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的个人简介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人物简介
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生平故事
曹于汴自幼聪颖,入学潜心,渊博之后,尤长理学,因家事寒微,为生活计,曾任西席教师十年有余;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应乡试,考取举人第一名;第二年赴北京应任辰科公试,经过奉天殿(今太和殿)唱名,钦点《进士及第》。初授江苏淮安府推官,曹于汴到任以后,夙夜惟寅,案无积牍,明察秋毫,执法如山,屡受山东按察司嘉奖;万历二十五年外察优等,被提拔进京任给事中。曹于汴坚持任人唯贤和直言敢谏。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回故里安葬亡母,地方官吏和乡绅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可是曹于汴却深居简出,不收礼,不待客,除缅怀慈母外,慷慨解囊,在运城文庙隔壁他家祠堂里(现运城中学校址)创办了一所“宏运书院”。曹于汴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赢得了乡里的敬仰,故人们给他家大门上挂了一块匾,上书“大德望曹”。
崇祯帝朱由检做王子的时候,就厌恶太监,待至魏忠贤的党羽满朝堂,走狗满天下,生祠全中国,逆迹逐渐暴露以后,他对宦官阉党之流更加深恶痛绝。所以他一上台,为了彻底肃清这些败类,就授曹于汴为左都御使。曹于汴建议朝廷以”赞导、拥戴、颂美、谄附“四条罪状,对魏忠贤之流进行严格审查,举国上下和宫廷内外,一齐动手,几天功夫,二百六十一名罪犯全部落网。魏忠贤在从安徽凤阳皇陵往京都解押途中的阜城畏罪自杀被碎尸,朝廷内外的狐群狗党,基本归尽。除掉了宦官阉党,曹于汴已是七十五岁了,在风云变幻、三易其帝的年代里,在奸贼不绝,诤臣受压的朝廷里,几经宦海沉浮,已是精力不支了,所以力请告老还乡。曹于汴家居期间,专心致志,呕心沥血著作《共发篇》、《仰节堂集》和《安邑县志》。曹于汴逝世后,崇祯帝表示震悼,追赠“太子太保”,并派鸿胪寺遣使致祭,抚恤优厚。
《明史》记载
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人。万历十九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淮安推官。以治行高第,授吏科给事中。疏劾两京兵部尚书田乐、邢d及云南巡抚陈用宾,乐、d遂引去。吏部郎赵邦清被诬,于汴疏雪之。谒告归,僦屋以居,不蔽风日。
起历刑科左、右给事中。朝房灾,请急补旷官,修废政。辽左有警,朝议增兵,于汴言:“国家三岁遣使者阅边,盛奖边臣功伐,蟒衣金币之赐,官秩之增,未尝或靳。今废防至此,宜重加按问。边道超擢,当于秩满时阅实其绩,毋徒循资俸,坐取建牙开府。”进吏科都给事中。给事中胡嘉栋发中官陈永寿兄弟奸,永寿反讦嘉栋。于汴极论永寿罪。故事,章疏入会极门,中官直达之御前,至是必启视然后进御。于汴谓乖祖制,泄事机,力请禁之。三十八年典外察,去留悉当。明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以久次擢太常少卿,疏寝不下,请告又不报,候命岁余,移疾归。
光宗立,始以太常少卿召。至则改大理少卿,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京察。事竣,进左副都御史。天启三年秋,吏部缺右侍郎,廷推冯从吾,以于汴副,中旨特用于汴。于汴以从吾名位先己,义不可越,四辞不得,遂引疾归。明年,起南京右都御史,辞不拜。时绍徽、应甲附魏忠贤得志,必欲害于汴,属其党石三畏以东林领袖劾之,遂削夺。
崇祯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举宪规,约敕僚吏,台中肃然。明年京察,力汰匪类,忠贤余党几尽,仕路为清。温体仁讦钱谦益,下钱千秋法司,讯不得实,体仁以于汴谦益座主也,并讦之。于汴亦发体仁欺罔状。帝终信体仁,谦益竟获罪。
先是,诏定逆案。于汴与大学士韩p、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平心参决,不为已甚,小人犹恶之。故御史高捷、史素邪,为清议所摈,吏部尚书王永光力荐之。故事,御史起官,必都察院咨取,于汴恶其人,久弗咨。永光愤,再疏力争。已得请,于汴犹以故事持之,两人遂投牒自乞,于汴益恶之,卒持不予。两人竟以部疏起官,遂日夜谋倾于汴。
中书原抱奇者,贾人子也,尝诬劾大学士p。至是再劾p及于汴并及尚书孙居相、侍郎程启南、府丞魏光绪,目为“西党”,请皆放黜,以五人籍山西也。帝绌抱奇言不听。而工部主事陆澄源复劾于汴朋奸六罪。帝虽谪澄源,于汴卒谢事去。及辞朝,以敦大进规。七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太保。
于汴笃志正学,操履粹白。立朝,正色不阿,崇奖名教,有古大臣风。著有《仰节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