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昌的个人简介
段文昌(公元七七三年至八三五年)字墨卿,一字景初,唐代大臣,宰相。武则天曾侄孙武元衡之婿,初唐名将段志玄之后。其先位齐州临淄人,世居荆州。(旧唐书作西河人。此从新唐书)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年六十三岁。简介
疏爽任义节。韦皋荐之为校书郎,拜监察御史,迁祠部郎中,加知制诰。穆宗时,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后授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治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自检校左仆射徙帅荆南。后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卒。文昌著有文集三十卷,诏诰二十卷,食经五十卷,(均《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人物生平
段文昌是武则天曾侄孙、晚唐著名诗人武元衡之女婿。唐穆宗时著名宰相。
他出身官宦世家。高祖段志玄,随末从李渊起兵,授右倾大都督府军头,陪葬昭陵,图形凌烟阁。祖父段德皎,赠给事中。父亲段锷,是支江县宰,后来任江陵县令。
段文昌性格疏爽,讲义气,不拘小节。自入仕途后,经历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政治风云。初为韦皋荐之为校书郎,拜监察御史,迁祠部郎中,加知制诰。穆宗时,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后授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治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自检校左仆射徙帅荆南。后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卒。文昌著有文集三十卷,诏诰二十卷,食经五十卷,(均《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德宗贞元15年(公元799年),入蜀初授校书郎。因与同僚刘辟不和,被其进谗言贬到灵池县(今成都龙泉)任县尉多年。
履历
宪宗元和2年(公元807年),拜登封尉、集贤校理。
元和11年(公元816年)8月,守本官,充翰林学士。
元和13年(公元818年)1月,拜祠部郎中,兼学士。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加知制诰。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拜中书舍人,寻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庆1年2月(公元821年),诏授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长庆3年(公元823年),拜刑部尚书。
宝历1年(公元825年),拜兵部尚书。
大和元年(公元826年),文宗立,迁御史大夫。
大和1年(公元827年)6月,淮南节度使。
大和4年(公元830年),荆南节度使。
大和6年(公元832年)11月,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西川简称西川,主要指四川中西部,治所益州(今成都)】。
大和9年(公元835年)3月,赐春衣中使至,受宣毕,无疾而卒,年六十三,赠太尉。
文昌共四子:段成场⒍纬墒健⒍问ぬ怼⒍问ぴ啤6纬墒饺温辏骷玻┐淌罚蚴旅庵埃司酉逖(今湖北省襄阳)。段成炒庸俪∫撕螅值芏硕记盂堆(今江西波阳)。
新唐书段文昌传
段文昌,字墨卿,西河人。高祖志玄,陪葬昭陵,图形凌烟阁。祖德皎,赠给事中。父谔,循州刺史,赠左仆射。文昌家于荆州,倜傥有气义,节度使裴胄知之而不能用。韦皋在蜀,表授校书郎。李吉甫刺忠州,文昌尝以文干之。及吉甫居相位,与裴同加奖擢,授登封尉、集贤校理。俄拜监察御史,迁补阙,改祠部员外郎。元和十一年,守本官,充翰林学士。
文昌,武元衡之子婿也。元衡与宰相韦贯之不协,宪宗欲召文昌为学士,贯之奏曰:“文昌志尚不修,不可擢居近密。”至是贯之罢相,李逢吉乃用文昌为学士,转祠部郎中,赐绯,依前充职。十四年,加知制诰。十五年,穆宗即位,正拜中书舍人,寻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庆元年,拜章请退。朝廷以文昌少在西蜀,诏授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昌素洽蜀人之情,至是以宽政为治,严静有断,蛮夷畏服。二年,云南入寇,黔中观察使崔元略上言,朝廷忧之,乃诏文昌御备。文昌走一介之使以喻之,蛮寇即退。
敬宗即位,征拜邢部尚书,转兵部,兼判左丞事。
文宗即位,迁御史大夫,寻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太和四年,移镇荆南。
文昌于荆、蜀皆有先祖故第,至是赎为浮图祠。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第,以置祖祢影堂,岁时伏腊,良辰美景享荐之。彻祭,即以音声歌舞继之,如事生者,|绅非焉。
六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九年三月,赐春衣中使至,受宣毕,无疾而卒,年六十三,赠太尉。有文集三十卷。
文昌布素之时,所向不偶。及其达也,扬历显重,出入将相,洎二十年。其服饰玩好、歌童妓女,苟悦于心,无所爱惜,乃至奢侈过度,物议贬之。子成式。
成式,字柯古,以J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累迁尚书郎。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解印,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家多书史,用以自娱,尤深于佛书。所著《酉阳杂俎》传于时。
旧唐书段文昌传
段文昌,字墨卿,西河人。高祖志玄,陪葬昭陵,图形凌烟阁。祖德皎,赠给事中。父谔,循州刺史,赠左仆射。文昌家于荆州,倜傥有气义,节度使裴胄知之而不能用。韦皋在蜀,表授校书郎。李吉甫刺忠州,文昌尝以文干之。及吉甫居相位,与裴同加奖擢,授登封尉、集贤校理。俄拜监察御史,迁补阙,改祠部员外郎。元和十一年,守本官,充翰林学士。
文昌,武元衡之子婿也。元衡与宰相韦贯之不协,宪宗欲召文昌为学士,贯之奏曰:“文昌志尚不修,不可擢居近密。”至是贯之罢相,李逢吉乃用文昌为学士,转祠部郎中,赐绯,依前充职。十四年,加知制诰。十五年,穆宗即位,正拜中书舍人,寻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庆元年,拜章请退。朝廷以文昌少在西蜀,诏授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昌素洽蜀人之情,至是以宽政为治,严静有断,蛮夷畏服。二年,云南入寇,黔中观察使崔元略上言,朝廷忧之,乃诏文昌御备。文昌走一介之使以喻之,蛮寇即退。
敬宗即位,征拜邢部尚书,转兵部,兼判左丞事。
文宗即位,迁御史大夫,寻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太和四年,移镇荆南。
文昌于荆、蜀皆有先祖故第,至是赎为浮图祠。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第,以置祖祢影堂,岁时伏腊,良辰美景享荐之。彻祭,即以音声歌舞继之,如事生者,|绅非焉。
六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九年三月,赐春衣中使至,受宣毕,无疾而卒,年六十三,赠太尉。有文集三十卷。
文昌布素之时,所向不偶。及其达也,扬历显重,出入将相,洎二十年。其服饰玩好、歌童妓女,苟悦于心,无所爱惜,乃至奢侈过度,物议贬之。子成式。
成式,字柯古,以J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累迁尚书郎。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解印,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家多书史,用以自娱,尤深于佛书。所著《酉阳杂俎》传于时。
轶事典故
段文昌节度荆南时,当地如若久旱,一经祈祷便会下雨,如若久雨,遇到他出游便会晴天。荆南百姓为此作谚语道:“旱不苦,祷而雨;雨不愁,公出游。”
籍贯争议
关于段文昌的籍贯,《新唐书》和《旧唐书》有不同的记载。《旧唐书》认为是西河人:“段文昌,字墨卿,西河人”。《新唐书》则认为:“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世客荆州”。今人涉及段文昌多按《新唐书》的说法,或者直接写成山东齐州人。
如果根据出生地确定某人的籍贯,旧唐书的记载比较符合历史,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理由如下:
1.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汾州西河县最著名人物只有段文昌。《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比《新唐书》早,编者乐史生活于宋初,他将段文昌列为汾州唯一的名人,说明当时朝野认同。
2.《旧唐书》对段氏家族与荆州的关系记载的很清楚。《旧唐书》在记载“西河人”的同时也记载“文昌家于荆州,倜傥有气义,节度使裴胄知之而不能用”、“文昌于荆、蜀皆有先祖故第,至是赎为浮图祠。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第,以置祖祢影堂”,说明《旧唐书》对段文昌家族迁居南方的事情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段氏家族居荆州与西河没有联系,《旧唐书》作者决不会写“西河人”。
3.段文昌原籍西河有历史依据。段文昌祖辈段志玄起家太原,所以段志玄子孙迁居太原汾州西河合乎情理。
段氏家族从隋末迁离山东齐州,到段文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说祖籍山东齐州还可以,说段文昌是山东齐州人就没有任何道理了,所以断不能说段文昌是齐州人。《新唐书》表达为“世客荆州”不等于说段文昌是荆州人。段氏家族客居荆州就是说他们不是荆州人,或者说段氏父子没有一个生于荆州。所以《旧唐书》和《太平寰宇记》认为段文昌是西河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因此,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阳),祖籍齐州(今山东临淄),晚年父子客居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