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夏(清代)的个人简介
陈时夏字道定,一字常于。福建长乐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
生平
陈时夏字道定,一字常于。福建长乐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少失怙。十岁,从叔父读书,即知发愤励学。奉母悉得欢心,事叔父如父。甫冠,入邑庠读书。鳌峰书院主讲乡贤孟超然叩所业,时勖之曰:“知志古,勿泥古;知正学,要力学。”时夏自是益屏绝纷华,体认实理。事事必精察而力行。未壮,秋捷。以母老不与计偕,授徒里中,推诚相与。从学者必先示以濂、洛、关、闽之正,敦伦纪,辨义利,端趋向,随材造就,不苛以所难。从游之自远方来者,至砚席无所容。易箦前一夕,犹强起评文艺,题其末日:“读书不勤则学荒,学术不端则心坏,此际须大有把握”。年四十六卒。
历史评价
学者称为常斋先生。录所遗书,有《学庸绎注》二卷、《周礼要解》二卷、《榕轩诗存》一卷。时夏妻田氏 故家女,幼习经史,尤喜儒书。既嫁而贫,斥奁饰献家长,躬操井臼,缝纫不辍,不复事笔砚矣。尝言:“妇人虽不能治生,亦当勤习家务,以分家长烦忧。”侍王姑及节姑高氏疾,朝夕抱持,不离左右,饮食皆口哺之。与时夏相庄二十年,燕居无失仪。惟好言古今人物兴废得失,及心性出入之微。逮时夏殁,家益窘,并日而食或断炊,不轻求贷于人。性不喜妄佛,每教子读书,必明天理良心,而存之于心,施之于事而已。尝自述其与夫论学语,著为《敬和堂笔训》授其子,盖粹然儒家言也。子宗英,字诸迁,一字楠斋,居会城,乾隆六十年举人,勤劬力学,尝受业于惕园,称高足。子宗华,字诸通,一字修斋,陕西巡检,山阳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