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隆

时间:2023-12-22 21:13:01编辑:小周

狄隆的个人简介

狄隆(JulianEdwardDillonO.F.M.),1897年1月19日生于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所属哈特福德县的布里斯托镇,美国籍方济会(OrderofFriarsMinor)会士,天主教沙市监牧区宗座监牧(1936-1961)。

基本内容

隆幼年生活于 哈特福德市,就读于 纽约圣文都辣学院,同时在附近的 农场做工,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后又前往 华盛顿求学。1925年10月3日入方济会首会,隶属于方济会纽圣名会省。1926年10月4日发初愿。1929年12月21日,于 纽约州西部的 布法罗港被天主教布法罗教区 主教威廉·特纳祝圣为 司铎 。遂在圣文都辣 学院继续学业。1932年初,前往 罗马圣安东尼大学,学习传教学等。1933年来华,被派遣至天主教 宜昌代牧区,担任 松滋县沙道观天主堂主任司铎。

1936年7月7日,教廷传信部将 沙市、 江陵(东部). 公安, 石首, 监利、松滋等六县,成立沙市监牧区,隶属于天主教宜昌代牧区。1936年7月11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委任狄隆为沙市监牧区宗座监牧。监牧公署设立于沙市洪家巷天主堂内。

1936年底,狄隆派遣美国司铎费悦义创建“新沙小学”和 幼稚园,并接管了原宜昌教区所属文都 小学,改为“新沙小学分部”。又建设新校舍,创立“新沙女子初级中学”,1937年秋,增设男子初级中学。1938年,合并为“新沙初级 中学,后来增加高中学制,正式定名为“新沙中学”。同年,狄隆于沙市旅寄坊设立新沙 医院,由费悦义担任院长,兼办新沙医院附属 护士学校。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1939年1月, 日本空军轰炸沙市,相继炸毁 基督教信义宗教堂等设施。狄隆将教区的学校、医院以及部分 教堂用于收容救治 战争难民。1938年1月,狄隆受 汉口代牧 希贤主教的邀请,赴汉口圣若瑟主教堂,参加“悼念抗战阵亡将士大礼追思 弥撒”,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1940年5月,日军突破襄河南下,相继占领 宜城、 荆门,进逼宜昌; 1940年6月8日,沙市沦陷。1940年11月,随着日美关系的逐步恶化,日军对狄隆以及沙市教区的压力也逐步加大,狄隆以及其他美籍 神职被迫撤离沙市,教区事务交宜昌教区 比利时籍方济会会士代理。1944年9月,狄隆返回美国纽约方济会会院。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狄隆遂率领13名方济会会士返回沙市,重整沙市地区教务,开设教区备修院等,直至1949年末。

随着新 中国和教廷关系的破裂,以及 朝鲜战争的爆发;1951年4月1日,狄隆以及全部美籍方济会会士被中国政府宣布永远驱逐出境。狄隆遂返回美国修养,不久重返远东地区,于 韩国、日本,担任驻韩 联合国军、驻日美军的避静指导神师。

1955年初,狄隆因健康状况不佳,返回美国,被安排至 波士顿总主教区的圣安东尼堂,协助堂区主任工作。1956年,狄隆受邀访问 台湾,有感于台湾地区的传教士缺乏,传教工作艰难,遂决定来台传教。

1957年7月,狄隆抵达台湾,被安排担任 台北总主教区光复南路天主堂本堂主任司铎。1957年12月,通过狄隆的申请,原沙市监牧区的 耶稣圣婴方济 修女会由美国来台,协助各堂区传教,同时于各学校担任 教师, 不久又建立了修女会院。

1959年,狄隆于台北 阳明山建立了耶稣圣婴方济修女会初学修院。不久,狄隆被确诊为 癌症晚期,因台湾设施简陋,治疗效果不佳,1959年4月,狄隆返回美国纽约,接受治疗。1960年1月,因症状稍有好转,狄隆返回台北,继续传教工作。1960年8月,再次病重,后转入灵医会罗东医院。期间,台北总主教区总主教田耕莘枢机、教廷驻中国公使 高理耀总主教( 意大利籍)、 南京总主教区 于斌总主教、长沙总主教区蓝泽民总主教(意大利籍)、台北总主教区成世光辅理主教、 威海卫监牧区宗座监牧甘霖( 法国籍)、方济会圣名会省省会长惠勒神父等均前来探望。

1961年6月25日,狄隆病逝于罗东医院。1961年6月26日,于台北市光复南路天主堂举行大礼追思弥撒,主祭为台北总主教区辅理主教成世光。

1961年6月27日,狄隆被安葬于台湾省 桃园县方济会所属的大溪墓地。

上一篇:杜立特尔

下一篇:彼得·史密斯·道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