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若愚的个人简介
柴若愚(1884―1963),名畅霖,字雨亭,甘肃兰州人。辛亥革命先行者。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著名的滦河起义,跟随施从恩、王金铭将军反抗清军。民国后先后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甘肃省印花处处长、甘肃省民众教育馆馆长、甘肃省参议员、省农会会长、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简介
柴若愚(1884―1963),名畅霖,字雨亭,甘肃兰州人。辛亥革命先行者。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著名的滦河起义,跟随施从恩、王金铭将军反抗清军。民国后先后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甘肃省印花处处长、甘肃省民众教育馆馆长、甘肃省参议员、省农会会长、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家世
其父柴朴,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先后在安徽凤阳、奉天(辽宁)锦州任过通判、知府。朴生二子一女,长子若愚,次子春霖,女儿冰海。
生平
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西固区西固乡柴家台村。若愚幼年就随父亲外出上学,毕业于天津政法专科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同盟会,曾参加著名的滦河起义,跟随施从恩、王金铭将军反抗清军。为配合革命事业,民国初年在天津以开设皮件厂为掩护,组织反清斗争,并主办《民国日报》,作革命宣传工作,将家里的积蓄无私资助给许多有识之士。人们为他慷慨惠施的革命热情所感动,亲切地称呼他是《水浒》中的柴大官人。
民国六年(1917年),天津洪水成灾,家迁北京,任北京坛庙管理处处长,负责管理北海、先农坛等公园,获得三等“嘉禾章”荣誉。后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结识了北洋政府的总理孙宝琦和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等。
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冯玉祥的推荐下,柴若愚被派遣回到兰州,任甘肃省印花处处长。时任甘肃省省长的陆洪涛是北洋军阀派系的人,他对柴若愚在北京、天津一带参加革命活动早有所闻,十分不满,遂排挤他到抚彝(临泽县)去当县长。柴若愚到临泽县后,破除许多陈规陋俗,在审理案件时只配备记录1人,侍从1人,原、被告站立答话,废止刑讯逼供,深得群众的拥护赞颂。他还强烈反对陆洪涛开禁种烟(鸦片),虽然这一斗争受到了挫折,但他为民请命,维护正义事业的精神,受到各地群众的拥戴,离任时临泽父老依依不舍,称他是“柴青天”。
“九?一八”事变后,柴若愚任甘肃省民众教育馆馆长。当时,日寇疯狂侵华,他切齿痛恨,利用担任民教馆馆长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众教育馆地点是过去西大街的庄严寺,现在的张掖路《兰州晚报》社,处兰州市区的最繁华地段。该馆占地面积较大,内有大殿数间,展出抗日战利品,、枪支、武器等,还组织民间艺人在馆内茶园以清唱、快板等各种形式,进行抗战必胜宣传,激发兰州乃至西北广大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
此时,由平津一带来兰的流亡学生住进民教馆内,组织起平津抗战救亡宣传队。柴馆长积极安排食宿,除自己捐助衣物外,还奔走各方、各单位号召募捐,解决学生们的困难。组织馆内职工演出京剧《黄金台》,话剧《中华民族不会亡》等剧目,影响很大,每次所得收入支持流亡学生开支。
柴若愚亲手主办《抗战新闻简报》,每日印刷张贴于民教馆内外及中央广场。在演出过程中,有时自己也替补角色粉墨登场,协助演出。他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的好评,但也引起了当时的省主席朱绍良和教育厅长葛武毫綮的不满,借口他有赤化思想,免去了馆长职务。
柴若愚离开民教馆后,被选为甘肃省参议员和省农会会长。他虽公务缠身,但对郊区、各县农村发展前景也时刻牵挂于心,曾多次到皋兰、安宁堡、柴家台等地视察民情,对农村特困户,有疑难问题者,反映给当地政府部门请求代为解决。更为可贵的是,自己捐资500大洋,给沙井驿村在三官庙内修建教室4座,先后从市内聘请田树楫、姚长龄、高俊德来乡执教。柴家台小,也是柴若愚父子1927年投资修建的。
由于他秉性耿直,为人正派,敢于揭露时弊,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深受城乡各界群众的爱戴。兰州解放后,柴若愚当选为兰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