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仲魁

时间:2023-12-28 03:29:18编辑:小周

曾仲魁的个人简介

曾仲魁(1481年-1548年),字思达,福建晋江人。明朝官员。官至南直隶池州府知府。

简介

曾仲魁于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癸未科进士,授广东顺德县知县。当地多盗贼,曾仲魁上任之后,剿寇安民,升任礼科给事中,转刑科。奉命出使靖江王府。

经历

还朝,迁嘉兴府知府,未上任[1],即以母老乞终养,获准。母丧守制之后起复,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补池州府知府。

生平

晋江县志》称其出知嘉兴府,然嘉庆《嘉兴府志》无载。疑未实任。《池州府志?六卷?宦籍》页六:明知府陆冈,临川人,由进士嘉靖十四年任;曾仲魁,晋江人,由进士嘉靖十九年任;柯实卿,晋江人,由进士嘉靖二十一年任。《晋江县志?卷之四十二?人物志?宦绩之三》:曾仲魁,字思达。嘉靖癸未进士,授顺德令。邑负山阻海,宿偷蟠结。仲魁荡窟覆巢,民赖以安。擢礼科给事中,监京库局,剔刷蠹本,省贿万计。转刑科右给事,册封靖江。出知嘉兴府,复补池州,节啬厨传筐箧诸交际。以拒巡按索贿,被劾,报罢。年六十八卒。

后记

母丧守制之后起复,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补池州府知府[2]。因为拒绝巡按索贿,被弹劾罢官。卒年六十八岁。

黄文照墓

黄文照墓位于五显镇黄坂自然村东侧300米处。墓坐东朝西,墓宽3.5米,长4米,总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墓冢呈寿龟形,泥土封顶。冢高0.5米,横径2.4米,纵径3.5米。墓碑花岗岩质,倭首,高0.85米,宽0.58米,厚0.15米。墓前有花岗岩石供桌,桌长1.42米,宽0.6米。墓碑镌刻“明聘君理学布衣莪山黄先生墓,晋江后学庄葵书”。

道光年间由族裔解元黄维岳从雪山岩迁葬于今址。黄文照(1556――1651),字懋显,又字季韬,号毓源。祖籍同安金柄,出生于晋江安平里外祖父曾仲魁家。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

黄文照出生于书香门第,24岁中秀才入郡庠,笃志性命之学(程朱理学),又精于琴艺。著有《琴庄》、《随笔》、《问答约言》、《道南一脉》、《两孝经》、《仁诠》、《理学经纬》、《太极图解》、《南台志》、《九日山志》等书,。

黄文照是明末理学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是朱熹学派重要传人,授誉“品高嵩岱,学溯关闽”,一生述经谈学,周游名山,人称“黄布衣”。黄文照学术思想在闽、以及南洋群岛等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也有相当的研究价值。黄文照的政治见解十分独特,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隆武政权亡,顺治五年,清兵进军闽南,93岁高龄的黄文照卒于星子庄,其棺也按遗嘱用四根大藤悬吊于三秀山中雪山岩后进右房楼板梁上,以示死了也不着清朝地,不复清朝天的气节。他在同安遗留的文物古迹也十分丰富,除著作外,尚有画像、墓葬(五显黄坂)、故居(金柄村)、读书处(五显雪山岩)、《祖林垂示碑》、《重兴祖祠碑记》、《石邦记》等。

图说故宫国宝档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背负青山,远瞻绿水,黄墙绿瓦,巍峨壮观。整座建筑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设计。原名为"中山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西南的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落成。?

从外双溪孔子铜像前沿台阶而上,在整洁的院前广场上,耸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天下为公"六柱牌坊,走过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便抵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正门。这座中国宫殿式建筑,古色古香,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楼层面积为1.03万余平方米。场馆虽不大,典藏却十分丰富,收藏了65万件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几乎涵盖整个五千年中国历史。院内收藏有1949年蒋介石逃离大陆时,其中有2972箱文物是自祖国大陆运来的原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历代文化珍品,及取自沈阳故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旧藏。当中有清宫档案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还有商周青铜器、玉器,晋唐以降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以后的名窑瓷器、竹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碑帖等器物书画5万余件,品类繁多,均为华夏瑰宝、旷世之珍。自北京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与热河行宫抢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珍宝,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到台湾来的观光客都不会错过到故宫一饱眼福的机会。

博物院正院的平面图呈梅花形,主楼建筑有四层,分成五个大厅,共设有二十余间展览室。第一层为演讲厅、办公厅、图书馆等;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基园模型及墓中出土物;二层大厅内,设有孙中山先生铜质坐像,按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铜像原模翻制而成。铜像四周为8间书廊,展出历代著名的书法和绘画,陈列有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第三层陈列有图书、文献、碑帖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历代珍藏;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研究室及举办各类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博物院三层楼后架有一长廊,直插后山之腹,通入山洞,此为文物贮藏库。洞深180米、高6米、宽3.6米,四壁以钢筋混凝土浇铸。洞内分为一个个单间,用以分类收藏各类宝物。洞内装有先进的空调、防潮、防火、防盗、照明等系统设备,以保障收藏文物的安全。

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举世公认,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由于不断接受捐赠与购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宝格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缮本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品类众多且精致。三楼的翠玉白菜、东坡肉和二楼的瓷器最受游客瞩目。

博物院内所藏多为中华文物珍品,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青铜重器十分有名。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下有三足,双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鼎内共有铭文500字,记述周宣王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之事,为国之重宝;散氏盘也是西周重器,上有铭文357字,不但铭文美,形制文饰都美丽非凡;西周宗钟,高65.6厘米,宽35.2厘米,重34.04公斤,为古乐器,呈合瓦形,图案精美,形制雄伟,钟体有铭文17行122字。它是周天子的自作器,是为征服领土向上天祈福所作。其它著名的藏品,还有玉器"翠玉白菜",利用玉根的白色和翡翠的绿色,因物象形,就玉取巧,琢磨成一棵白梗如玉,翠色欲流的大白菜,叶子的绿色深处,还巧妙地琢磨出一只振翼欲飞的螽斯草虫,形状色泽,惟妙惟肖,巧夺天工。据说,当年这是慈禧太后的心爱之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书画9120件,其中元以前绘画574件,元以前书法155件。这里有汉晋以来,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家的书画真迹。如王羲之、怀素、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岳飞、赵构、米芾、马远、赵孟睢?5.5厘米,宽28.3厘米,运笔节奏由静而动,由弱至强,跌宕起伏,自然生动,充分体了他忠耿雄强的个性。颜氏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后人将其书品列为"唐人第一,神品之首"。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精品《快雪时晴帖》、《七月都下帖》,铁划银钩,形神兼备,刚柔相济,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在古籍善本图书典籍方面,这里所藏版本时代早、卷帙完整、品相好者居多,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弥足珍贵。其中有一部完整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还有《宛委别藏》、部分《天禄琳琅》藏书、敦煌写经100多卷,明清时期编纂的1500多种方志,更收藏有2500多片商代甲骨文。

这里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和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陈列的明万历五彩花鸟蒜头瓶,高55.3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18.7厘米,形体高大,古朴端庄,色彩艳丽,画面自然生动。其他稀世珍品有素觚、饕餮觚、北齐送子观音石刻、清代三镶玉如意等,不胜枚举。这里陈列展出的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的枭形立雕,由整块云南大理石雕成,兼具枭啄、枭目、人耳、兽角、鱼鳞、象脚等造型,构思奇特,雄浑有力,生命韵律,异常强烈。还有一块清代的肉形石,用不透明的玉髓雕成,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玉工不过是妙手偶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酷似一块新鲜猪肉,令人叹为观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等工艺类藏品有11445件工艺类藏品,还珍藏有许多名贵的文房用具,如宋代苏东坡用过的砚台、元代赵子昂用过的砚台,明代制墨名家程君房、曾仲魁珍存的墨和狼毫万年笔,明代竹雕人物笔筒,清代玛瑙桃洗等,件件精细。此外,还有大量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和展出的文物珍品,展示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吸引着众多参观者,对于台湾同胞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台北故宫中最负盛名的藏品:翠玉白菜

玉,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质材,琢磨玉料成为器物则相当的费工、费时,如何节料、省工遂成为玉器设计过程中,空间思考的准则之一,而「量材就质」便是此思考方向下产生的艺术特质。所谓「量材就质」,简而言之,就是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泽设计玉器形制,是一种在外设条件的限制下发挥创造力的创作方式。协调天然与人为,则是此一创作方式最重要的理念。「翠玉白菜」即可谓其中翘楚-以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叶片上还停留了一只螽斯与一只蝗虫的白菜。

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台北故宫中最负盛名的藏品:猪肉石

清代。用不透明的玉髓雕成,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玉工不过是妙手偶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酷似一块新鲜猪肉,令人叹为观止。

宋─明,长15.2cm,宽5.9cm,高9cm。闪玉,除底部微微露出玉质原有的黄绿色外,通体褐黄,部份显现灰白斑,偶见褐红的色素,掺杂于阴刻线中。状如枯槁而包阖起的荷叶,呈上宽下敛的三角形。叶缘弯曲起皱。外壁双阴刻线刻划叶脉。叶梗在底部弯绕一圈后顺势上扬至杯侧,此一安排除了增添造形的变化外,还具有器足与器把的实际功能。而此设计与浙江衢洲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一只白玉荷叶杯相似,只是本器的手法更见成熟。本器的附件紫檀木座,以多层次镂雕作一把莲状,花叶秀美清雅,益添玉杯之风采。

文豪苏东坡曾谓晨饮为「浇书」,婉转而幽默的表达出知识分子不得志时,惆怅但又不放弃理想、希望的心态。或许是心有戚戚,明代的陈洪绶遂在其「画隐居十六观册」〈现藏本院〉中安排了「晨饮」这个主题。图中东坡先生坐在木根椅中,手持的正是一只与此件展品相似的荷叶杯。在此,荷叶杯具有文人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象征意义。

玉鸟形佩

商,高11.35cm,宽5cm,厚0.3cm。?赭色玉质,大部分沁为灰白色。以镂空与浅浮雕技法,雕琢出一枭鸟的侧面造形。鸟头上站立一龙,比例上龙头甚大,龙身较短。龙与鸟的眼睛,都是商晚期〈约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纪〉典型的「臣」字眼,全器最下端,即鸟爪部分,形成一凸榫,证明此器曾插于某种易朽物质之上。由文献资料可知,古人在祭典上,常持拿着上端饰玉器的「玉梢」来歌舞,这件玉鸟纹佩,或即是玉梢上端所的玉饰吧!

龙与鸟都是古人信仰中的神灵动物。由神话资料可知,东夷族群相信,上帝派遣神玄之鸟,来到世界降生了他们氏族的始祖。所以东夷族群的玉雕上,常有各种玄鸟─凤、鹰、枭、燕的花纹。商王朝的统治者,本属东夷族群。院藏的这件玉鸟形佩,可能是商代贵族所用的玉饰。它既可点缀华丽,烘拖富贵,又象征贵族们具有神灵动物的禀赋。

婴儿枕

宋,定窑。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古名定州,故名定窑。白釉色泛黄呈牙色,装饰技法有浅划、深刻、模印等,题材亦丰,尤以划法技法灵巧熟练,线条流畅,作品生动活泼。

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

上一篇:曹礼庭

下一篇:邓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