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武的个人简介
陈孟武,广西省容县冠堂村人,1912年在日本东京出生。父亲陈协五是清末举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总部设在日本的同盟会,母亲石井花黛是日本人。同年底,陈孟武随父母回到冠堂村。几年后,陈孟武又随父亲在梧州、广州等地生活。父亲是一个思想进步人士,一直跟随孙中山闹革命,父亲的革命活动对陈孟武的影响很大。在中学读书期间,他是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他总是设法帮助那些因家庭生活困难买不起学习用具的同学,见到富家子弟欺负贫苦学生,他总是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教训那些蛮横不讲理的富家顽童。基本内容
1925年秋,陈孟武考取容县中学,在校期间,他深受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1926年,陈孟武参加了拥有40多人的广西革命青年社容县分社。同学们喜欢他这个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推选他为革命青年社容县分社领导人之一。同年秋天,共产党员林培斌以国民党广西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容县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同时负责团的创建工作。倾向进步的陈孟武和林培斌接触后,受他的影响,阅读了《新青年》、《少年先锋》等进步书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要求革命的愿望日益增强。1926年冬天,陈孟武加入容县第一个共青团组织,成为容县最早的共青团员之一。
入团后的陈孟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农运、妇运的宣传活动。他组织同学写标语、传单,贴遍容县的大街小巷,还到部分乡镇去张贴,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在宣传活动中,陈孟武不怕苦不怕累,不管是乡镇,还是学校,随处可见他活跃的身影。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容县政府也举起屠刀指向革命者。他们推行“清党”反共政策,大肆逮捕和残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农运骨干及进步革命青年。在这场搜捕中,陈孟武因撤退及时而幸免于难。脱险后,他没有退缩,又全身心地投入了以农运为中心的革命活动。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的反革命军事专政,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实行极端残酷的反革命恐怖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又继续战斗了。同年7月,招中区墨砚堂乡农民协会决定13日在三皇庙召开成立大会,向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示威。为了保证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区农协会会长陈敏球组织了10多个乡的农民自卫军和农协会员赶赴三皇庙,准备以武装斗争对抗地主恶势力的武力威胁。为了解决农民自卫军武器短缺的问题,陈孟武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拿出10多支抚恤枪(堂兄陈镇中追随孙中山,在广东平叛时牺牲,为此军政府给陈家发枪代替抚恤金)给农军使用,陈孟武自己也拿着一支左轮手枪。由于陈孟武的大力协助,在离成立大会还有好几天的日子里,农军就开始了军事训练和武装巡逻。面对阵容强大的农军,敌人没敢轻举妄动,使成立大会得以顺利召开。
当时,陈孟武年龄小,行动不易被人注意,加之家庭情况特殊,给他提供了许多别人所没有的便利条件。中共党组织决定,委托他设法筹集武器,以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陈孟武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先将自家的枪支捐出去之后,又想到他有一房亲戚住在本县底竹山茅田村,家中有枪,就想动员亲戚把枪拿出来。但他知道亲戚的为人秉性,明借的希望不大,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装作走亲戚的样子,晚上在亲戚家过夜。深夜亲戚睡着之后,他轻手轻脚地将放在二楼的两支手枪偷出来用绳子绑好,从窗口吊下,交给前来接应的同志带走。事后,他又继续回屋睡觉。第二天若无其事地告辞而去。陈孟武做得干净利索,亲戚一直被蒙在鼓里,丝毫也不怀疑他。后来,陈孟武又参加了袭击平山团局的战斗,缴获步枪4支,子弹带5条。陈孟武在筹集武器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党组织的表扬。
1928年1月18日,陈孟武参加了平南新隆反“围剿”保卫战。农军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战斗,到第三天时已是弹尽粮绝,伤亡惨重。陈孟武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畏惧,他和农军一起坚守在参赞庙的据点里,抵御着敌人的进攻。城外的敌人在不断地乱吼乱叫,密集的子弹在头顶上空呼啸而过,城外射来的炮弹不时在据点周围炸开。这时,从敌人的阵地前沿突然传出了劝陈孟武离开的声音,陈孟武随声望去,原来是他在敌军中当连长的侄儿陈业恒在喊。陈孟武见状,不由得怒火中烧,他义正词严地告诉陈业恒:“人各有志,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说完就再也不理他了。仍守在据点继续反击敌人的进攻。后来,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作掩护,冲进了庙内。农军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终因敌人太多,不少农军相继倒地牺牲,部分农军被俘。陈孟武身单力薄,因脚掌受伤,也被捕了。敌人叫来当地劣绅指认革命人士,陈孟武被劣绅指认出来。国民党平南县长兼营长马翼汉,见他小小年纪革命意志就这样坚强,连忙命令部下“就地解决”。敌人射出了罪恶的子弹,陈孟武牺牲了,年仅16岁。
16岁的生命是短暂的,但陈孟武却以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书写了中国年轻革命者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