻你们,就是没搞倒你们,这说明国民党不行。你的名字,我早就从报纸上知道了,人家还要活捉你,赏1 万元大洋,你知道吗?1 万元大洋可不少啊!”民国25 年12 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红七十四师改编为南路抗日军(对内仍称红七十四师),陈先瑞任军长。民国26 年1 月,红七十四师和红十五军团在商县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七十四师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陕南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加强部队的整训。 整训后,红七十四师奉命开赴三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陈先瑞任留守处主任,担任第十八集团军由延安到前线的输送任务。同年10 月,任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团长,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民国27 年5 月,他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在大宁、吉县、延河一带阻止日寇进攻,配合中央代表与阎锡山谈判。民国28 年5 月,配合兄弟部队在宋家川粉碎日寇的进攻。11 月,率部打退了敌马禄部向富县的进攻,歼灭了富县、甘泉顽固派保安队。民国30 年10 月,任警备第一旅副旅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民国31 年3月到民国33 年春,在参加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曾多次回部队指挥作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表扬。 民国33 年4 月,日军进攻河南。为开辟中原根据地,10 月,陈先瑞奉命组建豫西第三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进入临汝、伊川、汝阳地区,建立抗日武装和民主政权。不久,在临汝建立豫中军分区,任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辟了豫中抗日根据地。民国34 年6 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率部进军伏牛山东南地区,先后攻占鲁山县以西的襄河、上汤、中汤、赵村等地,建立了鲁山、南召2 个县级政权、5 个区政府。并受军区党委委托,同国民党高树勋部进行谈判,达成了双方停火、互不侵犯、互通情报、共同抗日的协定。这次谈判对后来争取高树勋部起义起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以数百万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陈先瑞奉命率三分区部队南下,与中原楂岈山分区会合,组成豫中军分区,任分区司令员。占领了遂平、舞阳、叶县、方城、泌阳等城镇。11 月,他任桐柏军区副司令员兼独立第三旅旅长。12 月,任豫南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桐柏山战役,在向新县推进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受到中原军区的表扬。 民国35 年2 月,他任中原军区第五师十五旅政治委员。6 月,中原军区部队突围,他率领十五旅掩护主力突围后到达陕南。9 月,任鄂豫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在镇安米粮地区坚持对敌斗争,8 个多月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向华北、西北的进攻,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内线作战。民国36 年1 月,任鄂豫陕军区二纵队司令员,同年7 月,任中原军区第三十八军副军长,率五十七师、五十五师编入陈赓兵团,挺进豫西,指挥部队在茅津渡以东渡河,奔袭张茅镇的观音堂车站,切断灵宝、陕县间国民党军的联系,抢占了国民党军沿河阵地,掩护大部队强渡黄河,连克陕县、灵宝等城,配合主力完成洛阳战役,歼敌2.5 万多人,解放了豫西广大地区,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刘邓大军主力作战。 民国37 年1 月,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率五十七师和地方部队进入伏牛山区,围剿国民党残部和地方土匪,经月余清剿,歼敌数千人,缴获枪支5000 余支,使豫西、陕南2 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同年3 月,任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九军副军长,继续进行剿匪和开辟新区工作。 全国解放后,1950 年5 月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直逼汉城附近。由于他政治工作做的出色,保证了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陈先瑞回国。1955 年2 月,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1 枚。1961年至1974 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5 年至1979 年,任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1981 年离休后,积极参加领导红二十五军战史编写工作,并从事军史的回忆撰写工作。1988 年8 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政协全国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5 年,在北京逝世。

大事年表

1914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今属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贫农家庭。

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1月参加长征。

1935年9月,任鄂豫陕特委常委等职,经历大小战斗100余次,率部歼敌4000余人。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15师留守处主任等职,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1938年5月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

1939年5月,配合兄弟部队在宋家川粉碎日军进攻。

1944年10月,奉命组建豫西第三支队;不久,在临汝建立豫中军分区,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辟了豫中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陈先瑞奉命南下,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三旅旅长,后任桐柏军区副司令员、豫南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桐柏战役。

1946年2月,陈先瑞任第十五旅政治委员。一年多里,他率部坚持陕南斗争,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向华北、西北的进攻;任第三十八军副军长时,率部歼敌2.5万余人,有力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刘邓大军主力的作战。

1948年春,陈先瑞先后任豫西军区、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九军副军长,围剿国民党残部和地方土匪,歼敌数千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5次赴朝参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1年后历任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等职。

1988年8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因病在北京逝世。

戎马生涯

一进陕南

1934年12月8日,陈先瑞第一次进入陕南,经由豫陕边界的铁锁关抵达洛南县的三要司,尔后即深入到商洛腹地。当时,陈先瑞在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三团担任政治处主任,并兼任该团第三营政治委员。1934年12月下旬,部队到达山阳县的九甲湾,陈先瑞遵照军政委吴焕先的指示,带领该团三营七连的六七十人,于鄂陕边界的郧西、山阳、镇安、旬阳等地,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第七连对外改称“鄂陕游击师”,陈先瑞任游击师师长。从此,陈先瑞就离开红军主力部队,独立开展地方工作,并很快站稳脚跟,打开了新的斗争局面。

1935年1月9日,红二十五军攻占镇安县城后,乘胜在鄂陕边界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一批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和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2月下旬,中共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正式建立,郭述申为特委书记(后为郑位三),陈先瑞为游击总司令部司令员。这时,总部所辖第三、四、五、六、七、九路游击师及总部战斗营(由七连扩编而成),地方武装已发展到2000余人。4月上旬,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辖两个县、七八个区级红色政权)在山阳县的袁家沟口成立。陈先瑞又被选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红二十五军在袁家沟口大捷后,于7月13日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16日,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由长安县沣峪口西征北上,继续长征。与此同时,省委曾两次写信给郑位三、李隆贵、陈先瑞,就红二十五军的行动以及坚持陕南斗争的方针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和指示,但因种种原因,这两封指示信均在送交途中遗失,因而,郑位三等人无法了解红二十五军的行动去向。

红二十五军主力走后,国民党军仍以20多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实行“划区清剿”,斗争形势极为严峻。鄂陕、豫陕两地惨遭敌人破坏,第九路游击师叛变投敌,其他各路损失都很惨重。根据地危在旦夕!当时,留在根据地的鄂陕、豫陕两个特委,都从报纸上获悉红二十五军已转战到陇南陇东,遂于9月9日在商南县梁家坟举行联席会议,双方一致同意将两特委组成中共鄂豫陕特委(又称陕南特委),统一领导和坚持斗争。郑位三担任特委书记。陈先瑞、李隆贵等人为特委委员。根据特委决定,鄂陕游击总司令部战斗营以及第六、七路游击师和山阳西区游击大队,与豫陕游击师的四个游击大队,共同组成红军第七十四师。10月6日,红七十四师在商南县碾子坪正式成立,陈先瑞任师长,李隆贵任政治委员。全师总共700余人,编成两个营和一个手枪团、一个特务连。红七十四师组成后,独立坚持了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展了这块来之不易的根据地。

1935年12月6日,陈先瑞指挥红七十四师首战青铜关旗开得胜,歼敌庞炳勋部第四十军一一五旅二三○团一个营,毙伤敌营长以下百余人。

战后,陈先瑞又及时收拢了第三、五路游击师,补充和壮大了红七十四师。1935年12月26日,红七十四师一举攻占宁陕县城,歼敌保安团300余人。接着又攻占佛坪县城,歼敌一部。这时,特委和红七十四师即在宁陕、佛坪之间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宁佛工委,建立了几处区乡基层政权和地方武装。1936年春节之前,当陕军警备第二旅由南向北进攻而来时,红七十四师于除夕之夜北出秦岭,直入户县境内,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过了一个丰盛的春节。这一行动,迫使西安、宝鸡之敌慌忙派兵堵截。然而,红七十四师又迅速转入秦岭,第二次打开佛坪县城,歼灭了新组建的一支保安部队。

1936年2月,当敌人集中10多个团向宁佛地区发动围攻时,红七十四师由佛坪西进,于沿途歼灭华阳、江口镇两地民团,直奔陕甘边界要地双石铺(今凤县县城),先后歼灭该地和黄牛铺民团400余人。遂于双石铺、黄牛铺之间,破公路、毁桥梁、砍电杆、割电线,切断川陕公路交通达半月之久,并截获敌军用汽车五辆,缴获一批粮食、物资。红七十四师远程奔袭双石铺,凤县、宝鸡等地接连告急,设在西安的西北“剿匪”总部,也不得不派出飞机连日进行侦察。这一连续的作战行动,与红一方面军此时发动的东征战役,恰好形成东西两线的战略配合作用。

1936年2月28日,当敌第四十九师跟踪追击而来时,红七十四师又掉头东返,翻越风雪茫茫的太白山,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征战,突破了敌军四五个团的围追堵截,胜利返回到宁佛地区,于东江口作短暂休整。就在这时,原红二十五军手枪团战士程福才,从陕北经关中到达东江口,送来《八一宣言》和《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等重要文件。3月24日,郑位三以他和陈先瑞的化名,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红七十四师的成立经过及有关情况的报告,交由程福才带往陕北。1936年9月中旬,驻扎陕南境内的几支敌军,大都纷纷向西调去。根据这种迹象判断,陈先瑞估计到陕甘边的战事告急,但他并不了解长征北上的红二方面军,时已相继占领两当、徽县、康县以及围攻凤县的作战情况。为了掌握情况和配合行动,陈先瑞立刻派手枪团尾随敌人西去,一面跟踪进行侦察,一面袭扰敌人。

为了策应陕甘边的战事行动,陈先瑞随后率红七十四师转战于镇安、山阳、商南地区,继而东出豫陕边界展开攻势,由荆紫关经西坪到界牌镇,一举切断西荆公路交通,以吸引和牵制敌人。当时,商县驻军长官公秉藩,即奉西北“剿总”之命恢复西荆公路交通,亲率所部别动总队第一支队和陕西保安队千余人,乘汽车沿公路疾驰而来。11月14日,红七十四师于商南县的富水关,一举打退公秉藩的进攻,毙伤敌人近百名,俘敌中校军官一名,缴获不少枪支弹药。战后,红七十四师又乘胜北上,横扫豫陕边界官坡、兰草、灵峪口、石家坡等地民团,北出奇兵“闹华山”。部队在华山脚下兜了三个大圈子,并派少数部队登上华山,张贴标语,大造声势。“红军闹华山”的消息不胫而走,搞得敌人四处告急。这一出奇制胜的作战行动,有力地配合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以及会师后的山城堡战役。后来,毛泽东称赞陈先瑞:红军主力在西线展开行动,你们就在东边闹华山,配合得不错,很好嘛!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由西安写信给红七十四师,并派李涛、张国华、龙飞虎及电台机要人员,找到红七十四师。李涛传达了西安事变的情况和党中央的有关精神。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即成立了陕南军委会,军委主席郑位三、副主席李涛。红七十四师对外改称南路抗日军,军长陈先瑞。这时,红七十四师即奉命奔赴潼关、灵宝之间展开行动,以配合东北军、西北军阻止国民党“讨逆军”对西安的进攻。1937年1月22日,红七十四师奉命到达商县地区,与南下配合友军作战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军团领导徐海东、程子华、王首道等,对红七十四师独立坚持陕南的游击战争,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与此同时,在跟国民党进行关于红军驻防区域的交涉谈判中,蒋介石提出必须让徐海东、陈先瑞部放弃陕南开至渭河以北。而毛泽东在决定徐海东部撤离陕南时,以陈先瑞部“是陕南土著部队,不愿开渭北,无法勉强”为由,“坚持该部留在陕南”。后经与顾祝同交涉,终于达成了此项协议。这一驻防区域的划定,意在防止内战再起时以便同陕北红军相互策应。

1937年2月初,红十五军团撤离陕南后,红七十四师遂于春节前后进驻镇安、柞水等地。后因粮秣供应困难,便移到长安县大峪口驻防整训。这时,全师三个团共2100余人。1937年8月,陈先瑞奉命率红七十四师开赴三原改编,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后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警备第一旅第二团。

二进陕南

1944年10月,陈先瑞任警备第一旅副旅长,该旅第二团奉命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辖第七、九团,陈先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第四支队一起,由延安经佳县东渡黄河,继而由吕梁经太岳于垣曲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发展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到达登封、禹县、临汝地区后,第三支队即改称河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支队兼军分区),陈先瑞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先瑞所部第三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独立第三旅(仍辖第七、九团),陈先瑞任旅长。1946年2月,独三旅与新四军五师第十五旅合并,保留第十五旅番号,辖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陈先瑞。6月26日,中原军区部队分路实行突围时,旅长王海山率第四十五团随同中原局和军区领导机关行动,于7月中旬突围到陕南商南县境;政委陈先瑞率第四十三、四十四团,随南路王树声第一纵队(欠第一旅)行动,越平汉路西渡襄河,于1946年7月下旬进入鄂西北武当山地区。根据“就地开花”的指示,陈先瑞所率领的两个团,即在房县、竹山、郧县边界地区展开游击活动,积极牵制和消灭敌人,就地开辟以武当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就在这时,陈先瑞忽然又奉命率部北返商洛地区,就任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次远程调动,原是郑位三与李先念所商定的,理由简单而又充分:因其曾经在陕南坚持过两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便于领导和开展斗争。根据中原局电令,陈先瑞率部于1946年9月初由房县以北的大木厂出发向西挺进,绕道白河县境,由冷水滩渡过汉水。之后,就沿着他当年所走过的一条道路,经由郧西边界的崇山峻岭急速北上,于沿途打退敌人的重重堵截,穿过地势险峻的一、二、三天门,很快进入商洛地区。

中原突围,各路部队损失都很惨重。陈先瑞所率领的两个团,总共剩下1000余人,而先期突围到商洛的第四十五团,于沿途所遭受的损失更重。到达商洛以后,第十五旅即改称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王海山,政治委员汤成功。当时,豫鄂陕军区所属之第一、二、三、四军分区,已在8月间先后组建起来。第十五旅按照总的划区部署,即进入柞水、宁陕、佛坪等县境内,于9月下旬建立起第五军分区。豫鄂陕军区领导成员是:司令员文建武、政治委员汪锋(兼)。陈先瑞到职以后,于1946年10月间,带领一个连队,由洛南、商县以东的蔡家川、留仙坪地区出发,到第五分区指导和帮助开展工作。这是一次极为艰难的远程跋涉。由于兵力弱小,较之由武当山进入商洛,更是困难重重。沿途所经过的乡镇及交通要道,全都被敌人封锁得严严实实,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他就领着一个连队,凭着熟悉的地形道路,时而穿插迂回,时而昼伏夜行,经过半个多月的奔走战斗,终于抵达宁陕地区。由于敌情严重,第五军分区部队时已转移而去,未能及时找到。他遂于宁陕、柞水、镇安边界地区,辗转游击寻找部队,试图与分区领导取得联系,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转战,终于在山阳以西地区找到第五军分区部队。

1946年12月,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更为严重,军区主力部队在文建武、汪锋率领下,被迫转移到豫西卢氏境内。1947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同意,豫鄂陕边区党委、军区及行政公署北渡黄河,开往山西晋城休整。与此同时,陈先瑞根据区党委和军区的决定,与第四军分区政委韩东山一起,负责收拢整编各军分区所属部队,准备随后渡河入晋。经过一番奔走联络收拢,终将各分区剩余部队2700余人集中起来,组成军区第二纵队,陈先瑞任司令员,韩东山任政治委员。新组成的第二纵队,遂由豫西集结出发,于3月20日从渑池北渡黄河,继经阳城抵达晋城,与先期到达的军区主力部队(即第一纵队)会合。 部队休整期间,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先后从延安来到晋城,主持召开了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总结了中原突围的经验教训。陈先瑞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会后,豫鄂陕军区第一、二纵队,统一编成一个纵队,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7月下旬,豫鄂陕区党委、军区及行政公署即行撤销。至此,陈先瑞也调离他原来的老部队。

三进陕南

1947年7月,陈先瑞奉中央军委电令,调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当时,正值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此时,第三十八军在陈(赓)谢(富治)集团编成内。1947年8月22日夜,第三十八军由平陆茅津渡跨过黄河,相继攻占会兴镇、张茅店、观音堂等地,切断陇海铁路交通线。在攻克灵宝、阌乡(1954年并入灵宝)之后,陈先瑞奉命率领第十七师及第二十二旅,沿陇海路尾追西窜之敌,直逼潼关。同时,又掩护主力部队回师东返,夺取陕县。第十七师在潼关南塬车善峪战斗中,歼敌一个团又两个营,接着又在窑底寨战斗中打退敌人四个团的围攻。

9月23日,中央军委电示陈谢:“以三十八军一部开文底,逼近潼关佯动,迷惑敌人;以刘(金轩)旅附三十八军一部,立即西进,相机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山阳诸县,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据此,陈先瑞率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及教导团,于9月24日从潼关南塬出发入太峪口向陕南进军。他们经由洛南县的巡检司、石家坡、景村等地,于28日抵达商县夜村,与先到达龙驹寨(今丹凤县城)的第十二旅(刘金轩旅)胜利会师。29日,陈先瑞率领第十七师师长张复振、政委梁励生及作战科长赵守杰等,与第十二旅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在商洛镇举行联席会议。双方商定:以第十二旅负责丹江以南地区,向山阳、镇安和鄂西北行动,创建陕南根据地;第十七师则于丹江以北地区牵制敌人,掩护和策应第十二旅向南线展开,以保证该旅侧翼之安全,同时指挥陕南独立团(由第三十八军教导团改成)就地开展斗争。

两支部队进入陕南,等于在胡宗南集团的侧背插上一把刀!这样一来,就直接起到战略牵制作用,将敌人紧紧牵制在陕南,更好地配合陕北及中原战场。两天以后,敌整编第六十五师,即由洛南、商县发动进攻。由于敌情严重,第十二旅在攻占武关和商南县城后,还未及向南线展开,即被迫转移到卢氏以南地区休整;第十七师为掩护第十二旅向东转移,先于烟岗寨、商洛镇一线阻击敌人,后经龙驹寨以东的两岔河转道北上,抵达卢氏以西的兰草、官坡等地,休整待命。在此期间,第十七师在官坡召开了师党委扩大会议。会上,陈先瑞首先传达了有关进入陕南和建立根据地的指示,要求与会者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树立信心,增强斗志,准备熬过一个极端困苦的冬天,实现这一光荣的战略任务。他还结合陕南的实际情况以及他在陕南坚持斗争的切身感受,及时提出一套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原则。他说:要想在陕南站稳脚跟,必须采取“兜圈子、绕弯子、钻空子、插档子”的灵活战术,巧妙地与强敌展开周旋,拖住敌人,消耗敌人,寻机歼灭敌人,切忌与强敌死打硬拼。为了迷惑敌人,他还要求部队不断改变番号,对外号称“三旅之师”,借以虚张声势,使敌人难以摸清虚实。

敌整编第六十五师被牵入商洛后,就像一座铁壁似的蹲在丹江以北的龙驹寨、洛南一线,防堵我军再次进入该地。11月3日,第十二旅奉命从卢氏五里川出发,兵分三路再次进入陕南。为配合十二旅向南线展开行动,第十七师和陕南独立团于西荆公路两侧担任掩护任务,在第十二旅跨过公路渡过丹江后,第十七师遂将敌整编第六十五师主力紧紧牵制于豫西境内。11月5日,第十七师完全处于敌人的分路包围之中,处境十分危急。为跳出敌人的合围,当时决定留下该师第五十团二营掩护主力转移,坚持敌后游击活动。第十七师主力经由卢氏以南的狮子坪、五里川、朱阳关等地,直奔栾川以北地区,进而牵制敌于伏牛山中。当敌整编第六十五师跟踪南下东进尾追而来时,第十七师突然掉头北上,抵达洛宁以西的中山镇地区,接着又挥师西进,经崇阳、故县、范里等地,于11月17日收复卢氏县城,遂于卢氏文峪地区作短暂休整。当敌整编第六十五师再次跟踪追来时,第十七师又与敌展开周旋,于11月底复返官坡、兰草地区。就这样紧紧牵着敌人的鼻子,使敌人疲于奔命,处处扑空。

复返官坡、兰草后,将被留在该地坚持斗争的第五十团二营及时收拢归建。12月中旬,当疲于奔命的敌整编第六十五师主力掉头向西,企图又一次对第十七师实施合围时,陈先瑞决定继续跟敌人“兜圈子”,将敌紧紧牵制在豫西境内。经过10多天的艰苦转战,却难以摆脱强敌的围追堵截,遂决定留下第五十一团一营掩护师主力行动,并配合当地游击队于敌后展开游击活动,虚张声势,迷惑和牵制敌人;第十七师主力则由朱阳关等地西进南下商南地区,跨过西荆公路,渡过丹江,于12月下旬进入竹林关地区。这时,第十二旅已在丹江以南地区展开,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打开新的斗争局面。同时确定以鄂西北两郧地区为中心区域,创建陕南根据地。1948年元旦,即成立了由第十二旅兼任的鄂陕第四军分区。第十七师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艰苦转战,部队疲惫不堪,急需进行休整。1948年元旦过后,第十七师即背靠十二旅所创建的根据地,于龙王庙地区休整部队。

1948年1月中旬,敌整编第六十五师两个团及商县保安团,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于1月18日侵占山阳县城。为了牵制和调动敌人,第十七师又一次挺进豫西,在外线与敌人展开周旋。时值隆冬,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徒涉丹江,穿过西荆公路,经由武关、峦庄、马家坪等地,第三次进入兰草、官坡地区。这时,被留在卢氏以南地区坚持游击活动的第五十一团一营,在完成掩护师主力向西转移任务后,经过38天的艰苦斗争,先后四次突出敌人的合围,遂于2月1日与师主力会合。

部队北返兰草、官坡以后,敌整编第六十五师主力及地方保安团队,随之也紧紧尾追而来。为了继续调动和牵制敌人,第十七师于除夕之夜(2月9日)又掉头东进,经过两三天的紧急行动,抵达栾川以西地区。春节过后,敌第五兵团司令官裴昌会,突然在豫西境内集中了四个师的兵力,分作三路对第十七师实行合围,并扬言要“将十七师歼灭在伏牛山中!”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很大,第十七师又完全陷入困境,遂奉命向鲁山地区靠拢。于是,第十七师即由栾川以西掉头南下,翻越老君岭,准备经由西峡、内乡、南召县境,东进鲁山地区。谁知在途经西峡县太平镇时,突然发现敌整编第六十五师一个团已抵达该镇以东地区,并占领阵地构筑工事,企图与各路敌军合围第十七师于该地。第十七师东进受阻,无奈之下,陈先瑞与师领导共同研究分析了敌人动态,认为敌人集中四个师于伏牛山腹地,其后方必定空虚而有机可乘,遂派部队迅速攻占太平镇西南西北两处高地,与防守之敌展开激战,并很快占领高地。尔后,第十七师即由西峡县境掉头西进,沿莫名岭直奔黑烟镇。闯过黑烟镇以后,即由朱阳关、五里川、双槐树等地,第四次进入官坡、兰草地区。这一灵活的战斗行动,终于摆脱了敌人四个师的合围进攻。1948年3月,陈先瑞调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并奉命率部在豫西地区执行剿匪任务。他带领第十七师及其他配属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清剿,基本上肃清了豫西地区的土匪武装,使豫西、陕南两地连成一片。

1948年5月2日,第十七师奉命参加宛西战役,配合兄弟部队围攻西峡口,俘敌700余人。宛西战役后,陈先瑞指挥第十七师又挥师西进,在商洛军分区部队配合下,于1948年5月17日收复商南县城,5月21日再次攻占龙驹寨。至此,第十七师自进入陕南以南,经过8个月的艰苦转战,熬过了一个多雪的冬天,最终实现了立足陕南“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的伟大战略任务。

四进陕南

1948年5月,陈先瑞所率领的第十七师根据中原局电令,与第十二旅共同组成陕南军区。陈先瑞又一次奉命进入陕南。陕南军区成立之前,陈赓司令员向陈先瑞传达了有关陕南军区的组建方案,让他去即将成立的陕南军区担任政治委员。陕南军区分别由两支部队组成,各自务必有一名主管领导出任军政一把手。然而,陈先瑞却不愿在军政领导职务方面改来变去,提出还是干他的老本行,继续从事军事工作。1948年6月7日陕南军区成立时,即由刘金轩任司令员、汪锋任政治委员、陈先瑞任副司令员、李耀任副政治委员。当时,陈先瑞并没有及时赴任,而是遵照陈赓司令员的指示,领导第十七师在荆紫关地区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新式整军运动。9月中旬,他才前往郧阳陕南军区就任副司令员。当时,陕南军区的管辖范围,包括湖北省的两郧地区在内。1950年后,两郧地区划归湖北。

陈先瑞到职后,军区司令员刘金轩即率领第十二旅两个团及第十七师五十一团,由两郧东进南阳地区,参加淮海战役。在军区主力部队参加淮海战役期间,陈先瑞曾组织和指挥第十七师五十团、第十二旅三十六团及两郧军分区两个独立团,先后发起了鄂西北地区的均县战斗、黄龙滩战斗和房竹战役,三战三捷,共歼敌3000余人,收复和解放了均县、房县和竹山县城,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1949年3月,刘金轩率军区主力部队返回到荆紫关地区。这时,张邦英同志也抵达郧阳,担任陕南区党委第一书记兼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按照军区领导成员的分工,陈先瑞负责主管清剿散匪、政权建设和培训干部等项工作。5月1日,全军部队进行整编时,又以陕南军区为基础成立第十九军(兼陕南军区,属中原军区建制)。军长刘金轩、第一政委张邦英、政委汪锋、副军长陈先瑞、副政委李耀。第十九军组成后,即从5月11日划归西北第一野战军指挥序列,陕南区党委和陕南军区亦改由西北局和西北军区统一领导。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曾于5月8日电告刘邓:“……第一野战军6月间开始举行夺取潼关、西安、宝鸡、汉中、天水及陇南地区之战役,望陕南刘金轩部沿汉水向汉中方面行动,最好能直取汉中区域,切断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据此,陕南军区于5月16日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决定由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兼任司令员,陕南行政公署主任时逸之兼任政治委员。第十九军西进作战开始后,陈先瑞即全力以赴投入支前工作,前后派出大批工作人员,深入两郧和商洛各地,动员和组织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6月间,陈先瑞由郧阳经商洛前往西安,向西北局和西北军区汇报工作。汇报结束后,陈先瑞又被贺龙司令员留在西北军区协助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研究了部队入川作战的部署方案和汉中地区党、政、军的领导班子配备等重要工作。之后,他就随同第十八兵团向汉中进军。12月8日,第十八兵团先头部队与第十九军之五十七师于汉中胜利会师。这时,陈先瑞兼任汉中军管会主任。

陈先瑞第四次进入陕南后,这才在陕南战场战斗到最后胜利,迎来了陕南全境解放的曙光。就陈先瑞的经历来说,从1934年12月8日第一次进入商洛,到1949年12月8日解放汉中,他历经了15个年头,也经历了四进陕南的艰苦征战。四进陕南的转战经过,时间总共长达五年半之久。引

建国以后

1950年5月陈先瑞调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直逼汉城附近。由于他政治工作做的出色,保证了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陈先瑞回国。1955年2月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至1974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5年至1979 年,任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1981年离休后,积极参加领导红二十五军战史编写工作,并从事军史的回忆撰写工作。1988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晚年他寓居北京,平静地度过了16年时光。1996年,因患心脏病辞世,享年82岁。

2011年6月16日,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将军之子,以及省市领导来到仙娥湖,祭奠陈先瑞将军英魂,表达对革命先辈的追思。 70多年前,陈先瑞将军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在商洛浴血奋战,15年前,按照陈先瑞将军生前遗嘱,他的骨灰撒向商洛的青山绿水。昨天(6月19日),在出席金凤山红军广场落成仪式之后,陈先瑞将军的后人以及省市领导来到仙娥湖,深情祭奠陈先瑞将军英魂,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无限追思。

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仙娥湖是15年前撒放陈先瑞将军骨灰的地方。今天的仙娥湖畔,东风猎猎,红旗飘扬,青山肃立,绿水含思。在鲜花绿草的映衬下,陈先瑞将军的遗像,表情坚毅而平静,他像生前一样,满含深情地注视着他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热土。

上一篇:董超(击剑运动员)

下一篇:波洛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