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让能

时间:2023-12-19 00:05:35编辑:小周

杜让能的个人简介

杜让能(841―893年) ,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群懿。咸通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兴元时为宰相。昭宗立,任太尉。后因禁军攻李茂贞兵败,昭宗诿过于他,迫死。

人物生平

杜让能(841年―893年)字群懿。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如晦七世孙,父杜审权。咸通进士,在宣武王唐锌府里当推官。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兴元时为宰相。昭宗时任太尉。有子杜光义,次子杜晓。

生平介绍

杜让能(841~893年),唐末大臣。字群懿。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懿宗咸通十四年(873)登进士第,初仕咸阳尉,次年任宣武节度使王铎的推官。历佐淮南节度使刘邺、兴元镇节度使牛蔚,调入朝历任右补阙、侍御史、起居郎、礼兵二部员外郎等职。

唐僖宗广明元年十二月(881),黄巢起义军攻人关中,僖宗逃往成都,杜让能随行,三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召充翰林学士。他文笔流利,才思敏捷,拟办诏令,毫无差错,由此得僖宗赏识,迁为户部侍郎。黄巢义军退出长安,光启元年(885)三月,让能随僖宗返还京城,升为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500户。再转兵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是年冬,大宦官田令孜挟僖宗下诏,将安邑、解县两池盐税收归于神策军,触犯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利益,王重荣不从命,田令孜便调禁军和宁等镇兵马讨伐王重荣,以朱玫为帅。王重荣联合沙陀李克用的兵马在沙苑打败了朱玫,朱玫反而又和王重荣、李克用联合攻入长安,烧杀抢掠,僖宗仓惶出逃,经凤翔、宝鸡至汉中。杜让能一路跟随,护卫于僖宗左右,深得僖宗宠信,被擢同平章事,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朱玫入长安,立襄王李煜为皇帝,各地守令十之六七皆听命,僖宗及其随行大臣在汉中得不到贡赋,生活支用陷入困境,僖宗束手无策,泪流不止。杜让能立时建议派重臣去河中,说服王重荣。僖宗采纳他的意见,派他去河中,王重荣被说动,愿资助,僖宗一行方得到给养。光启二年十二月(887),朱玫被部将王行瑜杀死,襄王逃跑,僖宗返回长安,将杜让能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封襄阳郡公,食邑2000户。

当初朱玫立李煜为帝时,留在京城未逃出的官员,很多担任了朱玫所授的官职。僖宗回京后,有司提议要将这些官员全部处死刑,杜让能提出反对。他说,这些官员多是受朱玫的威胁不得已而为,应当从轻处理。这样,救了多数官员的性命。

文德元年(888)一月,昭宗李晔夺得帝位,赐让能“扶危启运保义功臣”,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封晋国公,赐铁卷。次年(龙纪元年,889)初,汴、蔡二州平定,他升为左仆射,监修国史、判度支。大顺元年(890)正月,昭宗郊礼毕,将让能进位司徒。次年正月,拜太尉、太清官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加食邑千户。是年十月,左军中尉、大宦宫杨复恭逃汉中,与节度使杨守亮举兵为乱,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欲吞山南,不得诏命,出兵平乱,昭宗改命茂贞为兴元(治今陕西汉中市)节度使,另派徐彦若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不服,上章责斥朝廷。昭宗怒,于景福年(893)命嗣覃王为招讨使,率三万禁军送徐彦若赴任。宰相崔昭纬与让能不和,暗中派人告知李茂贞,言称出兵皆杜让能的主张。李茂贞出兵打败禁军,乘胜进至三桥(今西安市西郊三桥镇),声言讨伐杜。昭宗无奈,赐杜让能自尽,时年53岁。

代表事件

昭宗因为李茂贞表辞不逊,无法忍受,打算发兵进攻李茂贞,杜让能反对说“茂贞地大兵强,而唐力未可以致讨;凤翔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于后悔,佗日虽欲诛晁错以谢诸侯,恐不能也。”。昭宗不听,下令让能率禁军三万人,直逼凤翔。茂贞以六万兵马截击。后禁军大败,茂贞要求诏杀宰相,二十日,处死西门君遂、李周潼、段诩等三人。李茂贞不退兵,扬言进兵京师,乘胜至三桥。让能自知必死,曰“臣请归死以纾难。”昭宗流泪曰:“与卿决矣!”又将杜让能贬为雷州司户。十月乙未,赐死杜让能及户部侍郎杜弘徽兄弟。

史籍记载

旧唐书

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历侍御史、起居郎、礼部、兵部员外郎。萧遘领度支,以本官判度支案。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六飞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

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转兵部尚书、学士承旨。

沙e逼京师,僖宗苍黄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I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昭宗纂嗣,赐“扶危启运保V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封晋国公,增邑千户,仍赐铁券。诛秦宗权,许、蔡平定,加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昭宗郊礼毕,进位司徒、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加食邑一千户。明年,册拜太尉,加食邑一千户。

自大顺已来,凤翔李茂贞大聚兵甲,恃功骄恣。会杨复恭走山南,茂贞欲兼有梁、汉之地,亟请问罪,诏未允而出师。昭宗怒其专,不得已而从之。及山南平,诏授以茂贞镇兴元,徐彦若镇凤翔,仍割果、阆两州隶武定军。茂贞怒,上章论列,语辞不逊。又与让能书曰:宰相之职,外抚四夷,内安百姓。阴阳不顺,犹资燮理之功;宇宙将倾,须假扶持之力。即万灵舒惨,四海安危,尽系朝纲,咸由庙算,既为重任,方属元臣。况今国步犹艰,皇居未壮。曩日九衢三市,草拥荒墟;当时万户千门,霜凝白骨。大厦倾欹而未已,沉疴绵息以无余。皆云非贤后无以拯社稷之危,非真宰无以革寰区之弊。

今明公舍筑入梦,投竿为师,践履中台,制临外阃,不究兴亡之理,罕闻沉断之机。盖意有所不平,心有所未悟,辄思上问,愿审臧谋。窃见杨守亮擅举干戈,阻艰西道,将图割据,吞并东川。居巴、干为一窟豺狼,在梁、汉致十年荆棘。果闻败衄,寻挫凶狂。既前去而不谐,思却归而无地。当道与州见为隔绝纲运,方举问罪兵师,忽闻朝廷授武定之双旌,割果、阆之两郡,未审是何名目?酬何功劳?紊大国之纪纲,蠹天子之州县,非惟取笑于童稚,抑亦包羞于马牛。自谓奇谋,信为独见。伏虑是明公赏凶党无君之辈,挫忠臣奉国之心。要助奸邪,须摧正直。又闻公切于保位,利在安家。商量不自于中书割全通于内地。虽知深奥,罕测津涯,亦闻骇异群情,颇,是喧腾众口。其悖戾如此。

京师百姓,闻茂贞聚兵甲,群情汹々,数千百人守阙门。候中尉西门重遂出,拥马论列曰:“乞不分割山南,请姑息凤翔,与百姓为主。”重遂曰:“此非吾事,出于宰相也。”昭宗怒,诏让能只在中书调发画计,不归第。月余,宰相崔昭纬阴结、岐为城社,凡让能出一言,即日达于茂贞、行瑜。茂贞令健儿数百人,杂市人于街。崔昭纬、郑延昌归第,市人拥肩舆诉曰:“岐帅无罪,幸相公不加讨伐,致都邑不宁。”二相舆中喻之曰:“大政圣上委杜太尉,吾等不预。”市豪褰帘熟视,又不之识,因投瓦石,击二相之舆。崔、郑下舆散走,匿身获免。是日,丧堂印公服,天子怒,捕魁首诛之,由是用兵之意愈坚。京师之人,相与藏窜,严刑不能已。让能奏曰:“陛下初临大宝,国步未安。自艰难以来,且行贞元故事,姑息藩镇。茂贞迩在国门,不宜起怨。臣料此时未可行也。”帝曰:“政刑削弱,诏令不出城门,此贾生恸哭之际也。又《书》不云乎?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朕不能孱孱度日,坐观凌弱。卿为我主张调发,用兵吾委诸王。”让能对曰:“陛下愤藩臣之倔强,必欲强干弱枝以隆王室,此则中外大臣所宜戮力,以成陛下之志,不宜独任微臣。”帝曰:“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无宜避事。”让能泣辞曰:“臣待罪台司,未乞骸骨者,思有以报国恩耳,安敢爱身避事?况陛下之心,宪祖之志也。但时有所不便,势有所必然。他日臣虽受晁错之诛,但不足以殄七国之患,敢不奉诏,继之以死!”景福二年秋,上以嗣覃王为招讨使,神策将李副之,率禁军三万,送彦若赴镇。崔昭纬密与、凤结托,心害让能;言讨伐非上意,出于大尉也。九月,茂贞出军逆战,王师败于T啡。岐兵乘胜至三桥。让能奏曰:“臣固预言之矣。请归罪于臣,可以纾难。”上涕下不能已,曰:“与卿诀矣。”即日贬为雷州司户。茂贞在临皋驿,请诛让能。寻赐死,时年五十三。驾自石门还京,念让能之冤,追赠太师。

新唐书

子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从宣武王铎府为推官,以长安尉为集贤校理。丧母,以孝闻。又辟刘邺、牛蔚二府,稍进兵部员外郎。萧遘领度支,引判度支按。僖宗狩蜀,奔谒行在,三迁中书舍人,召为翰林学士。方关东兵兴,调发绥徕,书诏丛浩,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从还京师,再迁兵部尚书,封建平县子。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苍黄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得遗马,褫绅为{乘之。朱玫兵逼乘舆,帝走宝鸡,独让能从。翌日,孔纬等乃至。俄而进狩梁。是时栈道为山南石君涉所毁,天子间关涩,让能未尝暂去侧。帝劳曰:“朕失道,再遗宗庙。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让能顿首曰:“臣世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不肖,使I牧圉,临难苟免,臣之耻也。”帝次褒中,擢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时,嗣襄王奔次蔽唬糠笳蚋秸咭咽耍备巢皇湫性冢抟员干屠停辣κ常疾治匏摺H媚芙ㄇ泊笫谷牒又校在屯踔厝伲厝俟钰R讯┦ζ剑惺槭汤桑惴庀逖艨す9倮舳辔畚笔穑兴窘杂鬯溃媚芤孕泊硬蛔闵钪危陶嗨U炎诹惺樽笃蜕洹⒔吞劢尽

李茂贞守凤翔,自大顺后兵浸强,恃有功,不奉法,朝廷弱,弗能制。会杨复恭走山南,茂贞欲兼有梁、汉,请以师问罪,未报而兵出,帝忿其专,然不得已从之。山南平,诏茂贞领兴元、武定,而以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分果、阆州隶武定军。茂贞怨,不赴镇,上章语悖慢。又诒书让能诋责,以为助守亮为乱,抑忠臣,夺己功,其言丑肆。京师匈惧,日数千人守阙下,候中尉西门重遂出,请与茂贞凤翔地,为百姓计。答曰:“事出宰相,我无预。”茂贞益怨。帝怒,诏让能计议,且趣调发,经月不就第。

时宰相崔昭纬阴结茂贞及王行瑜,让能所言悉漏之,茂贞乃以健儿数百杂市人,候昭纬与郑延昌归第,拥肩舆噪曰:“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昭纬曰:“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帝愈怒,捕首恶诛之。京师争避乱,逃山谷间。让能谏帝曰:“茂贞固宜诛,然大盗适去,凤翔国西门,又陛下新即位,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怨望。”帝曰:“今诏令不出城门,国制桡弱,贾生恸哭时也。朕顾奄奄度日,坐观此邪!卿为我图之,朕自以兵属诸王。”让能曰:“陛下欲削涤c,刚主威,隆王室,此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专任臣。”帝曰:“卿,元辅,休戚与我均,何所避?”泣曰:“臣位宰相,所以未乞骸骨者,思有以报陛下,敢计身乎!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但时有所未便。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景福二年,以嗣覃王为招讨使,神策将李副之,率师三万送彦若赵镇。昭纬内畏有功,密语茂贞曰:“上不喜兵,一出太尉。”茂贞乃悉兵迎战T,覃王败,乘胜至三桥。让能曰:“臣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帝涕下不能已,曰:“与卿决矣!”再贬雷州司户参军。茂贞尚驻兵请必杀之,乃赐死,年五十三。

代君受过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自恃有功,骄横无礼,给唐昭宗李晔上书出言不逊。李晔非常气愤,就下决心发兵讨伐李茂贞。他命令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让能掌管征讨事宜。

杜让能劝谏说:“陛下刚即位不久,天下也不太平。凤翔离长安这么近,万一不能消灭李茂贞,就会结下怨仇,那时,陛下将追悔莫及。”

李晔说:“现在皇室的地位越来越低,朝廷的号令只限于京都。朕可不想成为逆来顺受、任人摆布的皇帝。杜卿只管为朕征调军队,筹措粮饷,朕自会委派诸王统领军队。这次讨伐,无论成败,朕保证不追究杜卿的任何责任。”

杜让能还是有些担心,他说:“陛下既然决定兴兵,应该让满朝文武大臣都出力献策,不应当只用臣一个人。”

李晔见杜让能一再推托,有些不快,他说:“杜卿身为宰相,应该与朕同甘共苦,怎么遇事就想逃避责任呢?”

杜让能不禁流下眼泪,说:“臣并不想逃避责任,只是担心在目前的形势下,陛下的大事难以成功,将来臣难免会像汉景帝时的晁错一样,白白断送了性命。不过,既然陛下委臣以重担,臣只能以死相报。”

李晔让杜让能留在中书省,筹划调度出兵的事宜。杜让能终日劳碌,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暗中与李茂贞相互勾结。杜让能早晨说一句话,晚上李茂贞就会知道。李茂贞掌握了朝廷讨伐他的所有安排,就指使他的党羽蛊惑长安市民,让他们拦住了观军容使西门君遂的轿子,说:“李大帅没有罪,不应当兴兵讨伐他,从而让百姓遭受战祸。”

西门君遂说:“这是宰相们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这群人又拦住崔昭纬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郑延昌的轿子说:“李大帅有什么罪,你们给主上出主意,叫主上征讨他。”

两人回答说:“这件事,主上全权委托杜让能,我们根本不知道。”

市民们怒气冲冲地捡起砖头瓦块乱投乱砸,崔昭纬和郑延昌吓得抱头躲进附近的居民家中,官印和朝服都丢了。

李晔得知市民闹事,认为这一定是李茂贞主使的,因而,出兵征讨李茂贞的决心更加坚定。893年(唐昭宗景福二年)八月,李哗任命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率兵出征。并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让他取代李茂贞。

九月初十,李嗣周带领三万禁军护送徐彦若去风翔赴任,路过兴平,驻扎下来。李茂贞联合那宁节度使王行瑜,合兵六万,驻扎在周至,做好抗击的准备。

李嗣周的禁军都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而李茂贞、王行瑜的部下则都是身经百战的边防将土。九月十七日,李茂贞、王行瑜进军兴平,禁军还未交战就被敌军的气势吓倒,四散溃逃。李茂贞、王行瑜乘势进攻三桥,长安受到震动,官吏、市民如惊弓之鸟争相奔逃。数不清的百姓跪在皇宫门前,请求诛杀倡议发兵的那些宰相和官员。崔昭纬乘机陷害杜让能,秘密给李茂贞送信说:“这次出兵本不是主上的主意,都是那个杜让能唆使的。”

九月十九日,李茂贞在长安城西的临皋驿陈兵,并上书李晔,历数杜让能的罪行,请求诛杀杜让能。杜让能对李哗说:“臣已有言在先,请陛下惩处臣来平息战事吧。”

李晔无奈,只好下诏处死杜让能。

唐朝宰相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遇军国大事需共同商议。唐初他们的议事地点在门下省,称政事堂。高宗时,政事堂改设在中书省。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分曹办事,这样原来仅是宰相议事处所的政事堂便发展成一个宰相的办事机构,以五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肃宗以后,“中书门下”又简称“中书”与中书省不同。政事堂是朝廷的决策机关,凡全国军政机要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升降,都在这里议决。唐朝宰相一般有数人担任,多时曾达十余人,其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安史之乱后,改为宰相们轮流担任首席,十天一更换;德宗时又改为每日一更换,想以此防备宰相专权,但实际作用有限。

唐朝中叶以后,又有以中书令、侍中等宰相虚衔授与地方藩帅的做法,以示恩宠。这样的地方大吏如来朝廷任职,为了与真宰相区分,便在官称前加“检校”字样。

唐朝中后期,翰林学士一职开始侵夺宰相的权力,对唐朝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唐初曾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及医、卜、棋、画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入内廷值班,随时准备皇帝召见,陪伴皇帝游居宴乐。皇帝有时也召集一些才智之士在此待诏,以备顾问。唐玄宗时,又专设翰林学士院,选文学之士以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事。这样便侵夺了中书省中书舍人的制诏之权,出现所谓“内制”、“外制”之分。翰林学士所撰诏令直接从禁中发出,称“内制”,用白麻纸写成;中书舍人所撰诏令通过宰相拟定,称“外制”,用黄麻纸写成。翰林学士因此被称为“内相”。但翰林学士并不是正式的官,而是一种职务,因此没有正式的官阶品秩,名额也无定数。宪宗时,于诸学士中选出一名资高望重的人作为学士院的首领,称“翰林学士承旨”,权任尤重。唐朝后期,皇帝也往往利用翰林学士来对付干涉朝政的宦官势力。

唐代翰林学士入院后,必须见习一年,方加“知制诰”的头衔,具有秉笔草拟诏书的资格。一旦成为承旨学士,很快便可正式拜中书舍人,然后授与宰相官职。这就形成了后世各朝拜相往往选自翰林的传统。

唐代宗时,在内廷又设置内枢密使,专用宦官掌管奏章传递、传达诏旨,逐渐参与机密。在宦官专权的时候,枢密使可参预朝政,宰相之权多被侵夺。

唐朝也有“三师”、“三公”,同隋朝一样,是属于恩宠性的赠官。

上一篇:陈义华(暨大教授)

下一篇:陈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