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翠林的个人简介
程翠林:1907年出生,男,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和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红一军团团政委、三十四师一○二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长征前夕,升任红三十四师政委。
人物生平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红一军团某团政委,参加过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3月,调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二团政委。同年夏,调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该师曾一度归红七军团指挥)政治部主任,并随红军东方军参加入闽作战。同年底,升任红三十四师政委。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与师长陈树湘率部先后投入梅口、石城、高虎垴等一系列艰苦的防御战,多次予敌以重创,有力扼制了敌军的进攻势头。1934年10月起,奉命与陈树湘等率部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主力红军突围长征,配合兄弟部队连续完成了突破敌3道封锁线的殿后任务。同年12月1日,在掩护主力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大战中,英勇牺牲。
人物事迹
1934年11月29日下午,担负全军总后卫的红五军团首长授命三十四师赶往灌阳枫树脚接防红十八团,坚决阻止南面的桂军,掩护红八军团通过灌阳苏江、泡江地域,尔后为全军后卫,掩护任务完成后抢渡湘江,尽可能赶上主力。军团首长最后叮嘱:红三十四师万一被敌截断过不了江,返回湘南打游击。1934年11月30日,红三十四师从水车浮桥抢渡灌江时,遭到桂军飞机的轰炸,牺牲200余人。1934年12月1日晚上,湘江已经被敌人完全封锁,江东只剩下红三十四师和已经被桂军包围打散的红十八团,两军未能接上。红三十四师完成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后,在江东陷于数倍于己的敌人重重围攻中。1934年12月2日,抢渡湘江途中被桂军包围于灌阳洪水箐,付出极大损失才冲出。1934年12月3日下午,在全州县文塘的新树村遭桂军两个师堵截,双方在黄陡坡激战半天,带一二团的师政委程翠林正在电台边与中革军委发报联络时,突遭敌炮弹轰击,程翠林等多人牺牲。此战红三十四师又牺牲数百人。
红三十四师在返回新圩途中,不断遭遇民团联队包围袭击。1934年12月5日在洪水菁宿营时又被民团包围,突围出来后,能集合的人只有200余人了,师长陈树湘率领这些人向湘南转移。
1934年12月11日,陈树湘师长在湖南江华过牯子江遭保安团伏击受伤,在驷马桥被俘,在道县石马神村红都庙牺牲。另一部分被打散的三十四师官兵在师参谋长王光道带领下转战湘南,最后牺牲殆尽。
到此,红三十四师全部损失。很多年后,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历史教训》回顾湘江战役时,很沉痛地说起三十四师,"我们一个师被截断了,得不到消息,牺牲了。
战役纪念
70多年过去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人都不愿意去触及湘江战役这段惨痛的历史。1984年,著名军旅作家魏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来到界首光华铺红军烈士墓,思绪万千,禁不住老泪纵横。
回到北京后,老作家找到聂荣臻元帅共同向国务院建议,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教育后代。
纪念碑园就坐落在兴安县城西南一公里的狮子山上,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从我所在的直播间放眼望去,可以看见矗立在山顶上那雄伟的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园是一组大型群雕,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途经桂北血战湘江的壮烈场景。一座雕像是“老游击队员”,他手捋胡须,是在深情的告别故土亲人,要随红军长征去; 三个头像分别是“小孩”、“女红军”、“青年指战员”、青年红军面部清瘦,目光刚毅,浴血奋战留在脸部的创伤隐约可见;双目紧闭的女战士似乎已经喋血湘江,明显从她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看到了她坚信革命胜利、为革命死而无憾的情怀。唯独这个小孩的眼睛是睁开的,整个雕塑通过一生一死、一老一少的鲜明对比,似乎呈现了当年惨烈的湘江之战场面,也揭示出长征路上“生者伟大、死者光荣”。
正是因为突破湘江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悲壮、也是最辉煌的一幕,为了抚慰烈士英魂,教育后代,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也就是红军长征60周年时,纪念碑正式落成,同时也被列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这个主碑是建在海拔248米高的狮子山顶。东边是越城岭、西边是都庞岭,这就是毛主席著名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当中,五岭中的两岭。当年长征的红军为摆脱交通工具便捷的敌军,很少走道路方便的平原,都在山区跋涉,因此整个征途总与崇山峻岭为伴。如今我眼前是一片金黄稻田和丰收在望的葡萄园,古老灵渠从狮子山西面穿过,清澈的江水滋养这片迷人的土地,抚慰着长眠在此的红军将士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