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东飚

时间:2023-12-27 06:16:19编辑:小周

谌东飚的个人简介

谌东飚,男,1947年生,湖南安化人。著名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专家。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全球汉诗总会理事。主持或参与十余部古籍的整理。著有《中国古代散文史纲?近代卷》、《文通》、《颜延之研究》等专著。发表古代诗歌研究、散文研究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

基本内容

谌东飚:1947年生,湖南安化人。著名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专家。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1981年考入湘潭大学,师从姜书阁攻读汉魏六朝文学,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供职于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现长沙理工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全球汉诗总会理事。先后主持或参与《中国古代奇书十种》(主编)、《初唐四杰集校点》(独著)、《山海经校译》(独著)、《明诗三百首》(独著)、《三国志今注今译》(参著)、《后汉书今注今译》(参著)等十余部古籍的整理。著有《中国古代散文史纲?近代卷》、《文通》、《颜延之研究》等专著。发表古代诗歌研究、散文研究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或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或被《新华文摘》摘录论点,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一项。

“谌东飚”这个名字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读完《三国演义》,由于特别佩服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于是把自己的名改为“亮”,后来遭遇文化大革命,“东风压倒西风”成为主旋律,所以他就把名字改为“东飚”,很具有霸气也流露着一定的时代特色。

无论是谌东飚带过的学生还是和他共事的老师,提起他都是啧啧称赞。为人友善、襟怀坦荡、工作积极、任劳任怨成了师生们时常说起的词。谌东飚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湘潭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来到长沙理工大学也有二十多年。除了幼儿园和博士生,其它各个阶段的学生他都带过,虽然没有成为博士生导师,但他还是经常指导一些已经当教师的博士。

他说:“培养人才要与时俱进,文学院的学生现在已经不能u2018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u2019了。”在学习上,谌东飚提倡文学院的学生提高科学素质,一方面要对自然科学发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用从事自然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他告诉现在的大学生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不要本末倒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如果眼前的障碍都解决不了的话又怎么能够致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就业赚钱,而且要在学习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遇到困难时才不容易退缩。汉语言文学专业04级的学生说谌东飚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上课的时候喜欢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提问更是很耐心。看看学生给老师的匿名评语就知道谌东飚的魅力了。

有位学生这样说:“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您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治学严谨的大师级人物哦!你讲课详略有度,声音从容不迫,态度一丝不苟!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您的课,那就是:牛!!!确实有大师风范哦!!!”

在教学上,他主张严宽相济,在制度上和管理上严,在思想问题上要采取教育、开导、疏通的方法,比如学生有人不交作业,他会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做决定。和谌东飚同在一个教研室的孙亭玉老师说:“谌东飚能够把知识传授,人才培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科研上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保留。”谌东飚还在全校开设的选修课上为学生们讲述《诗经》、《易经》、《孙子兵法》等文化名著,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谌东飚当过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总支书记兼系主任等职,以前没有现在这样分工明确,所以他常常一个人做几个人的事。但为了在科研上不落后,他寒暑假从不休息,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要熬通宵,而晚上两三点睡已经成为常事。他的工作态度和做人被系里每个老师看在眼里。不管在谁面前提到谌东飚都是赞不绝口。他主要研究方向是南朝诗歌,发表论文多篇,还首次提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次复古发生在刘宋时代而不是历来所公认的中唐时代,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的强烈反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谌东飚转为从事散文研究。他告诉记者,从事古文学研究,书籍汗牛充栋,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是一件另人烦恼的事,不过当有所得时就是一种慰藉。研究近代散文史的人不多,从1840~1919年八十年的散文史没有专史。其时散文篇幅较长,又多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所以要理清脉络很难。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清理了近代散文发展轨迹,他独撰了《近代卷》的《中国散文史纲》获得了省级社科成果三等奖。

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与谌东飚强烈的求知欲,坚韧的毅力是分不开的。他是毛主席的 “粉丝”,提到毛主席,谌东飚不自觉就诵读起毛主席的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说:“毛主席的词很大气,我年轻的时候梦比较多,还想成为一个士兵驰骋沙场呢。”说完就笑了起来。谌东飚从小就热爱古代文学,中学的时候数理化成绩很好,但他对文学更充满热情。在初中毕业时,他面临一个抉择,是考普通高中还是上中专,当时谌东飚家境贫寒,而且他对毛主席充满仰慕,所以就报考了毛主席母校、免收学费和生活费的湖南第一师范,那时在他所在的安化县只录取了他一人。

买不起书,对书如饥似渴的他选择了去抄书,像《离骚》、《子虚赋》、《上林赋》都抄过,但是这样的文章艰涩难懂,他每次都要把注解抄下来。有次,他花1.4元买了本《孙子兵》,全文抄完后又打七折卖回古旧书店。像这样抄、摘的笔记本就有好几十本哩。正是这样求学的精神才让谌东飚成为现在满腹诗书,学富五车的人。还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也是为了了解革命历史,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1966年,他开始重走长征路,到达井冈山时,他在当地博物馆呆了两天,把里面所有的文字说明都抄录下来。那时,他白天要走一百里左右的路,晚上去走访老兵。不过当他走到广西的时候,中央下发文件停止了他们的活动。谌东飚说:“去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有许多人重走长征路,其实我早已经走过。”提到这件事,他显得异常自豪。现在谌东飚还坚持锻炼身体,闲暇的时候就去做运动,还自制了水泥卵石按摩版,常年用冷水洗澡。

如今谌东飚老当益壮,依然工作在教育一线,并且还到很远的新校区上课,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因为言传不如身教,身教才是一种柔中带刚式的命令。

雁过留声,对于谌东飚而言,金奖银奖其实不如师生们的夸奖。

上一篇:车侑蓝

下一篇:杜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