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藩

时间:2023-12-23 10:52:30编辑:小周

陈子藩的个人简介

陈子藩1925年生,河北霸县人。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休斯敦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

人物介绍

1925年生,河北霸县人。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休斯敦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篇,《系统导论》及《人工智慧语言》专书二册;散文集有《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等。

以下内容均来自于《访问历史:三十位中国知识人的笑声泪影》一书(李怀宇/采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版)

所有的中国人都对博士有误解,包括金庸也是误解。金庸一定是在浙江大学有学生污辱他,他气了,到英国剑桥去读博士了。翻译《红楼梦》的人不是给他翻译《鹿鼎记》吗?有人建议,给他荣誉博士,荣誉博士是最高的荣誉啦,他还非要读一个博士回来。

陈之藩先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爱因斯坦的像,爱因斯坦的对面是一大一小两张梦露的裸体艺术照。我一见就好奇地问为什么,陈先生说:好看。我又问:童教授没意见吗?陈先生笑答:童教授有什么意见?童教授每天都来。

童教授是陈之藩的太太童元方,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任教,陈先生是电子工程系的荣誉教授。中文大学依山而建,童元方女士的办公室在山上,陈先生的办公室在半山。有一年春节前我到香港,所见的是经济萧索与人心浮躁,心情坏透了。陈先生夫妇招待了我一顿可口的午餐和悦耳的聊天。下午童女士有课,陈先生带我从山上走到半山他的办公室再坐一会,这一坐竟不知不觉到了日落。陈先生又带我到沙田吃了一顿丰盛的上海菜,这才握手言别。他的岁数比我爷爷小几岁,我却把他当哥们,事后才自责这一天一定把他累得够呛。第二天童女士在电话里埋怨我,又说陈先生聊得很开心。

在作品中,陈之藩时常提起的科学家就是和梦露朝夕相对的爱因斯坦。他讲的两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人一听难忘。一个是: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顿时,主事人问他一年要多少薪俸,他说五千差不多了。一年五千元是物理系刚毕业的学生的水准,主事人说:给你年俸五千,给别人就不好给了,请为我们着想一下,还是勉强订年俸一万五千元吧。另一个是:爱因斯坦的谈话总给听众一个印象,他的贡献不是源于甲,就是由于乙,而与他本人倒不太相干似的。就连那篇亘古以来崭新独创的狭义相对论,并无参考可引,却在最后天外飞来一笔:感谢同事、朋友贝索的时相讨论。

在生活中,曾和陈之藩时相讨论的朋友是杨振宁,杨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陈之藩说,杨振宁长得真漂亮,第一次见杨时,他的一个外国同学就问:杨为什么不到好莱坞去当演员?我提起杨的太太杜致礼在诺贝尔颁奖会上的一张照片真漂亮,陈先生说,他先发现了,还专门找来送给杨。

每次打电话给陈先生,他总说:你赶紧来,我喜欢听你聊天。陈先生是喜欢聊天,不喜欢采访的;录音,他更不喜欢。他对唐德刚用录音整理胡适口述自传是有保留的。但是他容忍我这个晚辈工作的需要,他曾以胡适晚年爱讲的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写过一文,写得真好。

在我看来,陈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好。每遇言语投机的朋友,我总会推荐陈先生的文章,几乎是到处逢人说陈文了。可惜大陆只出过一本陈先生的《剑河倒影》。有一次我听他说,胡适不止一次对他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便找周作人的东西来看,看不出其中的人生况味。我问他周作人的东西好在哪里,他好像说老实可靠,我倒觉得他的文章是这样的。

每次去陈先生的办公室,会发现书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乱。科学和外文的书尤其多,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书种像他这样杂。谈书,他要发觉你老实可靠地用过功才会深谈,有一次谈起我只是瞥过的当红书籍,他不知从哪摸出一本余秋雨的《借我一生》,一本北岛的《失败之书》,都是简体本。我脸红,问他书从哪来的,他说,学生在学校里摆摊卖书,他怕卖不出去,随手买的。他总是心疼后辈。

陈先生喜欢写信。和他通信颇勤的前辈有胡适和沈从文,后辈则有董桥。董桥记述这种书信因缘:陈之藩是大学问家,满腹经纶,平时惜墨如金,聊天写信却往往畅所欲言,教人如坐春风。

陈先生的字清雅。我曾经请教过他对沈从文和台静农的书法的看法,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对艺术,他总有一些出人意表的妙句。

陈先生喜欢念诗。他翻译过许多英文诗,集成《蔚蓝的天》。第一次见面时,我念了一对古句: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他笑了,说下句比上句好。

读陈之藩的《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欲哭无泪。中国文化此后的苦难,他不幸言中了,那时他只有二十岁出头,何以如此先知先觉呢?信里面谈到的那些前辈教授,一个个后来都走进苦难里了,怎不让人心疼?陈之藩生平最佩服爱因斯坦和胡适,这两人却都从苦难里走出来了。

童元方喜欢爱因斯坦的情书,写过一本《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也译过《爱因斯坦的梦》。她写过一篇谈爱因斯坦家人的文章,叫《在阴影里》,我们都拿她开玩笑,说她显然是受《在春风里》的影响。

陈先生的书,我最喜欢写胡适的那本《在春风里》。每次都听他聊胡适,他说跟胡适常不太谈得来,两人又一次次地爱谈。第一次见他,我就问他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在春风里》什么时候出,他说,想写一个序,但是想了两年都没有写出来。我不喜欢台湾版《在春风里》的设计,还是买了,拿去请他签名。童元方借这个由头埋怨陈先生不乖。又过了两年,序终于写出来了,真好。

聊胡适,免不了要聊鲁迅,百年来的文化绕不开这两个人。我同意陈先生关于鲁迅的大部分看法,有时又忍不住跟他顶嘴。我说:鲁迅的《朝花夕拾》和《野草》何其优美,《中国小说史略》何其凝练。他不说话。我说:至少鲁迅的旧体诗和字是好的。他笑了。

胡适在哈佛大学时发现了周一良和杨联这两个读书的好种子,后来只留下杨联陪他论学唱和。我在《哈佛遗墨--杨联诗文简》的附录中看到赵俪生访美时与杨联在电话里吵架的事,周一良的解释是杨联患有精神病,便向陈先生求证。在美国待上十年以上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吃牛肉恨不得吃生的,陈先生边吃菜边说,另一个是有精神病。

有一次我问他:胡适的新诗好吗?他笑着把问题递给童元方:她是学文学的,你问她。大家笑了。《在春风里》陈先生说:我总觉得,胡先生是个诗人,而作不出诗来,这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有一次打电话给陈先生,他第一句话就说:你访问了杨宪益,他有两句诗真好,你怎么没引出来?电话里听到他跑去找了出来:千年古国贫愚弱,一代新邦假大空。

上一篇:陈振国

下一篇:凡妮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