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歌手)的个人简介
陈达,1905年出生在恒春。由于家庭环境,也是因为时代,和老一辈的乡人一样,没有受过教育。陈达的祖母是个原住民,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流淌着山地同胞引吭高歌的血液。
人物生活
很多人也许没有听过陈达这个名字,但是很多人都听过《月琴》这首歌曲;这首由赖西安作词,苏来作曲,郑怡演唱,之后被无数的歌星翻唱(包括张清芳,张雨生,费翔等)的如泣如诉的歌曲,里面第一句歌词就是“再唱一段思想起”,此处“思想起”,指的就是就是右图陈达老人唱的“思想起”了,整个歌曲虽然没有明指,但事实上也是对陈达老一辈民族歌曲艺术家的纪念以及对民族歌曲艺术没落的感慨。
陈达,1905年出生在恒春。由于家庭环境,也是因为时代,和老一辈的乡人一样,没有受过教育。陈达的祖母是个原住民,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流淌着山地同胞引吭高歌的血液。陈达的兄弟姐妹走的早,只有他的大哥。大哥也是村里的民歌好手,陈达从大哥那里学会很多歌。从街头庙口也学会了流传的恒春调。“四季春”、“思想起”、“牛尾伴” 。不管喜事丧事,人家在耕种,他也坐在树下唱歌给人听。
十六岁的时候学会了月琴,从此开始了他的吟唱生涯。陈达一边做很艰苦的劳动,一边在用他的月琴在恒春游唱,颇富盛名。二十九岁那年,陈达生了场重病,从此之后他的左眼再也看不见了,于是恒春人为他取了个外号叫「红目达仔」。
一直到三十九岁,那年陈达莫名其妙的患了半身不遂的病症,沦为恒春镇公社登记有案的一级贫民。但是当他拨弄着一把老旧的月琴,以及用沧桑的歌声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恒春民谣时,着实让许常惠和史惟亮这两位音乐学者为之惊艳不已,于是他们试着将陈达和他的歌介绍给台湾的大众。
1967年,也就是陈达六十二岁的时候,音乐研究中心民歌采集队的史惟亮、许常惠等人的发掘下来到台北。开始在台北唱歌。和现代民歌的大学生一起,在“稻草人”餐厅唱歌。
评价
陈达的歌声之所以能够如此撼动人心,既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深的音乐技巧,也不是因为他的歌词多么精雕细琢;相反地,陈达所唱的每一句歌词,基本上都和他的生活有关。民歌有一个特点,它的曲调都一样,可歌词是不一定的。今天客人来,为了欢迎就可以马上编出词唱出来。如果是悲伤的事情,也可以唱的很忧郁。所以直到后来,陈达在台北进行演出的时候,常要了解今天我们聚会的主题是什么,来的是些什么人。然后即兴的编歌词唱出来。 许多同为唱恒春民谣的老歌手,在提到陈达时,依然对他的歌声和演唱功力赞不绝口:「他所弹的曲跟他的唱腔、他的调,和一般不太一样。他的调在唱,非常有民谣的风味。」恒春民谣的老歌手朱丁顺先生如是说;就连当初发掘陈达的音乐学者之一,史惟亮也称许陈达:「他是一个作曲家,因为他要适应歌词,而能自由修改一个既有的曲调。他是诗人,因为他能即景生情,创造活生生的歌词来描写感情、讲故事或说道理……,他也是自弹自唱的演唱家。」林清玄说:“听过陈达唱歌并能听懂他随时创作的歌词的人,很难不为他横溢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佩服,他不仅是个民族乐手,甚至是个人群和大地的写实诗人。”
逝世
在台北的歌唱中,陈达可以有丰厚的收入。可也必须每天被带来带去的赶场。而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牙齿脱落,满脸的皱纹,唱歌越来越吃力。颤抖的手,月琴也弹得辛苦。更重要的是,70岁的时候,他开始有精神妄想的病症。最后的几个月里,陈达离开了台北的万丈红尘,回到自己的土地。直至在一次过马路的时候,在恒春招待站的附近,被一辆车号为:一四三?的游览车撞到在地。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去。那天是1981年4月11号。享年七十六岁。留下一生的传奇故事和他所唱的恒春民谣,以及后人无限的怀想……
台湾民谣学者简尚仁说:他天生注定是个悲剧人物,甚至过世也是被车撞死的。当我们略知陈达时,他早已离开人世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