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汉祥的个人简介
邓汉祥,(1888年―1979年),字鸣阶,贵州盘县响水人。其家庭为当地望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昆明高等师范,贵州陆军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湖北陆军学校。历任湖北都督府参谋、参议,北伐第一军高级参谋。人物简介
历任湖北都督府参谋、参议,北伐第一军高级参谋。段祺瑞就任执政后,他先后执政政府秘书、临时参议院参议、交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代理四川省主席、省财政厅厅长、省银行董事长等,1949年12月9日通电起义。
解放后,汉祥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先后据其亲历撰写文史资料十余万字。1979年6月,汉祥赴京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因病于2 5日在京逝世。终年91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内。
人物经历
追随黎元洪邓汉祥在武昌读陆军中学时,恰逢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时年23岁的邓汉祥投身革命,振臂而起,被推为学生军队长。革命事定之后,邓在湖北都督府充任一等参谋,其文韬武略颇有见地,深为都督黎元洪所赏识,此后又随之进入北洋军政府,在历任总统之下任总统府咨议,国务院秘书长等职。
辅佐段祺瑞1920年初,孙中山在南方谋划建立广州国民政府。邓汉祥在权衡利弊后觉得孙中山势单力薄,背后没有武力支撑。而远在北方的北洋政府就不一样了,从表面上讲,已被西方列强承认,同时又有坚强的武力作后盾。恰在这时,他在旅日时认识的老朋友徐树铮数度致电于他,请他去北京,共同辅助政坛强人段祺瑞。
于是,邓汉祥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北京。变化总比计划快。邓汉祥到了北京,见到火车站、交通隘口贴满了北洋政府对徐树铮的通缉令。他打听之下得知徐树铮已由天津乘船逃亡去了上海。好在徐树铮仓皇出逃时,托人交给邓汉祥一封引荐信,让他去投奔已宣布下野的段祺瑞。走投无路之际,邓汉祥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天津。段祺瑞下野后潜居天津,表面上避祸。实质上是带着庞大的幕府班子,稳住阵脚。对于邓汉祥,他不止一次听自己的“小扇子军师”徐树铮提及,心中早有了好印象。邓汉祥持信来投后,段祺瑞喜出望外。再看邓汉祥,举止得体,应答如流,虽然身处窘境,却依然有一股儒雅之风,逢人便是三分笑脸,全然不似徐树铮那样傲不可及。
邓汉祥初入段祺瑞幕府。便注意到了段祺瑞的情趣,想方设法前去迎合,以讨其欢心。段祺瑞平生两大嗜好,一是权力这根魔杖,二是围棋。而邓汉祥在日本就下得一手好棋,他与段祺瑞对弈几局后发现,段祺瑞下棋往往顾首不顾尾,缺少通盘考虑的大局观念。所以,初始交手,段祺瑞负多胜少。偏偏段祺瑞是极爱面子的人,好争胜负。邓汉祥是何等聪敏之人,他看出了端倪。因此,以后下棋,他便主动相让,却又不让段祺瑞明白究竟,两人的输赢仅在几目之间。段祺瑞高兴了,但心中又有些狐疑。邓汉祥故意露出难为情的笑,解释道:“围棋虽落于方寸间,但投子布局有若行兵布阵。芝老(段祺瑞)乃北洋统帅,所有心得通过小小棋盘便能反映出来。至于我前日赢了棋,那是芝老突遇草野怪招,不熟套路所致。一旦识得堂奥,汉祥自然落败。”
段祺瑞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鸣阶(邓汉祥字),你是此中能手,这几次我们对弈,你敛手退避,并不计较胜负得失,顾及我们彼此间的体面。你是一个深知进退的人,定能派上大用场。”自此,段祺瑞视邓汉祥为可信之人,凡有大事谋划,必让他参与。
1921年8月,段祺瑞暗中联络各派,企图东山再起。为仳,他问计于邓汉祥,该如何出山。
邓汉祥仔细分析了目前局势,直系曹锟、吴佩孚二人性情上俱有大缺点,前者贪婪鄙陋、目光短浅;后者性格过分刚烈,遇事爱走极端,其内部不稳。至于冯玉祥,反心日炽,何不加以利用?东北张作霖,兵多将广,独霸关外,是最大的军事实力派,有染指中原的夙愿,只要结好联盟,定能一雪前耻,重新上台。
段祺瑞听罢,连连称是,遂依计而行。
1924年10月23日夜,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宣布囚禁曹锟,罢免吴佩孚的本兼各职。随后,冯玉祥确定内阁人选,马上又电邀孙中山北上,维持北京大局。
冯玉祥毕竟不如段祺瑞这类老政客,他兵少将寡,势力不如直、奉两系,政治上的声望更不及段祺瑞、孙中山等,但他又不愿让奉系的张作霖出面掌控局面。于是,10月28日,冯玉祥公开发表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请他即日来京就职。
段祺瑞在津门接到冯玉祥的通电后,不禁喜出望外。他从棋盘边立刻起身,高兴得不能自持:“这下好了,又该我老段大干一场。这就回复焕章(冯玉祥字)老弟,我段某人马上进京。”
坐于棋盘下方的邓汉祥定定地望着段祺瑞,紧皱着眉头,缓缓地摇头,劝道:“老总,是不是不必这样性急?”
段祺瑞一惊,将电报晃了晃,有些不悦地反问道:“鸣阶,有什么不妥吗?”
“去是肯定要去的,非老总无以收拾残局。孙中山远在南方,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时半会儿来不了北京。张作霖是草莽一个,又有几十万奉军,冯玉祥不会让他来北京。”
“那既然这样,我们还等什么呢?”
“老总,”邓汉祥起身做了个“退让”的姿势说,“您有三造共和的美名,何必急这一时半会儿呢。如果您这就匆忙表态,一则外人会有微词,再则冯玉祥会有忌惮。我们现在进京,已不比过去,皖系军队和地盘所剩无几,只有在各派势力问周旋,方能生存自如。故在汉祥看来,老总应先发个拒绝上任的通电,做够了姿态,将来才有回旋余地。”说到这里,邓汉祥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现在急的人是冯玉祥呀!”
段祺瑞恍然大悟。果然,北京方面见段祺瑞没什么动静,冯玉祥急了,忙再次电邀段祺瑞,务请以国计民生为重,速来北京。
摆够了架子的段祺瑞见时机成熟,这才与邓汉祥等大模大样地赴任。
11月15日,张作霖、卢永祥、冯玉祥等联名发表通电。共同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22日,段祺瑞携邓汉祥等人由天津抵京,24日正式宣布就职。旋即,他任命邓汉祥为国务院秘书长。
拒辅蒋介石1926年,段祺瑞因“三·一八”惨案下野后避居天津,一大家子和一帮部旧的生活仅靠南京政府的月供维持,经济用度捉襟见肘。几番踌躇,邓汉祥萌生去意。就这样,邓汉祥来到了重庆,准备盘桓一阵。再作打算。
智囊的从幕心理,很多都经过一段转变过程。为何愿意从幕?主帅具有诱惑力、凝聚力与吸引力,是幕僚愿意入幕的重要原因。邓汉祥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此时,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攻下了上海,他急需一批能为自己出谋划策的智囊。张群、黄郛等趁机推荐了邓汉祥。蒋介石喜出望外,对于邓汉祥的声望与能力,他也略知一二,知道此人长袖善舞,善于在复杂的时局中明辨真伪,协调各方关系。于是,蒋介石立即派人赶往重庆,面见邓汉祥。殷殷相邀。
邓汉祥接到了蒋介石连同张群、黄郛的信函及聘礼后,不禁思绪万千。早年因张群的关系,与蒋介石有过短暂的接触,他曾对张群坦言:“蒋氏有权谋之能,却无谋权之力。盖因气量狭小,言而无信,关键之时畏首畏尾,无胆无识。”
邓汉祥得出结论,与蒋介石共事,患难不易享富贵更难。于是,邓汉祥以“颓丧时政,飘零半世,心若止水,须返乡省亲,绕膝高堂白发”为由,婉拒了蒋介石礼请他入“蒋氏幕府”的意愿。
辅佐四川王此时,一心图谋一统四川,继而问鼎中原的四川军阀刘湘看中了邓汉祥。得知蒋介石、张群等力请邓汉祥去上海,刘湘止不住连连跺脚叹道:“我好比石达开放走左宗棠,可惜!可惜!”
岂料,邓汉祥拒绝入幕蒋氏。刘湘得报后。心生一计。他便服出行,径往旅店拜访邓汉祥。
对于刘湘的盛名,邓汉祥同样如雷贯耳。刘湘平生洁身自好,不沾烟酒,不抽大烟,不嫖不赌。成了一方军阀,亦不蓄妓纳妾。这在旧时军阀中是十分难得的。
有了这些印象,观刘湘执礼甚恭。坐在他对面虔诚恭敬得像个小学生,根本没有那些军阀政客的张扬与跋扈。邓汉祥心中顿生好感。
一席对坐,邓汉祥认定刘湘“个性爽朗豁达,待人接物,出之于诚而持之于恒”。他当即允诺下来,入幕刘湘,替他筹划一切。
刘湘大喜过望,立即差人去旅店结清住宿费,又亲自弯下腰,与几名随从一道,将邓汉祥的行李搬出房,累得满头大汗也全然不顾。
邓汉祥感动地唤他一声“军座”,便有些泪眼迷离了。
刘湘拍打着身上的尘土,拭拭满脸汗珠,憨憨一笑说:“没关系,我刘湘就是个农村娃娃出身,没从军前还能下田耕作呢!”
回到李子坝,刘湘将邓汉祥领进了一座豪华的公馆。随即,添酒开宴,刘湘的几个师长、重要谋士全部到场,恭恭敬敬地将邓汉祥奉为上宾。
次日,待邓汉祥起床后,刘湘亲自赶往公馆,又将一张10万元的银票相赠,并言明此公馆已为邓汉祥所有。 得人才者得天下。事实证明,刘湘选择邓汉祥,确为物有所值。两人宾主相容,主帅相信其智囊,智囊殚精竭虑服务于主帅,数十年如一日。
人物故居
邓汉祥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盘县响水镇阳桥村,始建于清代,1929年曾毁于军阀魏金荣之手,1932年重建。
故居坐西向东,二进院。单檐硬山顶,上排7间,左右各三间。其中正面门楼木结构房共三层楼,高3.18丈,规模宏大,十分壮观,所配构建精雕细琢,技艺精湛。正房白果树木窗,有“喜鹊闹梅花”、“金狮闹莲台”等图案,院内黑色大理石铺墁,阶梯工整,院落左右有月拱门,院落两侧设有碉楼。整个建筑群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