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昭纬

时间:2023-12-28 16:23:11编辑:小周

崔昭纬的个人简介

崔昭纬性情阴险,心术不正,善弄权术,是晚唐奸相。

基本内容

崔昭纬,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蕴曜,生年无考。

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夏侯潭。

崔昭纬出身望族,登第后于昭宗大顺二年(891)拜相,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内结宦官,外通藩镇,每当不利于己时,便使人密告强藩王行瑜,令其上疏反对,自己则暗地里相助,甚至借三镇势力压于皇帝之上。昭宗深恶昭纬,于乾宁二年(895)罢相,累贬梧州司马,后又下诏赐死。

武城古代的十六名状元

德州武城县古代状元、进士明经及第人数之多,盖于此弦歌古郡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人才有很大关系,这反映了武城一带地方文化教育的水平高。有名可考的中国第一个状元唐代孙伏伽即为武城人,武城还有祖孙状元崔岘、崔胶与兄弟状元崔昭纬、崔昭矩。经反复考证,至今已查清武城古代专员有16名,其中几位籍贯为清河、博州、博陵的状元是武城三国明晨崔林一支的后裔。

孙伏伽,贝州武城(山东武城)人,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

李渊长安称帝后,孙伏伽识时务的降顺了大唐王朝。武德五年,孙伏伽已是颇受李渊器重的官员了。这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孙伏伽在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在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便是孙伏伽。

在“玄武门之变”中,孙伏伽拥护李世民,鞍前马后奔走效劳。李世民即位后,赐男爵,食邑乐安,贞观元年,又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贞观五年,孙伏伽审理一桩案子不慎失误,被罢免官职,不久李世民又重新起用为刑部郎中,任职不久,再度出任大理少卿,旋即迁民部待郎。贞观十四年,孙伏伽被擢为大理寺卿,数年后出任陕州刺史。永徽五年(公元654),孙伏伽年老辞官,四年后,即显庆三年,孙伏伽于武城家中寿终正寝。

崔光表,武城县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甲申科状元。曾任右补阙,入直史馆修编国史。着述甚丰,有《五代史略》等。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四十八页中记载:“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同光二年,进士十四人:崔光表,宋韩魏公《安阳集》《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立行状》:u2018曾祖光表……。后唐同光初举进士第一,终右补阙,直史馆。u2019按进士第一,当是状元。同光元年停举,则光表为二年状元矣。”可知崔光表甲申科进士及第共十四人,崔光表举进士第一。取状元后,横海节度使卢质上奏,使崔光表为支使。任上协助卢质治理一方,安定百姓,建立功绩。官至右补阙,直史馆。卒于任上。

韩克忠,字守信,武城(今山东武城)人,洪武(公元1397)韩克忠参加会试,因刘三吾,张信做弊,所取考生皆南方人事发后,朱元璋大怒,杀死张信凌迟刘三吾,亲自阅卷,所取61人皆北方人,韩克忠便是其中之一,六月殿试,韩克忠夺得进士第一名。

中状元后,韩克忠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任修三个月,便升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司业。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位于南京鸡鸣山下,祭酒为国子监长官总领监务,司业负责教务工作。

韩克忠出任国子监司业时,国子监学政废弛,混乱不堪,韩克忠与祭酒张显宵整饬学政,修订监规,使国子监再次兴旺起来。第二年,即洪武三十年五月,朱元璋驾崩,遗命皇太孙朱允文嗣位,年号建文,擢韩克忠为河南按察使佥事,分领各道司法事务,出任河南不久,韩克忠罹病,卒于任北。

崔圆,字有裕。唐大臣,唐显庆五年(公元704)生于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父景y,官至大理平事。

崔圆少时孤贫,困境中促其发奋攻读,喜学兵家,立志豪迈。开元年间中武科状元,任京北府参军,升会昌丞。曾长期为边防镇将,为防止少数民族入侵做出贡献。

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荐引崔圆为左司马,知节度留后(主持节度使的工作)。玄宗李隆基西巡到达河池(广西北部,柳江支流,龙口上游一带),崔圆上书陈奏:“蜀土腴谷羡,储共易办”。李隆基感其忠诚,日:“乱世识忠臣”。即日拜中书侍郎兼平章事,仍兼剑南节度使。

肃宗孝亨登基后,擢崔圆为中书令封赵国公。实封户五百。干元元年(公元758)因失宠罢为太子少师,留守东都。后迁升淮南节度使,在任6年,帝颁诏请回京师,由于深得民心,当地百姓和地方官吏共同挽留,“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之职无法赴任,帝闻知深受感动,在淮南任上擢升为检校左仆射,入知事省。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崔圆病逝,卒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曰“昭襄”

崔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着述。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贞元三年(787)召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厚,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刚烈,不为世所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

崔元翰是学者型的官僚

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学不倦。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主张文以载道。今《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录其一首《雨中对后檐丛竹》:“含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兄崔昭纬为状元、后为宰相。其弟崔昭矩,状元。

崔昭纬(851-896),字蕴曜,清河武城人。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壬寅科状元。祖父崔庇,官至酸枣令;父崔V官至鄂州观察使。崔昭纬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加兵部侍郎知制诰,昭宗大顺二年(891年)晋尚书右仆射,拜相。

他倚仗权势内结宦官,外连藩镇,凡不利己时便差人密告强藩王行瑜,令其上书反对,他暗地相助,制天子以固其权。其性情险刻,心术不正,善弄权术,是晚唐奸相之一,后被唐昭宗所杀。

崔昭纬之弟崔昭炬(861?-921)字表谋,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辛亥科状元。崔昭矩性情暴躁,待人凶狠,凭借其兄的权势,常常难以容人。为虎作伥,竟无端鞭笞同榜进士。及第后,先后任礼部尚书,考功员外郎。其兄昭纬被赐死后,其地位迅速下落,官至给事中而终。后虽未被列入奸臣传,但名胜不佳。

“祖孙状元”崔岘、崔胶。崔岘(811―871)清河人。崔胶的叔祖。唐武宗时,崔岘于会昌元年(841)辛酉科状元。中状元后事迹不显,生平事略难以查考。与崔胶为祖孙状元

崔胶(863―923)字寿卿,山东武城人。崔岘的侄孙。崔胶唐昭景福二年(893)状元,及第后官至侍御史,清河人崔岘,唐崔胶的叔父崔彦昭,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仆射。一家三代在朝为官。

其它事迹不详

一千年的状元史中,但代史学家们认定有300多名文武状元难以考查,崔胶便是其中的一位。

崔液(675―720年),字润苗,小名海子,今年河北定县人。祖父崔仁师,官至宰相,父挹官至礼部尚书。自幼爱好文学,尤长五言诗,约于景龙二年(708)戊申科进士中夺魁。中状元后,其兄崔正受宠,屡掌大权,因此,迅速历吏部员外郎,官至殿中侍御史,袭封安平男。后为尚书令、宰相。先天二年(713年)崔液竟成太平公主面首。受与太平公主等阴谋叛乱的牵累,当流放逃亡今湖北武汉市。后免赦还,病死于返京途中,年40余岁。着文10卷,今佚。《全唐诗》中录有其诗12首。

崔明允(700?―760)博陵望族,开元18年(730)庚午科进士榜首。天宝元年(742)又登“文辞秀逸科”。第二年生朝议郎,左拾遣、内供奉,至礼部员外郎。其祖父崔诚,刑部郎中。《全唐书》录存文2篇。与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有交往。岑有诗题为《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崔曙(700?―739)博陵安平,父母早丧,家境贫寒,孤身一人,因此沦落定居宋州(今河南商丘)而后隐居嵩山太室山读书。与被杜甫称为“盖代手”的著名诗人薛据友善。后来为求个正途出身,反复应考,来往于两京之间。开元26年(738)夺得进士第一名。考场所作《奉试明堂火珠诗》有“夜来双满月,曙后一星孤”一联,当时为警句。授职河内尉,次年即卒。人多惜之,身后唯一女星星。崔曙作诗作品多佚。《全唐诗》存录有15首,编为一卷。“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崔峒为其堂弟。

崔某(809-869)祖籍清河。名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颇有文才,多试不中。开成元年(836)司勋郎中,知制诰崔蠡在洛阳家中为母守丧,崔某以同宗子弟之名前往看望、资助丧葬。崔蠡虽未接受,但得其印象极佳。开成4年,(839)已未科,由崔蠡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崔某应考中状元。

崔(826?―886?)祖籍武城,生于博州(今山东聊城市)人。崔祖父崔儆官至尚书左丞;伯父崔元略官至义成军节度使;父崔元受官至河北行营判官;叔崔元式为宪宗朝宰相。

世代官宦,进士及第者十余人。大中十年(856)状元及第,曾受聘为诸侯府幕僚。其它事迹待考。《旧唐书?崔元受传》中有其家族即事迹记载。

崔谔(866―926)博陵安平人。生卒年代均未确考。干宁三年(896)丙辰科状元。崔谔及第后的仕历待考。

崔詹(870―930?)博陵安平人。生卒年月欠详细记录。天佑四年(907)丁卯科状元。及第后不久,朱全忠便胁迫衮帝禅位,唐亡。崔詹成为唐代最后一位状元。后事后梁、后唐两代,曾任户部郎中知制之职。官中书舍人。崔詹一生历尽坎坷,

最后善终。后人惜其才华未得充分施展。

武城以上状元多为崔氏望族,族中历代多为进士或高官之人,至宰相。唐代武状元崔圆,崔元翰给家乡人带来极大的荣耀。崔元翰为读书人最高成就载入史册,但其30卷文集未能全部传到今天,其德才令后世之人钦佩。崔士族人在唐代历史是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其它家族不能代替的。

上一篇:恩斯特·杨德尔

下一篇:比利·达夫