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保全

时间:2023-12-19 04:17:54编辑:小周

蔡保全的个人简介

蔡保全,福建龙海人,1960年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8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硕士,曾在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工作,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讲课程

开设《旧石器时代考古》、《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中国古代玉器》、《博物馆学概论》等课程。

主要贡献

近期负责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河北泥河湾子课题,同时还负责厦门市横向课题《台湾海峡人类与动物化石》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内容涉及旧石器、古人类、环境考古、第四纪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方向。

主要学术贡献

河北省泥河湾盆地是我国也是亚洲第四纪地层、哺乳动物化石、旧石器和古人类的经典区域。本人在泥河湾盆地开创筛洗法并获得成功,系统建立了该盆地300多万年来高分辨率的哺乳动物地层序列,为该盆地旧石器、古人类、环境演变的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

在泥河湾盆地发现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层,对研究我国北方早期人类起源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台湾海峡、舟山海域海底出土的晚更新世人类和哺乳动物化石,阐明最后一次冰期东海陆架的成陆过程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指出旧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和台湾连在一起,台湾岛的最早居民来自大陆。

认为“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骨耜,其真正用途是认定稻作农业发展阶段的关键,指出考古发掘新证据显示骨耜是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 ,它与干栏式建筑密不可分;对人们普遍接受的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发展阶段说提出质疑。

选取中国东南(福建、浙江)沿海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区域进行环境演变和人类文化发展内在关系的探讨,方法独特,具有创新性分析思维。

负责课题

1.福建省教委青年基金项目《东山史前文化及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项目编号JQ91018),1992-1994年。

2.厦门大学校级课题《闽南旧石器及与台湾原始文化的关系》,1994-95年。

3.厦门大学校级课题《福建史前社会经济形态演变及原因》,1998-99年。

4.厦门市课题《台湾海峡人类与动物化石》,2000-2002年。

5.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河北泥河湾子课题,2001-2003年。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泥河湾晚新生代系统生物地层及环境研究》(项目编号40472012),2005-2007年。

主要研究成果

旧石器与古人类:

1.蔡保全,李强:泥河湾早更新世早期文化遗物与环境。《中国科学》D辑,2003年第5期。

2.蔡保全,李强,郑绍华,2008: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化石哺乳动物及年代讨论.人类学学报,27(2):129-142。

3. 蔡保全: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人类肱骨化石。《人类学学报》,2001年第3期。

4.蔡保全:“东山陆桥”与台湾最早人类。《光明日报》理论(史林)版,1998年4月3日。《新华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转载。

5.蔡保全:人类起源新说与“北京猿人”的归属。《厦大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6.蔡保全,孙英龙,杨丽华:福建东山的旧石器。《漳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

7.蔡保全,孙英龙,杨丽华:东山在闽台旧石器时代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文物季刊》, 1995年第2期。

8.蔡保全:云南元谋古猿地点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学学报》,1994年第1期。

9.蔡保全,胡连荣,2005:《舟山海底哺乳动物化石与古人生存环境》,第三章和第四章,7-147页,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

10.CaiBao-quan,2002:Fossil Human Humerus of Late Pleistocene from the Taiwan Straits.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Vol.21,No Supplement,25-30.

11.CaiBao-quan and Keiichi Takahashi,200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aleolithic in Southern China.The Quaternary Research (Japan),Vol.42, No.6, 427-440.

12.CaiBaoquan and Li Qian,2004:Human Remain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in the Nihewan Basi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Vol.17, No.5, 437-444.

环境考古:

1.蔡保全:从贝丘遗址看福建先民的居住环境与资源开发。《厦大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蔡保全: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环境。《厦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

3.蔡保全:华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环境关系。《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134-14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蔡保全:晚玉木冰期台湾海峡成陆的证据。《海洋科学》,2002年第6期。

5.蔡保全:台湾海峡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与古地理环境。《厦大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6.蔡保全:地理、移民――泉州南朝以前经济形态特征。《农业考古》,2001年第1期。

7.蔡保全:泉州历史时期经济形态演变及原因。《岭南考古研究》第3辑,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出版,2003年。

8.蔡保全:气候变化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岭南考古论文集》第1辑,2001年,岭南美术出版社。

新石器时代考古:

1.蔡保全: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厦大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49-55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全文转载。

2.蔡保全: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环境。《厦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

3.王海明,蔡保全,钟礼强:浙江余姚河姆渡鲻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第10期。

4.庄景辉,蔡保全:重庆云阳佘家嘴遗址2003年度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16-22页。

第四纪哺乳动物与地层:

1.蔡保全: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1987年第2期。

2.蔡保全: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兔形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1989年第3期。

3.蔡保全,邱铸鼎: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鼠科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1993年第4期。

4.蔡保全、张兆群、郑绍华、邱铸鼎、李 强、李茜:河北泥河湾盆地典型剖面地层学研究进展。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28辑第267―285页。(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典型地层剖面的立典研究》专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编委会编),地质出版社,北京,2004年12月。

5.蔡保全、郑绍华、李强:蔚县盆地牛头山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古脊椎动物学报,2007年第45卷第3期。

6.郑绍华,蔡保全:河北蔚县东窑子头大南沟剖面中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大会论文选,100-131页,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7.郑绍华、蔡保全、李强:泥河湾盆地洞沟剖面上新世/更新世小哺乳动物。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年第44卷第4期,320-331。

8.尤玉柱,蔡保全:福建更新世地层、哺乳动物与生态环境。《人类学学报》,1996年第4期。

9.蔡保全,尹继才:黑龙江青冈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2年第25号。

10.李强,郑绍华,蔡保全:泥河湾盆地上新世生物地层序列与环境。《古脊椎动物学报》,2008年第46卷第3期,。

11.Zhang, Y. Q., Kawamura, Y., Cai, B. Q., (2008). Small mammal Fauna of Early Pleistocene Agefrom the Xiaochangliang Site in the Nihewan Basin, Hebei, Northern China. TheQuaternary Research, 47 (2):81-92.

12.Baoquan Cai, Shaohua Zheng et al. Review of the litho-, bio- and chronostratigraphy in the Nihewan Basin, Hebei, China. In《FOSSIL MAMMALS OF ASIA――Neogene Biostratigraphy and Chronology》,p218-242. Edited by Xiaoming Wang, Lawrence J. Flynn, and Mikael Forteliu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2013.

荣誉记录

论文《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优秀论文壹等奖(1987年12月)。《“东山陆桥”与台湾最早人类》一文获福建省第三届文博考古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论文《泥河湾早更新世早期文化遗物与环境》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11月)。

上一篇:狄蒂丝

下一篇:草S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