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

时间:2023-12-18 12:00:58编辑:小周

北北的个人简介

北北:本名林岚。福建闽侯人。1981年毕业于福州师专中文系。历任闽侯第二中学教师,闽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干部,《文明大观》杂志副主编,副编审。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随笔集《北北话廊》、《不羁之旅》,小说集《咖啡色的故事》、《我的生活无可奉告》,长篇报告文学《冲天而起》等。

北北 - 人物简介

北北本名林岚,八十年代开始散文随笔创作,九十年代末转为写小说。已出版长篇小说《娥眉》等十部著作。作品入选《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中篇小说》、《2003名家推荐最具阅读价值中篇小说》等二十余种选本。中篇小说《寻找妻子古菜花》入选2003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福州师专闽侯分班毕业,任过七年中学教师,后编地方志。

据说小时候她像男孩子一样好动,在学校里几乎参加过所有的运动队,练过体操、田径、篮球。参加运动队却并不刻苦,而仅仅只是为了有时间玩和有机会玩。好在她那时确实精力过剩,竟把看小说也当成“玩”的一部分:上课时把小说藏在抽屉里看,晚上则躲在被窝打着手电筒看。有一天玩疯了,把书包也丢在操场上,别人捡了一看,里头竟一本课本都没有,除了小说还是小说。尽管那时还流行“读书无用论”,学生都无心上课,但这么“违法乱纪”的分子还是少数,所以,虽然书包上没写名字,捡书包的同学还是猜出失主,立即把书包送回到她家。那时北北对小说的阅读肯定还是圄囵吞枣式的,但毫无疑问,正是从那时起,文学在她心里发芽了。

从小就跟随当老师的母亲生活在校园里,没有下过乡插过队,北北走过的路基本上是平坦的,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未必是好事,而记者这个职业正好弥补了她阅历上的不足。她采访建设中的长乐国际机场,催生了短篇小说《李四》,采访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某县委领导,催生了中篇小说《道口事件》。而在多年来的采访、写通讯报道的过程中,她还接触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这拓展了的视野,成了她创作的无形资产。正如她在一篇创作谈中所说:“我一直感激这几年的记者生涯。太静态的生活容易使人麻木,而记者这个职业却逼人跑向各个行业,跑向各类人的心灵深处,世界因此扩大了”。

从九十年代初期起,北北供职于一家政治性刊物,当编辑做记者,工作的内容与她的性格爱好似乎差异很大,许多人都有种“不是一回事”之感,但她却做得津津有味。2000年她被评为“福建省新闻双十佳”,这是对她作为一名记者的肯定。不过,她一直觉得记者这个职业给她带来的益处远胜于她对这个工作所做的奉献。

现为《中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娥眉》等十部著作。作品入选《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中篇小说》、《2003名家推荐最具阅读价值中篇小说》等二十余种选本。中篇小说《寻找妻子古菜花》入选2003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福州师专闽侯分班毕业,任过七年中学教师,后编地方志。八十年代开始散文随笔创作,九十年代末转为写小说。现为《中篇小说选刊》副主编。

北北 - 草原情怀

初识北北是1984年5月,当时温州市《文学青年》杂志社在美丽的瓯江畔举行文学笔会。一大批来自天南地北的有影响的青年作家铁凝、李杭育、肖复兴、傅天琳、王英琦、范小青、楚良等,以及一部分文学青年参加了这次笔会。在这次笔会上,北北及今天山东的著名作家凌可新、河北作家孙明杰,还有从呼和浩特去的王再平都是文学青年。

北北那时20多岁,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在福建闽侯二中教语文。她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留着精神的剪发,热情、大方、秀气、诚挚。她没到过北方,但十分向往北方,喜欢北方的粗犷、豪放。因而她给自己的笔名起了北北。她说她尤其向往内蒙古大草原。后来,大家一起在温州雪山宾馆以及风光绮丽的雁荡山改稿,她与北方去的几个文友都结下了情谊。临别赠言时,她在王再平我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话:“真羡慕你,竟然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奔腾的骏马、无垠的草原、古朴的蒙古包。”

雁荡山分手后,几十个作家和文学青年各奔东西。一天后王再平在杭州西湖游玩,竟又遇上了北北和南方籍的文学青年陶芝华、汪发嗣、田有艺、张燕等人,大家高高兴兴地在岳庙里合了影。

回到呼和浩特后,北北常给王再平写信并寄来她的作品。现在王再平手头尚有她发表在1984年11期《福建青年》的小小说《赴舞会的“大女”》,发表在1985年总第22期《通俗文艺》上的故事《阿生嫂》,以及发表在1987年第3期《厦门文学》的小说《跟我来》。在信中她除了述写自己文学创作的一些情况、体会,还不时表述了对大草原魂牵梦绕的情感。1984年7月22日的信中她这样写道:“我小时候看过好些描写内蒙古草原的小说,一直对那神秘的土地、神奇的民族充满向往,以后若有可能将去那儿观赏一下。也许北方的、草原的空气与南方的空气不一个味儿。”1985年5月,王再平的短篇小说《草原深处》被《小说月报》转载,她来信祝贺时,也表示了对走入梦中草原的渴望。

其后,北北参加了福建省作协,不久又调到福建省委宣传部《文明建设》(即《文明大观》前身)杂志社任记者、编辑。那几年,她逐月按期给我寄来他们的杂志,里面常有她流畅、精美的文章。1992年7月4日她来信约稿,说:“当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许多人仍然记忆犹新,你能否抽空帮我去采访一下,写一篇报告文学,如果你实在没空,可否委托一个文字好的朋友采写。”遵照嘱托,王再平搜集了龙梅、玉荣大量材料,但因两姐妹不在一地工作、生活,加上王再平行政事务忙脱不开身终未写成。

北北 - 小说特点

2000年10月,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在“女性新视察小说”丛书中,推出她的小说集《我的生活无可奉告》,这可能是她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本著作。福建不缺散文家,缺的是小说家,北北用这本书证明了自己小说家的身份。

与绝大部分女作家迥异的是,北北的小说基本上都选取男性视角,“我”通常是各色职业不等的男人,记者、农民、公务员、私营公司秘书等等,这些小人物几乎无一例外都在生活中遇到尴尬的境地。《一男一女》写的是一对极其相爱的白领阶层的男女夜晚去火车站一个空置的集装箱幽会,结果却被火车无意中带走,经历了艰难尴尬的几天几夜,生命已经奄奄一息。当他们被救后,却已是一对形同陌路的人了。“……说不清为了什么,也辨不清边缘在哪里,一切都像风吹过,了无痕迹,自然而然。”爱情被一节车厢轻易改变了,作家冷峻的笔触戳破了爱情眩目的外表,将虚伪与虚无坦露无余,令人震怵与伤感。

《有病》写的是一个患艾滋病的“三陪女”及其男友的故事,他们所遭遇的难堪更触目惊心,他们被泛滥的欲望折磨得面目全非,一个病死,一个出走,生存的险恶和人性的缺陷暴露无遗。

《玫瑰开在我父亲怀里》流露的温情则多一些:生活在贫瘠山村中的“我父亲”识字寥寥,却热衷于写小说、作曲、造飞机,并在情人节那天将家中仅有的救命钱拿去买玫瑰花,送给“我母亲”,导致“我母亲”一气之下喝下农药自杀。“我父亲”是非常诗意的农民,他那种种超越平庸的惊人之举都带有唐吉诃德式的虚妄色彩,而那种水中月般无根的浪漫温情,却令人绝望。

北北在散文里的优势被有效地移植到小说中,她一如既往地以平民意识机敏地关注社会,“别有用心”地打量各种生活的皱褶,并冷静地触摸它。于是我们能通过她的笔触真切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冷暖清浊,感受到生活的艰辛隽永。在取材上,这些小说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在价值取向上,又与契诃夫式的批判精神相接。那些单纯的情节、干净有力的叙述、可怜可笑复有趣的各色小人物,还有无处不在的环境压力,都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小说氛围。

北北 - 人物评价

在仍不断有报刊约她写专栏的时候,她却突然十分坚决地、不容置疑地全身而退了,默默开始写起小说。大约是从九七年起,她的小说在刊物上出现得稠起来,显眼起来了。后来在回忆这次转折时,她说:“在经历了几年浮躁的写专栏日子后,我回到小说中来,对我个人而言,这个选择是值得庆幸的。活了一把年纪后,对生活的理解必定不仅仅是一些皮毛的小情小感,那种表面的喧闹也无须再留恋,而小说却可以提供一个更宽阔、自由和宁静的空间。”许多人消失在痛苦的寻找中,而她的智慧、才华、勤奋和执着聚合起的光芒照亮了前程。

北北已是当代文坛一位光芒四射的中年女作家,并两次作为福建青年作家代表,去北京参加了中国青年作家代表会议。她的作品除散见于南方诸省的报刊外,还结集出版了《我的生活无可奉告》等多部小说、散文集。特别是她近年的中篇小说,主题深刻、故事曲折、人物鲜明、语言清爽、时代感强,深得南北读者喜爱。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文学也是北北梦中的一片芳草地。

几十年来,她以自己的挚爱,一步一步艰苦地跋涉着,终于走进了那无垠的鲜花、绿野之中。

上一篇:陈岳(南宋官吏)

下一篇: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