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桑(历史人物)

时间:2023-12-23 17:13:54编辑:小周

杜桑(历史人物)的个人简介

弗朗索瓦-多米尼克·杜桑·卢维杜尔(法语:François-Dominique Toussaint Louverture,1743年-1803年4月7日),简称杜桑·卢维杜尔(Toussaint-Louverture)),海地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海地革命领导者之一。另还有法国画家杜桑,

个人简介

海地革命领袖。生于海地北部海地角附近的黑人奴隶家庭。1791 年8月,混血种人与黑奴一道在海地北部举行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0 月,杜桑-卢维图尔带领1000余名奴隶加入起义队伍,展开游击活动。1793 年5月,他率领 600名起义军与西班牙军联合 ,攻克海地北部戈纳伊夫等重镇,大败法军。1794年5月 ,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海地奴隶制度,杜桑-卢维图尔遂与法军联合反对西班牙殖民军,并把它逐出海地北部,宣布废除占领区的奴隶制度。1798年初,他率军赶走海地西部的英国殖民军,直逼太子港。 8 月30日,迫使英国签订停战协定,10月1日英军向起义军投降。

详细传记

杜桑原是奴隶出身的种植场马车夫,与一般奴隶一样,他从小就受到法国殖民者和奴隶主的欺凌。杜桑对于这一切早已暗下决心,誓把法国殖民者和奴隶主杀掉,争取黑人的自由。所以后来他刻苦学习了法文,还经常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著作,接受了新的思想。

参加起义以后,杜桑以严明的纪律统率部队,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他率领的部队发展壮大,很快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他本人也成了海地奴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793年,法国因国内混乱,只派出了6000人的军队去镇压起义,被起义军彻底摧毁。西班牙、英国看到有机可乘,又先后派兵入侵海地,去镇压方兴未艾的起义烽火。但杜桑领导起义军英勇奋战,终于相继赶走了英国、西班牙侵略军,把他们赶入大海,英、西军队狼狈逃窜。同时,杜桑又平定了黑白混血种人上层集团的叛乱活动,最终统一了整个海地岛,并建立了革命政权。
1801年6月,海地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废除奴隶制度,所有海地人不分人种、肤色一律平等,都享受自由的公民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贸易自由。海地宣布独立。在这次会议上,杜桑被选为终身总统。拿破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消息的。他立刻召见他的妹夫黎克勒,命令他远征海地。
1801年12月,黎克勒率领54艘战舰、3万名士兵,开始了企图恢复法国殖民统治的远征。
杜桑领导起义军坚决保卫自由海地。他对战士们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我们黑奴世代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法国人又回来了,他们企图从我们手中夺去我们的自由,我们宁可战死也不决不能答应他们!让我们共同奋斗吧!我们要让法军饿死、渴死、累死,让海地变成这些强盗的活的地狱!努力吧,自由属于我们!”
当3万法军来到海地的时候,起义军就在他们要登陆的地方点起火来,烧毁那里的一切,法军所到之处,一片灰烬,只有满地尘土、满眼浓烟似乎在怒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
法军找不到吃的,饥饿难忍。他们甚至找不到喝的,因为水中已被起义军下入了毒药。法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减,黎克勒大伤脑筋。此外,起义军利用有利地形,四处出击,法军不时有人阵亡,法军狼狈不堪,到处挨打。经过十余年的苦战,杜桑·卢维杜尔也牺牲在敌人的诈术之下。
杜桑之死,使海地人民更加清醒地认清了殖民主义者丑恶、凶残、卑鄙无耻的本质,也更激起了海地人民对殖民统治者的仇恨。他们决心继续完成杜桑未完的事业,为争取海地人民的独立、自由、幸福而勇敢地战斗!
不久,海地的革命烈火又熊熊燃烧起来,革命者在克里斯托夫和德萨利纳领导下,继续抗击法国殖民者。
在海地人民的英勇反抗下,法军行动艰难,再加上海地蔓延黄热病,侵略军损失惨重,伤亡达3万余人。1802年11月,黎克勒也死于黄热病,法国侵略军陷于绝境。1803年10月,法军终于投降。法国远征舰队载着仅余的8000老弱残兵返回法国。回国途中,所有人员又被英国海军俘虏,于是,黎克勒率领的庞大的远征军最终全军覆没。
1804年,海地正式宣布独立,并恢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名称――“海地”,其意为“多山的地方”。
海地革命是拉美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黑人革命;杜桑·卢维杜尔作为领导人,揭开了整个拉丁美洲黑人革命的序幕,为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自由国家树立了榜样。

法国画家杜桑

杜桑(1887~1968)
Duchamp,Marcel
法国画家。1887年7月28日生于布兰维尔,1968年10月2日卒于讷伊。是美国达达主义社团的组织者,又是国际达达主义的领袖和超现实主义的支持者和鼓动者。他从虚无主义出发 ,崇尚“反艺术”观念 。青年时期作画就放弃画笔,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梳子、铲子、自行车轮胎、球等加以组合,构思成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代表作《泉》(一件小便器标上《泉》的名称)、《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在印刷品《蒙娜丽莎》上用铅笔涂上胡须)、《新娘的衣服被单身汉们剥得精光》等,表明了他愤世疾俗和向传统艺术挑战的态度。

上一篇:陈南平(教授)

下一篇:蔡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