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图

时间:2023-12-23 00:33:27编辑:小周

方文图的个人简介

方文图(1923中秋-2007.11.21),福建厦门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文史专家、地方志专家,被誉为“厦门路路通”,工诗词,善书画。历任厦门市图书馆馆员、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厦门市地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地名学研究会理事长、《厦门采风》报副社长,政协厦门市委员会第五至八届委员。

人物作品

方文图著有《厦门路路通》,用心、用脚勘察丈量城市中逐渐衰老甚至已然消失的街巷,并以地名、路名为中心,带出关联的人物掌故,演绎得生动有趣。《厦门路路通》给研究厦门文史的人们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方文图主编《厦门地名》、《狮山春秋》、《金榜山》、《厦门城六百年》等书。

人物经历

厦门路路通远去了

刘琴、书村/文

厦门地方文史专家方文图先生于11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鞠躬尽瘁在他热爱的厦门文史道路上。都说文如其人,大善无言,先生的人品、文风都备受称赞;厦门文化界失此人瑞,怎不令人叹惋?

传奇人生 源于国学教育

1923年中秋节,厦门墙顶巷沐浴在一片美丽的月光中,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展开了其传奇的人生画卷。此后,生于厦门、长于厦门草根性极强的他,为厦门的文化事业鞠躬尽瘁,贡献了全部精力。

闽南文化源于中原文化,方老从小就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儿时,家人为了加强方文图的国学基础,让他跟从前清举人杨建侯在上古街傍溪学社学习《论语》等古籍。年少的方文图在私塾老师的教导下临摹着“时光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诗句,于是,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念刻入了他的心灵。方老曾与友人调侃道“我是不服老啊,我一生都在和时间赛跑!”他向来时间观念很强,与人邀约,甚至会精确到几点几分;而“从不迟到”是其一向作风。晚年的方文图更只争朝夕,他以良好的时间管理将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该画几幅画、看多少书、会几个朋友,根据日程表,从不浪费一寸光阴。

方文图曾受教于已故厦门文化界耆宿李禧先生,受其勤学和人品的熏陶。至今,方老仍收藏着李禧先生的文稿《紫燕金鱼室笔记》。李禧生前讲究传统孝道,其位于盐溪街的宅院每年的春联都写着“小人有母,大地皆春”。此传统孝道深刻影响着方老,也成为人生准则。

咀嚼草根 留住真味传承

方文图年轻时任教于厦门江夏小学,解放后作为厦门市图书馆馆员,投身城市文化工作,收集各种文史资料、善本,集册两万多本。改革开放之后,他虽已退休,却凭着对乡土的爱,凭着几十年的文化积累,使之担起了更重要的使命感。他用其特殊的热情,参与城市文化工作。他潜心于厦门文献逾半个世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依据史料和亲身见闻查勘,用简洁的文字、陆续在报纸、杂志、广播台发表了许多介绍厦门地名、文物、名胜的文章。他以地名为中心,带出关连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平实动人。这给了解和研究厦门的人们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半个多世纪来,他笔耕不辍,积稿盈尺,主编了《厦门地名》、《狮山春秋》《金榜山》、《厦门城六百年》等书籍。晚年,他更珍惜时间。2005年出版了《厦门路路通》,将厦门地名和路名等演绎得生动风趣,他以地名为中心带出厦门的人物、文物。

对于平常人并不在意的民俗文化,方文图也倾注了精力,尤其是对保生慈济文化的研究,恰恰是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关键。他曾先后两次到台湾考察,使台湾民众对慈济文化根在厦门有了深入了解,并邀请了更多相关人士来厦门进行文化交流。由于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方文图也注重对海峡两岸的民俗研究,汪道涵先生曾就海峡两岸关系请教于他。

进入老年,方老觉得需要年轻人参与民俗文化工作,在本报有关文化专题制作中,方老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多次来报社审稿。2004年,日报组织春联下乡活动,方老亲自来报社挥毫泼墨,写了多幅春联,而且都是义务的。对目前在《厦门商报》的刘琴和热爱闽南文化的年轻人郭书村大力提携,引导年轻一辈积极参与到闽南民俗文化弘扬事业中来。

热爱生活 一生行走不息

方老一生,经风历雨,但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他爱侍弄花草,年轻时曾种了满院子10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并分种给周围很多朋友,很是快乐满足。抗战时厦门大学的一个教授朋友搬家,留下几盆名贵月季,方老拉平板车去取,行至博物馆附近,一颗炸弹从头顶掠过并在不远处爆炸……为了几盆花冒着这样的生命危险,可见方老爱花如痴如醉。

晚年的方老,发挥余热继续为厦门地方文史奔走不息、笔耕不止,并重视与媒体的联络,对厦门每一家媒体的访问,他都尽力配合。方老是地道的厦门人,有人来访,他会用厦门传统的冬瓜糖茶招待,春节时,也常用盛有各种糖果的果盒来待客,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厦门风俗风味。

方老喜欢与年轻人交朋友,跟几个年轻人组织“诗社”,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诗词文史。方老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常带年轻朋友走街串巷,讲授厦门旧闻掌故、民俗文化,也常跟年轻朋友一起出游、购物,他说,“和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年轻起来,不知老啊!”而他满腹经纶却平易亲切的个性特点,也让年轻人喜爱而且受益匪浅,他与年轻人之间,完全没有所谓的代沟。

方老在80岁高龄还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因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书法根基,加上每天必画三五张的勤奋,画艺逐日见长,画风轻快明净,多次被带到美国、印尼、泰国、澳大利亚等地交流赠送,颇受好评。不久前,他的一幅山水画从几百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厦金两岸书画作品展”。

八十多岁的方老一直有着稳健的心力和脚力,就在他病发入院前的一个月,还跟几个年轻朋友先后去东坪山和天竺山游玩。即便在住院期间,他也坚持每天在走廊走动,他病床头放的是吴昌硕的画谱和《古文观止》,跟探访他的朋友谈的都是出院之后打算做什么,在最后的几天他还坚持画画,并写下“战胜病魔早康复,再登岱岳不服老”的充满豪情的诗句。

他的一生,一直在坚持行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让好友、著名篆刻家王守桢先生刻一方压胜印“文图大吉大利”,说要“借你名家的刀来杀去我病魔的晦气”。生命无常,但他留下了一位厦门文化人的风范。

上一篇:蔡美娜

下一篇:曹晓英(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