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伟廷

时间:2023-12-27 04:10:14编辑:小周

常伟廷的个人简介

常伟廷,1979年出生,满族。2001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硕士学位;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世界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副主编。

个人简介

常伟廷,1979年出生,满族。2001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硕士学位;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世界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副主编,深圳插画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被国家级刊物刊登;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 画廊、以及私人收藏;有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现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基础教研室主任。

艺术简介

1999年 作品《童年》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3年 作品《行》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辽宁省展

2004年 作品《战天神》,《云系列》展出于鲁迅美术馆

2007年 作品《战天神》在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展获得金奖,并被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与“世界杰出艺术家”称号

2007年 应法国欧亚发展协会的邀请参加“法国巴黎卢浮宫展”,并获得特殊奖

2009年 参加上海非主流之非“常”流行艺术展

2009年 在大连星海创意岛举办常伟廷“气息”个人油画作品展

2009年 在人民大会堂被文化部等九家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潜力艺术家”称号

2009年 参加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等

2010年 在北京东方之光艺术中心举办“人间夜话”个人油画展

主要作品

《生命的气息》,《战天神》,《童年》,《云》系列。

”混沌初开“

青年油画家常伟廷2009年当选为“ 中国最具潜力艺术家”。其实,他是很年轻的,1979年出生于吉林 ,满族,才三十出头,靠着勤奋和探索,靠着聪慧和开拓,在而立之年“而立”了。尽管他很低调,但取得的成果仅列举一二,就很让人振奋: 巴黎卢浮宫画展是由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当今国际上最具权威的画展。2007年度画展汇聚了全球知名画家的600余幅作品,是全球美术界佳作的集中体现。中国仅有5名画家参加了此次画展。常伟廷以《生命的气息》参展,作品通过对葫芦藤等自然生物的艺术再现和创造性描绘,表现了大千世界的勃勃生机,诠释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生命繁衍的真谛,因而获得巴黎卢浮宫画展特殊奖的殊荣。另一幅他的潜心之作《战天神》,在参加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展时,“另类”独放,力挫群雄,一举摘得金奖。

常伟廷的油画追求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但更为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视绘画的内涵。除了在技术上锤炼外,他还一直对油画语言的中国美学表述情有独钟。从近 期在北京798举办的“人间夜话”个展作品中,观众可以发现画家对中国混沌美学的理解、领悟与成功的创作实践。清代 石涛有一句经典的画论:作辟混沌手,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用这句话来品味常伟廷作品的境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适用。说一定程度,是指目 前常伟廷的作品对光明境界的大美探询还在艺术的跋涉和艺术的旅途中,但是其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因为他已走上了正路,走上了艺术创作的康庄大道。用中国哲学思想表现“无中有有”、“有中有无”的精神,从而进入无我的境界。

所谓混沌美学,不仅是中国艺术哲学思想的核心,而且成为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思想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何谓“混沌”?实质上指出了世界本身的真实状况,正如庄子对道的描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海德格尔认为:“非真”作为世界之本源是混沌的,而作为人与万物敞开后交构的澄明之境,则是以非真为前提的。后现代哲学的代表德勒兹也倾向于混沌的块茎思维方式,从而对西方主体的理性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事实上,西方的理性思维也正是中国传统的混沌美学所缺少的东西,因也正是值得我们去吸收与学习的。断不可取的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一味模仿西画的对象化、亦即理性化的思维的话,那对世界本源的一体化将会产生遗忘,艺术也不再是客观真理的呈现与映像,而只能是一种个体日常情绪的发泄,从而导致恶俗的表现,真、善、美灰头鼠脸与蔽而不彰。

从常伟廷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对混沌里放出光明的理解,如:在《鸳鸯》里,作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但却浑然一体,三只鸳鸯被分置于其中,下方的两只虽悠游于碧水蓝池中,但是其惆怅、不定之感隐隐若见,而上面的一只正展翅飞向一混沌的光明之处。整个画面被纷飞的叶子所笼盖,也因着混沌中的光明被统一起来。这是希望与向往的讴歌,更是遮蔽与解蔽的争斗,是娴静中的不安,是茫然中的憧憬。这种思想的踪迹一直延续在他近 期的艺术创作之中。在求变的艺术道路上,他孜孜不倦,找到了自身的表达方式,以叙事的风景作为媒介,用坚实的画风展现内心感触,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情感用画笔毫不隐晦地展现出来,用画笔记录他关于“自然与生存”问题的深沉思考,无论是在绘画理念还是在绘画风格上,他都有着清醒的意识及追求。显而易见,“人间夜话”中的若干作品,都是这种境界的不同表达方式,这些作品美学特色是任何学习油画的人都可以发现的,他的确是在用油画颜料传递着对中国传统美学意境的表达,同时,也并不象常见的国画大写意一样,对物象大而化之,他还是在对存在的描述中尊重了事物的形象特征,试想一下,如果常伟廷能在作品中把物性的“本真”还原入世界的本源中,那应该会是另一层更为真实的境界吧!

毋庸讳言,在当今时代的后语境中,有的艺术家在艺术多元论调的思维中迷失了方向,以为艺术实质上不过是自我的一种游戏与自慰。但主流的艺术家们却依然认为:中国 当代艺术必须是在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与精华的继承上,理性、积极、主动地去吸收外国美学与文化精髓的再创造。常伟廷的作品正显现了在这条路上探索的征象。

所以,他的作品后劲很足,相信只要他能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我要强调的是:人类艺术无论如何推陈出新都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变化,各民族各时代艺术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不同,就绘画而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绘画特点,就在于“画什么”与“怎样画”的千差万别。

对于常伟廷的许多作品,也有不少读者反映说用传统读画方式不解其意,往往思知不觉。以往创作大多取材于生活,对照于现实,并寻其意义所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无谓精神铸造而就,总结之时,如意之说,滔滔不绝。今时代有别,创意之说已另辟蹊径。是的,常伟廷之作乍读起来似有不解,细细品之,却如白日之梦,人的精神出走大多因白日梦所至。现今社会,白日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令人耀眼失明,对话梦境也属自然。常伟廷乃“70后”艺术家,人生之旅冲突于现实梦境之间,直观看来,理所当然。常伟廷作品中多用绿荫之色,叙绿荫之事,果绿荫之梦境,偶尔也见池水,水中光波,似映于白昼之间,艺术家心理之色竭尽而就,画中情节与现实叙事断然而结,可谓梦境之时。

总结中国 当代艺术近十年之发展,“80后”艺术家多远离现实对话童灵,而“70后”艺术家多以现实对话梦境,这和他们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常伟廷也正是这一时代具有典型精神与文化特征的青年油画艺术家。此外,常伟廷因出身科班,从小作画练笔底蕴深厚,故技能使用娴熟,释色纵然,笔触流畅,流于自信,精神飘逸,至境冷然。 梦境之说于上世纪开始解读,并出之一代艺术大师 达利,以潮湿的时间展示梦境之魅力,感染八方。21世纪,“70后”艺术家受染于传统,赶场于当代,以矛盾的视觉状态营造白昼之梦,亦属文化当然,常伟廷的作品叙事梦话,色于潮湿,涂于影中,正所谓“人间夜话”,思想深邃,主题凝炼,显示了其画风的成长成熟,彰显了其旺盛的创作激情和提升潜力。这些独特清醒真实的笔触给画界带来一股清风,一种样式,同时也让人们感慨于“70后”画家对“自然与生存”重大题材把握的准确、娴熟与到位。

从“混沌”到“初开”,这正是青年油画家常伟廷所取得艺术成就的形象写照。

上一篇:程少平

下一篇:迪克森·埃图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